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与瞪羚企业绩效
——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

2022-03-05 08:40姜宝山李依媛
科技与经济 2022年1期
关键词:高绩效组态商业模式

姜宝山 李依媛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沈阳 110136)

0 引 言

瞪羚企业的认定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旨在培育高科技、成长型企业,促进科技进步和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瞪羚企业是指在技术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的支持下,创业后越过死亡谷,实现高速增长的中小型企业。其作为创新发展的典型代表,往往通过打破传统行业的商业模式,建立起适应市场需求和创新规律变化的新规则、新模式,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最终引领整个行业发生颠覆式变革。现阶段,我国正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鼓励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园区。瞪羚企业是必须鼓励发展的重要企业,其发展旨在提高我国“双创”能力,带动现有企业创新发展,为我国高新园区建设提供重要支持。

企业创新绩效是创新过程的商业化结果,企业绩效可以直接反映一个企业的盈利和经营状况。为解释提高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金仁仙(2021)研究扶贫社会企业绩效的影响因素,发现企业家精神、商业环境、组织及战略因素能够提高扶贫企业绩效[1]。Klassen等(1998)认为创业企业的资源、行业、创业者的技能等因素都可以影响创业企业的经营绩效[2];孙磊等(2020)选择内外部环境视角探索物流企业的绩效影响因素[3];邓小朱等(2021)则关注区块链对企业绩效的影响[4]。

综上研究可以发现,我国研究者均基于不同视角研究企业的经营绩效,但对于瞪羚企业绩效的影响因素方面仍处于空白。因此,本文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研究瞪羚企业高绩效的组态影响机制,探究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最佳结合方式,为其他瞪羚企业提高经营绩效提供参考;同时在推动创新发展战略、增强创新实效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使瞪羚企业在跨过死亡谷后依然保持高成长性也是本研究重点关注的问题。

1 文献综述

1.1 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

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为企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同时也为企业绩效的增加提供了强大动力。因此,国家越来越重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鼓励并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鲁啸军等(2021)将技术创新作为中介变量,发现技术创新可以提高企业绩效,使得企业在外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持续发展[5]。王凡林等(2017)认为IT治理可以对公司绩效产生乘数加成的正向作用[6]。杜伟锦等(2018)发现产品设计信息化投资可以促进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经营绩效[7]。通过对前人的研究整理发现,大多数研究者关注技术创新及中介变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一般采用传统的回归分析,研究结果集中在技术创新可以促进企业的经营绩效。

1.2 商业模式创新与企业绩效

商业模式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商业模式创新成为保持企业持续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数字经济”时代的来临促使企业快速转型,商业模式的改变被更多的关注和应用。毛倩等(2021)运用QCA方法研究商业模式创新和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的共同作用,研究发现商业模式创新和社会责任的三种不同组合可以引发企业获得高绩效[8]。李鸿磊(2019)研究开发性和探索性创新在新颖型及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与市场绩效和财务绩效之间的作用,提出企业可以通过平衡开发性创新和探索性创新来提高企业绩效[9]。迟考勋(2020)研究资源整合与商业模式创新和新创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发现不同资源整合方式起着不同的中介作用[10]。

通过梳理两种创新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相关文献,发现大部分学者在研究“二元创新”对绩效的影响时,对两者的共同研究较少。实际上,绩效与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单独考虑一种影响并不全面。技术创新本身并不能保证企业取得成功,企业必须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和研发成果的商品化才能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因此,本文运用fsQCA方法研究“二元创新”如何组合可以引导瞪羚企业获得高经营绩效。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方法

定性比较分析法(QCA)是融合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一种组态方法,其超越了定性与定量之间的划分[11]。自1987年查尔斯·拉金[12]发明该方法开始,定性比较分析法便成为一种新的范式被广泛应用。由于QCA方法对案例数量并无硬性要求,与本文选用的多家瞪羚企业案例十分契合。同时,本文的相应数据均为连续变量,经过校准后属于0到1之间的隶属分数,因此,使用fsQCA来分析瞪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因素及因素之间如何组合发挥作用较为合适。

2.2 前因变量及结果变量的选择

2.2.1 前因变量选择与指标构建

企业要想获得“基业长青”不仅要注重短期的高速增长,更要在未来长期保持其竞争能力。根据对已有研究的总结,发现前人对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大多遵循Teece(2009)的观点,以价值链为视角,认为商业模式创新包括价值创造、价值传递和价值捕获三个要素[13],本文对商业模式创新前因要素的选择也集中在这三个维度。本文参考王宁和张波(2021)的指标选择方法,将营业收入增长率、总资产周转率、营业利润增长率作为衡量商业模式创新的变量指标[14]。目前在技术创新的实证研究中,对技术创新的衡量方法较多,尚未形成统一的衡量指标。吴振华(2021)选择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扩散和创新环境来衡量全国技术创新与结构优化之间的关系[15];汤清和陈海燕(2015)选择专利数、研发费用占比、技术人员占比、销售费用占比和销售人员占比来衡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16];刘永松等(2020)、谢子远(2011)认为技术创新可以从技术投入和技术产出两个维度来衡量[17-18]。因此,本文对瞪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变量选择集中在技术投入和技术产出两个方面。技术投入包含人员投入和资金投入,由于各企业规模不同,选择绝对值来衡量并不准确,因此技术投入指标选择研发投入占比和研发人员占比来衡量,技术产出指标选择有效发明专利数来衡量。

2.2.2 结果变量的选择与指标构建

现有学者对企业绩效的研究一般选择总资产收益率(ROA)或净资产收益率(ROE)来体现其经营效果。因此,选择这两种指标共同作为本研究的结果变量可以保证研究结果的稳健性。

2.2.3 模型构建

本文研究的是引导瞪羚企业高绩效的两个层面——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组合作用,而不是单独考虑技术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对瞪羚企业经营绩效的作用。图1为企业高绩效要素联动模型。

图1 企业高绩效要素联动模型

2.3 阈值校准

在确定了研究样本和样本数据后,由于各变量间单位和量级不同,需要对原始变量数据进行校准。参考王宁和张波(2021)的方法[14],也是大多数学者选用的阈值校准办法——选择原始数据的上、中、下四分位点作为校准的三个锚点。

3 瞪羚企业高绩效路径研究

3.1 必要性分析

在对结果进行组态分析之前,先要对单一要素是否能够影响瞪羚企业绩效进行检验。根据表1结果显示,6个前因要素的原集和非集的一致性都低于0.9,说明没有条件可以单独引致瞪羚企业高绩效的发生,所有条件都不是构成结果的必要条件。因此,要关注各变量间的组态效应,进而证明本文选择QCA方法的高度契合性。

表1 单因素必要性分析

3.2 充分性分析

在对研究数据进行充分条件分析时,可以观察到哪些条件的组合可以引致高企业绩效的发生。表2为对瞪羚企业高绩效(ROE)和高绩效(ROA)中间解的结果汇总。

本文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分析6个前因变量的高绩效组合效应(见表2),结果发现引起高净资产收益率的路径有7条,总一致性为0.885 1,解的覆盖度为0.575 0。引起高总资产收益率的路径有5条,5条路径的一致性为0.891 6,解的覆盖度为0.442 3,说明5个前因组态解释了44.23%的瞪羚企业高绩效原因。

本文研究瞪羚企业的高绩效组态效应,引起瞪羚企业高经营绩效的原因集中在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组合,而不只考虑单一变量的影响。因此高绩效(ROA)路径2不作为研究结果。对照分析,发现高绩效(ROE)的路径1和高绩效(ROA)的路径2对待营业收入增长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的态度不同,高绩效(ROE)路径1认为营业收入增长率高和低都可以使瞪羚企业达到绩效目标,高绩效(ROA)路径2认为营业收入增长率低可以使瞪羚企业达到绩效目标,因此高绩效(ROE)路径1涵盖了高绩效(ROA)的路径2。同理,高绩效(ROE)的路径3包含了高绩效(ROA)的路径3;高绩效(ROE)的路径4包含高绩效(ROA)的路径5;高绩效(ROE)的路径6涵盖了高绩效(ROA)的路径4。基于对高ROE和高ROA结果比较分析,得到的路径基本一致,因此本研究结果是稳健的。

3.3 结果分析

研究瞪羚企业高绩效成因的稳健路径为表2高绩效(ROE)的路径1、路径3、路径4和路径6。从表2可知,这四条路径的一致性分别为0.913 7、0.857 1、0.827 6、0.852 1,均大于0.8,说明这四条路径都是满足高绩效的充分条件。不同的技术创新要素可以匹配不同的商业模式创新要素,并得到相同的结果,充分证明了QCA研究方法的共发性和多重等效性,再次印证本文与QCA方法的高度契合性。

表2 瞪羚企业高绩效(ROE)和高绩效(ROA)组态分析

H1:~研发投入*~研发人员*~专利数*总资产周转率*~营业利润增长率

这种组态说明当瞪羚企业技术创新低、商业模式创新中的价值传递快时,可以促使其获得高经营绩效。将这种组态命名为“价值传递主导型”。价值传递是指企业向消费者提供产品、服务,以及使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保持长期合作关系的过程与方式,其通过合理的规划,将价值创造与价值捕获连接起来。价值传递创新能够加快资产的周转速度,提高企业对总资产的利用率,进而使企业获取收益的价值空间更大。该组态的典型案例有三只松鼠和弘亚数控。

H2:研发投入*~专利数*~营业收入增长率*~总资产周转率*营业利润增长率

这种组态说明,当企业研发投入高、专利数低、价值创造和价值传递低且价值捕获能力强可以获得高经营绩效。将其命名为“投入价值获取型”。

H3:研发投入*研发人员*~专利数*~总资产周转率*营业利润增长率

这种组态说明,对于研发投入大的瞪羚企业来说,可以结合提高瞪羚企业的价值获取能力来实现其高绩效,将这种组态命名为“资金人员双驱动型”。组态表明研发投入和研发人员都可以促进瞪羚企业获得高经营绩效,研发投入和研发人员多,能够缩短产品的研发周期,提高企业生产效率,进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企业的价值获取程度高说明企业获得收益的能力强,其未来发展前景就越好。瞪羚企业通过提高技术创新和价值捕获能力,可以获取对本企业有用的价值,从而转化为现金流收入。这种组态的典型企业有柏楚电子、天孚通信和鸿泉物联。

H4:研发投入*研发人员*~专利数*营业收入增长率*总资产周转率*~营业利润增长率

对于高技术创新型企业,提高企业的价值创造和价值传递创新能力,可以使瞪羚企业达到更高的经营效益。企业价值创造能力强,说明该企业向客户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大,市场扩张的速度就越快,进而使企业可以创造更多价值,提高瞪羚企业的经营绩效,将其命名为“二元创新结合型”。企业的简单二元论就是创造价值和传递价值,企业创造价值后进而传递价值。随着科技进步、万物互联的实现,企业想要创造更大的价值,其产品生产需要依靠技术创新的同时,也要转变思维模式,发掘出全新的商业模式。该组态对应的典型企业为药石科技。

4 结 论

2011年苹果公司凭借双重创新转危为安,充分说明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相结合可以给企业带来显著的影响及可观的盈利,因此研究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提出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有效组合是实现瞪羚企业绩效目标和提高地区“双创”能力的可行路径。四条路径为“价值传递主导型”“投入价值获取型”“资金人员双驱动型”和“二元创新结合型”,为瞪羚企业的后续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研究发现:

第一,引发瞪羚企业高绩效的要素之间具有替代作用,不同要素组合可以得到相同效果。对于研发投入强度大的瞪羚企业来说,价值创造和价值传递的结合或价值捕获创新都可以带来相同效果。同时,不同影响因素的组合可以导致相同效果的发生,证明组态结果具有多重等效性。由于不同企业拥有不同的资源禀赋,管理者可以根据本企业拥有的资源和特点,选择价值捕获或价值创造和价值传递以“殊途同归”的方式提高瞪羚企业经营绩效。

第二,四条瞪羚企业高绩效影响的路径、模式揭示了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间的互动机制。四种组态表明,虽然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在绩效上都具有重要作用,但最重要的方式是将二者相结合,企业通过技术创新研发新产品的同时需要创新商业模式将其推销出去,把产品的价值商业化。本文将fsQCA方法引入到瞪羚企业绩效的研究中,丰富了该领域的理论研究,同时也发现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内部要素优化结合、联合、整合是促进瞪羚企业获得高绩效的最佳方式。

第三,专利数量作为技术创新产出的衡量指标并不能影响企业高营业绩效,此结论为技术创新与瞪羚企业绩效之间的影响机制带来了新观点。已有研究者对专利数是否影响企业绩效的研究较少,且仅存的少量研究并没有得到统一的结果。本文发现瞪羚企业授权专利数少更能促进企业绩效,这可能由于专利多的企业往往实用价值高的专利较少或者授权专利在时间上存在一定的滞后作用。同时根据稳健路径发现,企业可以通过增加研发投入提高瞪羚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一般而言,研发投入占比越大,技术投入就越多,企业的技术水平就越高。因此,瞪羚企业经营过程中对于技术创新层面可以多加关注,聚焦研发项目管理,提高研发投入,增加瞪羚企业实用价值高的专利数量。

猜你喜欢
高绩效组态商业模式
别让高绩效员工过劳
基于PLC及组态技术的恒温控制系统开发探讨
商业模式从0到N
基于PLC和组态的智能电动拧紧系统
勘察设计企业高绩效团队建设研究
高绩效工作系统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铸造行业三维组态软件的应用
基于PLC和组态的新型回转类测试设备的研制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
2006-2007年度最佳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