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翠雪
摘 要: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源动力,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对知识的探索中去。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需要教师把握良机,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教学,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从而提升学生的求知欲;重视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教师的感染,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成功中享受快乐;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使英语知识扩展和延伸。
关键词:兴趣;教学手段;师生关系;小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08-007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8.037
如何有效激發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是我们每个英语教师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早在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就曾经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它强调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而新的《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也提出:英语课程教学要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将学习变成学生自觉、自愿、高兴的事,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新课改下的小学英语教学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小学英语这门语言学科来说,学生语言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往往就越高,学习动力便会越强,相应的其成绩就要更优秀;反之,则容易成为英语学习中的学困生。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关键。那么,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提升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一、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增加各教学环节的趣味性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也是如此。小学生好动、敢说,喜欢表现自己,教师在开展英语教学活动时一定要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来增加各个教学环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参与英语课堂的热情。小学英语学习的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主要以看图阅读为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结合现在的小学英语教材设计多样性的特点,教师可以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Let’s sing!”“Let’s play”等内容设计,通过跟唱英语歌曲、玩游戏等形式,进行新旧知识的连接。还可以利用图片和与课文有关的具体实物等开展听说活动,从而引出课文的主题。这些活动有利于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新课时,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点,充分利用教学辅助道具或者实物来给学生创设有利于其参与的生活情境,给教学活动提升趣味性。例如,在学习Day and Months这单元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刚刚学过的How’s the weather today这部分内容来设计游戏,分别准备12个月的单词和关于天气的单词的纸条,把它们放到两个盒子中,然后让学生去分别抽取纸条,并尝试把抽取的内容练成一句话,看一看它们的搭配是否准确;如果搭配准确则给予掌声,如果不准确则可以再抽取,直到搭配准确为止。这样的设计学生能很快地在游戏情景中深入角色、踊跃表演。又如,在学习“shopping”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购物经历,鼓励学生带来一些生活中的常见食品,如水果、面包、饮料等,在学习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以“shopping”为主题的角色扮演活动。教师扮演售货员,即“shop assistant”,学生来扮演顾客,进行以购买食品为主题的对话活动。之后再让学生来扮演“shop assistant”和顾客,让学生之间进行互动表演。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活动带来的快乐,同时掌握了相关知识,也培养了学生交流表达能力,还使学生感受到了英语学习的收获。
教师还可以适当地设计一些生动活泼的游戏,如猜谜、竞赛等来进行对新课内容的巩固练习。竞赛形式要灵活多样,可以是单人竞赛,也可以是小组竞赛,或者是限时抢答,使学生在充满趣味和竞争的氛围中去学习、收获。
除此之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完成,多媒体能创造逼真的教学环境,特别是它能够根据小学生学习特点,通过图片、动画、视频等更加直观且形象的形式,多样化地给学生呈现需要学习的内容与情境,给学生多方面的感官刺激,助力学生理解和消化知识。特别是其营造情境能够给学生新鲜的体验感,还能够灵活结合学生需求,适当进行学习内容的拓展,这对于提升学生英语素养也有很大帮助。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重视情感交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强调:“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这体现了师生关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拉近英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也就喜欢亲近教师,进而喜欢学习英语。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所以,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教师要多走近学生,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从而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在小学英语课堂上,更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特别是要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小学生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在学生参与课堂时,教师要多应用赏识教育,对学生要有耐心,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在学生出现学习问题或者遇到学习障碍时,要谆谆诱导。英语课上还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鼓励学生及时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的课堂生成往往是英语教学的“意外惊喜”。为了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上,英语教师要注意设置合理的问题难度,一般来说是需要学生认真地想一想之后,就有机会能答得上来,跳一跳,便能摘到“苹果”。这样,学生的获得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无形中也就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
三、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用成功的快乐激发兴趣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教师:“请记住,成功的乐趣是一种内在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时时学习的愿望。”对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自尊心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越来越强,喜欢自己的努力被肯定,更喜欢通过努力获得成功。教师要利用学生这一心理需求,给学生创造这样的机会,进而用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兴趣。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英语学习中有收获。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學生因为学习习惯和主动性的问题,逐渐在英语课堂上掉队,慢慢成为“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这些学生上英语课的兴趣会逐渐下降,甚至觉得英语课是“煎熬”。对此,需要英语教师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更加关注英语相对薄弱的学生,要给他们参与课堂的机会,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树立能够克服当前困难的信心,同时在学习方法上也要给出具体的建议。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做好督促,给他们一些难度相对较低的问题,引导其参与到英语学习中,并且逐步赶上学习进度,培养其自信心。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则要在“大锅饭”的基础上给他们提供“自助餐”,适当给他们提供一些额外的学习资源,满足其学习需求。
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英语教师要注意在关注学生的同时,适当给学生一些奖励。这些奖励可以是口头上的,也可以是其他形式。如在学生作业后面的评语可以是一朵小红花、一张小奖状、一份学习用品,这都会使学生体会到付出的收获,感受成功带来的快乐,从而更加努力地投入英语学科学习中。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使英语知识扩展和延伸
“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对于小学生来说,当他们应用知识能够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时,就会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价值和作用,这样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注意英语知识的扩展和延伸,要经常有意识地创造应用英语的机会。如与学生相遇时,教师可以用英语和他们打招呼;学生到办公室请教问题时,教师可以要求他们用英语提问;有机会和他们单独相处时,则以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与他们交流、探讨。
同时,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一系列的与英语拓展、应用有关的活动。如在班级的板报栏创设英语学习园地,把学生经常出现问题的重点、难点词汇或者语法给学生进行呈现,指导学生的英语学习;特别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让学生来编写与英语相关的手抄报或者学生喜欢的英文歌曲等。同时,为了激发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积极性,可以开展英语词汇大赛、英语书写比赛、英语歌曲展演等相关活动,来锻炼学生的书写、表达能力。在学生中间还能够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从而保持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教师还可以给学生积极创设一个英语文化氛围:在校广播里播放英语节目;让学生回到家中主动与家长用英语进行交流、沟通;鼓励学生上网学习,在网上阅读英语的相关资料,扩展自己的知识面;通过举办“英语开放周”,开展如口语、书写、演讲、评选“英语故事大王”等各类竞赛,让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和本领尽情地施展出来,多方位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实际上,学生在用英语的过程中会逐渐意识到英语学习的价值所在,这样也就逐渐改变学生被动学习英语的局面,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总之,英语本来就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如果我们能注意挖掘英语中潜在的宝藏,能做到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学生英语学习方面一定会有很大提高。一线教师要重视增加这方面的投入,特别是激发兴趣的方法,以及在用这些方法时可能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不断继续深入探讨,及时反思,总结经验,思考对策,完善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 薛蕾.培养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几种手段[J].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2010(8).
[2] 李阳群.培养小学生英语兴趣的方法和建议[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