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2022-03-03 00:30张明旭
学周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张明旭

摘 要:在当今时代,如何更好地在小学阶段推行群文阅读,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教学内容。群文阅读这种新型阅读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深刻体会阅读文本中蕴含的思想和哲理,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跳跃性思维,锻炼学生把多种事物联系到一起的能力。但在小学阶段,群文阅读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08-002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8.012

群文阅读是一种新提出的阅读方式,是近年来在我国慢慢崛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群文阅读还处于不断发展和进步中,需要教育研究人员以及广大教师的实践探究。

一、确定文章主旨,明确阅读内容

(一)根据文章内容确定主题

教师在给学生上一节阅读课时,首先需要根据学生所要阅读的文章内容确定一个主题,这样学生在阅读时会有一个清晰的阅读目标,能够明确本节阅读课的任务,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和阅读效率,通过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好的效果。在阅读一篇文章时,文章内容是学生最先接触到的,因此,根据文章内容确定群文阅读的主题,相对来说比较通俗易懂,而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主题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比如,在阅读有关黄河的故事时,就可以以“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作为本次群文阅读的主题,学生可以很快明白教师的教学任务。这种确定主题的方式简单有效,值得广大教师运用到教学中去。

(二)根据文章结构确定主旨

不同文章的结构是不一样的,而全文阅读就是要把各种各样的文章联系到一起,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学生无论是在学校里还是生活中,在阅读书籍时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文章结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文章结构作为全文阅读确定主旨的一种方式,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认识到越来越多种类的文章结构,以及利用这种结构需要运用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还能够为学生以后的自主阅读提供帮助。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会接触到很多的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神话传说等不同种类的文章,教师就可以把以上种类作为一节群文阅读课的主旨。比如,以神话传说作为主旨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阅读《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神话故事。

(三)根据文章内涵确定主题

除了以上介绍的两种方式,在确定主题时,还可以将多个文章内涵作为主题。比如在学生阅读一些表达抗日精神的文章时,就可以以“伟大的革命精神”作为阅读课的主旨。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阅读关于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董存瑞用肩膀作为支撑炸掉桥头、邱少云为了不被敌人发现在熊熊烈火中坚持不动的英雄故事。与以上两种确定主题的方式不同,以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更直接明确在阅读过程中需要着重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何种情感,以最快的速度了解到情感,从而节省更多的时间来深刻思考,去探索作者在表达情感时运用什么样的写作技巧,对比不同文章的不同写作技巧。

二、设计合理问题,深度挖掘文章

(一)设计比较性的问题

在学生群文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合理的问题,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解决问题,进而对阅读的文章有深层次理解。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可以从阅读的文章之间寻找一些可供比较的点,提出一些问题布置给学生。这样一來,学生会更加专注地阅读,比平时在阅读过程中更加的投入,进而快速地找到问题的答案。

(二)设计具有冲突性的问题

在群文阅读中,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因此会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冲突性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不要把矛盾点作为重大疑难点。换一种思考方式来看,这些存在的矛盾点也是值得成为学生探索的问题。其实,阅读过程中存在的矛盾更能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学生在学习李白和杜甫的诗时,都会发现二者风格迥异,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激烈碰撞。几乎处于同时代的两位诗人,为何风格之差如此之大?这就可以作为冲突性的问题布置给学生,鼓励其融入自己的思考,在阅读过程中找到答案。

(三)设计联想性的问题

通过阅读一篇文章而联想到同类的很多文章,也是学生需要具备的一种阅读能力。在群文阅读中可供选择的问题类型也不只局限于以上两种方式,教师还可以提出具有联想性的问题。通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理解以及对于文章结构和内容的认识,让学生在阅读完毕之后,比较自己积累的书籍或者文章,尽可能多地找出与课堂上阅读的文章结构或者内容上相似的其他文章。虽然这对于学生来说,同样是一种考验,但学生一旦培养了这种习惯,获取了这种能力,阅读能力和方法都会有较大的飞跃。

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辅助作用

小学课本是按照着章节的分块来展开教学的,每一章中几篇文章的主题大意相差不多。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的任务就是先按顺序将章节中的每一篇文章教给学生阅读并进行讲解,在完成每一篇文章的教学任务后,最好再对这一章的文章进行总结,让学生思考:本章课文表达的主要思想都是什么,不同的课文都运用了什么手法或者方式来表述中心思想的。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将不再起到主要作用。

首先,应该让学生充分地得到交流发言的机会,利用班级里小组的作用,让每一个人都去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互相交流自己的不同看法。这也能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整体的阅读氛围和表达能力。教师的作用就是在学生有认知冲突和思想矛盾的时候,给予他们合适的建议,引导他们对文章产生更加深刻的了解,在进行完课本内的阅读分析之后,也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课外拓展,鼓励学生去阅读课外的文章,找出与自己所学知识的相似之处。

其次,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在安排阅读任务和综合阅读文本的准备阶段,一定要尽量选择适合学生阅读、容易理解的文章,在初期讲解的时候一定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一步一步地了解到学习的知识是可以串联起来的。教师还可以根据文章的字符和主题特点,篇幅由短到长,手法由简到繁,有顺序有规律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比如,在一年级下册识字5“动脑筋想办法”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涉及的内容有四个太阳、乌鸦喝水、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等故事,这几个故事都是具有一定思考性的故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为学生做一些简单的介绍,展示故事的大概,但是故事所涉及的解决办法先不要告知学生,等介绍完毕之后,再让学生自主阅读。这时教师不再打扰学生,让学生专注阅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或者问题可以先记下来,在课程的结尾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统一解答,或者其他学生帮助解答。如果学生之间可以解决问题,则是最好;如果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者其他学生解决时存在错误,教师要及时纠正,避免错误的延续。整个过程以学生作为主体,教师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四、重视阅读笔记

在阅读完一本书之后,学生对于一本书的记忆一般是短期性的,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回忆起来就会比较吃力了,大部分已经出现了遗忘的情况。对于语文群文阅读,学生的记忆就会有更大的难度。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书写阅读笔记的习惯,方便学生在以后的阅读过程中回顾已经阅读的书籍内容。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自觉书写阅读笔记的习惯还没有养成,因此就需要教师经常督促,同时为学生书写笔记讲解一些知识技巧。书写笔记的内容可以包括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教师引领学生阅读的重点内容、同学之间相互讨论的观点等等。教师要灌输给学生一种思想:书写笔记并不是一个繁重的学习任务,而是自己对所阅读到的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书写笔记的过程是快乐的,不要把书写笔记当作一种死板的作业。当然可能会有学生出现不规范,内容没有书写重点的情况,但对于刚开始书写笔记的学生来说,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学生还存在一定的上升空间,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理解,不能过于要求学生。教师还要做到定期检查学生的笔记情况,及时指出学生在书写笔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在下一阶段的笔记书写上发挥出更高的水平。

五、结语

总而言之,不同的文章綜合起来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对于天性活泼好玩的小学生来说,群文阅读更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培养和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从而使学生更容易养成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语文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   成晓丽.基于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方法的分析[J].学周刊,2021(12).

[2] 敖木白音.探究开展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5).

[责任编辑 窦伊沙]

猜你喜欢
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