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锋 王菁彤
【摘 要】 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相互交织、互相影响,从理论和实践研究两个产业的耦合度及发挥财税激励政策的带动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产业融合视角,借助熵值法构建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度模型分析财税激励政策对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耦合效应。结果表明: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整体耦合度水平较低,文化产业滞后于冰雪旅游产业发展,财税激励政策不足是主要原因之一;财税激励政策对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耦合具有积极的正向效应,且经济越发达地区的正向效应越显著。据此提出了促进冰雪旅游文化合理产品布局、挖掘文化亮点、树立文明形象和加强国际合作等有关的财税激励政策,旨在加快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的协调及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冰雪旅游; 产业融合; 耦合协调度; 财税激励政策
【中图分类号】 F81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2)06-0070-08
一、引言
2015年7月北京和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的举辦权,冰雪经济借此机遇释放出“热效应”的势头。2016年3月“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黑龙江省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了“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指示,冰雪旅游即践行该指示。此后,国家层面出台了冰雪消费、冰雪运动、青少年冰雪参与等冰雪旅游财税政策,黑龙江、吉林、河北、北京等省市出台了诸多冰雪旅游产业及财税政策。《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1》显示:2018—2020年冰雪旅游总投资超过9 000亿元。截至2020年末,注册冰雪旅游企业近7 000家(境内6 540家)。近年来,冰雪旅游发展更加重视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如黑龙江雪乡、新疆禾木小镇和辽宁雪国列车等是冰雪与文化融合的典型旅游品牌。2021年,《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寒地冰雪、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冰雪旅游带”;同年,《冰雪旅游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又提出促进冰雪旅游与文化融合、推动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助力2022北京冬奥会等要求。因此,在大力发展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的同时,加快推进其融合发展是适应“双循环”所需、扩大内需所在,并承载着更加艰巨的历史重任。财税激励政策作为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对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效应值得研究。
实践表明:冰雪旅游产业注重内涵式发展,冰雪文化对当地城市建设影响重大。以文化视角展现和推动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发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将黑土地、新农村和音乐节等文化要素融入到冰雪旅游中能更有效地吸引国内外游客,提高冰雪旅游的影响力;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能将冰雪旅游产业融入多元文化,整合冰雪旅游资源,并发挥出更大的优势,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本文旨在理论上拓展财税激励政策对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效应的研究,实证分析两个产业耦合协调度及其财税激励政策研究的不足;在实践上对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耦合协调度较低、文化产业发展滞后等问题,提出发挥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带动效应、完善财税激励政策的建议。
二、文献综述
(一)冰雪旅游与文化区域经济效应研究
国内外学界多数人认为,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具有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正向或激励效应。如Richards和Wilson[ 1 ]认为,冰雪文化旅游产业已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新型产业;Wittmayer[ 2 ]认为,以自然为基础,旅游融入文化要素能提高跨国界保护区的环境利益和经济效应;Tang Wingshing[ 3 ]认为,应重视冰雪旅游产业的经济效应;袁连升和傅鹏[ 4 ]认为,文化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双重效应;吴玲敏等[ 5 ]认为,构建京津冀冰雪体育产业链和冰雪旅游产业经济生态圈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邢志勤[ 6 ]研究了民俗文化旅游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王兆红和罗乐[ 7 ]研究了京张文化旅游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目标、主线和着力点,并提出其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
(二)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冰雪旅游产业对文化产业影响较大,加快其融合尤为重要,且诸多专家学者从地域文化资源、产业发展和人才培育等视角分析两个产业的深度融合。如Jordan[ 8 ]等实证表明,产业渗透、重组和延伸是旅游与文化两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Agnieska[ 9 ]等从哲学视角探究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刘瑞明等[ 10 ]认为,文化体制改革激发市场活力,促进两个产业融合并带动地区旅游业发展;李在军和崔亚芹[ 11 ]认为,政策引导、消费升级、范围经济和技术创新等协同作用是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加大组织协调与政策落实、鼓励冰雪旅游重点业态发展、加快冰雪文化旅游与信息技术融合是促进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三)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财税政策研究
财税政策对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发展具有良好的激励效应,政府增加财政投入和税收优惠能促进经济稳步增长。如Masu认为,财税政策放松管制有利于产业边界模糊化,从而促进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交叉融合;戴祁临和安秀梅[ 12 ]认为,现有财税政策未能从根本上增强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任红梅和李香菊[ 13 ]认为,应加强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财税政策支持;陈笑玮和马维春[ 14 ]认为,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对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有所裨益,应增加税收优惠政策;刘慧凤和杨晓彤[ 15 ]认为,推行和完善文化产业财政激励政策,有利于实现产业和地方经济的双赢;韩兴国和韩毅[ 16 ]认为,应对重点旅游项目进行专项支持,以积极的财税政策帮助旅游企业渡过难关。
通过以上文献综述可以看出,国内外专家学者主要从冰雪旅游与文化的区域经济效应、融合发展的意义与模式、产业发展财税政策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但基于产业融合视角研究财税激励政策对冰雪旅游与文化耦合效应的实证分析较少。据此,本文从产业融合视角,以全球经济一体化、国家第二个百年目标和经济发展为基础,分析财税激励政策对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耦合度效应,提出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的宏观财税激励政策,有助于两个产业协调发展中有的放矢,发挥其拉动内需、促进产业升级的积极作用,为政府经济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三、研究设计
(一)耦合机理
按产业细分理论,冰雪旅游和文化两个产业均可划分为资源、产品和市场。冰雪旅游产业资源主要包括积雪和积冰,产品包括冰雪观光(冰雕、冰灯、冰瀑和雪雕等)、冰雪游乐(冰上游乐和雪上游乐等)、冰雪度假(度假旅游区、主题酒店和主题营地等)、冰雪运动(滑雪场馆和滑冰场馆等)、冰雪节庆(体育节、体育盛事和大众体育等)和冰雪研学(研学基地、培训中心和训练基地等)。文化产业资源包括地域文化、冰雪文化、民俗文化、音乐文化、历史文化和地理文化等,产品包括广播影视、图书报刊、工艺美术、文化创意、演艺娱乐和音像制品等。因此,从资源和产品视角看,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都具有耦合协调的基础,两个产业的资源和产品相互交织与促进,而终端就是市场,即市场也具有耦合协调因素。两个产业的耦合机理如图1所示。
(二)研究假设
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相互交织、互促发展。一方面,冰雪旅游产业发展能提高冰雪文化相关产品的销量,促进冰雪文化附加值产业的增长,如冰雪旅游住宿能带动音像、廣播、电视和电影等文化产业发展,其景区的文艺表演活动更能直接增加冰雪文化服务的演出场次;另一方面,文化产业能为冰雪旅游景区(点)提供文化项目和氛围,冰雪文化附加值能有效提升冰雪旅游景区(点)的水平和品位。同时,文化元素逐步渗入冰雪旅游景区(点)、餐饮业和住宿,能产生新的业态并形成良好的冰雪旅游文化形象和精神内涵。目前,中国各地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快速发展,玩乐冰雪、体验冰雪文化逐渐成为冬季游客新习俗,冰雪文化氛围正在逐步形成。但中国冰雪产业链全球影响力不足,大部分地区冰雪文化旅游产品多以自然景观和天然产品为主,冰雪旅游淡旺期鲜明,即冬季游闲时间较短,其他季节运营不足、资源浪费,加之冬季冰雪旅游消费价格偏高,带动整条冰雪旅游文化产业链效应相对较差,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耦合协调度依然较低。本文由此提出假设:
H1a: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具有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耦合度水平较高;
H1b: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耦合协调度较低。
产业融合与产业耦合不同,前者指因技术进步而推动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融合、协同发展,主要包括产业渗透、交叉和重组三种,其产业边界较为模糊;而后者范围较广,包括产业间知识和技术融合,以及技术创新、要素投入、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等的交织与合作,产业边界较为清晰。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耦合亦如此,两个产业在耦合的前期相互独立、边界清晰,随着耦合的纵深发展,其同步性变化幅度越来越大,存在技术、要素、产品和市场等期间性发展不平衡问题。随着国家政策对冰雪旅游产业的倾斜,冰雪旅游产业发展强劲,但文化产业资源开发深度与利用效率不高。如东北三省,拥有良好的资源基础和工业基地,历史、艺术、文化和建筑底蕴深厚,但深度开发利用效果较差。据不完全统计,仅在哈尔滨市区的特色和保护建筑有400多处,但可进一步开发与利用的较少,未能充分发挥出古迹建筑的魅力。此外,还有部分文化旅游资源归属于一些企事业单位,资源利用率更低,政策红利未能有效转变为市场红利,内生增长的市场机制不健全,从而导致了部分珍贵文化资源的闲置和浪费。本文由此提出假设:
H2a: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间同步性变化幅度较大;
H2b: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存在期间性发展不平衡问题,但冰雪旅游产业发展更为强劲。
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耦合机理主要表现为资源、产品和市场上的互补,而财税激励政策可分别从这三个方面发力,以促进两个产业加快融合。主要表现在:一是财税激励政策促进冰雪旅游与文化资源互补。两个产业拥有的资源具有较高的重叠度,冰雪资源丰富的地区可利用财税政策加快发展冰雪文化、地域文化和地理文化等,而财税政策支持冰雪文化、文物古迹和历史遗址等文化资源繁荣又能直接为旅游所用,且冰雪文化等资源的开发本身也是旅游资源开发的一部分。二是财税激励政策促进冰雪旅游与文化产品互补。冰雪旅游产品能为文化产品提供创新意识,文化产品可为冰雪旅游提供产品补充,财政投入冰雕、冰灯和雪雕等开发可为冰雪旅游服务,对冰雪旅游与冰雪文化产品可实施税收优惠。其中这类产品均具有体验的基本属性,购买或消费冰雪类产品便是获取非惯性体验的过程。三是财税激励政策促进冰雪旅游与文化市场互补。从终端理论看,冰雪文化旅游资源和产品开发均未达到市场消费最优,成为诸多游客的理性选择,可对终端消费冰雪旅游与文化市场实行价格补贴或免税政策。在地理空间上两个产业市场高度交织,特别是冰雪旅游产业周边的文化或文化产业周边的冰雪旅游,两产业甚至共享同一市场。本文由此提出假设:
H3a:财税激励政策对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耦合具有积极的正向效应;
H3b:经济越发达的地区该正向效应越明显,反之不明显。
(三)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10—2020年度相关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财政年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年鉴》《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等资料,以及国家统计局、各省统计局和政府网站等。
总体看,财政收支是财税政策的重要体现,在财税等政策支持下冰雪旅游和文化产业发展迅速。自“十二五”时期以来,中国尤其是黑龙江、河北、吉林、北京和新疆等北方地区迎来了发展冰雪旅游和文化产业的最好时期,其冰雪旅游收入和文化产业增加值大幅增长。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冰雪旅游收入由2010年的840亿元增至2020年的3 910亿元,增长了3.65倍,但因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冰雪旅游收入增长明显放缓;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11 052亿元增至2020年的45 886亿元,增长了3.15倍;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68%增至4.52%,增长了0.69倍,年均增长3.81%。2010年以来,加快大型冰雪旅游和文化项目建设,产品和项目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升,尤其是文化产业增速较快。由此可见,文化旅游产业拉动经济增长效果明显,产业集聚能力逐年提高,市场活力不断增强,国内外知名度越来越高。2020—2021年冰雪季中国冰雪休闲旅游收入3 900亿元,旅游人次2.3亿。借助2022年北京冬奥会契机,中国冰雪休闲旅游迎来了新的增长势头。
四、实证分析
(一)财税激励政策对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耦合度的测算
1.指标选取及其权重
指标选取遵循代表性、系统性、科学性和可获性等原则,参考周成等[ 17 ]的研究成果,确定财税激励政策、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20个指标及其权重。用F代表财税激励政策总指标,U1代表冰雪旅游产业发展总指标,U2代表文化产业发展总指标,选取的具体指标、单位及权重如表1所示。
2.数据处理
依据上述选取的各项指标,按照年度数据顺序,构建初始数据矩阵,其公式为:
上式中i代表年份,j代表指标项数,Xij代表第i年第j个指标数值。本文需要确定财税激励政策对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耦合度效应模型,包含正向和负向双重指标,采用极值法进行处理并对各指标数据加0.01,以保障计算数据有意义。此时Xij表示为X'ij,即无量纲化后的标准值介于0~1之间,取值范围与贡献度成正比,如为1则达到最大值。
3.耦合度模型的确定
用T表示U1和U2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数,用来判定U1和U2的发展水平;用C表示耦合度,用来判定U1和U2之间的相互作用程度;用D表示耦合协调度,以判定发展水平和协调程度,用F'表示财税激励政策效应。由此确定耦合度模型:
?琢和?茁为待定系数,根据曲景慧[ 18 ]的研究结果,经多名专家论证,将?琢和?茁赋值为0.5。
(二)财税激励政策对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耦合效应分析
1.耦合协调度的评价标准与同步性
(1)评价标准。财税激励政策对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耦合协调度效应计算,先明确其评价标准。本文运用均匀分布函数,结合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发展的特色和区域,将耦合协调度区间划分为6个等级,其等级及标准如表2所示。
(2)耦合协调度同步性。本文测算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协同程度和紧密程度,同时阐释了两个产业融合的同步性。用P代表其同步性,计算公式为:
其同步性等于冰雪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指数U1除以文化产业综合发展指数U2,即用两者的比值来阐释两者的同步性。当P<1时,表示冰雪旅游产业发展滞后;当P=1时,表示两者同步发展;当P>1时,表示文化产业发展滞后。
2.无财税激励政策影响下耦合度实证结果
在不考虑财税激励政策影响的前提下,依据耦合度模型及上述公式计算冰雪旅游产业发展指数(U1)、文化产业发展指数(U2)、两个产业的综合评价指数(T)、两个产业的耦合度(C)、两个产业的耦合协调度(D)和两个产业的同步性(P)。对应的划分区间和协调度如表3所示。
(1)协调度分析。从表3可以看出: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相互交织、互相影响,耦合度由2010年的0.782升至2020年的0.952,除2010—2012年外其他年份均大于0.9,2014年达到1.000,表明两个产业具有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耦合度水平较高,即H1a得到了验证。从两个产业的耦合协调度分析,表现为三个发展阶段:一是2010—2014年的耦合度逐年上升,即由0.782升至1.000,从中度失调到一般协调,原因是两个产业相对独立;二是2014—2018年的耦合度逐年下降,即由2014年的1.000降至2018年的0.932,从一般协调倒退为轻度失调,原因是冰雪旅游产业发展迅速,但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三是2018—2020年耦合度由0.932升至0.952,从轻度失调又回到一般协调,原因是两个产业均有显著的增长。可以看出,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耦合协调度的最高水平仅是2014年的0.589(一般协调),有6个年份均低于0.5(中度失调和轻度失调),表明两个产业的耦合协调度较低,即H1b得到了验证。
(2)同步性分析。从表3可知: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间同步性变化幅度较大,即H2a得到了验证。从过程看可将同步性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2010—2014年文化产业初始值水平较高,冰雪旅游产业虽发展相对滞后但较为强劲,2014年追上文化产业发展;二是2015—2016年冰雪旅游产业相对滞后,两个产业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冰雪旅游产业下降更为明显;三是2017—2020年文化产业出现衰退,冰雪旅游产业发展强劲,2019—2020年文化产业有所缓解,但发展势头不如冰雪旅游产业。可见,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存在期间性发展不平衡问题,但整体看冰雪旅游产业发展更为强劲,即H2b得到了验证。
3.有财税激励政策影响下耦合度实证结果
财税激励政策对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耦合效应主要表现在协调度上,其对应的划分区间和协调度如表4所示。在财税激励政策的支持作用下,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间的耦合协调度整体上了一个台阶。如2011年耦合协调度由中度失调上升为轻度失调,2013年和2018年由轻度失调上升为一般协调,2015—2017年和2019—2020年又上升為优质协调,说明财税激励政策对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耦合具有积极的正向效应,即H3a得到了验证。
4.有财税激励政策影响下地方区域耦合度实证结果
由于冰雪旅游资源具有较强的区域分布性,本文选取冰雪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的北京(东部)、河北(中部)、新疆(西部)和黑龙江(东北)为代表,进一步对地方性区域进行耦合度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对应的划分区间和协调度如表5所示。
从表5可以看出:在财税激励政策作用下,北京市、河北省、新疆自治区和黑龙江省4个省域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耦合协调度较好。如北京市2010—2011年为轻度失调,2012—2013年为一般协调,2014—2018年为优质协调,2019—2020年为最优协调;河北省耦合协调度与全国平均水平相近;新疆自治区和黑龙江省耦合协调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整体水平不断上升。由此表明,财税激励政策对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耦合正向效应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不同,一般而言,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正向效应越明显,反之不明显,即H3b得到了验证。
五、结论与策略
(一)主要结论
第一,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根据表3对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耦合度的同步性分析可知,2014年以来文化产业发展滞后于冰雪旅游产业,尤其是2016—2020年文化产业发展缓慢甚至下滑。主要原因:(1)财税激励政策较少,即使有激励措施,其效果也较差;(2)冰雪旅游产业对文化产业的带动作用效果不明显;(3)文化产业发展本身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为促进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使之与冰雪旅游产业协调融合、相互带动、共同发展,必须加大财税政策激励,积极发挥冰雪旅游产业拉动功效,同时解决文化产业自身发展的问题。
第二,财税激励政策能提升耦合的协调度。由上述分析可知:2010—2020年无财税激励政策时,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整体较低,甚至在2010—2013年和2017—2018年均表现为失调状态,即表现为两个产业协调带动作用较弱,如2010—2013年文化产业发展较快,但却没有带动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2017—2018年冰雪旅游产业收入稳定增长,但文化产业收入并未与其同步增长,融合发展再次失调。而有财税激励政策后的耦合协调度有了整体提升,有5个年度(除2018年外的2015—2020年)达到优质协调水平。同时,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财税激励政策对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耦合效应也有所不同,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正向效应越明显,反之不明显。因此,必须加大财税激励政策对两个产业的支持力度,增强其协调配合和相互带动的积极效应。
(二)因应策略
财税政策作为重要的宏观调控和激励手段之一,应积极支持冰雪文化和旅游的快速融合,培育其“内循环”新的增长点。因应策略主要包括:
1.合理产品布局的财税激励政策
做好冰雪旅游与文化产品布局,加大财税激励政策支持力度。其策略主要包括:一是完善高端冰雪旅游产品与项目开发的财税政策。健全与规范财税激励政策,加强对冰雪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的财力保障,强化哈尔滨、沈阳、长春、乌鲁木齐、张家口和吉林等冰雪旅游与文化重点地区的资金支持,打造区域特色的冰雪文化和高端旅游产品。二是加大冰雪文化旅游与健康养老结合项目的财税政策力度。财税政策支持打造冰雪文化旅游与避暑相结合的康养品牌,如景区冬季设立保暖屋、夏季设立避暑城等,满足游客赏雪、避暑、游玩和养老等需求,提高康养服务质效;支持地方财政资金投入冰雪文化旅游发展,将符合条件的冬季冰雪旅游与夏季避暑项目纳入地方政府债券支持范围。
2.挖掘特色亮点的财税激励政策
发挥冰雪文化旅游特色与区域优势[ 19 ],完善区域性的财税激励政策。其策略主要包括:一是打造欧陆风情冰雪文化旅游的财税优惠政策。对哈尔滨、长春、沈阳、牡丹江等城市欧式建筑较多地区冰雪项目的深度开发与利用给予财政补贴;通过谈判协商等市场化参与交易方式,确定冰雪旅游与文化交流电气价格的补贴额度;地方政府积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如冰雪运动和冰雪文化场馆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二是举办旅游风情文化活动的财税激励政策。如对在指定地点举办冰雪旅游风情文化活动(如冰雪大世界、冰雪那达慕、雪国列车和冰雪文化体验游等)的单位和个人,除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或补助外,还可对其收入实施减免增值税、所得税、环境保护税和土地出让金等税费政策。
3.树立文明形象的财税激励政策
以冰雪旅游与文化资源丰富的城镇为开发重点,从财税激励政策予以引导和支持。其策略主要包括:一是转变冰雪文化旅游发展理念的财税激励政策。改变传统的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独立发展的旧思维,创新两个产业的密切耦合度,从财税政策上激励“放水养鱼”支持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打造“吃住行购游玩医养”等一站式、一体化服务。二是改善冰雪文化旅游市场环境的财税激励政策。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及企业单位应依规履行当地冰雪旅游与文化市场的监管职责,严格规范市场秩序,打击有损文明形象的行为,坚决遏制恶意竞争、强制购买和随意加价等违法违纪活动,并取消其财政补贴和税费优惠政策,为游客提供更准确、更便捷的旅游服务,让客人游得开心、放心。
4.加强国际合作的财税激励政策
发挥中国的地缘优势,遵循国际税收惯例,加强与邻国的密切合作。其策略主要包括:一是完善冰雪文化旅游对外合作为主的财税激励机制。发展边境地区与邻国的冰雪经济,如开发中俄红色旅游和冰雪文化旅游景区,对接、协调两国文化旅游产业的财税优惠政策,培育国际冰雪旅游与文化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二是构建“一带一路”下冰雪文化旅游的国际税收协定。有效开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往来与合作,针对沿线国家的旅游习俗和偏好设计冰雪文化旅游产品,如对冰雪山庄、假日酒店和“外國游客欢迎日”等给予税费优惠,稳步升级冰雪旅游与文化服务质效;研究相关国家财税政策,签订冰雪文化旅游国际税收协定或条约,有效避免国际重复征税和逃避税等问题。
【参考文献】
[1] RICHARDS G,WILSON J.Developing creativity in tourist experiences:a solution to the serial reproduction of culture?[J].Tourism Management,2006,27(6):1209-1233.
[2] WITTMAYER J M.Culture for sale?“Traditional” practices,institutions and values as commodity in nature-based tourism[J]. Ethnological Researches,2010, 15:129-142.
[3] TANG WINGSHING.Creative industries,public engagement and urban redevelopment in Hong Kong:cultural regeneration as another dose of isotopia[J].cities,2015,56(1):156-164.
[4] 袁連升,傅鹏.文化产业发展助力区域经济增长的双重效应:基于中国省际面板的经验数据[J].产经评论,2018,9(1):75-87.
[5] 吴玲敏,任保国,和立新,等.北京冬奥会推动京津冀冰雪旅游发展效应及协同推进策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9,42(1):50-59.
[6] 邢志勤.民俗文化旅游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20,35(2):115.
[7] 王兆红,罗乐.促进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1,44(4):25-38.
[8] JORDAN L A.Tourism,culture and the creative industries:exploring the linkages[J].Journal of Veterinary Internal Medicine,2012,26(4):1012-1018.
[9] AGNIESKA JUZEFOVIC.Creative tourism:the issues of philosophy,sociology and communication[J].Creativity Studies,2015,8(2):73-74.
[10] 刘瑞明,毛宇,亢延锟.制度松绑、市场活力激发与旅游经济发展:来自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证据[J].经济研究,2020,55(1):115-131.
[11] 李在军,崔亚芹.中国冰雪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机制与推进路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1,33(3):299-307.
[12] 戴祁临,安秀梅.产业链整合、技术进步与文化产业财税扶持政策优化:基于文化企业生产与研发的视角[J].财贸研究,2018,29(3):30-39.
[13] 任红梅,李香菊.基于耦合协调模型的文化产业财税政策效应分析:以陕西省为例[J].税收经济研究,2018,23(6):64-74.
[14] 陈笑玮,马维春.我国现行文化产业税收优惠政策浅析[J].税务研究,2018(3):92-96.
[15] 刘慧凤,杨晓彤.地方财政政策对文化企业并购行为的促进效应研究[J].财贸研究,2019,30(10):64-77.
[16] 韩兴国,韩毅.辽宁旅游发展路径及财税政策研究:基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问卷调查[J].地方财政研究,2020(9):23-29.
[17] 周成,冯学钢,唐睿.区域经济—生态环境—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分析与预测:以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为例[J].经济地理,2016,36(3):186-193.
[18] 曲景慧.中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时空变动分析[J].生态经济,2016,32(9):129-134.
[19] 周一虹,张明晶.基于甘肃张掖丹霞地貌旅游服务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J].会计之友,2021(20):153-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