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丽丽
摘 要:农村小学科学开发校本课程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确保校本课程的实践价值是实现校本教育的前提和保障,可以有效凸显教学目标、落实教学特色,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选择,大幅提高教学效率。目前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削弱了校本课程的价值,磨灭了校本教材的研发功能。本文主要结合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实践价值,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开发策略,希望可以加快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进度,推动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08-007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8.035
在新课标教学改革形势下,开发校本课程成了农村小学现阶段的首要任务。从本质上讲,校本课程的根本设计出发点就是面向校本内容,切实以学校为教材设计本位,由学校自主研发设计相关的教学内容,与国家课程有效衔接。农村小学开发校本课程不管是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是优化教师的教学模式,都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基于此,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农村小学教育过程中,各学校应该积极吸纳先进的教学理念,开发能够满足学生需求及社会发展的校本课程,从而构建更加完善的农村小学校本课程体系。
一、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面临的阻碍
纵观我国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现状,开发效果并不理想,农村小学必须正视所处的实际阶段,提升校本课程的实践效果和开发效率,必须有效结合校本情况,明确校本课程需要具备的实际内容,进而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面临的阻碍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校领导对校本课程开发缺乏足够的重视。校领导不仅是农村小学教学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也是开发校本课程的主导角色,其对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视程度,直接决定课程最终的开发质量。但是从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现状来看,由于校本课程概念在农村小学教育领域引入较晚,大部分校领导对校本课程的实践落实不到位,对于校本课程的重要性缺少深刻认识,从而降低了开发效率,给农村小学教育体系的创新和优化造成不利影响,延缓我国教育改革事业的推进速度。第二,教师的专业素养难以满足校本课程的要求,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具体的实践过程,教师必须有效充当课程开发的先锋力量,同时教师也是校本课程教授过程的实施者,这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就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情况来看,多数教师还需要经过系统的学习和钻研,有效提升自身的教学观念和专业素养,从而有效适应和满足校本课程的实践需求。目前现有的校本课程与实际学情不匹配,后续执行起来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这种情况导致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二、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策略
(一)校领导深化思想认知,构建完善的校本课程开发政策体系
现阶段农村小学校本课程还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学校和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系统性认识不足。针对这种不良局面,农村小学校领导应该积极深化思想认知,明确加强校本课程开发对于促进教学体系改革的现实意义,着力构建完善的校本课程开发政策体系。这样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校领导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实现对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统筹规划,从而为课程开发目标的顺利实现奠定坚实基础。首先,校领导应该积极参与与校本课程开发有关的专业学习,夯实思想认识,同时加强政策宣传,建立健全的校本课程设计研发体系,有效结合全体教师的参与和实际学情提升校本课程开发的实际效果。其次,农村小学校领导作为教材研发的引路人,还应该主抓校本课程开发政策体系落地工作,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政策及资金支持到位,同时建设完整的测评机制,这样不但可以优化校本课程的开发流程,也能大幅提高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效率[1]。
(二)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促进校本课程开发不断进步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全体教师共同参与。与此同时,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也不能一劳永逸,而是需要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持续创新和优化,教师不仅是校本课程的设计者和組织实施者,更是教育事业的研究者和推动者,农村小学要想实现理想的校本课程开发目标,必须明确目前师资力量方面存在的短板,重点完善教师的专业素养。基于此,农村小学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着力加强教师培训,通过系统化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执教能力,帮助教师深刻认识自身在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中的研究者身份,激发教师的开拓创新精神。这样一方面可以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强大的师资力量,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从而引领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突破困境,收获满意的课程开发成果。学校针对教师的专业培训应该侧重于引领教师深刻认识校本教材的价值和意义,促使教师能够突破国家和地方教材的限制,开发更有特色、更具创新性的校本课程,结合课程的引领,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及校本课程的综合开发和实践能力不断提升[2]。
(三)聘请教育专家,对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进行专业指导
教师是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践过程中的主体力量,但是目前教师对于实践研究的流程和模式了解得还不够透彻,学校要想促进校本课程体系早日成熟,引入校外资源非常有必要。基于此,农村小学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应该积极聘请教育专家,对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进行专业指导,有效帮助教师对于课程开发的关键点产生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能显著增强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质量,从而实现理想的校本课程开发目标。但是学校在聘请专家指导时需要注意一点,即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决定的,教师在开发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不能动摇,教育专家只负责辅助性的指导,教师可以系统进行培训和自主学习,有效吸纳教育专家优秀的观点。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有效结合教学实践,针对学生全面展开学情分析,然后确定课程的整体规划及后续校本课程的架构,开发构建完整的校本课程体系。
(四)考虑实际学情,结合校本课程开发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农村小学开发校本课程必须助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对于课程模式深入进行探讨,更关键的是要借助创新性的校本课程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扩展农村小学生的知识领域,有效找到校本课程的突破方向。目前大部分学校都没有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观,校本课程开发仍然无法突破原有大一统课程体系的桎梏,不但难以满足新时代农村小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也会导致开发的校本课程与实际学情不匹配,阻碍学生综合能力有效提升。因此,农村小学在设计相关课程时,应该充分考虑实际学情以及课程开发目标,树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开发导向,这样一方面可以提升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也能实现对课程设计理念的创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和发展。首先,学校应该积极实行三级课程政策,构建集国家、地方、校本三种课程于一体的课程形态,宏观控制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其次,学校还应该从满足学生的内心需求和发展需要入手有效进行创新,这样不但可以扩展学生兴趣爱好、个性品质及内在潜能的发挥空间,也能带给学生更加新颖的学习体验,从而为农村学生综合素质的完善及终身发展创造有利的先决条件[3]。
(五)结合区域文化,开发具有本土人文特色的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理念的生成,主要是基于我国各地自然条件、风土人情以及教育环境的差异性,传统的二级课程政策无法全方位关照上述差异,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所以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宗旨就是以地区以及学校的教学风格为本位,打造特色化校本课程体系,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也能发挥区域教育资源优势,与国家、地方课程融合在一起,建立有效、丰富的校本课程体系。基于此,农村小学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区域文化,开发具有本土人文特色的校本课程,这样一方面可以实现对本土教育、文化资源的充分利用,另一方面也能通过实施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本土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从而使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具备满足社会发展以及学生需求的能力。
(六)利用互联网资源,保障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先进性
随着我国信息科技迅猛发展,互联网教育资源日益优渥,这对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来说极其有利,学校只要科学利用互联网资源,就能不断提升校本课程的实践效果,农村小学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实际过程中,要有效立足于本土资源,加强运用互联网资源,这样一方面可以保障校本课程开发的先进性和创新性,另一方面也能引领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顺利迈入信息时代,有效实现课程体系设计。
三、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必须有效结合实际学情,加强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这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必要举措。基于此,在新时期教学改革工作中,农村小学应该对校本课程开发予以高度重视,针对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不足,采取科学、有效的弥补措施,为学生构建更具创新元素的校本课程体系,使学生一定程度上拥有更大的课程选择空间,满足学生个性品质与综合素质的发展需求,从而深度彰显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開发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斌.浅谈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策略[J].学周刊,2019(22):54.
[2] 把德山.开发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19(2):117.
[3] 罗春君.例谈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