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颖 赵义泉
(1.无锡市扬名滨河小学,江苏 无锡 215000;2.闽南理工学院教育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超越式班级”是一个“精神共同体”,是指建立在“超越自我”这一共同学习目标基础上的班级群体,在超越式班级中不仅具有共同的奋斗目标,而且有对这一共同目标在认知和行动上的自觉。超越式班级是传统班级的高级形式,主要表现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两方面。在超越式班级中,教师的“教”主要实现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学生的“学”主要实现由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向能进行初步的自主学习到能进行深入的自主学习并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结合解决问题突破难点的逐层进步。因此,建设超越式班级是唤醒学生超越意识、激发学生超越潜能的重要途径,是培养超越式学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动力。
超越式班级除了以“超越自我”为班级奋斗目标,其特征还体现在具有浓厚的超越自我的氛围、班级里的每个学生都有超越自我的强烈愿望、学生具备合作学习解决一定问题的能力、具有超越自我的集体活动、具备评价超越自我的制度标准等几方面。因此,在超越式班级中学生更能突破自我,做最好的自己。
以超越式班级带动教师教学与班级建设理念的更新,掀起了教学方式与班级组织建设的改革。建设超越式班级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班级凝聚力的形成、教师研究素养的发展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
在超越式班级中,教师在班级教学条件下,通过创设超越自我的环境和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超越自我、能动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真正懂得学习、能动学习、自主发展,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与此同时,在超越式班级中,教师在关注学生整体的同时更关注个体差异。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与教师签订契约,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并在教师的支持和引导下打造自己的优势和品牌。因此,构建超越式班级有利于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实现自身的个性化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班级建设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环节。班级建设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班级的凝聚力以及未来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进行班级建设时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第一,超越式班级需要有共同的奋斗目标以及丰富多彩的超越式活动;第二,需要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教师的积极引导;第三,需要有激励学生的规章制度;第四,需要有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和班级环境;第五,教师在关注学生整体的同时能关注到学生个体的个性化发展。这些方面的发展正是超越式班级需要具备的基本要素,不仅有利于班级精神共同体的发展,也有利于班级凝聚力的形成。
在超越式班级中,首先,将会以超越自我为班级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价值追求,教师将通过形式多样的超越式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超越意识,在互动交流中有利于集体目标的实现,从而增强班级凝聚力。其次,不仅有教师的坚强领导,同时还有班级学习小组等,这些都是班级共同体形成的重要保证力量。与此同时,教师将通过与学生共同制定超越自我的规章制度作为实现共同目标的保证,在这一过程中也有利于班级凝聚力的形成。最后,将利用班级舆论等营造超越自我的氛围并对学生进行个别化指导,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样,每位学生都能在超越式班级中得到最大发展,使学生真正能从学习中收获知识与快乐,也能积极地为实现班级共同目标而努力。因此,建设超越式班级有利于增强班级凝聚力。
构建超越式班级需要教师学习构建超越式班级的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需要探讨人的成长规律并思考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如何构建积极的班级组织,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停留在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上,而是要通过对知识的教学提升学生的元认知水平[1]。建设超越式班级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学习与提升、积极探究班级组织形式、培养教师研究素养的过程。
超越式班级以超越自我为班级主要奋斗目标,超越自我表现在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在学习方面主要表现为超越式学习。超越式学习在接受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突破,在超越式学习中学习者的学习不是停留在给定的知识上,而是在此基础上对学习对象进行深入探讨,这种探讨不仅是知识的扩展、量的增加,同时是对给定知识的考问、质疑、批判,分析其不足,形成自己的观点[2]。因此,超越式班级给予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升华。与此同时,在超越式班级的环境下,学生形成了超越自我的信念,可以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进行自我调节、自我激励和自我创造,并进行一定的创新尝试,从而为未来严格意义上的创新做准备[3]。所以,建设超越式班级还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
超越性是人的特有属性,生活论意义上的自我超越,就是人在自我扬弃中,对于现存“我”的既定性之否定与改变[4]。因此,构建超越式班级首先需要师生共同制订班级奋斗目标,营造浓厚的超越自我的氛围,以超越自我为班级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班级文化的灵魂。
作为教师,应该和学生共同建立超越自我的奋斗目标,使学生在目标的指引下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并在教师的帮助下寻找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教师还需要将超越自我的理念融入班级的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中,例如可以通过设立学习小组、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等显性方式或者通过设立班级标识、学生成长墙等隐性方式落实超越自我的目标,在超越自我的班级环境中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认识和自我批判,不断突破自我,使教育走向人文关怀。
学生的学习是以活动为主要载体的,因此超越式班级的建设离不开超越式活动的开展。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通过丰富多彩的挑战自我的活动来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与成长,提升学习兴趣。同时,超越式活动的开展要有特色、有组织、有实效,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超越自我的活动中实现会学、乐学、爱学的目标,形成突破自我的共同精神追求,从而助推超越式班级的建设。
健全的集体应该受到相应的规章制度的激励与约束,并把班级成员所认同的价值观念和规章制度作为实现共同目标的保证。建设超越式班级同样需要班级规章制度的约束与激励。首先,班级规章制度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的,只有在师生认同的情况下,制度才能发挥较好的规范作用。其次,班级规章制度还需要发挥激励与导向的作用。在超越式班级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照集体制度不断评价和完善自己,用制度引领学生、鼓励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使班级规章制度不再只是制度而能够真正成为班级成员所认同的集体价值观和努力的方向。因此,建设超越式班级需要以班级制度为重要依托。
环境也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发展。班级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阵地,班级的氛围和舆论都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教师应该营造健康的班级舆论。教师需要在班级环境布置中渗透超越自我的理念,在班级中形成超越自我的舆论氛围和良好的班风,通过班级黑板报、墙报、专栏、班歌、班级口号等形式渲染浓厚的班级氛围,宣传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使正确的集体舆论得以巩固,并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行为和发展。与此同时,班级学生之间的相互鼓励也是学生突破瓶颈超越自我的重要力量,所以当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应该引导班级学生为其喝彩,使学生在同伴的鼓励中获得积极力量,这也是环境的教育功能。
超越式班级的有效建设,需要在教学过程以及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凸显超越自我的理念,让教学过程富有生命动态的气息,同时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不断超越自我实现新的突破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仅要超越自身已有知识和技能的有限性,同时要超越人生境界的有限性[5]。有效的超越式班级应该鼓励每个学生通过自身实践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并彰显出自身的能力,从而实现属于自己的进步。
在超越式班级中,教师是一个引导者、激励者的角色。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主学习以及合作学习成果的机会,为学生搭建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平台。在超越式班级及超越式课堂中,教师还应该重视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是在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中实现的。这种超越,不仅指外在显性方面的超越,也指内在心灵的自我超越和人格的自我升华[6]。而超越的形成与发生,需要环境的熏陶、教师的引导以及集体的帮助,因此在超越式班级中可以通过班级的群体环境以及教师的课堂教学熏陶来感染学生。所以,建设超越式班级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班级凝聚力的形成、教师研究素养的发展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对学生超越意识的形成、学习能力的发展以及整体素质的提升都具有重要价值。作为教师应该在教学和班级组织中积极建设超越式班级,让学生真正做到乐学、爱学、会学,形成积极的学习品质和适应个人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