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以“梯形的面积”教学为例

2022-03-02 06:51广东乐昌市坪石镇金鸡小学512229廖治华
小学教学参考 2022年14期
关键词:梯形双减面积

广东乐昌市坪石镇金鸡小学(512229)廖治华

要减轻学生的负担,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做到应教尽教,强化学校教育的价值,使学生回归校园、回归课堂。要实现减负增效,就要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在课堂上学好、学懂,才能实现课后的减负。该如何打造高效自主、多维互动的数学课堂呢?又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下面笔者以“梯形的面积”教学为例,从六个方面谈一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预习先行,先学后教

课前预习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课本中的内容大多属于探究性知识,有探究的问题、方法和过程,比较适合学生预习,学生根据课本按步骤就可以探究新知。学生可以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复习和迁移去预习新的知识,对新的知识有一个初步认识。同时,学生在预习时有一个思考的过程,若长期坚持预习,则可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钻研精神,遇见问题时会自觉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升自身的自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师也可以布置预习提纲或导学案让学生预习,学生依据教师提出的预习提纲自学,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迁移,思考预习提纲或导学案中的问题,从而对新知识有初步认识,而对在预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可在第二天的课堂中认真听讲或请教老师,这样学习更有针对性,学习效率会更高。哪怕学生在预习中没有弄懂新知识,他们通过复习旧的知识与预习新的知识,对新课也有了初步感知,同样为第二天的新课学习做了铺垫。

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笔者设计了以下预习提纲。

(1)梯形有什么特征?

(2)运用转化思想把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3)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4)用数方格的方法数出梯形的面积。

(5)运用转化思想把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

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选择在第二天上课的前五分钟由学生汇报预习的情况。“梯形的面积”这节课的预习内容刚好是本课的复习内容,所以采用预习、复习加汇报的形式呈现预习效果,并注意表扬预习效果较好的学生,鼓励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

二、巧妙导入,激发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一个好的开头有一石激起千层浪之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孩子们感兴趣的游戏、故事、谜语、儿歌、生活情境等方面导入新课,从上课伊始就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对新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学“梯形的面积”时,笔者采用创设情境加设疑的方式导入,用有趣的情境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复习旧知为新课做铺垫,最后设疑,有效地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

(1)情境创设。小羊到“聪明羊小学”上学,他刚走进校园,就看见山羊校长与老板在商量制作一批桌椅,桌面要是梯形的,上底是80厘米,下底是120厘米,高是70厘米。山羊校长问老板:“做这样一个桌面要用多大的木板?”

(2)揭示课题。教师板书:梯形的面积。

(3)提问设疑:怎样求梯形的面积?学生通过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思考如何把梯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

让学生回答预习提纲中的问题,为新课的知识迁移做铺垫,并通过设疑引发学生思考,通过猜想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有效提问,启发思维

提问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最基本的教学手段之一,连通教师、课本、学生之间的关系。问题应该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每一个问题都应该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有效提问就是提出的问题能让学生积极回答,从而更积极地学习。有效的问题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对旧知识的回顾,有利于达成课堂教学目标,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重要的是,问题将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领学生思维的多元性、灵活性、创造性向深处发展,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那么怎样才能设计出有效的问题呢?教师应考虑以下几个要素。

(1)具有目的性。有效的问题应当紧扣教材内容,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问题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思考: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分哪几个环节?每个环节需要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要解决什么?达到什么效果?尽量让每个问题都为教学目的服务。

(2)具有启发性。有效的问题会引发学生思考,启发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思维方式一般是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因此教师提问时要特别注意方法和技巧,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接受能力,不能太难或太简单,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一些多思维指向、多思维途径、多思维结果的问题,要达到强化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3)具有层次性。教师提问时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环环相扣,逐步深入,具有层次性,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让学生学会有序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4)具有关键性。一节课中如果提的问题太多、太杂,可能其中就有很多非必要的、不能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这样提问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根据内容设计几个关键问题,这些问题就是本课的重点,学生解决了这些问题,也就基本掌握了这节课的内容。

根据“梯形的面积”的教学内容,笔者设计了几个关键问题。

(1)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2)运用转化思想把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转化后的图形的面积、底和高与原来梯形的面积、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3)梯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这三个问题就是本节课的关键问题,具有很强的目的性,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将转化思想迁移到梯形中,从而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四、信息技术,赋能课堂

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全面推进之际,应全力推动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发挥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让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助力与赋能,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实时动态、人机交互”来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可视化。笔者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从上课伊始就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练习环节中设计了交互式、体验式的游戏练习、抢答器练习,让学生在游戏中完成练习,学生兴致非常高。实践证明,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后,他们就会有很高的学习热情。这时,教师应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提高学习效率。

(2)化静为动,突破难点。如何在课堂上突破难点是教师在教学中思考得最多的问题。在数学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使一些抽象难懂的公式推导、空间图形变得简单化、形象化,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地展现给学生,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笔者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通过动画演示图形转化的过程: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这样梯形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和高的关系对比直观明了。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笔者在教学中很好地突破了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这个难点。

(3)增大容量,交互式学习。现在从教材到课堂的信息容量都比以前大得多,这就需要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运用在线答题功能,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的答题准确率,然后针对答题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笔者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运用信息技术为教学赋能,大大增加了课堂的容量,从情境动画引入,一边播放动画一边讲述,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在图形转化这个环节,动态演示图形转化的过程,使学生一目了然,使难点迎刃而解。交互式游戏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学生个个争先恐后,积极参与和思考,学习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五、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我看过了,我忘记了。我听过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课程标准中指出:“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了接受学习,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可见,无论是从数学知识建构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都在于“学生的学”,应把课堂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以学生的学为主,提倡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自主探究知识,自主构建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生分组时要做到“同组异质,异组同质”,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小组内合理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探究任务。

“梯形的面积”这节课最重要的小组合作探究内容是将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思考转化后的图形的面积、底和高与原来的梯形的面积、底和高有什么关系,尝试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通过交流、讨论、操作、演示、归纳、总结,得出了常规的方法:(1)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除以2得到梯形的面积;(2)把梯形转化为两个三角形,两个三角形面积的和等于梯形的面积;(3)先把梯形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再求出梯形的面积。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推理归纳等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六、练习作业,优化设计

“双减”政策要求小学课后作业的总量和时长要相应的减少,特别是要减少机械、重复的无效作业,但对作业的质量要求却更高了,作业要做到少而精,更有针对性、有效性,设计多层次的作业、个性化作业,供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要减少课后作业量,除了提高教学效率,还要提高课堂的练习设计和课堂作业设计的质量。只有学生在课堂上学好了,把课堂练习作业写好了,有效巩固了新课知识,才能减少课后作业。因此,如何优化练习、提高练习质量,是教师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必须弄清每一道题的意义,明确设计这道题要达到什么目的、学生通过练习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努力做到练习设计少而精,更有针对性、层次性、趣味性。特别是要结合信息技术,设计学生喜欢的游戏型、体验型、交互型练习,让学生在游戏中快乐地完成练习,有所收获。

教学“梯形的面积”时,笔者设计了交互式练习。

(1)判断哪些是由梯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5小题)

(2)判断哪些算式是计算梯形面积的。(5小题)

(3)梯形面积的计算。(3小题)

(4)抢答:选择正确的计算梯形面积的算式。(5小题)

(5)解决实际问题。

(6)拓展提高题。

交互式练习既有趣,又能自动统计学生的答题正确率和错题分布情况,还可以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要做教学的有心人,在课堂教学上多下功夫,在课堂上增效,努力为学生减负。

猜你喜欢
梯形双减面积
梯形填数
怎样围面积最大
最大的面积
巧用面积法解几何题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梯形达人
一类变延迟中立型微分方程梯形方法的渐近估计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