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层级集群结对共建研究

2022-03-04 19:17韦冬雪
教育观察 2022年4期
关键词:思政课层级名师

韦冬雪,方 艳

(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桂林,541006)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1]而思政课教师素质如何决定着能否很好地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因此,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素质十分重要。目前,全国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如火如荼,成效显著。本文就如何破解高校思政课存在的区域差异以及高校之间各自为战导致的思政课建设发展不平衡状态,对思政课多层级结对共建模式进行研究和探索,以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共同提升”思政课建设新格局。

一、高校思政课多层级集群结对共建模式的重要意义

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区域资源的差异性,需要建立一种共建共享、协同共进的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高度肯定了思政课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教师乐教善教、潜心育人,教师队伍规模和素质稳步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初显成效,同时也指出了思政课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的地方和学校对思政课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到位;课堂教学效果还需要提升,教学研究力度需要加大、思路需要拓展;教材内容还不够鲜活,针对性、可读性、实效性有待增强;教师选配和培养工作还存在短板,队伍结构还要优化,整体素质还要提升;体制机制还有待完善,评价和支持体系有待健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深化;民办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思政课建设还相对薄弱;各类课程同思政建设的协同效应还有待增强……”[1]要解决以上思政课建设中存在的不足,需要我们积极开展思政课改革,探索具有创新性的思政课教学改革模式,特别是探索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途径和方法,以推动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目前,已有许多省(市)的高校探索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改革方案,针对全国高校思政课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区域协调发展不够,探索如何发挥国家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省(市)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辐射和引领作用。比如,北京市成立了“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充分发挥北京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上的人才优势、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建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平台、思想政治理论课数字化教学平台等。该中心立足北京、联动全国、辐射全球,通过凝聚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顶尖学者,培养优秀的学生和优质师资,发挥汇聚和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人才的集装箱和孵化器的功能。再如,教育部开设的全国高校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全国思政课名师工作室以及部分省(市)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之间开展的“手拉手”活动等,目的也是实现优势师资、优势资源的共享。2019年,教育部办公厅为深入学习贯彻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扎实实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进一步落实各地教育工作部门抓思政课建设主体责任,推动工作任务下沉落细落实,组织开展了“一省一策思政课”集体行动,其中,广西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层级集群结对共建集体大行动”,该共建活动由广西师范大学牵头。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总结已开展的与十多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手拉手”活动基础上,在教育厅的领导下,开展多层级结对共建活动,形成覆盖全广西76所本科院校、高职高专、民办学院的思政课建设联动机制。实施几年来成效明显,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整体提升。

高校思政课多层级结对共建实现某一区域高校之间的思政课改革实践,其优点在于:在规模上实现高校的全面覆盖,在共建方式上可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内容上更加丰富,既包括集体备课、学术沙龙、教学观摩、交叉听课等形式,也包括提升教师理论素养、科学研究和教学能力,还包括推动高校之间的学科合作,通过以点带面、以大带小、以强推弱,最终实现共同提升的目标。

二、高校思政课多层级集群结对共建的理念及做法

2015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高校思政课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2]面对高校之间存在的思政课资源分布不平衡、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广西高校创新性构建了思政课多层级结对共建模式,以实现广西高校思政课“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配合、共同提高”。

思政课多层级结对共建模式借鉴了“多层级治理”理论。“多层级治理”(Multi-level Governance)是著名学者盖里·马克斯等人提出的理论,最初是在欧盟研究中用来解释欧洲一体化现象,是欧盟治理的一个重要理论流派和实践模式,其意是指机构中权力配置、角色关系、规则运作和政策结果具有多层性,表现为权威来源多元化,权力运作主体多中心化、非等级化,治理主要通过合作、协商以及确立共同目标等方式实施。[3]这个概念也被运用到公共管理领域,用于讨论跨越不同层级、关联多个行动者的复杂过程和互动行为。为了解决高校之间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优势资源不平衡等问题,广西针对不同类型高校进行组合,形成多个层级、多个组群,在这个层级和族群中各高校都是以共商、共建、共赢为目的,即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配合、共同提高”的思政课建设新格局。

第一,资源共享。高校思政课建设资源,包括人才资源、课程资源、平台资源等。目前,全国各高校在思政课建设中所拥有的资源是不平衡的,导致资源整合力度不够、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薄弱等问题。加强资源共享,就是要实现高校思政课的优质资源有效转移和有序流动,发挥高水平教学成果的辐射引领作用。因此,教育部基于资源共享的理念,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搭建高校思政课“教学名师+优质资源+教学成果”共享开放平台。一是共享教学名师。由教育部组织遴选全国思政课教学名师及教学名师工作室、省级教学名师及教学名师工作室,各省(市)可充分利用这些名师来发挥辐射和引领作用。多层级结对共建,主要适合在一个省或市的范围内实施,组织省(市)高校思政课教学名师、教学能手、优秀教师组成的巡讲团,分赴共建群各高校开展思政课示范课巡讲,互邀教学名师跨校讲学,实现优质师资共享。二是共享优质线下资源。优质线下资源包括精彩教案、精彩课件、精彩课程、教学资源库、网络平台、教学基地等。通过共享优质线下资源,能够实现优质资源互补,提高资源使用效益。三是共享在线开放课程。邀请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名师录制课程,再通过微信平台共享给所有高校思政课教师学习,“手把手”传授思政课教学方法。这种在线共享开放课程质量高,可以实现最少投入获最大化回报。同时,思政课共建高校也可以充分发挥本土资源的特色优势,培育和推广本土优秀思政课在线开放课程。

第二,协同发展。协同发展是各高校在学科建设、集体备课、教研攻关三个方面共同发展,通过以点带面、以大带小、以强推弱的方式,以科研促教学、在教学中开展问题攻关,最终实现思政课教学质量整体提升。以广西高校为例,广西共有76所高校,在第一期的思政课多层级结对共建中构建了“2+7+7”的模式,由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牵头单位,与其他的广西高校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及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博士点的高校作为第一层级牵头单位,组合为7个共建群,每个共建群又辐射和带动5—6所本科院校(民办院校)和1所思政课建设相对较好的高职高专院校。在第一层级共建的7所高职高专院校又分别作为第二层级牵头单位,组合为7个群,再辐射和引领4—5所高职高专院校(含民办高职高专),最后实现广西高校的全覆盖。所有的共建群围绕思政课的建设目标,以思路创优、师资创优、资源创优、教法创优、机制创优、环境创优,高质量办好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为目标,增强了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在第一轮共建中,广西医科大学顺利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该校又成为第二轮共建期的层级牵头单位,组建一个共建群。至此,经过共建发展,广西高校思政课多层级共建发展为“3+8+8”模式构架。

第三,对口支援。基于对口支援的理念,广西采取走访与送教同步的方式,创建了“公办—民办”的高校思政课结对帮扶模式。民办高校除了在共建层级中接受帮扶,在各层次共建高校群内还专门按照“一对一”或“一对二”的原则,指定某一公办高校对口支援民办高校。一是开展常态化的走访互访交流活动。各支援高校领导带队走访受援民办高校,及时帮助民办高校解决思政课在改革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大力支持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扩量提质。支援高校通过指派优秀思政课教师或组建专门讲师团到民办高校开展帮扶活动,通过课堂听课、教学指导、示范观摩课等方式,提升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三是指导民办高校完善思政课教学管理制度,健全思政课建设工作机制,提升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的规范化、专业化水平。

第四,共进共赢。共进共赢就是要实现共建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理论素养、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共同提升,推动共建高校学科发展与进步。一是推动共建高校的学科发展。以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为牵头单位,积极帮助学科发展基础比较好的高校申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学位授权点。二是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由牵头高校组织共建群开展集体备课,可按照同一课程、不同课程之间集体备课,亦可按照不同层次高校(本科、高职高专)开展集体备课,邀请名家名师针对教材重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协同打造思政示范课堂,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三是联合教研攻关。共建高校组织开展教学改革研讨会、教学观摩、学术沙龙等活动,聚焦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的热点、难点、疑点、重点问题开展协同攻关,共同探索思政课教学新模式、新方法、新载体和新机制。

三、建立高校思政课多层级集群结对共建保障机制

高校思政课多层级结对共建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让这一活动运行顺畅、有效,必须有相应的机制予以保障。教育行政部门要周密规划、布局,各高校积极配合。要建立高校思政课集群结对共建机制,围绕加强学科建设、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实施集体备课、联合开展教学科研和教学指导、对口支援民办高校等工作,细化实化共建内容和共建举措,切实保障多层级共建工作落实落细落地。

首先,明确共建任务。教育行政部门要对高校思政课多层级结对共建集体大行动的目标任务提出明确要求,即共建群围绕学科建设、教学资源共享、集体备课、教研联合攻关、教学指导、对口支援民办高校等方面开展共建,每一项工作的目标必须明确,并且每一年都要进行总结,了解工作进展情况。

其次,明确共建要求。广西高校思政课多层级结对共建行动对共建要求有明确的规定。提出各共建群严格落实“七个一”的工作要求,即每年至少召开1次共建协商会、1次教学改革研讨会、1次集体备课会、1次交叉听课活动、1次教学观摩课、1次学术沙龙活动,有对口支援民办高校任务的高校领导每年要带队走访受援高校1次。

最后,明确领导责任。要求各共建群牵头高校主要领导亲自谋划共建工作,分管领导开展经常性的工作指导,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部)及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最大限度地凝聚共建合力,形成共建长效机制,实现广西高校学科建设水平、教学水平、教学科研攻关能力共同提升的目标。

四、结语

高校思政课多层级集群结对共建活动,不局限在线上资源共享,而且注重线下的各层级结对共建群之间的互动、交流,对提升思政课教师素养和教学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系统规划、整体推进,打破条块分割,整合不同高校的优质资源,通过集群结对、资源共享、对口帮扶,搭建高校思政课区域协同共建平台,通过平台展示、交流借鉴、辐射带动,在学科建设、集体备课、教研攻关等方面,以点带面、以大带小、以强推弱,以示范评建、集体备课、教学比赛、活动竞赛为抓手,进而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提高铸魂育人效果。

猜你喜欢
思政课层级名师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三线”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启示——以四川工商学院教改为例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职务职级并行后,科员可以努力到哪个层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