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课程融入课程思政改革的路径探索与研究

2022-03-04 19:17李宝河耿爱丛
教育观察 2022年4期
关键词:大学物理育人思政

刘 丹,李宝河,李 笑,耿爱丛,李 熊,赵 佳,胡 蓉

(北京工商大学,北京,100048)

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基石和助推器。它所展现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深刻影响着我们对物质世界的基本认识和思维方式。因此,以物理学基础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物理课,是高校理工科各专业非常重要的通识性必修课。大学物理不仅具有十分鲜明的学科特色,而且具有丰富多彩的思政教育元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当前正值“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以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一重大历史时期,高校物理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刻认识到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战略意义,充分发挥物理课教师作为“主力军”在教学“主战场”和课堂“主渠道”中的作用,切实有效地在大学物理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亲和力,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和期待,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一、加强课程思政主力军建设,推动大学物理团队全员素质提升

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的道德修养、育德意识和能力直接关系到课程思政的质量和效果。只有当教师真正理解、信仰、践行马克思主义时,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开展思政教育,实现全员育人的目标。因此,加强大学物理团队课程思政主力军建设,首先必须提高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通过深入学习和领会《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2]《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4]等文件精神,引导教师将课程思政贯彻于大学物理教育中,落实到日常工作行动上,如人人争做“四有”好老师、在教学中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思想及价值观的培养、大力推进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教学改革、促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

在用理论武装头脑的同时,教师要不断提升德行修养。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行为规范。高校德育重在育德,只有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道德魅力与职业精神。教师要通过言行带领,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努力把学生培养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5]与此同时,高校还要改革教师评价机制,提高教师投身课程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此,高校和学院可以成立专门的工作领导组,加强教师团队的组织管理,并开设相关讲座和培训,规范物理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6]例如,把思想政治素质作为选聘考核的第一关,把师德表现和课程思政效果作为教学评估的重要指标,在评优选先中特别关注教师的政治信念、职业操守、敬业精神、工作态度及对学生思想教育和价值引导的成效。这些标准的设立可以在无形中要求物理教师做到德能兼修,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真正的领路人。

二、将课程思政体系贯穿大学物理教育全过程

大学物理课绝不只是原理的灌输和公式的推导,而是要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过程中向大学生传递其蕴含的科学精神和价值,而课程思政建设正是将教育内容从知识维度和能力维度深入到价值维度。因此,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和重视。当然,构建思政体系并不是生硬地将政治理论课搬运到大学物理课中,也不是设立统一的思政模板去适应所有课程,更不是消解专业教育的原有目标,而是立足于物理课的自身特点,充分挖掘知识背后所蕴藏的人文情怀与科学精神,重新激活其内在价值属性。为此,高校物理教师要从设计教学方案、改进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等层面全面扩展教学维度,通过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塑造、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从而实现全程育人的目标。

在教育教学中游刃有余地利用好蕴藏在大学物理课中的思政元素,意味着教师要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度的开发和解构。具体来说,教师要通过提炼其中的思政教育资源,寻找大学物理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点,并在课堂讲授、实践教学、现场问答、网上互动、课堂反馈等教学过程中增设课程思政的部分,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无缝连接,将其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授课计划。下文通过教学实例对课程设计中融入思政要素的方法进行简要说明。

在大学物理课程体系中,很多章节都会体现对科学的尊重和对真理的追求,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增设个性化专题,如在电磁学章节中开展“Cavendish和Maxwell精确验证电力平方反比律”讲座、在光学章节中深度解读“光的波粒二象性”、在量子力学章节中从“量子力学的发展史”谈到思政培养等。讲述科学伟人的故事可以在增加专业知识储备的同时有效提升大学生的科学修养,让学生感受科学家坚持追求真理、无私奉献的精神,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讲授热成像技术时,教师可以结合疫情下频繁在生活中出现的红外测温工具——热成像仪,让学生了解到我国疫情很快得到有效控制,得益于党和政府的正确带领下的科学防治及精准施策,尤其是利用积极有效的防控勘察措施遏制住疫情的蔓延,从而让学生真切感受抗疫背后蕴含的“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增强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怀。

在涉及稀土磁性材料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1951年,年轻的徐院士得知即将“禁止中国留美学生归国”的消息后毅然回国,奉献了数十年的时光深入研究稀土化学键、配位化学和物质结构之间的规律,终于在1975年提出了“稀土串级萃取理论”,令高纯稀土产品的生产成本下降了四分之三,每年为国家增收数亿元;至今,中国生产的单一高纯度稀土仍占世界产量的九成以上。[7]这个案例可以告诉学生虽然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以此对学生进行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教育,点燃他们的家国梦想,让学生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

在光学部分的“光电效应”一节中,教师可以简述北斗导航系统这一大国重器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卫星导航系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其中,北斗三号第55颗导航卫星的太阳能帆板首次批量采用了我国完全自主研发设计的、转换效率达世界先进水平的三结砷化镓太阳能电池,其效率从最初的16%提高至32%,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和突破。这一案例可以让学生在感受国家力量的同时,激发学习光电效应课程的兴趣。

在讲授“霍尔效应”时,教师可以将内容延伸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该效应是由薛其坤院士领衔的清华大学和中科院物理所团队取得的世界级原创成果,是继铁基超导、多光子纠缠、中微子振荡后,我国物理学界获得的又一突破性进展,推动了信息技术革命的进程,其意义之重大,甚至被称为中国实验室里的“诺奖级成果”。这一案例可以让广大学子,尤其是想要继续深造的学生了解到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应当准确把握崇尚科学、勇于探索的内在精神,积极践行拼搏创新、勇攀高峰的科学态度。

在力学部分“转动惯量”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引入中国首台120吨泵后摆火箭发动机的试车内容。该火箭发动机利用泵后摆技术将摇摆装置后置,在用最小的摆动实现推力矢量变化的同时,优化了火箭总体构型。这项技术不仅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掌握泵后摆核心技术的国家,而且为中国研制500吨级重型火箭发动机打开了通道。震撼的视觉冲击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国火箭澎湃的动力,相信未来的重型运载火箭将把中国人带向更远的太空,开展政治认同、文化自信教育。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大学物理中涉及实验操作、仪器使用、实验废物处理的讲解时,开展环保和安全教育;在涉及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时,开展科研诚信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三、以深刻的思想体悟全方位培育时代新人

大学教育不仅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最后冲刺阶段,而且是学生在道德、精神和人格方面逐步定型、走向社会的准备阶段,大学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更高质量地发展。陶行知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8]因此,高校教育应将育德置于课程目标之首,将单纯的专业教学向理想信念培养、学术能力培养、社会责任培养等多方向延伸,鼓励学生在专业知识过硬的基础上,成为品德高尚、身体强健、情趣风雅、热爱劳动的新时代好青年。同时,高校在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中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和社会资源,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设条件,激活学生的创造活力。

就像大学物理是理工科学生的“必修课”一样,课程思政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一门“必修课”。它是实现教书与育人有机统一的必然选择,是拥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必然要求,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回归初心的必经之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怀揣对教育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爱,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并且通过拉近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距离,不断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四、对构建课程思政育人格局的几点思考

新时代背景下,“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已然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必须回答的根本问题。课程思政的核心内容就是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大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一种内在德行、素质和能力,掌握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基本能力和方法,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中国青年。

第一,遵循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教书育人的规律和学生成长的规律。如果将课程思政仍然装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旧套子”中,其就会成为另一种“思政课程”,必然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在传统思政课程的内容基础上,课程思政还应包含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及中国传统文化、世界传统文化等广泛的内容,丰富和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外延。

第二,增强大学物理教师对课程思政教育的认同感。高校应始终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的方式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具体来说,高校要深化大学物理教师对本学科、本专业的内在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充分认识,增强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对大学物理教师育人意识的培养,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融入大学物理教学过程;提升教学团队的思想高度与道德素养,在物理教研室内部开展学习交流活动,组建一支“学高身正”的思想政治教育骨干队伍。

第三,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体系的全过程。高校要科学设计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功效,着力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在大学物理的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增强教育工作的向心力和亲和力;注重将学生的个人发展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激发学生为国家、为民族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创造社会价值的过程中明确自身价值和社会定位。

目前,课程思政建设在具体实施中仍然存在部分问题,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因此,如何在教育教学中结合大学物理自身的教育目标和教学特点,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课程内容,真正做到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同行同向中实现“三全育人”,仍是大学物理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的方向。

猜你喜欢
大学物理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大学物理实验中热电偶冷端补偿电路的应用
小质量恒星形成理论中的大学物理知识浅析
数学语言精准性在大学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