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晓丹 张玉龙 许雪荣 王艳玲 李 群 刘 季
江苏省徐州市东方人民医院 221000
抑郁症是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以显著、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可见心境低落与处境不相称、自卑抑郁、悲观厌世甚至有企图自杀行为。国内外流行病学资料均证实精神障碍在疾病负担中的占比逐年增高[1-3],尤其是抑郁症,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家庭经济及生命安全均可造成极大的负担。调查显示,我国老年人群中抑郁症的患病率为0.6%~2%,且正逐年增长,形势严峻[4]。研究指出,抑郁症患者除心理学症状外,还可见躯体化症状,如失眠、头痛、头晕、脑鸣、耳鸣、消化道不适、心悸、尿频、出汗等,还包括性症状、体质量减轻甚至是全身症状,尤其是在老年抑郁症患者中,躯体化症状更为明显,而关于其发生机理的探讨研究尚少[5]。尿酸属于嘌呤代谢的终末产物,基本以尿酸单钠盐的游离态存在于血液中,在抑郁症、帕金森等疾病患者中均被证实其水平异常,且与机体抗氧化能力下降、脂质过氧化反应严重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衰退,机体抗氧化能力下降,再加上老年人多合并基础疾病,因而老年人血尿酸的含量相对偏高,且易发生高尿酸血症。另外老年抑郁症发病有其独特性,如临床表现不典型,躯体化症状多,疑病观念强烈等,也需引起重视。但血尿酸水平是否与老年抑郁症患者躯体化症状有关仍需探讨。本研究特选取60例患者和60例健康老年人进行观察,对血尿酸水平与老年抑郁症患者躯体化症状的关系提供研究方向。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60例初诊老年抑郁症患者记为疾病组;另选取同时间段体检的60例健康老年人记为对照组。疾病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60~87岁,平均年龄(71.32±5.63)岁,受教育年限0~15年,平均受教育年限(3.45±0.31)年;对照组:男30例、女30例,年龄60~90岁,平均年龄(70.98±6.10)岁,受教育年限0~13年,平均受教育年限(3.26±0.33)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年龄≥60岁;(2)疾病组均为初诊抑郁症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7分;(3)对照组均为健康老年人;(4)患者本人和(或)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伴有其他类型精神障碍疾病者,如焦虑症、躁狂症等;(2)合并其他类型影响尿酸代谢疾病者,如痛风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等;(3)近2周内高嘌呤饮食者;(4)伴沟通障碍者;(5)存在其他急慢性疾病影响HAMD评价和躯体化症状统计结果者;(6)不能独立完成调查者。
1.2 方法 血尿酸水平检测:分别于纳入本研究次日晨时空腹、静息、坐位状态下抽取外周肘静脉血5ml,3 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清,并以日本日立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尿酸水平,所用试剂盒均为该公司配套产品。躯体化症状调查:对疾病组躯体化症状出现情况进行调查,包括失眠、头痛、头晕、脑鸣、耳鸣、消化道不适、心悸、尿频、出汗、性症状、体质量减轻,上述症状若为明显诱因且慢性持续存在则记为躯体化症状,统计各项躯体化症状的占比。
1.3 观察指标 对比疾病组与对照组血尿酸水平;对比疾病组不同抑郁程度血尿酸水平,采用HAMD量表调查,共17项,总分值为54分,其中HAMD评分>7分且≤17分者为轻度抑郁、HAMD评分>17分且≤24分者为中度抑郁、HAMD评分>24分者为重度抑郁;统计疾病组的躯体化症状;对比疾病组有躯体化症状者和无者血尿酸水平。对比疾病组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躯体化症状的相关性,定义有躯体化症状患者为+,无躯体化症状为-。
2.1 疾病组与对照组血尿酸对比 疾病组患者血尿酸水平为(389.96±75.48)μmol/L,对照组患者血尿酸水平为(281.26±70.35)μmol/L,疾病组血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
2.2 疾病组不同抑郁程度血尿酸水平对比 轻度抑郁患者血尿酸水平为(365.08±69.85)μmol/L,中度抑郁患者血尿酸水平为(391.26±75.13)μmol/L,重度抑郁患者血尿酸水平为(422.86±86.89)μmol/L,不同抑郁程度疾病组患者血尿酸水平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重度抑郁血尿酸水平高于轻度、中度抑郁(P<0.05),中度抑郁血尿酸水平高于轻度抑郁(P<0.05)。
2.3 疾病组躯体化症状统计 疾病组失眠、头痛、头晕、脑鸣、耳鸣、消化道不适、心悸、尿频、出汗、性症状、体质量减轻者分别有41例、32例、30例、9例、18例、35例、29例、29例、39例、17例、15例,占比分别为68.33%、53.33%、50.00%、15.00%、30.00%、58.33%、48.33%、48.33%、65.00%、28.33%、25.00%。
2.4 疾病组有躯体化症状者和无者血尿酸水平对比 疾病组中有失眠、头痛、头晕、脑鸣、耳鸣、消化道不适、心悸、尿频、出汗、性症状、体质量减轻躯体化症状者血尿酸水平均对应高于无上述躯体化症状者(P<0.05),见表1。
表1 疾病组有躯体化症状者和无者血尿酸水平对比
2.5 疾病组患者血尿酸水平与有躯体化症状的相关性 经Spearman分析法分析,疾病组躯体化症状中有头痛、消化道不适、体质量减轻症状的患者与血尿酸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其他症状无相关性(P>0.05),见表2。
表2 疾病组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躯体化症状的相关性
抑郁症的发生与生物、社会环境、心理等诸多因素均有关,其中常见的生物因素包括遗传、神经内分泌、神经生化与神经再生等,大多人在遭遇应激性生活事件后在环境、应激等诸多因素的交互作用影响下发病[6-7]。目前人们对抑郁症的发生机制认识尚浅,也缺乏特异性的抗抑郁药物。虽然既往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血清5-羟色胺水平异常[8],且开发了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作为抗抑郁药物,可发挥积极的治疗作用,但对抑郁症患者的躯体化症状控制效果仍不甚理想。故此该领域工作者需探讨全新的生化标志物,借此探讨可行的治疗方向,尤其是对于老年抑郁症患者,具有至关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次研究中,疾病组血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可知老年抑郁症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偏高;疾病组不同抑郁程度患者血尿酸对比结果中显示,重度抑郁者血尿酸水平最高,中度抑郁者其次、轻度抑郁者最低,表明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病情越严重,血尿酸水平越高。尿酸是由腺嘌呤、鸟嘌呤核苷酸生成的,血尿酸水平增加意味着嘌呤代谢正常[9]。正常状态下,尿酸可与多种氧化剂作用,包括过氧化氢、羟自由基等,既可清除氧自由基、又可抑制脂质过氧化,作为一种非酶类抗氧化物保护神经组织。但尿酸对于机体氧化还原系统的作用具有双面性,虽可清除水溶性自由基,但能力有限,且在尿酸生成期间可产生大量活性氧及其他自由基,当尿酸与某些氧化物发生反应,可促进自由基的产生,如羟基、过氧亚硝基阴离子等,进而可对细胞膜造成氧化应激损伤,造成神经组织结构和功能损害[10]。因此老年抑郁症患者血尿酸水平升高意味着机体氧化还原系统失衡,发生氧化应激反应,损伤神经组织,且血尿酸水平越高意味着氧化应激反应越严重,神经组织损害也随之加重,故患者的病情也越严重。关于抑郁症患者血尿酸水平偏高的结论在国内外相关研究中均有报道[11-13],证实针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积极控制血尿酸水平的重要性。
此外,本研究还发现,疾病组中失眠、头痛、头晕、脑鸣、耳鸣、消化道不适、心悸、尿频、出汗、性症状、体质量减轻者均有一定占比,且有上述躯体化症状者血尿酸水平均高于无上述症状者,提示血尿酸水平与老年抑郁症患者的躯体化症状也有关联。研究指出,尿酸很可能能够通过介导机体氧化应激反应系统失衡诱发神经组织氧化应激损伤进而参与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在抑郁症患者中病情越严重躯体化障碍的发生风险也越高,躯体化症状的评价结果越差,因此躯体化症状的存在与患者抑郁程度有关[14]。结合上述报道和本研究结果,可知老年抑郁症患者病情越严重,躯体化症状存在的风险越高,血尿酸水平也越高,推测是因为血尿酸水平越高,其介导的氧化应激反应越重,对神经组织的损伤越严重,因而神经支配的躯体功能明显减退,躯体化症状的风险也越高。
综上所述,在老年抑郁症患者中血尿酸水平偏高,且病情越严重血尿酸水平越高,可伴有失眠、头痛、头晕、脑鸣、耳鸣、消化道不适、心悸、尿频、出汗、性症状、体质量减轻躯体化症状,存在上述躯体化症状者血尿酸水平均高于无上述躯体化症状者。根据本研究结果,提示可通过尝试控制血尿酸水平减轻此类患者的病情程度,控制其躯体化症状,但具体治疗措施及其可行性、有效性仍需进一步探讨,应作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