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2022-03-02 15:08袁新英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13期
关键词:班委会班级情感

袁新英

(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 江苏苏州 215000)

积极心理学,不仅仅是对个体心理的研究,同时也是对群体心理和社会心理的研究。积极心理学理念认为,个人的意识往往会受到自身经验的影响,并同时在环境中得以体现,又同时会反馈到环境中。由此可见,积极心理学在很大程度上契合了小学班级管理的处境和需求,给予了小学班级管理新的方向和新的思路。在积极心理学干预的过程中,教师能够通过正面情绪来对学生的思维和行为进行启发和引导,从而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正确价值观念,对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成长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现阶段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过于关注学生的分数和成绩,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小学教育是我国完整教育体系内的基础性部分,包括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基础、思维基础、价值观基础等。因此,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小学教育的综合性、系统性与复杂性。但是从过往小学班级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师的功利性思想往往比较严重,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如何提高学生分数和成绩方面。学生分数和成绩的提高,不仅仅关乎着学生的发展,也反映着教师的能力和水平。但是,教师在一味关注分数和成绩的班级管理中,则很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学生面对大量灌输式教育、强制式教育,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和抗拒心理,甚至是教师越强调,学生越排斥,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此外,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一味地关注学生的分数和成绩,也会忽视学生其他方面的培养,包括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身体素养的建设、心理素质的建设、道德价值观的建设等,使学生成为一种主观上排斥学习,但客观上仍需要不断学习的矛盾机器[1]。

2.过于关注学生的行为规范,忽视了学生的心理认同

班级作为学生内最基础的组织单位,确保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也是维护班级秩序和学校秩序的基础。但是从当前一些教师的班级管理来看,往往会出现学生的规范同学生的道知行相互脱节的问题。那么从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来看,便是教师更多关注表面上的行为规范,希望营造出一种风平浪静的氛围,但却忽视了氛围下的波涛汹涌,造成了表明的平静。其中,最常见的问题便是当学生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后,教师往往不会关注谁对谁错,而是同时给予矛盾双方批评,从而快速解决问题。这就忽略了矛盾中的被动的一方,使学生难以得到心理上的认同。矛盾一方的学生可能只是被欺负的人,但无法维护自己的权益,反而还受到了批评。长此以往,只会让学生越来越不信任教师,并同时也破坏了学生心中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反观真正犯错的一方,在教师敷衍的问题处理中,反而会更加放肆自身的行为,进而在看似平静的班级表面,进一步加剧了内部的矛盾[2]。

3.班级管理过程中民主度不够,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民主力度不够同样是当前小学班级管理中面临的一大问题。前文中也曾谈到小学班级管理的目的是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而学生作为班级的一分子,不仅仅要从被管理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也要从管理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如此一来才能够更加全面、更加辩证地认识问题,才能够在真正意义上规范自身的行为。那么,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教师会在班级内安排班干部的角色,但实际给予班干部的权力却是十分有限的。班干部在组织工作时,更多的是对教师指令的执行,并没有体现出班干部自身的主动思考,这就难以在真正意义上锻炼班干部学生的班级管理能力。此外,教师在安排完班干部后,往往会一直沿用这一人员班子,缺少人员的轮换,从而导致了更多的学生无法参与到班级管理中,难以对所有的学生进行培养,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3]。

4.一味进行惩罚和批评,缺乏学生的表扬和鼓励

在当前小学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也存在着一味进行批评和惩罚,缺乏对学生表扬和鼓励的问题。那么从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来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往往急于取得好的效果。那么表扬和鼓励能够取得效益的周期往往比较长,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反之,惩罚和批评则能够更快速地达到目标。当学生畏惧教师后,自然便不敢犯错、自然会约束自身的行为,从而造成了班级管理的虚假良好成绩。这一点同前文中谈到的缺乏学生心理认同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虽然学生能够约束自身的行为,但内心并不能产生与之对应的认知,更多是一种被动的自我阅读。当学生脱离了教师的管理后,仍然会犯错,甚至是变得更加放肆。其次是教师没有关注学生的心理和情绪问题,一味地执行“严师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理念,甚至认为学生是小孩,而小孩子即便被批评了,转眼就忘了,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和内心。殊不知,教师长期批评和惩罚学生,很容易在他们的心理埋下负面情绪的种子,加剧学生的逆反心理成型,使学生在今后更容易犯错[4]。

5.没有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影响了班级管理的针对性

在当前小学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同样存在着忽视学生个体差异的问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班级管理的针对性。一般认为,不同的学生因为自身成长环境的不同、家庭教育的不同、智力发育的不同、生理发育的不同,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认知和不同的思维,在成绩方面也同样会出现差异。因此,如果教师采用的管理方法是相同的,则难以满足不同学生差异带来的不同需求。其中,比较常见的便是内向学生和外向学生的班级管理。内向和外向仅仅是一种性格上的表现,并不代表着学生今后的发展,也不能成为评价学生是否优秀的指标。但是更多的教师反而是在强制改变学生这一性格。例如,在面对一些内向性格学生时,会刻意制造一些让其表达的场景。那么,这些场景不但不能够转变学生的性格,反而会让学生变得更加恐惧,并在没有达到教师期望后,变得更加没有自信。因此,教师在面对内向学生时,不要改变其性格,更不要认为内向就是不好,而是要发现内向学生的闪光点。例如,内向的学生往往有着更好的专注度,往往有着更丰富的内心世界,教师要通过一些适合的渠道,来展示出内向学生的这些优势,从而培养其自信心[5]。

6.忽视了班级管理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当前小学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同样很容易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情感教育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尤其要关注日常教学和管理中与学生的沟通,不要伤害学生。期间,教师尤其要区分好个人喜好和职业责任。在教师的个人喜好中,可能会格外关注某个学生,又或者不喜欢某个学生,一定程度上,是允许教师个人喜好差异的。但是教师在面对学生时,首先体现着的教师这个职业。那么当教师职业面向不同学生时,便不能有喜好之分,要做到一视同仁,要对每一个学生付出同等的精力和时间,帮助学生一同进步,避免个人喜好干预导致的部分学生被排斥。

二、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小学班级管理策略

1.加速教育思想转变,创新班级管理教育理念

针对以上问题,在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小学班级管理中,教师首先要加速转变自身的教育思想,对班级管理的教育理念进行创新。教师应当改变以往地一味关注分数和成绩的教育思想,秉承新课程改革的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过程中,教师需要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首先通过闪光点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然后再促进其综合发展。例如,一些学生可能学习成绩不好,但是性格好,愿意帮助他人。那么,教师可以给这些学生安排一些班级管理的职位,对其性格优点进行放大,让学生进一步发现自身的优势。随后,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将这一类学生同学习较好,但不善于表达的学生进行分组,从而实现在生活上我帮助你、在学习上你帮助我的氛围,以此来实现学生之间的互补,实现共同进步。另外,教师通过学生闪光点的放大,也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规划。例如,一些体育能力比较好的学生,教师便可以在体育方面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在体育能力上变得更加规范、更加专业。由此可见,正确的班级管理,一方面是要利用不同学生的优势来进行互补,另一方面则是要对学生的优势进行强化[6-7]。

2.构建民主的班级管理氛围,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小学班级管理中,教师还需要构建起民主的班级管理氛围,从而营造出良好的师生关系。前文中曾谈到的安排班级干部的问题,但是由于班级干部更多是在执行教师的指令,这就导致了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能力。因此,教师可在班级内构建班委会活动,定期开展班委会会议,由学生在会议中交流和探讨班级管理的内容和方向,参与到班级发展决策中。同时,班委会的成员由班级学生一同选举,并实施班委会成员轮换制度,规定每一个班委会成员的最大连续任期,从而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为班委会的成员,都能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之后,教师要对每一届班委会成员期间取得的成就进行总结,对其取得的成绩进行表扬,并整理其中的方法和经验,使其能够成为之后班委会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重要参考,在持续的参与中,不断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3.重视学生的情感反馈,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

在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小学班级管理中,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反馈。情感不仅是学生成长中的重点培养内容,也是班级管理中的重点关注指标。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汇聚情感的力量,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那么,从具体的情感教育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情感,帮助学生时刻保持乐观的态度,积极地面对自己的人生。但同时,教师也要区别好什么是真正的乐观,什么是虚假的乐观。例如,在面对一件挫折事物时,一些学生不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事物的挫折,从而仍然表现出良好的情绪,那么这并不能算真正的乐观。又或者学生认识到了挫折,但是通过选择逃避的方式来保持乐观,这同样是虚假的乐观。而真正的乐观是学生能够认识到挫折,并敢于面对挫折,尝试独立解决问题。真正的乐观和积极指的是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和反思问题的过程,是实践,而非心态。因此,教师可通过开展实践活动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其次,教师要在班级内部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氛围,尊重学生的喜好和个性,从而在氛围感知下,来进行情感教育[8]。

4.促进家校联系,构建教育合力

在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小学班级管理中,教师也要做好家校联系工作,通过家校联系来构建教育的合力。一般认为,人的任何一种性格的产生,都离不开环境的影响,而家庭作为学生所要适应的第一个环境,学生自然受到家庭的影响也是最大的。那么,从具体的家庭环境影响来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影响,体现为语言教育、行为引导等,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教育。其二,是父母所营造出的家庭氛围带来的被动教育。例如,父母的亲密程度、家庭内的温馨程度等。相关研究表明,争吵的家庭环境往往伴随着孩子敏感的性格。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做好与学生家庭的沟通,提高教育管理的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班级管理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小学生的年纪较小,普遍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又不能够对事物进行正确的认知和理解。因此,就需要通过班级管理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由此可见,小学班级管理不仅仅是维护班级的秩序,同样是教育的一环,是落实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中,教师通过积极心理学的落实,则能够更有效地利用正面的心理和情绪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从而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益。

猜你喜欢
班委会班级情感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情感
电子版委会表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工匠精神”指引下的中职院校班级团支部和 班委会一体化问题及策略研究
做好高中班主任工作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