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感官刺激对新生儿足跟采血疼痛干预的效果研究*

2022-03-03 06:22杨秀秀王凤莲蒋名丽
现代医药卫生 2022年4期
关键词:奶嘴安抚蔗糖

赵 磊,杨秀秀,王凤莲,蒋名丽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新生儿疾病诊疗中心,河南 郑州 450018)

近年来,临床对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的影响及干预已有较多研究。新生儿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后,在治疗过程中往往要接受大量致痛性操作。国外报道,新生儿住院期间,侵入性致痛操作达到10~16次/天,其中55%~86%是足跟采血[1-2]。在国内,足月儿在NICU住院期间,平均经历56.5次致痛性操作,主要集中于入院前3 d,每例新生儿每天经历5.9次致痛性操作[3-4]。而生命早期的疼痛经历,对新生儿的生理状况、神经发育等会产生某些近期或远期不良影响。新生儿对疼痛的敏感度极高,反复疼痛刺激会引起机体耗氧量增加、心肌灌注减少、呼吸及免疫功能改变[5]。此外,疼痛刺激在近期会造成新生儿血压升高、心率增快、血氧饱和度下降等明显生理变化,在远期会导致新生儿适应能力差、认知行为障碍、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等[6]。国际上推荐了新生儿疼痛管理策略,且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已将操作性疼痛的日常干预措施纳入临床工作指南[7]。2011年,我国《新生儿操作性疼痛治疗指南》建议在NICU的常规治疗中采用合理的疼痛干预措施[8]。国内报道的可有效干预新生儿足跟采血操作性疼痛的非药物方法包括:口服蔗糖水、非营养性吸吮、母乳喂养、音乐疗法、袋鼠式护理、鸟巢包裹、体位、抚摸抚触等[9-10]。其中,奶嘴吸吮、口服蔗糖水是首选的非药物镇痛方法[11-13]。但目前少有采用多感官刺激方式进行新生儿足跟采血操作性疼痛干预的研究。多感官刺激又称多种感觉刺激,采用多感官同步刺激来达到感觉饱和,以不同的感觉刺激激活门控机制,阻断伤害性传递,建立感官的交通阻塞,阻止伤害性神经脉冲的通过[14-15]。本研究以NICU住院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多感官刺激方法(说话、抚摸、味觉联合刺激干预)[14-15]、口服蔗糖水联合安抚奶嘴干预对新生儿足跟采血疼痛干预的效果,同时采用生理、行为指标及新生儿疼痛评分来评价2种方法的疼痛干预效果,旨在为临床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疼痛干预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10月入住本院NICU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新生儿71例作为研究对象,患儿第一诊断均为新生儿肺炎且无其他并发症。其中男44例,女27例,日龄6~19 d,体重2.7~3.8 kg,住院时间3~7 d。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5例),2组新生儿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且患儿家长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1)胎龄大于35周;(2)体重大于2 000 g;(3)首次入住NICU;(4)双耳听力测试通过;(5)有吸吮能力;(6)住院期间至少进行1次足跟采血。排除标准:(1)禁食禁饮;(2)有创机械通气;(3)采血前24 h内接受过镇静或镇痛药物注射;(4)有明显神经系统疾病或遗传代谢性疾病。

表1 2组新生儿一般资料比较

1.2方法 鉴于操作干预的同质性,选择2名具有主管护师的新生儿专科护士,经过培训后,实施此项研究中的各项操作步骤,对操作过程及干预效果做观察记录。2组新生儿均采用安全锁卡式Press2型一次性末梢采血器(苏州施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血糖监测采用强生稳诺血糖仪(美国NOVA公司)。

1.2.1对照组采血方法 新生儿在接受足跟采血前2 min,由助手协助给予25%的蔗糖水(0.2 mL/kg)口服,并给予安抚奶嘴,直至操作结束新生儿逐渐安静[16]。

1.2.2观察组采血方法 新生儿在接受足跟采血时,双人配合。采用多感官刺激方式(说话、抚摸、味觉联合刺激干预)对新生儿进行疼痛干预[14-15]。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1名专科护士先用棉布或衣物将新生儿紧紧包裹。新生儿侧卧、手臂和腿蜷曲,但舒适能动。(2)面对新生儿,近距离说话,吸引新生儿注意。(3)用手轻轻抚摸新生儿的背部。(4)让新生儿口服25%蔗糖水(0.2 mL/kg)并应用安抚奶嘴。在新生儿完全被安抚者吸引,并均匀吸吮奶嘴时,另1名专科护士同步开始按照规范操作对新生儿实施足跟采血。对新生儿的安抚持续到采血操作结束,待新生儿逐渐安静后停止。

1.2.3疼痛评分 2组疼痛评分均选用加拿大安大略儿童医院制定的新生儿疼痛评分量表(NIPS),此量表包含面部表情、哭闹、呼吸形态、手臂、腿、觉醒状态等6项内容,总分0~7分,得分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17]。

1.2.4评价记录 2组操作过程生理指标均来源于新生儿心电监护(菲利浦监护仪)。记录操作前(准备阶段)、操作中(消毒皮肤到针刺采血完成)、操作后(操作停止)6 s新生儿的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数据和疼痛评分并计算其平均值[6],记录患儿哭闹发生率及哭闹时间。

2 结 果

2.12组足跟采血操作前、中、后生理指标比较 2组采血前、中、后生理指标(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足跟采血操作前、中、后生理指标比较

2.22组足跟采血过程中哭闹时间及疼痛评分比较 2组患儿在足跟采血操作前准备阶段均无哭闹发生。采血过程中,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平均哭闹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操作中、操作后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足跟采血过程中哭闹时间及疼痛评分比较

3 讨 论

多感官刺激又称多种感觉刺激,通过声音、抚摸、味觉等多感官同步刺激来达到感觉饱和,激活门控机制,建立感官的交通阻塞,阻断伤害性传递和阻止伤害性神经脉冲的通过[14-15,18-19]。事实上,大脑并不是伤害性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能够影响所接收到的信息,决定信息是否重要,最终确定是否需要将其记录[20-21]。文献[21]在2001年提出,多感官刺激是一项新获得的临床技术,其建立在门控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同一神经元髓质汇集不同类型的纤维,会对不同信息敏感。神经元必须区分不同类型信息的敏感性,并给出不同的优先级,以便向大脑提供清晰的信息。如果复杂的纤维活动占主导地位,疼痛知觉将变轻。然而,目前国内少见相关研究。本研究采用此理论,对多感官刺激干预,口服蔗糖水和吸吮奶嘴干预的疼痛干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新生儿在足跟采血操作中及操作后的哭闹时间更短,疼痛评分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值得一提的是,观察组新生儿在操作过程中几乎不再哭闹。这与有关学者研究报道结果一致[18-24]。

新生儿比成人更容易感受到疼痛,而常见的干预措施在镇痛结局的效果和持续性方面仍不够理想。多项研究表明[25-29],多感官刺激能激活内源性内啡肽,消除脊髓和皮质的循环刺激;同时,通过神经性门控作用,抑制疼痛到达大脑。本研究中,对照组足跟采血时采用口服蔗糖水联合应用安抚奶嘴干预;观察组采用多感官刺激干预。在新生儿足跟采血操作过程中,护士对新生儿讲话和抚摸,吸引他的注意力,同时给予口服蔗糖水和安抚奶嘴。在新生儿完全被安抚者吸引并吸吮奶嘴均匀时,另一名专科护士同步进行足跟采血。新生儿同时被视觉、声音、触觉、味觉等多种感官刺激达到感觉饱和,抑制疼痛到达大脑,从而减缓新生儿的疼痛体验。干预措施在采血操作全过程持续,直至新生儿逐渐安静。2组生理指标(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性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哭闹时间更短,新生儿疼痛评分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多感官刺激的方式对于新生儿疼痛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非营养性吸吮、口服蔗糖水,这与相关研究报道[14-15,27]结果吻合。

国内外学者对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的现状、评估方法、干预措施等进行了较广泛的研究。据相关研究发现[14,28-31],多感官刺激干预措施在新生儿有创操作过程中的疼痛干预效果优于一般非药物干预措施。文献[32-33]报道多感官刺激能有效降低早产儿视网膜检查时的疼痛评分。PERRONE等[34]报道多感官刺激在早产儿致痛性操作后能有效降低血浆中OS生物标志物高级氧化蛋白产物和总过氧化氢含量。文献[35-36]报道,多感官刺激对新生儿产生安全感,使新生儿安静。葛高琪等[37]综述了多感官刺激对慢性疼痛的镇痛作用及效果。

本研究采用讲话、抚摸、口服蔗糖水、非营养性吸吮等方法,使新生儿多感官刺激达到感觉饱和,能有效缓解新生儿采血疼痛。新生儿几乎感觉不到疼痛,没有哭闹,且在安抚下更安静,生命体征更稳定,效果显著,方法简单,操作安全,易于临床推广。但由于本研究纳入样本量有限,存在新生儿疼痛的生理和行为个体性和特异性差异,仍需更多的大样本数据来确定多感官刺激效果的重复性、有效性。

猜你喜欢
奶嘴安抚蔗糖
金禾实业:具备成本及产业链优势
我和“奶嘴”的断舍离
奶嘴如何清洁消毒
宝宝可以用安抚奶嘴吗
小赛和奶嘴
请不要不理我,好不好
安抚奶嘴到底该不该用?今天就告诉你真相
以大豆油与玉米油为原料的“液体皂”的制备
氮掺杂碳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在游离氯检测中的应用
爱不够的安抚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