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制造业结构演进的坐标方位与升级路径
——基于兄弟省市对标分析

2022-03-04 08:32杨蓓蓓赵立龙
浙江经济 2022年1期
关键词:支柱产业劳动密集型密集型

文/杨蓓蓓 赵立龙

与广东、江苏、上海等兄弟省市对比,浙江制造业结构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亟需进一步加快结构优化调整。要深度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加快推动新兴产业培育向高精尖技术领域拓展、产业价值链环节从中低端向中高端攀升,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立足新阶段、新要求,浙江率先提出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过去几十年浙江制造业取得长足发展,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今后一段时期,应找准坐标方位,加快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制造业竞争力,实现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跃升,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进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浙江制造业结构演进历程回顾

根据制造业对劳动、资本、技术三种基本投入要素各自的依赖程度大小不同,可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1985年发展至今,结合浙江制造业三大类产业规上产值比重的变化轨迹看,浙江制造业结构演变主要经历了从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向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导阶段转变的过程,制造业结构高级化趋势明显。

图1 1985-2019年浙江省制造业内部结构演变过程

(一)1985-2002年:以轻纺和食品加工制造业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主导阶段

1985年,浙江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在制造业中的比重依次为43.0%、22.4%和34.7%,至2002年三者总产值在制造业中占比为39.0∶22.1∶39.0。这段时期,占据浙江制造业主导地位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呈现先升后降趋势,1994年比重高达47.3%,到2000年则下降至38.1%,首次被技术密集型产业赶超。与之相反的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变化走势呈现出先降后升的特征。电气、化工、交通装备和通信电子等行业的迅速崛起,到2002年,技术密集型产业占据主导地位,浙江制造业内部结构实现第一次转换。这个阶段,资本密集型产业基本没有明显变化,2002年其占制造业比重与1985年相比只有0.3个百分点的变化。

(二)2003年至今:以电气机械和交通运输设备等行业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主导

该阶段,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先后经历了稳步增长和迅速提升两个阶段。2003-2012年,快速增长的电子通信行业由于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受到较大冲击,整个技术密集型产业9年里占制造业比重从2003年的39.1%到2012年的43.2%仅增长了4.1个百分点;2013年起,随着通信电子行业的复苏以及交通运输设备行业的跨越式成长,技术密集型产业占制造业比重的从2013年的43.0%到2019年的49.9%迅速提高了6.9个百分点。同期,资本密集型产业比重变化呈现出先增后降的特征,从2003年的24.4%上升到2008年的29.4%,随后持续下滑,到2019年下降至27.7%。劳动密集型产业占制造业比重持续下降了14.1个百分点,下降至2019年的22.4%,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两大产业与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差距愈发扩大。

浙江制造业结构演进的坐标起点

跳出浙江看浙江,通过与广东、江苏、上海等兄弟省市对比,能够更加清晰找准当前浙江制造业结构研究的坐标起点。从兄弟省市对比看,在过去30余年发展中,这些省市与浙江演进趋势类似,均呈现出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趋于下降,技术密集型产业快速发展并占据主导地位态势。进一步对比演变速度和水平看,当前浙江制造业结构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亟需进一步加快结构优化调整。

(一)劳动密集型产业:浙江占比高于上海、江苏、广东

与上海、江苏、广东类似,浙江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值占制造业产值比重一直保持下降态势,但是目前浙江这一类产业占比仍在20%左右,远远高于上海、江苏、广东。对比来看,改革开放初期,四个地区均是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尤其是以纺织、食品加工等为行业占比较大,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的产业发展受到制约,下降尤其显著,2019年上海劳动密集型产业仅占比10.4%,广东18.5%,江苏16.8%,而浙江占比高达22.4%。浙江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比较高且下降缓慢可能的原因在于,相比于广东、江苏等地基于来料加工发展起来的产业,浙江劳动密集型产业本土化、集群化特征更为明显,根植性更强,且正处在数字化改造升级阶段,产业整体外迁趋势弱于其他省市,但是未来一段时期受国内外复杂发展环境和人口红利衰减影响,加上智能制造技术兴起大幅替代低成本劳动力,浙江劳动成本优势加速消失,传统优势产业结构升级迫在眉睫。

(二)资金密集型产业:浙江占比有所上升,而上海、广东、江苏趋于平稳

相比较,当前浙江资金密集型产业产值占制造业比重有所上升,达到27.7%,而上海、广东、江苏则与之相反,资金密集型产业趋于平稳,目前占比仅为18.3%、20.05%和21.8%。在改革开放初期,浙江与广东、江苏、上海类似,资本密集型产业产值占制造业比重低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以橡胶塑料、有色金属冶炼、化纤等为代表资金密集型产业占比基本都处于20%~30%之间,到1990年以后,上述省市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占比趋于下降,其中,上海从1985年的27.8%下降到2019年的18.3%,减少近10个百分点,但是浙江资金密集型产业则呈现不降反升的特点,尤其是橡胶塑料、有色金属冶炼、化纤、非金属矿物制品依旧是浙江省传统优势产业。

(三)技术密集型产业:浙江占比低于上海、江苏、广东,亟待加快追赶步伐

浙江技术密集型产业比广东、上海、江苏起步要晚,产业基础相对薄弱,技术密集型产业占制造业的比重明显低于上述三个省市。对比发现,早在1986年,上海技术密集型产业占比就达到42.21%,广东占比37.3%,江苏占比58.1%,而浙江省仅有33.06%。到2019年,上海技术密集型产业占比达到71.3%,处于发达国家水平,而浙江占比49.9%,也低于江苏的57.9%和广东的61.1%。可能的原因在于,上海、江苏和广东利用外资较多,获得国外技术溢出较大,比如在上海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中,三资企业所占比重达到83.8%,江苏三资企业占比也在50%以上,广东也达到40%左右,而浙江仅20%左右;此外,各地区间研发投入差异显著,2019年上海、广东、江苏的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分别为4%、2.9%、2.8%,浙江2.7%,存在一定差距,也反映出浙江对高技术产业尤其是高附加值环节创新投入仍不足,亟需加快追赶步伐。

(四)支柱产业构成:浙江与广东、上海、江苏类似,处于不断更迭优化,但支柱产业作用有待增强

在改革开放初期,四个省市支柱产业均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1986年广东前5名支柱产业中有食品加工、纺织2个行业,占比近20%,江苏有3个行业上榜,纺织、食品加工、建筑材料占比合计也达到了38%,而浙江前五大支柱产业有纺织、食品加工、橡胶塑料等3个行业。随着经济水平发展、技术创新加快,各省市支柱产业不断更迭优化,到2019年,广东、上海、江苏五大支柱产业产值占全部行业比重分别为56.7%、60.2%、48.9%,浙江仅有41.7%,支柱产业支柱作用偏弱。进一步对比看,广东五大支柱产业中排名前三位的是通信电子、电气、交通装备,均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其中通信电子作为第一大支柱产业占比为30.5%。上海前三位也均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其中交通装备、通信电子占比分别为19.8%、15.6%,且单个支柱产业产值占比均超过了10%。而浙江以电气为第一大支柱产业,占比仅为10.8%,作为第二大支柱则是资本密集型的化工产业。支柱产业层次不够高、支柱作用不强。

注:支柱产业是指行业产值占制造业产值比重排名前五名的或占比超过10%的产业。

表1 浙江与广东、上海、江苏不同阶段支柱产业变化对比

浙江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路径方向

(一)积极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深度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

通过全球化战略参与国际产业分工,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产业结构转换中加快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有效途径。40年来浙江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资源全球化配置,为产业结构升级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与广东、江苏、上海相比,浙江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偏低,原因之一在于广东、江苏和上海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更加深入,获得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溢出红利也更大。要继续坚持以全球化视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深化全球精准合作,利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推动制造业结构向高级化方向发展。

(二)推动新兴产业培育向高精尖技术领域拓展,加快提升国际竞争力

到“十三五”时期末,浙江各项工业指标已经基本实现工业化水平,向后工业化阶段过渡,动力转换和结构升级是制造业突破发展瓶颈的唯一出路。“十四五”时期,以新兴产业动能培育为核心,向高精尖技术领域探求突破,是推动浙江制造业结构变迁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必然要求。从不同行业间结构看,浙江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发挥数字经济领先优势,重点发展抢占新工业革命产业制高点的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新能源等,以及人工智能、柔性电子、半导体材料等前沿未来产业;从同一行业结构看,要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布局,重点聚焦尚存在“卡脖子”风险的关键核心短板,例如系统级芯片、工业软件、机器智能算法、关键材料先进基础工艺等基础技术和产品环节攻关,是今后进一步赢得新的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三)数字赋能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加快推动产业价值链环节从中低端向中高端攀升

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数据成为新的关键生产要素,改造甚至颠覆原有的传统生产模式和业态,从本质上极大提高了制造系统的性能,也在改变着制造业竞争力版图。“十四五”期间,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浙江作为传统制造业大省,凭借雄厚的实体经济基础,蕴藏着丰富的大数据应用场景,要抓住“数字技术”这一最大变量,将制造业与数字技术、业态融合赋能作为触发点,重点支持和推动数字技术与传统制造业企业的应用场景创新、试点,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工业物联网、工业大数据,力求应用于智能制造装备的关键核心技术和重点产品有所突破,打造新一代数字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推动单一制造环节的智能化发展向全产业链智能化升级转变,为传统产业再次腾飞插上“数字”翅膀。

(四)统筹生产力空间布局,加快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

支柱型产业尤其是技术密集型性支柱产业是一个地区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浙江与广东、江苏、上海相比,支柱型产业规模层次明显偏低。可能的原因在于小微企业众多占浙江制造业企业的主体、以传统产业居多的“块状经济”是浙江经济的特色。未来浙江应以打造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为重点,适应创新密集、技术密集型产业在空间上高度集聚特征,尽快在省级层面统筹考虑高技术型产业集群区域战略布局,突破传统生产力布局的思路,以“技术集群”为引领构建与新产业变革相适宜的区域经济布局,引领“块状经济”加快向先进制造业集群升级,为浙江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源。

猜你喜欢
支柱产业劳动密集型密集型
房地产重回支柱产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不能丢
湖北省专利密集型产业研究
密集型呼吸灯灯串设计与实现
推动绿色能源产业向云南第一支柱产业加速迈进路径探析
加快推动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的思考
劳动密集型企业缴纳社保费情况调查
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散叶堆积烘烤技术对烤烟综合效益的影响
我国旅游信息化与旅游业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