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研究与实践

2022-03-03 00:43钟慧聪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7期
关键词:家校双减育人

钟慧聪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龙岭中学 江西 赣州 341000)

为了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双减”政策应运而生。但要想让政策真正发挥效用,完全落地,单纯依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更需要家庭、社会形成合力,切实推进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改变教育实践的格局和结构,为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创设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

一、“双减”及家校社“三位一体”育人模式

(一)”双减”政策

“双减”政策是指要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是学生和培训机构这两个不同主体展开的教育政策调整。当前一些学校,作业布置方面存在严重问题,量多、质低、功能异化,根本无法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还挤占了学生大量的休闲娱乐时间。针对这些问题,提质增效,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就成了最好的方式。学生的作业负担减轻了,但都转嫁到了培训机构身上。基于此,“双减”政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三位一体”育人模式

教育教学中的“三位一体”是从教学主体的角度出发,将家庭、学校、社会三大教育要素进行相互融合的过程。作为教育的三驾马车,家庭、学校、社会的作用各不相同,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也不尽相同。要想真正将“双减”政策落到实处,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必须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合作、协同、互补的一种“合力效应”,将三者的价值发挥到极致,让学生在不同要素的作用下实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

二、“双减”背景下推进“三位一体”育人模式的建构

(一)制度构建,完善家校社管理模式

要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必须从制度层面着手,对育人模型展开构建。当前教育制度构建是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进行的,但学校、校外教育机构承担着大部分的责任,家庭教育所占比较小,导致教育发展是畸形的、不健康的。革新教育理念、完善教育制度,构建家校社广泛参与的新型教育模型,已是大势所趋。在育人机制构建方面,必须弱化校外教育机构的参与,突出学校和家庭两大主阵地,建立多种形式的家校联动组织机制。具体操作时,可以以学校管理为主阵地,让家长进行辅助、监督,建立有效的家委会管理和运行机制,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消除家校之间的隐藏矛盾。家长往往对学校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教育规划不甚了解,又加之缺少沟通渠道,往往会产生很多矛盾冲突。要想规避这些矛盾点,不妨从制度上展开探寻,建立家委会,给家长提供了解学校发展规划的渠道,让他们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提出合理化建议。有了家委会承上启下的沟通作用,家校矛盾也能得到及时有效地化解。

(二)统筹协调,构建家校社育人体系

教育教学是一个既系统复杂又精细化的动态发展过程。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的限制。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态、认知水平、兴趣感知点等都需要综合考量。在这样的状态下,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必须全员合力统筹,吸收多重因子,共同参与到学生管理中。学校是教育主导者,但并不意味着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就无须参与其中。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各有优劣,他们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方面发挥的作用和价值是不同的。学校教育不仅是知识传播最主要的场所,更是教授做人道理,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提升思维含金量和身体素质的最重要的手段。在育人体系中,学校教育的衔接作用是无法取代的。家庭则是教育的根基,会对学生成长产生直接导向作用,也会对后续学校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与此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也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会从宏观上对教育政策展开调控,确保教育教学向着可持续化轨道发展。要想将三者的价值发挥到极致,厘清三者之间的相互关联,在此基础上展开统筹协调处理是必要的。家校社联合发力,才能构建起科学化的协同育人新体系,在统筹协调中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做铺垫。

(三)共建共享,彰显家校社模型效度

家校社“三位一体”共同育人模式,“育”是目标导向,是终极追求;“共”是关键,是解锁模型的突破口。统筹协调是从宏观视角出发,对协同育人体系展开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各方主体必须在同一目标的指引下,才能顺畅衔接、高效运转。具体实践操作,还需要从微观视角出发,将三者进行融通处理,从阵地共建、责任共担、资源共享等视角出发,共建共享,探寻教育“最近发展区”,彰显家校社模型效度。

其实“双减”不仅要给教育教学做减法,在减的外表下,“加”才是核心,增加课后服务。课后服务是减轻校外培训负担的关键举措,也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具体体现。从本质上看,课后服务是需求侧驱动下的教育变革。家长们呼唤高质量、个性化教育教学,对课后服务形式有更丰富的需求。要想落实“双减”政策,切实把改革这项利国利民的好事办好,真正发挥课后服务的价值,必须认真倾听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学校要高度重视,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尊重学习差异、个性差异,综合考量多种要素制约,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课堂教学设计是以考试为基本方向,“双减”政策的落地还需要从考试改革着手,优化考试内容、创新试题形式,从生活角度着手对试题展开拓展延伸,增加试题的应用型、综合性、探究性,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试题变化了,教学方式自然要随之改变,只讲教材、死读书的方式已经行不通,必须树立崭新的思维观、教育观、学习观。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切准教学,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充足动力。

“双减”要着重引导学生应用学科知识,在探究时间中提升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素养。学校教育的引导极其关键。教师从教育教学理念和考试改革中寻找方向,借助多重教学手段对教育教学展开革新规划,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然而教师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教师家长之间必须加强沟通。这也是共建共育的一个侧面呈现。家长错误的认知和教育方式需要及时矫正,学校可以定期举行公益讲座、培训活动,给家长以正确的教学方向,提升他们的育人素质,在互助互通互融中完成育人模型的共建共享。

三、家校社合作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路径分析

(一)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建设多元沟通渠道

在家校社合作与初中语文教学上融合的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沟通渠道构建的作用和影响,只有构建有效的沟通渠道,才可以发挥家校社合作的作用和影响,家校社合作才有其合作的基础和沃土。教师要引起关注和重视,搭建多元化的沟通渠道。首先,教师可以定期开展家长会,通过面对面交谈的方式提高沟通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可以让学科素养相对较强的学生家长分享一下自己的教育经验和在家庭教育中的教育原则,通过这种方式更好地分享经验,交流经验,进而在相互借鉴和学习下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质量。其次,教师可以定期地给家长开设教育课程,让家长们明确在家庭教育中应当采用的教学手法、秉承的家庭教育原则以及注意事项,和现阶段初中学生的学龄特征,为家长家庭教育的开展提供更多的借鉴和参考。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则是,教师要利用好微信平台等相应的社交平台,尤其是微信平台中的群聊、私聊和公众号三个主要功能更要引起关注和重视。在群聊当中,教师要明确每天讲述的内容,从学生整体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给予家庭教育更多的指导。

(二)分层沟通、小组沟通,提升沟通效率和针对性

不同学生因为其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个人的成长经历以及个人的兴趣偏好存在着较大的区分,导致了不同学生在接受同样教育时,往往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就是教育中常见的教育分层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提高家校沟通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因为教师时间和精力的有限,决定了教师无法每天与每一位家长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这时教师则可以引入分层沟通小组沟通的方式,在提高沟通的效率和质量的同时,提升沟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特点,将学生的有效分层划分为基础层学生、普通层学生以及提升层学生三个层次,在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过程当中以对应层次为单位,以小组为形式,给予学生家长针对性的指导,并且在沟通和交流的过程当中让家长明确家庭教育过程当中的主要方向和侧重点,对于学生的实际问题做出有效的引导,通过家校合力的方式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快速提升。同时,以小组为单位建立小群的方式,也可以让家长相互沟通和交流,来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有哪些不良习惯,进而共同协力来纠正学生这些错误的习惯思维和方法。而在小组沟通和分层沟通的过程中,教师还要保证沟通的频率,因为是以小组为单位的,所以教师在沟通的过程当中所要消耗的时间相對较少,这时教师就可以每天发送教育内容,并且向家长们明确不同层次学生在复习和预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让家长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学生,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性。

(三)以作业为纽带,整合教育资源

“双减”政策的推广和落实,让现阶段的人们逐渐将教育研究的目光从课上转向了课下,对于作业设计给予的关注和重视也在不断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到了作业设计优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从家校社合作的角度来分析,作业未尝不是一个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连接的重要纽带,教师在家校社合作的过程当中要与家长有更多的共同语言,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问题和欠缺。而这些问题和欠缺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往往会有所体现,这样结合家长的问题以及教师的专业教学经验和教师在课堂中的观察,可以更好地整合教育资源,提升对学生的了解,对学生进行更深入、全面的分析和研究,然后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作出针对性的调节和优化。教师可以通过实践类作业的设计,让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作业。例如,在讲述朱自清的《背影》一节课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与家长们共同制作一个PPT,而教师则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向家长们发送标准模板的PPT,并且向家长们阐述在PPT制作过程当中应当注意的核心教育内容,给予家长足够的指导和帮助。然后由家长与学生共同完成作业,在完成作业的过程当中让家长们更深入地分析学生存在的欠缺问题和不足。通过以作业为纽带的方式,既提高了学生在课后复习预习的效率和质量,进一步推行和落实了“双减”政策,同时也促进了家校社合作,一举多得。

作为落实“双减”政策的主阵地,学校要借助理论指引,树立家校社协调观念。在宏观视域的指导下,从制度构建、统筹协调和共建共享等不同层面出发,展开多重探索,切实推进家校社的互融互通,在初中语文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引入家校社合作模式是十分重要的,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建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优化,都可以起到较大的作用,打造科学有效的“三位一体”育人生态圈,让“双减”背景下的教学样态独具一格。

猜你喜欢
家校双减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