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视角审视,发掘深度意味

2022-03-05 23:07胡文耕
教育·教学科研 2022年2期
关键词:太傅谢道韫咏雪

胡文耕

(一)课标依据

初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对学生在语言积累、语感培养、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引导,还应注重优秀文化的浸润,使得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在此过程中得以提升。7—9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在文本解读和语言品析的过程中,提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的独到见解;在合作研讨的过程中,欣赏文学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把握作品的情境和人物形象,获得审美体验。

(二)教材依据

统编语文教材注重文质兼美,既关注语文的工具性,更关注其人文性。六七年级阅读教学,重在培养一般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七年级上册的重点是培养朗读和默读的阅读方法指导,而在阅读策略方面着眼于多种文体的一般阅读能力的养成。

(三)单元依据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至爱亲情”,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对于七年级的学生,理解起来比较亲切、平易。其中,《秋天的怀念》《散文诗二首》抒发对母爱的赞美;《散步》表现家人之间互敬互爱、其乐融融的美好氛围;《〈世说新语〉二则》讲述古代少年的聪慧故事,也能让人感受到魏晋世族家庭的文化修养和情趣。朗读技能训练和不同文章抒情特点的把握是本单元阅读方法指导的重点。朗读技能的训练,既要掌握重音、停连、语气、节奏等外部语音技能,也要加强对“情景再现”“把握情感基调”等内部心理技能的训练。把握文章抒情方式的显隐,也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能力点。

(四)文本特点

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世说新语》,是我国最早的文言志人小说集,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小說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轶事,按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

《咏雪》篇幅短小,语言精练。先交代屋外天寒雪骤的背景,再叙述室内讲论文义的事件。室外的天寒地冻和室内的兴味盎然形成鲜明映衬,谢安与子侄们问答之间充满亲密无间的感情和玩味诗句的雅兴。全文以主要篇幅客观地写出谢家儿女咏雪的始末,最后才补叙谢道韫的身份,使读者在不知其是谁的情况下,先领略谢道韫的才华,即便作者没有直接地表明态度,但赞赏谢道韫才气的情感倾向却蕴含在叙事之中。本文的人物对话符合人物身份特征,塑造了三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谢安温良宽厚,谢朗迅捷谦逊,谢道韫聪慧有才辩。“不见其人,先识其才”的写法,巧妙而含蓄地传达了作者的感情倾向。

(五)学情分析

课本剧作为与语文教材紧密结合的舞台表现形式,学生在六年级文言文学习过程中已开展了初步的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课本剧表现手法多样、趣味性强、想象和创作空间宽广,将课本剧作为语文教学手段的重要补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特别对初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更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同时,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也需对文本进行充分的阅读和理解,剧本改编和创作也是一项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写作训练。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创作和表达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学习素养。而从深度学习的角度来说,本课所涉及的“我是资料员”“我是剧作家”“演员请就位”“我是评论员”“我是观察员”等一系列活动也体现了由浅入深的学习路径,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

单元目标

1.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理解亲情的丰富内涵。

2.分析修辞手法和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表达效果。

3.了解不同文章抒情的不同特点。

课时目标

1.能通过课本剧的创、改、演、评等活动深入理解文章,会解释“俄而”“拟”“未若”等词的意思。

2.能比较两个“咏雪”句的特色,辨析谢道韫的聪慧、才气以及作者对其的赞赏。

3.从文本中发掘古代少年的才情和品行,品味古人的生活雅趣和良好家风。

1.理解文章大意,感受谢道韫的聪慧、才气以及作者对其的赞赏。

2.比较两个“咏雪”句的特色,感受古人的生活雅趣。

1.演示法:通过课本剧表演了解课文大意。

2.比较分析法:比较人物语言,把握不同人物形象的特点。

3.讨论法:通过小组或同桌讨论交流,分析人物表现,探析文章主旨。

(一)预习环节

活动设计一:我是资料员

查阅关于《世说新语》的相关内容,以制作知识卡片的形式来交流这部著作。

设计意图:了解《世说新语》,既是文学文化常识积累的常规要求,也有利于课堂上对本文的深度学习提供参考。

活动设计二:我是剧作家

结合工具书和课后注释疏通课文大意,编写课本剧,写好后与同学们互相交流,改一改,演一演。

设计意图:通过人人写剧本、全班选剧本、互动改剧本、分组演剧本等课前活动,激发学生自学文本的兴趣和动力,发挥合作学习的积极作用,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走进对文本的深度学习。

(二)教学环节

活动设计三:演员请就位

设计意图:在课本剧展演的亲身体验中,展示学生对文本的初步理解,激发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通过课本剧剧本与课文文本的比较分析,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戏剧的基本要素,为以后的写作实践奠定基础,这可谓是文体式的深度学习;同时,在比较分析中,促进对文本的深度理解。

1.邀请一组同学上台表演《咏雪》课本剧,其他同学认真观剧,准备评剧。

附:《咏雪》课本剧剧本(丁佳莹同学创编)

旁白:寒雪日,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与子侄们一起讲解讨论文章的义理。

谢太傅:孩子们,我们来看看这篇诗文……(众小辈做讨论状)

众小辈:好大的雪呀!

谢太傅:(兴致勃勃地指着窗外说)吆,雪下大啦!孩子们,你们快来看,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众小辈做窃窃私语状)

胡儿:我觉得跟把盐洒在空中差不多。(胡儿迅速起身,做撒盐状。谢太傅点头赞许)

谢道韫:不不不,应该比作柳絮乘风飞舞。(谢道韫缓缓起身,做乘风飞舞手势)

谢太傅:哈哈哈,比喻得好!(激动得哈哈大笑)

胡儿:我的难道不好吗?

谢太傅:都好,都好!只不过韫儿的比喻更能突出雪花的轻盈,胡儿要多多观察才是啊!

胡儿:多谢叔父教导!胡儿明白了。(拱手作揖)

旁白:这个韫儿就是谢太傅大哥谢奕的女儿,也就是后来的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2.评剧找不同:比较剧本与原文的差异。(落实重点文言词语,展现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初步了解戏剧的三要素)

(1)简要点评演员的表现。

(2)比较剧本与原文的差异之处,分析其合理性。

在学生的比较分析中,梳理出戏剧三要素——戏剧冲突:人物之间的矛盾和分歧;戏剧语言:具有性格化和动作性;舞台说明:服装、布景、道具、旁白等。

教师小结:评判一个课本剧成功与否,首先要看它的要素是否具备,而从内容来说,还有一个重要的依据,就是要看它是否正确地理解了原文。

活动设计四:我是评论员

设计意图:本环节在对文本叙事背景进行初步梳理的基础上,重点对文本核心内容进行由浅入深的探析。分别从“说的人”“听的人”“写的人”“读的人”四个角度谈对两个比喻句的评价,在层层深入的分析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升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

1.课文朗读,师生一起梳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基本信息。引出两个比喻句。

2.多角度品读原文,围绕不同的人对两个比喻所持的态度进行细致分析,表达观点。

(1)谢朗和谢道韫对自己的回答(比喻)持什么态度?(落实重点词语:“差可拟”“未若”等)

(主要觀点:“差可拟”表现出谢朗自信而不失谦虚;谢道韫自信沉稳)

(2)谢安对侄子和侄女的回答持什么态度?(“公大笑乐”解析)

(主要观点:①赞赏侄子的回答,更欣赏侄女的回答。②两个比喻都有可取之处,两个孩子的表现都可圈可点。)

(3)作者对二人有什么样的情感倾向呢?(重点:末尾判断句的解析)

(主要观点:补充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暗含对她的肯定和表扬。)

(4)你怎么评价这两个比喻呢?

(主要观点:①谢朗反应机敏,应答迅速,比喻有其可取之处,他是一个很有才气的少年;②谢道韫的比喻富有形态美、诗意美、情感美,她是一个有才情的少女。)

活动设计五:我是观察员

从这场“咏雪”的家庭聚会中,可以看出谢家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提示:从聚会的背景、氛围、人物的表现等角度分析,提炼出家庭和睦、气氛轻松、关系融洽等关键词,从而明确,本文虽题为“咏雪”,但实际上是借这场雅聚来咏谢家人的才情,咏谢家团结和睦的家风。)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儒雅的谢太傅、“咏絮才女”谢道韫、活泼可爱的谢朗。这一家人有才气、有才情,而且富有生活情趣,在一个茫茫大雪的寒日里,还能有这样一场其乐融融的讨论,真是令人羡慕不已。

(三)作业环节

1.熟读《咏雪》,读出情感和韵味。

2.拓展积累关于雪的诗句,选择一两句赏析其妙处。

(四)辅导环节

指导落实对重点词句意思的理解。

(五)评价环节

1.点评学生创作的课本剧及表演,分析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

2.能拓展赏析古诗中咏雪句的妙处。

本节课以课本剧为主要载体,设计了五大学习活动,将文言文的过程延伸至课前和课后,通过人人写剧本、全班选剧本、互动改剧本、集体演剧本和深度评剧本等活动,创设由浅入深的学习路径。课堂主要抓住两个比喻句的比较分析这一关键问题,通过多角度层层深入的问题设计,在积极有效的互动中,引导学生从言者视角、听者视角、作者视角、读者视角等多重视角深入解读文本,探究人物言行背后的深层意蕴。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欣喜地感到学生在对文本的解读过程中,迸发出了很多思维的火花。

猜你喜欢
太傅谢道韫咏雪
汗不敢出
浅解三字经(之一〇四)
公公偏头痛
才女谢道韫
《咏雪》说课稿
以《咏雪》为例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
朱元璋与太傅
三字经
《咏雪》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