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劳动教育 赋能学生成长

2022-03-02 22:51广东省深圳市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
新教育 2022年23期
关键词:劳动评价学校

□ 广东省深圳市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 王 晶

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劳动教育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国家教育部门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指导性文件,为基础教育阶段劳动教育的有序开展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劳动教育有别于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劳动,也有别于职业院校的劳动技术教育,它是一种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了解劳动场景程序技术、科学享受劳动成果的教育形式。在小学阶段,学校以及教育工作者应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大力推进劳动教育,完善劳动课程、组织劳动实践、完善评价体系,进而为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赋能。

一、坚持劳动育人,构建劳动课程体系

劳动教育实践的落点应在“教育”上。与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劳动不同,学校的劳动教育目的是促使学生在真实劳动体验中获得劳动感悟或劳动理论,并将其运用到以后的劳动实践中去。在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的价值逐渐受到认可,例如通过劳动学生可以获得新知、增强心智,提升对自我、生活、社会、未来和生命的认知高度,进而提高学生各学科学习效果;通过劳动学生可以获得实践技能,掌握劳动方法,并举一反三在实践中找到更加有效的方案,形成自我发展能力;通过劳动可以塑造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体会“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中的付出与收获,理解“劳动最光荣”的观点,进而形成劳动热情,并学会珍惜劳动成果。

基于此,学校在劳动课程体系构建中应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点:第一,整体把握劳动教育的课程形态。目前常见的课程形态包括单科课程、渗透课程、活动课程。学校在顶层设计中应深入分析不同课程形态的特点,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充实课程内容,保证课程教学效果。其中单科劳动课程通常是必修课,是独立存在的,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基本劳动素养,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指导学生的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学校根据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劳动教育的安排选择劳动课的教材,形成单科课程,以此对学生展开系统教育。渗透课程是与其他学科相融通、相渗透的课程,该课程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目标上都体现出了一定的综合性。例如科学课程与劳动课程的渗透、道法课程与劳动课程的融合、美术课程与劳动课程的结合等等,这些渗透课程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指导。活动课程即学校利用“劳动周”“劳动月”等方式开展的劳动教育活动,以及由此形成的课程内容。例如某学校组织劳动教育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利用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五一劳动节、农民丰收节、志愿者日等节日,开展丰富的劳动主题教育活动,以丰富学生的劳动体验,培养学生劳动光荣、劳动创造价值的思想品质。这类课程内容开放、形式灵活,对学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因此也是劳动课程体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例如,对大部分低年级学生而言,自己动手能力相对较弱,在开展综合实践劳动课程中就需要以“理”为主,所谓的“理”是指让学生能够实现自主整理书包、清洁书桌、系鞋带等一系列的技能训练。而在中年级时,由于学生已经具备初级的劳动技能,在实际劳动的过程中,劳动质量也会随之提升,开展综合实践课程也需要进行一定的改变,即以“做”为主,所谓“做”,则是动手动脑,两者相互结合。例如,教师可以开展包书皮、变废为宝等一系列学科活动,而在高年级开展课程过程中,教师则需要以综合课程为主,则以“餐”为主,其中包括了自制营养奶昔、包饺子、炒鲜花、蒸馒头、蒸花卷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均与劳动相关,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自理能力,让学生理解劳动不仅仅是打扫卫生,还包括各式各样不同的活动,增强学生对劳动理解的深度。第二,保证劳动教育课时。根据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 课时,学校要对学生每天课外劳动时间作出规定。学校应遵循国家教育规定,提高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保证开足劳动课时,杜绝其他学科侵占劳动教育时间,扭转敷衍塞责、形式化教育等不良风气,让学生在高品质的劳动教育中实现真正的发展。第三,做好不同学段劳动课程的衔接。不同学段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基础差异显著,劳动教育目标也明显不同。针对此,学校应全面分析各学段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国家劳动教育相关标准明确课程设置的目标定位,并以此构建课程内容,以保证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在课程实施中及时获取各学段学生的劳动反馈,并适当调整劳动教育形式、目标,优化教育内容,支持学生的全过程发展,进而形成特色化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健全完善的课程体系是实现劳动育人的基本前提。学校根据国家教育改革要求设置多种形态的劳动课程,并保证课程时间,可以引导学生有序参与劳动实践,实现各阶段学生教育的有效衔接,进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赋能。

二、促进学科融合,组织劳动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已经成为当前小学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目前一些学校的劳动教育却存在单一化的问题。例如在立夏时节某学校组织学生来到当地的蚕豆种植基地,基地负责人与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参与摘蚕豆、剥蚕豆、煮蚕豆、吃蚕豆等活动,并在这一过程中为学生简单介绍了蚕豆种植与管理的相关知识。在这一教学实践中学生的的确确参与到了劳动之中,但是学习的内容却比较单一,且劳动的体验也流于形式,没有实现对学生德、智、体、美的综合培养。

在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发不应仅限于“劳动”学科,而是应该跨越学科的界限,打通学科知识之间的隔阂走向融合,让学生在综合实践中获得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劳动教育的内容构成决定着它的实践性特点。因此,学校不仅要在理论层面为劳动教育的学科融合提供指导,更要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实现全方位的发展。

深圳市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建设了校本劳动项目,促进劳动教育的学科融合。其中主要项目有:第一,打造生物探究园。这是一个将自然科学教育和劳动教育相融合的综合性学习基地。探究园以鱼菜共生系统为主,模拟自然环境为学生创造了劳动与学习的空间。例如学生在探究园中可以饲养各种鱼。在饲养过程中教师会为学生安排各项劳动,即选择鱼苗、控制水温、定期喂养、清洗水池等等,在这些劳动实践中教师一方面进行自然科学知识的讲解,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自主查找资料,丰富科学知识,提升自己的养殖技能。在这一项目中,学生不仅参与了养殖劳动,也获得了自然科学知识,同时也发展了自主学习能力,而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是十分有利的。第二,创客基地。螺岭根据劳动教育学科融合的要求为学生打造了创客实践室,实践室中包含各类材料,搭建了多个场景与平台,引导学生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进行创新实践。例如在一堂创意实践课上,教师为学生科普了飞行器的相关知识,然后为学生提供各类材料,指导学生动手制作自己的皮筋动力机,接下来组织学生来到操场上“试飞”,看一看谁的动力机飞得最高、最远;最后,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科学知识对动力机进行改进与优化,以提高创意实践成果的质量。在这些项目中学生不仅要动手更要动脑,而开放、宽松且充满创意的实践环境激发了学生的潜能,促使学生主动调动学科知识参与设计,以实现创新发展。第三,艺术展览。螺岭开办艺术展览活动,组织学生参与艺术创作与展览。在首次展览上5,000 多位螺岭学子集体创作的300 多件美术、书法等作品纷纷亮相,成为了展览的亮点。这些艺术作品是学生劳动的心血,而将艺术学科与劳动学科相融合,可以有效落实美育和德育任务,让学生在艺术氛围中主动参与劳动,并接受审美的熏陶和引导,形成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念。

综上,劳动教育只有渗透到实践活动之中才能放大它的价值,只有实现学科的融合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学校在劳动教育实践中应主动跨越课程、学科的界限,进而达到以劳树德、以劳启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的目的。

三、完善评价机制,呈现劳动教育成果

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当前一些地区的劳动教育却存在形式化的问题,例如教师在活动期间组织学生来到劳动基地参加一些简单的劳动,最后将“成果”打卡拍照,这样一节劳动课就算完成了。这样的劳动实践将教育的重点放在了“结果”上而不是“过程”中,对学生的培养更多的是强调“技能”而不是“综合素养”,同时“形式”大于“内容”的展示活动也让学生出现认识误区,导致一些学生参与劳动只是为了“晒照片”,而不是自我成长。这样的劳动教育自然无法为学生的成长赋能,而要想打破形式化的劳动教育弊端,学校则应该从“改进评价机制”这一角度切入,让劳动教育的效果发挥到实处,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教育的价值,并真正将劳动延伸到生活当中。

根据新时期劳动教育要求,学校在改进评价机制的过程中,应优化结果性评价,重视过程性评价,同时关注学生的阶段性发展,利用发展指标展开增值性评价;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健全智慧评价并改进反馈方式,全面呈现学生的劳动过程与成果,最终形成智慧多元的评价体系。深圳市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对教育评价方式进行了调整和优化,针对学生的劳动过程与劳动成果展开多样化、开放性的评价。具体包括:第一,观察。观察是评价学生学习行为、效果的最基本方式,也是过程性评价中最常用的方法,通过观察可以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过程,记录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例如在学校日常管理中,教师组织班级学生每天整理、打扫教室、清洁地面、讲台,整理自己的抽屉桌面、座位,打扫校园的责任区等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小组长等对学生的劳动情况进行观察,并形成评语,这样学生劳动的全过程才能够被“看到”,并成为劳动评价的依据。第二,谈话性评价。教师通过与学生展开各种形式的交流和对话,获得学生对劳动的心得体会等信息,据此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引导。例如螺岭致力于开展特色社团,在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共开办了100 多个社团。在社团环境下学生可以参与各种劳动,并获得劳动体验。教师在社团活动之后社团成员主动谈话,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劳动中的所思、所想、所感,并以此作为评价依据,分析劳动对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作用。第三,成果评价。教师将学生劳动时获得的成果进行展示和交流,并引导学生进行互评与自评,最后将优秀的作品展示出来,以示鼓励。例如教师利用学校条件组织学生进入到生物探究园中参与劳动。在探究园中,学生亲自种植植物,饲养鱼、蚕和蚯蚓等小动物,并按时对植物进行施肥、除草、浇水以及喂养动物,以感受生命的生长变化;在劳动中教师用专业设备记录下了学生的劳动过程以及动植物的生长过程;最后教师进行课堂成果展示,让学生回顾自己在劳动中的体验,并评价每一个学生在劳动中的成果,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劳动热情,同时促使学生反思,不断优化劳动实践。第四,多主体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和同伴在劳动中的表现及最终的成果进行评价;邀请家长以及相关人士对劳动教育进行评价,从多角度展示劳动教育的成果,同时也根据评价为学校指导学生参与家庭劳动和社会劳动提供参考。例如螺岭在劳动教育中构建了家、校、社三位一体的实践体系,并利用家庭、社区、社会等多方面资源展开劳动教育,因此,也将家长以及社会相关人员引入到评价之中,对劳动教育进行综合反馈与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在这一案例中,螺岭创新劳动教育评价方式,其目的是为了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劳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找到参考依据,并主动调适自己的劳动行为,提高劳动素养。当然,关于劳动教育评价机制的构建并不仅限于劳动方式的创新,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究,从评价内容、评价主体等角度进行深入探究,完善评价体系,让评价为学生劳动素养的发展赋能。

综上所述,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应从课程、实践、评价三个方面为学生的成长赋能。通过完善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指导以及优化教学评价,能够让学生真正参与劳动,增强了学生的劳动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提升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劳动技能,从而让学生从劳动实践中获得成长,也让劳动真正体现出育人价值。

猜你喜欢
劳动评价学校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学校推介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