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晨龙
摘 要:由于社会经济朝着全球化、信息化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英语已经变成我国开展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载体。对此,加强英语知识的学习至关重要。对于这一门语言课程而言,由于小学生受到母语语言环境的影响,再加上固有思维的限制等,导致师生过于看重课堂教学质量,却忽视了应用技能的提升。通过思维导图模式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全面地掌握应用知识,为增强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带来帮助。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08-0127-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8.060
思维导图这一概念是由德国心理学家东尼博赞创建而成的,通过他的理论研究得出,思维导图能够借助于图文并茂的方式,不断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为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等的提升带来帮助。如果将其与小学英语课堂相结合,则能够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质量。具体来说,小学英语教师通过图示将英语单词、短语、语句等串联在一起,然后对其中的关键词进行阐释与讲解,逐步扩大学生的思路。然后借助于问题导入、情境创设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知识归纳与梳理能力等。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发挥的作用
思维导图教学模式的特征是:形象、生动、简约、高效等。它能够将学生左脑与右脑的潜能挖掘出来,帮助小学生逐步增强学习技能。由此来看,在当前的小学英语课堂中,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而且通过长期的证明能够发现:通过思维导图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帮助小学生增强英语阅读能力、写作水平,为进一步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做铺垫。
思维导图其实可以简单地认定是通过放射性思考的方式对相关知识进行具体化分析。由于人们的大脑思维存在放射性特征,其在接受不同的信息与想法的过程中往往能够呈现出思维发散的特点,由此来延伸出不同的思维分值。根据这一特点,思维导图其实是人们大脑所接受到相关资讯的一个思考平台,然后将其与不同的设计主题全面融合,并且不同的主题之间也能够形成密切的相关性,这对于培养人类的思维习惯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思维导图能够凭借著图像、联想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应用思维导图模式,能够发挥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首先,有利于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水平,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全面开发与利用,以便于学生能够掌握其中的重难点,而且还能够通过有点至面的学习,帮助学生通过一个中心词进行思维发散,然后进行相关知识的拓展与连接,从而帮助学生将其中所掌握的知识进行自由选择与整合。其次,在思维导图模式的应用下,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相对轻松、自由的阅读氛围与课堂情境,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氛围中,从而高质量地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最后,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对比,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独特性,它比较注重对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训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势,而教师需要发挥辅助性的作用,以便于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动态掌握,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英语知识学习热情,促使其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关于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可以通过四个方面进行表达:
1.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能够把学生抽象化的思维转化成形象、生动的思维,由此能够大大减少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难度,帮助学生逐步增强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够在此期间掌握创建个人信息库的能力,督促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督促学生创建知识网络架构。在小学英语课堂中,通过思维导图中的色彩、线条、图画、关键词等,能够使学生获得视觉等层面的冲击。把不同的元素整合在一起,由此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其记忆能力大大提升,这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带来极大帮助。思维导图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让学生更灵活地创建知识架构,帮助学生掌握记忆英语单词的能力,促使学生在学习期间能够养成对比、反思的好习惯,在此期间,学生能够结合不同的学习素材对新知识进行分类,然后筛选出其中的重难点,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方式将其串联在一起,帮助学生全面记忆与理解。
比如,在学习“Colour”这一新单词期间,教师需要通过设计不同颜色的图画卡片,帮助学生认识不同的颜色,同时在相应的色彩背景卡片中记录对应的颜色单词,确保学生能够在创建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迅速理解与记忆,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及能力。通过思维导图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让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持续性的锻炼与提升。考虑到传统教学模式会对学生的思维造成束缚,必然会抑制学生的思维空间拓展,而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的作用下,能够帮助学生站在不同层面、不同维度进行思考、分析与借鉴,从而在持续体验的活动中获得全新收获,由此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促使其创造能力大大提升。
例如,在My favourite season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鼓励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参与自己感兴趣的学习活动,并将其中的参与流程制定出来,督促学生在制作期间深入思考、全面探索,由此来促使学生的思维结构不断升级和完善,这对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是有极大帮助的。
4.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应用思维导图模式能够帮助学生逐步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及能力。具体来说,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对课本内容进行整理,然后按照不同的导图来增设新的知识点,从而获得较长的记忆,以便于对其中的资料与素材给予修正、完善等。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及实践应用能力,鼓励学生站在不同层面对其进行思考,由此来逐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必须要结合不同的教学模板给予实现。具体来说,我们需要通过写作、阅读、单词词组、语法等模板进行分类与解析。
1.在阅读及口语训练课堂中应用思维导图。对于小学英语阅读课堂来说,其属于日常教学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阅读首先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句型的应用特征,以便于进行灵活应用做铺垫;其次,能够帮助学生对整篇结构进行全面理解与解析,让学生“逐词逐句”的理解与学习,然后通过篇章结构的分析来掌握其中的写作主题;最后,能够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新单词、新语法等,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做铺垫。
不过,由于小学生的思维相对幼稚、单纯,并且正处于没有条理的成长阶段。所以,运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非常关键。教师在课堂中可以一边为学生讲解文章的内容,一边绘制导图,帮助学生寻找文章的创作中心,鼓励学生将文章的写作思想整理出来,然后将文章中的一些具有密切相关性的单词、短语、语句等进行标注,对其逐一阐释,从而够帮助学生站在全文角度进行阅读理解,从而大大降低阅读难题,鼓励学生通过深入阅读的方式掌握其中的重难点,由此来帮助学生增强阅读能力。
例如,在阅读My family这一篇文章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以“family”为思维导图的切入点,然后由“family”拓展至“members of family”,然后再将其与日常生活中的相关性为切入点进行思维导图绘制,对整个变化过程进行分析,由此来帮助学生对其中的阅读文本进行理解与体验,使阅读能力大大提升,从而逐步增强教学质量。
阅读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过程。对此,在加强学生阅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训练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思维导图中的相关提示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词汇,然后逐步培养语感,为帮助学生增强口语表达水平做铺垫。例如,在学习“when、where、who、how、what”等词汇的过程中,需要鼓励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词汇自由想象,然后通过英文去描绘一个比较简单的生活情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需要对其进行指导与提示。学生利用“时间、地点、人物、做了什么”等提示进行生活情境的联想。基于思维导图的作用下,不但能够鼓励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还能够逐步增强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水平。
2.在写作课堂中应用思维导图
长期以来,困扰小学英语教师的一个常见问题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大部分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一个重难点,也是存在的一个薄弱之处。因为学生的认知、思维、表达、组织等能力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对此,在日常写作教學中往往会遭遇到一定的阻力与干扰。所以,在写作课堂中,教师可通过思维导图方式鼓励学生对文章的写作脉络进行梳理、分析,然后通过一些分支布局图、关键词梳理等方式进行逐层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由此让学生的写作思路更加清晰,把写作从“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转变成“遇见一件有趣的事情并积极实践与体验”,由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活力,促使其内动力大大提升。
例如,在学习My new teachers文章的过程中,教师可安排学生根据这一篇题目进行写作。首先,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将自己想要描述的教师外貌、形态等通过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然后分析教师的特征、日常教学期间对自己的帮助与支持,通过分支绘图的方式将其逐一标记与整理,便于学生能够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形象、全面地掌握,由此能够对教师的形象特征进行全面把握,使学生在思维导图的推动下进行有层次地写作,写作思路更加清晰和具体。
值得注意的是,在小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需要对某一章节的内容进行梳理与归纳,然后罗列出其中的新知识。在进行指导的过程中,还需要对学生已经掌握的旧知识进行巩固训练,督促学生对其中一些经典的语句、常用的词汇或语法等进行抄写,由此来增强记忆,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当然,为了避免学生机械化地抄写后记忆,则需要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
例如,在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这一篇文章的教学中,教师可为大家介绍家庭地址、上学交通工具等的口语表达方式,然后借助于思维导图方式,为学生介绍“who、where、how”等关键词的使用技巧,以便于学生在写作的时候能够做到心中有数,这不但能够让英语教师针对性地梳理出与写作相关的教学重难点,还能够帮助学生灵活地掌握,以便于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由此能够减少机械化抄写的时间。
并且,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归纳与整理,将已经学过的单词、词汇等整理出来,然后通过句子的方式进行表达,这不但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还能够对相关知识达到巩固的目的,为学生下一步写作做铺垫。
3.在语法课堂中应用思维导图。语法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也是教学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难点。当然,语法的学习并非独立,它需要与词汇、短语等学习全面联系在一起,教师需要根据这一教学特征,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将不同的语法知识组合在一起,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感,促使其语法应用能力大大提升。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将语法看作是一棵大树,其中,名词单复数一般被认定是分支。教师可将名词单复数中的不同知识点存在的内在关系,通过不同层次的梳理与表达,指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记忆与巩固。
例如,在小学高年级学生接触过去式、将来时、进行时等期间,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绘制出不同时态的表达特征,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不同动词的表达特征与应用范围。如eat的时态:Loeusts ate the country hare(过去完成时)、This acid eats metal(一般现在时)等。
4.在词汇课堂中应用思维导图。英语单词的学习是小学英语教学课堂的基础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知识储备条件。所以在平时的课堂活动中,一定要巩固英语单词基础。要想提高学生的单词记忆能力,灵活应用思维导图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首先我们应该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单纯地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英语单词记忆是不会获得较高的学习效率的。但是如果能够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的应用下将其串联在一起,即可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其次,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能够进行单词的拓展式学习,将新旧单词串联在一起,帮助学生对其进行掌握。比如,将一些重要的关键词悬挂在思维导图的主干中,然后通过联想,将与其相关并引申出来的单词悬挂在分支上,这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复习以往已经掌握的知识,对提高学生的单词应用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为了能够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与发言,教师可通过巧设教学情境的方式,设计一个讨论主题,激发学生的課堂参与热情。例如,在学习At the snack bar这一章节的知识时,教师通过自媒体PPT课件,利用思维导图绘制一个与“what would you like”句式密切相关的结构图,接下来,教师通过PTT课件介绍与食物相关的不同图片,如三明治、汉堡包、水果、糖果等,然后提出一些问题,鼓励学生通过英文单词能够迅速地说出教师所指示的食物的英文名称,等到学生准确说出之后,教师则需要展示下一张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并罗列出不同食物或饮料的类型。比如,关于“fruit”这一单词的学习,可指导学生通过英语说出诸如“apple、orange、pear”等学生所熟悉的相关水果的名称,然后借助思维导图,对学生针对性地提问。这不但能够鼓励学生针对性地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索欲望,而且还能够增强课堂学习的趣味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等特征。所以,为了能够帮助小学生逐步提高综合英语能力,则需要在平时不同模板的教学中导入思维导图,以便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正确的指导与教育。思维导图其实是结合一个教学重点,对其进行思维发散,然后绘制出不同的分支,由此设计一个整体的学习框架,将所有的知识点融入其中,帮助学生通过联想、想象的方式串联在一起。对此,在实际应用中,教师必须要通过分析学生的认知特征、基础能力等,逐步挖掘思维导图教学模式的教学优势,以便于能够从有限的教学素材中筛选出其中的重要内容与关键点,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思维创新能力、逻辑应用能力等是有积极作用的。对此,站在培养国际型英语交流人才的角度来看,思维导图教学模式的应用为学生进一步实施深入性学习奠定稳固基础,是学生求学道路上的一个重要推动支柱,值得在一线教学工作中全面推行。
参考文献:
[1] 王晶.如何利用思维导图高效开展小学英语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20).
[2] 张晓妹.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J].作家天地,2019(23).
[3] 陈静仪.以思促教,以图导学——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读与写,2019(10).
[4] 沈奋颖.思维导图,让词汇课堂走向深处——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校园英语,2019(27).
[责任编辑 赵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