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锐
摘要:受年龄和阅读能力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小学高年段学生会对某一类型的书籍感兴趣,喜欢阅读同类型的书,且容易受同学、师长的影响而喜欢一本书,即进入了专一化的阅读期。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本文以班级共读为主要形式,例谈小学语文高年段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段;阅读;教学策略
一、以“言”诱趣,序目导读——以《绿山墙的安妮》为例
施教之功,贵在诱导。在阅读导读课上,教师的作用非常重要,教师的循循善诱,用特有的语言语调,能有效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例如:在指导整本书《绿山墙的安妮》时,教师以温和的语调告诉学生“读书的作用不言而喻,它能给人带来快乐和愉悦,给人带来光彩和明媚,还可以给人带来才干和智慧。老师也特别的爱读书,我家里有一面墙全是书,我经常站在漂亮的书架前,我看到的不仅仅是一排排摆放整齐的书,而是一个浩瀚的海洋、无限的宇宙、快乐的银河。这节课继续读书之旅,我们一起走进一本有趣的书——加拿大女作家露西·M·蒙哥玛丽的作品《绿山墙的安妮》”轻松自然地导入,学生跟随教师诗意的语言一下子产生了阅读期待。
(一)导封面
封面是走进整本书阅读的第一道大门,教师的第一要义就是带领学生观察封面,发现封面的秘密。通过教师带领学生有步骤、有目的的关注封面颜色、文字等信息,学生可以初步了解整本书的重要情节或者重要人物、主题思想,能够引发学生更多的阅读期待。
(二)导序文目录
读书先看序文,是一种好习惯。阅读整本书之前,先看一遍序文对全书能产生一个概括的印象,然后阅读全书,就不会茫然无绪。目录则是书本的眉目和内容提纲。因此,学会用“浏览”的方法,快速阅读序文和目录,获取阅读信息是对高年段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
二、以“猜”诱趣,背景导读——以《城南旧事》为例
正所谓“知人论世”。文学作品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作者的身世和人生体验,甚至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关注作品的创作背景,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产生阅读欲望,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在研读作品过程中,体验、感悟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探究作品的“言外之意”,关注文字背后作者的心灵世界。例如:在指导班级共读《城南旧事》时,教师先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冬阳 童年 骆驼队》,回顾旧知,同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童年趣事猜一猜英子接下来还会做哪些“傻事”,进行交流发言,激发阅读兴趣。接着,教师通过图片视频铺垫,引导学生跟随小姑娘英子的眼睛,走进20世纪20年代的旧北京,去感受形形色色的人和事,让学生在对故事背景有初步的了解。
三、以“导”诱趣,方法渗透——以《狼王梦》为例
(一)片段閱读,走进文本
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一本书,自己必须先通读这本书,读通书中作者所思所想,找到精华和代表之处。很多教师喜欢让学生在读完整本书后,根据自己的阅读感知,聚焦阅读收获,写“阅读推荐”。在导读课上,教师可以将自己的阅读推荐通过片段共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例如:在指导班级共读《狼王梦》时,教师分别出示描写紫岚和黑桑的片段,引导思考,你对母狼紫岚的第一印象怎样?黑桑为了当狼王,它付出了哪些努力?进而启发学生,想知道紫岚最终命运如何?黑桑能不能当上狼王,请自己在书中寻找答案,激起学生阅读欲望。
(二)方法推荐,走近文本
做事情要讲究方法,才能事半功倍,读书也是如此,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阅读导读课上,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能提高课外阅读的实效。在导读课上,教师可以以板书的形式,在交流中帮助学生归纳读书习惯。例如:在片段阅读中,当学生遇到生字想随时翻阅字典时,可以提醒他们,为提高阅读速度,可以用批注形式,将生字先圈起来,再集中识字;当学生在阅读质疑时,提醒他们阅读要适时进行,在读的过程中不断进行“预测—判断—印证或调整判断”;当学生在阅读预判中出现偏差时,鼓励学生及时调整阅读心态,当自己的预测和判断和书的内容不同时,提醒自己要耐心读下去等等。
(三)巧设悬念,激发阅读
相对于单篇文章的阅读,整本书阅读更需要学生始终保持阅读的耐力和对文本探究的兴趣。在每次导读课最后,教师可以适当地设置一些思考的情境,激励学生在文中发现、探索,鼓励学生将探索所得在班级进行分享,持续激发阅读兴趣。
总之,学生的阅读兴趣直接影响阅读的效果,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整本书阅读作为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要让小学高年段学生转变观念,从“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关键在于利用好阅读导读课,运用正确的方法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热闹的交流,在阅读中静静思考和潜心涵泳,最终满足自己的阅读期待。
参考文献:
[1]麻丽敏.借力班级共读,有效提升学生阅读素养:浅谈整本书的阅读指导策略[J].教育论坛,2019(16):119.
[2]张艳梅.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9):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