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芳
伴随着素质教育和特长教育的发展,各个学段和学科的教学都越来越强调对学生学习兴趣和专长技能的激发与培养,一系列对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也应运而生。小学体育是一门颇具吸引力的课程,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为目标,是特长教育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的科目之一。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将以篮球为切入项目,就小学体育篮球教学引入游戏教學模式的策略一题撰文并提出一些看法,以资诸位参阅、分析。
篮球是一项风靡世界的运动项目,凭借其对人体速度和力量之美的淋漓展示而受到很多人的青睐,因此也成为很多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保留项目之一。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不少小学体育教师对于篮球的教学依旧表现得比较机械、保守,习惯于沿用单调的理论讲解、科目演示和流程训练等手法,不仅没有让学生真正形成扎实的篮球技能功底,也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篮球、参与篮球运动的积极性。由此可见,若要真正提升篮球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小学体育教师就必须从小学生的天性出发,积极研究并开发游戏教学的可观价值。
1 注重对个性教学理念的完善
由于先天因素和后天成长条件的不同,每个小学生在体质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各方面均存在着巨大的个体差异,且这种差异必然会反映在后天学习的方方面面。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在进行游戏篮球教学之前,务必要进一步完善个性教学的理念和措施,从而让教学工作的开展做到“有的放矢”。
1.1 丰富了解学生个体情况的渠道
很多小学体育教师在了解学生学情时往往将眼光局限在课堂之上,只以学生的课堂表现推断学生对于某一个项目的学习能力和意愿,这就难免使自己所获得的学情信息存在严重的失真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小学体育教师要进一步丰富自己开展学情调查的渠道,将工作视野扩展到学生的生活层面,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形成更为全面而真实的认知,以为后续游戏教学的开展提供详实的参考。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下主动和学生进行交流,谈一谈对方喜欢的体育运动或者体育明星,以此来了解学生的运动兴趣,看看和篮球项目的关系大不大;还可以借助其他学生的反应对部分学生形成更完全的观察视角,全面评估学生的性格特点,看看是否对篮球运动的参与有较大的优势;等等。
1.2 在个性教学过程中更多地考虑学生趣味取向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篮球专长教学时常常将学生的体能和身体其他方面的硬性素养作为其是否参与训练唯一的评判标准。这一标准虽然确实应当成为教学考量的主要内容,但对学生篮球兴趣的考虑也万万不能被忽略。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身体素养情况做全面调查的同时,还要深入了解学生们的篮球趣味,将其作为开展篮球专长个性教学的重要补充信息,以便使教学的进行更加顺利。
比如,教师可以在起始课程上先带领学生做一些诸如“顶球接力”或“夹球走”之类与篮球有关的趣味游戏,从学生们的参与热情上来大体判断每个人对篮球学习的态度;还可以安排学生试着做一做投篮、运球等基本的动作,以此来观察学生们的篮球功底;等等。
1.3 重视对学情信息的动态更新和教学策略的调整
小学生正处于快速发育的年纪,各方面的条件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出于对这一事实的认识和尊重,小学体育教师在完成初步学情搜集之后切不可认为这一项工作已然结束,而要定期对学生的篮球学习素养进行补充性调查,不断完善自己手中所掌握的学情信息,并对个人条件出现较大幅度改变的学生做出及时的策略调整,从而保证个性化篮球教学始终具有较高的执行质量。
例如,教师可以在每一个科目训练结束后都进行一次简单的考核,根据学生在各个阶段的表现来重新进行学生篮球素养的评估;在举行不同内容的趣味教学活动之后,也要对学生在各项活动中的表现做单独分析,构建起比较完备的学情动态资料。
2 注重对趣味教学活动的组织
小学生有着活泼、好动、爱玩的天性,对富有趣味性和参与感的趣味活动怀有与生俱来的浓厚兴趣,且更容易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出更强的学习能力和悟性。小学体育教师要真正利用好这一点,在篮球教学过程中利用好趣味教学活动,以这种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篮球的积极性。
2.1 以趣味活动完善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力求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做到最大限度的激发和捕捉。小学体育教师在进行篮球教学时,可以利用一些环节简单的趣味活动来完成课堂导入,一方面使学生尽快明白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对这一内容的学习产生较强的参与诉求。
比如在投篮科目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玩一场“打靶”游戏: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发一只篮球,并在每组前方3米的位置放一只筐作为“猎物”;各组学生依次投球,争取将球投入筐中,成功命中者可为本组加一分;最后得分最高的一组便为获胜方。
2.2 以趣味活动完善科目教学
科目教学是篮球教学的主要环节,也是让学生掌握各项篮球运动技能的主要载体。在开展科目教学时,小学体育教师同样要重视对游戏教学活动的利用,将训练要求和内容融化在游戏当中,使学生能够在感受游戏快乐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学会课程技能,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理想教学目标。
例如对于学生弹跳力和反应速度的训练,教师可以用“跳山虎”游戏作为主要训练形式: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各组依次派出一名代表参赛;由教师或者体育委员手持篮球,在准备时间结束后随机将球打向代表双脚的位置,代表要迅速跳起躲过篮球;代表被击中数量最少的一组便为获胜方。
2.3 以趣味活动完善教学考核
课程教学结束后要对学生进行本堂课教学内容的考核,这是教师获取学生学习情况并促使学生积极训练的有效手段。于小学篮球教学来说,趣味教学活动同样可以使用在这一环节当中。小学体育教师要在这一阶段的趣味活动里体现出更强的竞技性,一来可以更大地体现出活动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效力,二来也可以更好地激发出学生的表现欲和好胜心,以实现考核结果的优化。
比如在检测学生运球训练成果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玩一场“押镖”游戏:在一条平台的道路上放置若干把椅子或其他障碍物,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先后将篮球从道路起点运传到终点,且要通过每一个障碍物;用时最短且触碰到障碍物次数最少的一组即为胜者。
3 注重对社会教学资源的引入
任何一种项目的教学都不能完全依靠学校和教师自身完成,必须要借助丰富的社会资源方能取得良好的成果。小学体育教师应当在不断提升个人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通过更多渠道引入大量的社会篮球教学资源,让学生得到多方面的正确指导,并让学生获得更多参与趣味教学活动的机会和平台。
3.1 利用校外场馆开展项目教学
“篮球热”的兴起已经在社会上颇具规模,很多地方都出现了设施比较齐全的篮球运动场馆,其中不乏一些针对青少年开放的具有较好趣味活动条件的场地。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社会资源,在保证教学进度和安全、秩序的前提下,利用周末或假期时间组织本班部分学生来到这些场地,借用其中的趣味设施开展一些有趣的篮球活动,从而增强趣味教学的吸引力和参与感。
例如有些娱乐向篮球馆内设有训练传球、接球科目的“发球机”,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轮流站在候球区,准备接住由发球机发出的球;在学生们表现较好时,教师可以适当提高难度,调快发球机的发球速度或者将发球模式改为“随机发球”,同时锻炼学生的反应速度。
3.2 利用社会花式篮球比赛开拓学生的学习眼界
篮球运动的概念比较宽泛,除了传统意义上的篮球赛事外,还有很多类型的花式篮球运动。花式篮球更加强调运动者的运球技术和控球水平,在社会上有着一定的影响力。据此,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室内课等机会,借助多媒体设备和网络资源,组织学生观看一些精彩的花式篮球表演或比赛,让学生在欣赏运动员高超的技艺和花样迭出的表演时,感受到篮球运动的多样趣味,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篮球的积极性。
比如教师可以将历年“全国青少年花式篮球锦标赛”决赛中的精彩镜头制作成一部视频集锦,组织学生在室内课观看,在出现一些涉及课内教学科目的画面时做暂停或慢放处理并做深入的讲解,还可在下一堂课试着带领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动作模仿。
3.3 利用校外专业人士优化课程教学
小学体育教师虽然经受过比较专业的教育,但是对于篮球运动来说也必然会表现出专业素养上的参差性。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在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同时,还应当积极借助校外专业人士或团队的力量来开展趣味篮球教学,和有关机构或个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使学生能够得到更为专业的学习、训练指导。
例如教师可以和当地的区、市篮球队或民间花式篮球组织、青少年篮球培训基地建立合作关系,定期邀请他们来校指导学生的科目训练,并可引入一些更有趣味的篮球游戏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积极性。
4 注重对社团教学模式的优化
相较于课堂教学来说,社团教学是一种更具专业性和趣味性的学习模式。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篮球教学时,要坚持“课堂+社团”的复合策略,利用社团活动的多样化、专精化和趣味化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篮球、参与篮球训练的积极性,从而让教学工作的成果得到实质性的优化和扩大。
4.1 重视对社团活动的丰富化和趣味化开展
虽然篮球社团在很多小学中已然屡见不鲜,但不少学校的篮球社团活动非常单一,仅仅是将课堂上的教学内容转移到了社团中,没有体现出社团活动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小学体育教师要真正认识到社团教学在活动容量和广度上应该体现出的优势,结合学生的能力和趣味取向,设计、组织更多形式的篮球趣味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社团的魅力和价值。
比如教师可以将每月的第二个社团活动日设立为“游戏日”,组织学生根据近一阶段的训练内容开展包括“传球接力跑”“运球过桥”或者“三人运球”之类的游戏向活动;也可在平日的教学活动中加入诸如篮球操之类更有观赏感的项目。
4.2 重视对社团硬件设备的保障
要想满足更多学生参与趣味篮球训练的需求,学校的篮球社团就必须拥有更好的硬性条件。小学体育教师要在征得学校的同意和支持的情况下,这对社员学生的能力和兴趣设立一些特色化趣味项目,并结合项目需要购置足量、足质的体育器材及安全设备,以为社团活动的开展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例如对于篮球操项目的教学,教师就应当添置一些软质篮球,并按照“2套/人”的标准购置诸如弹力鞋、韵律服、摩擦手套等穿戴设备,还要在训练场地内铺设防滑胶垫(有条件的可以铺设专业的体操地胶),等等。
5 注重对学生篮球运动习惯的培养
真正的教育不应当只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要体现在对学生长效习惯的培养上。小学体育教师要在篮球教学过程中,通过更富有参与感和趣味性的方式培养起学生对篮球的终身爱好,让学生能够在课下自发地参与篮球运动,并将之作为自己日后锻炼身体、放松心情、调节情绪的重要渠道。
5.1 利用“碎片时间”组织趣味篮球运动
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将课间等学生们的在校“碎片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在这些时间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简单而有趣的篮球活动。这些活动应当提前在课堂教学中有所体现,并要切实契合学生的主觀意愿、训练水平以及“碎片时间”的长度,让学生能够同时获得放松身心、增强技能的效果,并为学校的特色文化增添一抹亮色。
比如,教师可以在大课间组织学生做“接力投篮”的游戏:将学生分成若干个人数相等的小组,每组发给一只篮球;从小组第一名学生开始,每人在3分线外做一次投篮而后迅速绕到本组最后;无论球中筐与否,下一名组员要在篮球第一次触地弹起后接住球再次投篮,直到本组完成两轮循环为止。
5.2 布置亲子向的互动篮球游戏任务
小学生和父母之间有着与生俱来的亲近欲,很希望能够和父母一起参与一些有意思的活动。利用这一心理,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在课程结束后布置一些亲子向的篮球游戏作为学生们的“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和父母一起在小区里开展有趣的篮球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篮球运动在陶冶生活情操和增进自己与父母关系方面的巨大价值。当然,这项工作的开展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家长的工作和生活安排,切不可以“摊派”的方式来进行。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在家的时间,和自己的爸爸或妈妈开展一场“一对一”的投篮对抗,或者在家中和家长通过“指尖转球”的方式比一比谁的技术更高,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和一些同学及他们的家长一块儿进行一场轻松的篮球小比赛,等等。
除了以上措施之外,小学体育教师还应当在组织这些趣味教学活动时,以更积极的姿态和学生们一起参与其中,让学生感受到“师生同乐”的乐趣,同时也用自己的积极表现来为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榜样,并给学生提供更为及时的动作指导。
6 结束语
体育是一门快乐的课程,篮球是一项多彩的运动,只有让学生通过更为丰富、多彩的形式去参与体育学习和篮球训练,学生们才能真正获得成长的快乐。小学体育教师要真正认识到这一点,在开展篮球教学的过程中重视起对游戏教学法的研究和运用,通过完善个性教学理念、组织趣味教学活动、引入社会教学资源、优化社团教学模式以及培养学生篮球运动习惯等手段,真正引导学生感受到篮球运动的魅力和价值,让学生学会篮球、打好篮球、爱上篮球,从而为学生日后的体育学习和综合素养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南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