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收获”理念下幼儿园种植活动的实践思考
——以中班主题活动“种子旅行记”为例

2022-03-04 21:00胡文静
教育观察 2022年9期
关键词:科学幼儿园家长

胡文静

(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四川成都,610106)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1]种植活动是幼儿园常见的一种活动形态,是幼儿与植物、泥土、水及各类工具互动的过程,是幼儿加深对植物生长发展过程的理解以及认识植物与泥土、阳光、空气及水等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2]为了让幼儿在自然中发现植物生长的秘密、体验种植活动带来的快乐,各个幼儿园都在进行着积极、有益的探索,但其过程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师缺乏相关经验知识、种植资源不能物尽其用、内容选择脱离生活、活动组织流于表面、忽视幼儿主体性等。“全收获”理念下的种植活动能为幼儿带来整合化的活动和整体性的经验,是一种可以纵向深入提高、横向拓展丰厚的活动。用“全收获”理念开展户外种植活动,可以让幼儿、教师和家长在种植活动中获得多层次、多方面的成长。

一、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园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3]环境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因此,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环境创设与利用的能力,创设有利于幼儿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解决问题的种植活动环境。

(一)创设丰富、适宜的物质环境

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主要通过观察和直接接触来感知外部新鲜事物。良好的物质环境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创设环境时要因地制宜,基于园所室内、室外环境促进幼儿多样化、多方面经验的获取。例如,宽敞的户外空间、丰富的花草树木资源,都能够为种植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其次,建构主义认为,幼儿只有在与环境互动时才能充分体验环境。根据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征,教师需要观察和了解幼儿在种植过程中的表达、交流、记录等各种行为,从而灵活、系统地调整种植区的材料及工具等。例如,栽种类工具可以投放铁铲、铁锹、铁耙、短柄锄、刨子、桶铲、培养皿、肥料桶等;观察类工具可以投放放大镜、镊子、量尺、记录表、重量秤、吸管、研磨工具、笔等;护养类工具可以投放浇水壶、喷壶、塑料桶、手套、抹布、扫帚、刷子、簸箕、剪刀、篮子、推车、竹竿、筛子、水管等。灵活的材料及工具投放方式可以更好地帮助幼儿与植物、泥土、水及各类工具进行互动。

(二)营造民主、和谐的精神环境

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幼儿需要得到理解和尊重。教师要以幼儿为主体,重视幼儿自身的发展,鼓励、支持活动目标根据具体教育情境进行调整,结合本班幼儿在发展水平上的个别差异,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平等、自由地进行表达、创造的机会。因此,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与幼儿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自由、和谐的活动情境,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

1.遵循幼儿的天性,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首先,教师不仅要拥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要拥有科学正确的教学理念,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对幼儿来说,最有价值、最永恒的快乐就是“成长快乐”,即意识到自身生命价值不断实现的快乐。因此,教师要给予幼儿探究、讨论的权利,鼓励幼儿自主决定,或是征求他们的意见,使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不因其想法幼稚而轻率地否定,更不以成人的思维模式去限制他们的行为,而是敏感地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加以科学的引导,从而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例如,在实施“种子旅行记”种植主题活动时正值初秋,教师在一次科学活动上询问幼儿:“小朋友们,春天可以种蔬菜水果,那秋天可不可以呢?”幼儿随即展开激烈的讨论,有的幼儿说“可以”,有的却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不能种蔬菜”。于是,中班开启了“种子旅行记”的故事。因为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想法,不同的小朋友想要种的蔬菜品种不一样,教师为了激发幼儿的民主意识,就先让每名幼儿都表达自己选择蔬菜种子的原因,然后发起蔬菜种植种类投票活动。最后,中班幼儿依照“少数服从多数”的规则,一致决定选择种植胡萝卜。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为幼儿提供了民主、开放的活动氛围,而且培养了幼儿的社会责任感。师幼共同参与的形式也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了科学育人的最佳境界。这是“全收获”理念所提倡的,即为幼儿提供更多相互合作、共同交流的机会,帮助幼儿营造探索自我行为的有利环境。

2.关注幼儿的一言一行,引导幼儿自主解决问题

宽松的心理环境并不是放任自流、不闻不问的,而是让幼儿既能自由自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又能得到赞赏等信息反馈。教师要热爱每一名幼儿,关注幼儿的一言一行,耐心倾听、了解幼儿的想法与需要,对幼儿的行为多给予具体、有针对性的肯定和回应,使幼儿充分感受到自己被尊重。《纲要》明确提出幼儿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互动”[3]。为了提高教师回应的质量,教师需要深入了解每一名幼儿的认知能力及其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对每一名幼儿在种植活动中的探究过程及平时表现都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

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因此,教师简单地回应或直接帮助只能与幼儿进行简短的互动,并不能促进幼儿逻辑思维的发展。具体的回应方式不仅可以让幼儿知道自己哪些行为值得肯定、哪些地方还有待改进,而且可以为幼儿的思考、行动指明方向。例如,幼儿在给胡萝卜种子施肥时,出现了因打不开前期自制的肥料盖子而产生消极情绪的现象。教师发现后就可以询问幼儿:“我看到你打不开化肥的盖子,需要我怎么帮助你?”这样的询问既能够帮助幼儿缓和情绪,又能够引导幼儿进行问题解决的思考。教师在活动中要善于观察幼儿,深入了解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针对不同的幼儿采取不同的回应策略。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要提供“支架”式引导,鼓励他们主动尝试、参与、观察、摆弄、操作,实现手脑结合,帮助幼儿激发种植活动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二、关注课程从预设走向有价值的生成

传统教学任务强调教师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的技能是教学的首要任务,从赫尔巴特的“五步教学法”到凯洛夫式教育学,再到系统的教学设计观的引进,教学实践一直追求教学过程的预设性、计划性和规定性。新课程强调教学是师生互动生成的过程。“课堂,应该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而没有激情的行程。”[2]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项直面生命并提升生命价值的活动,是生命对生命的唤醒。因此,教师在努力达成预设的教学计划的同时,也要发现幼儿的兴趣点,把握住因材施教的教育契机,积极引导幼儿获得新的教育体验。

例如,幼儿在种植胡萝卜的过程中出现了种子不发芽的情况,这与教师预设的教学计划有出入,但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生成活动,引导全班幼儿针对“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展开讨论,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以此生成一次教育活动。这是幼儿自发的问题,是有价值的教育资源。最后,幼儿探索出四个因素:种子健康、足够的空气、适宜的水分、充足的光照。在活动生成过程中,教师不仅立足幼儿真实生活中的已有经验,充分“留白”,没有直接解答,而且巧用“最近发展区”,给予幼儿更多思考、质疑和探索的空间,并带领幼儿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全收获”理念下的种植活动呼应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走向了开放、灵活的弹性教学之路。

三、支持幼儿“科学思考”与“生活思考”相结合

一切的科学知识都来自生活,受生活的启发。种植活动作为一种围绕农作物进行播种、管理、收获、实验等体验的探索活动,不仅能够让幼儿探知植物生长的秘密,而且能够使幼儿通过自己动手种植,体验大自然的无穷奥秘。科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科学教育活动也要与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为此,教师要利用身边事物与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加深幼儿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扩展幼儿科学思维空间。《纲要》明确提出:“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3]因为学前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幼儿的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幼儿的科学教育应为启蒙式科学教育,重点在于满足幼儿天生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并发展科学精神,为以后的学习发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中,“科学思考”与“生活思考”指用理性客观的科学思维和生活经验相结合的方式解决科学问题。教师要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用实际生活和感性经验思考科学问题,同时鼓励幼儿在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时利用科学思维和手段自主解决生活问题,使科学中有生活、生活中蕴藏科学。

四、鼓励幼儿主动参与种植活动及合作学习

幼儿园有效的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让幼儿参与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评价与回顾。例如,在观察胡萝卜期间,教师要尽量少干预、介入幼儿的活动,给幼儿一个自由探索的空间,同时给予幼儿更多的时间观察、记录和操作,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究关注生命成长状态,寻找问题答案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由于缺乏整理和总结的能力,幼儿通过主动学习自主获取的经验和知识一般是零碎且烦琐的。为提高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应组织幼儿通过集体讨论提出问题。有研究发现,相比于个体学习情境,幼儿在合作学习情境下的发展更好。因为在合作学习情境中,幼儿需要通过与身边的同伴进行交流与讨论,解决学习问题,共同制订解决问题的计划以及实施对策,所以幼儿发生的思考行为次数较多。[4]幼儿在合作学习情境中有了共同努力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行动,就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可以让幼儿和同伴在交流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对种植活动的积极性与专注性。

例如,在“种植小能手”观察分享会上,教师先让幼儿分组讨论,组织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究,然后让每组幼儿代表展示小组内的讨论结果,体验合作探究和发现的乐趣,最后根据幼儿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胡萝卜成熟后,教师开展“我们丰收啦”活动,鼓励幼儿分工协作收获果实。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使幼儿相互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建立友谊关系,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而且可以让幼儿再次回顾探索过程,进行问题反思和再创造。

五、引导幼儿从活动中获取多方面的关键经验

一个好的种植主题活动应以自然性、情境性、生成性、整合性、劳动性与可持续性为基本特征,是一种综合性活动,是涉及数量、测量、空间、协作、规划、表现、责任感、任务意识及审美等多方面经验的活动。[2]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无穷无尽的。在种植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幼儿通过观察的方式记录胡萝卜的生长方式,包括记录播种到发芽的时间、叶子的形状和数量、不同时期胡萝卜苗的高度等,为自己的想法收集证据。例如,第二次种植种子发芽后,幼儿不约而同地记录了自己胡萝卜叶子的数量,但是,由于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有些幼儿并不会写数字。因此,教师就要鼓励幼儿用适宜的方法探究和解决问题。例如,有些幼儿的胡萝卜长了8片叶子,但是不会写“8”,就写了8个“·”;有些幼儿采取绘画的形式记录叶子的数量。此外,种植活动还是一项体育活动。在种植活动中,幼儿要锄地、挖坑、填土、浇水、施肥等,这些行为能使幼儿的大肌肉、小肌肉能力得到锻炼。

“全收获”理念下的种植活动不仅在于收获的果实,而且在于种植过程中幼儿对各种旧经验的深入理解和新经验的获取,包括生命认知、自然情感、种植知识等独特经验,也包括科学探究意识与能力、数学知识与过程能力、动作能力、饮食习惯、合作意识与能力、表达意识与能力等衍生经验。种植活动是在天然的户外环境中开展的,更加符合幼儿的学习方式,即在放松减压的环境中产生积极的身心反应。

六、有效整合家庭与社区资源

《纲要》指出:“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互惠的原则,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3]幼儿园种植活动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家长和社区的支持与参与。在种植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幼儿园要充分搭建家园互动平台,在家园互动中起牵头作用。例如,通过网络通信平台向家长发送种植计划与方案,让家长在种植前期为幼儿提供物质帮助;通过亲子活动使家长参与种植活动,在种植当天让幼儿带着家长一起开展种植活动;通过家长开放日、家长沙龙等活动邀请有种植经验和从事相关工作的家长进行种植指导;胡萝卜收获后组织“种植分享会”制作美食,开展全园、社区义卖活动。

“全收获”理念下的种植活动不仅能够促进幼儿、教师的成长,而且能够让家长对幼儿园种植活动有新的认识,对幼儿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形成家园教育合力。家长为幼儿园的种植活动提供各种帮助,也会大大提高幼儿的种植兴趣,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收获与子女的亲情。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的人格和能力也改变着成人,幼儿、教师、家长都能够从中受益。

七、总结与反思

“全收获”理念让幼儿带着情感去关注自己的成果,呵护各种不一样的生命。“一沙一园地,一叶一世界。”对幼儿来说,就算是一小片花瓣,也是整个生命在跟他们互动,是他们的天地。“种子旅行记”主题活动源于幼儿生活中的真实经历,在教师的支持和引导下,幼儿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努力探索和实践,符合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体现了教师对游戏和生活在幼儿学习中独特价值的重视。因此,教师要注重活动的过程性和体验性,促进幼儿在与课程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得到身心的充分发展。

猜你喜欢
科学幼儿园家长
我爱幼儿园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欢乐的幼儿园
我心中的好家长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爱“上”幼儿园
家长请吃药Ⅱ
科学拔牙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