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越,刘焕明
(江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2022年10月16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同志再次强调,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继承了马克思民主思想,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主建设的宝贵经验,凝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优势,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的民主特质。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科学内涵、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三重维度的把握,对全面认识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重要意义。
从“民主”走向“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与西方民主的本质界分。“人民”始终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价值属性所在。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活力,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充分体现人民在民主中的主体性地位,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核心要义。
对于“全过程”,我们可以进一步拆分为“全”和“过程”两部分来理解。“全”包括三层内涵:一是范围的“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拓展民主渠道、丰富民主形式,是加强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保障。范围上的“全”不仅是纵向上从中央到地方到基层的“全”,也是横向上从立法到行政到司法的“全”,更是程序上、内容上从“事先”到“事后”的“全”。党的十九大报告早已指出,要把基层组织建设成为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发挥党建引领带动人民参与的作用,激发社会参与活力,引导居民有序参与。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了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性,提出坚强的基层组织建设既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完善的组织基础,也是与人民切身利益最密切相关的政治载体。基层治理涉及的利益相关群体尤为复杂广泛,如果缺乏有效的组织领导,必然出现无效参与和无法参与的情况,而完善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是保障人民有序参与实践的关键,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核心和动力。“社会主义民主不仅需要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需要完整的参与实践。”[1]
二是内容的“全”。上至国家立法司法,下到基层治理邻里纠纷,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多方位多领域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政治活动上给予人民充分的尊重,广泛吸纳人民的意见;经济发展中聆听人民的经验智慧,虚心接受人民的建议;文化建设中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肯定并发挥人民群众“历史创造者”的力量;在社会进步中不断接受人民的监督和考验。
三是程序的“全”。从“事先”到“事中”到“事后”,全程民主参与环节完整,形成了有效的民主程序的闭环。既要确保事先的民主参与、事中的民主选举,也要确保事后的民主监督和管理,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对人民民主的“全”与“过程”的正确理解与实践,既保证了参与主体的广泛性,又维护了参与过程的完整性,实现了人民扩大有序的政治参与实践,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不断推进完善提供了持久动力。
对于“人民”一词,从古至今、从中到外都有研究。在中国古代,“人”与“民”有着不同的含义,也常常被分开使用。在《说文解字》中,人乃天地之性最贵者;《礼记·礼运》记载,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是以为人。在中国古代,人与自然是相对应而存在的,人是万物中有思想、有文化、有自制力和控制力的个体,是万物之灵。“民”在中国古代与“君”对应,有社会大众、庶民百姓之意,也指社会最底层之人或者在某地常住之人之意。总体分析,古代的“人”与“民”是两个概念,两者没有互通,人为上者,民为下者,“民”多为“人”服务。
在西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都使用过人民概念,但他们的所指和我国古代的所指含义有很大不同。在早期的西方,人民指的是奴隶主和自由民,奴隶与畜生内涵相似,不属于人民范畴。近代以后,人民的概念虽然被广泛地使用,用以展现西方所谓的“民主价值”,但也只是在量上泛指社会的一切成员,并没有从质上赋予“人民”本身应有的政治精髓,例如并没有被赋予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等重要政治权利,这与当代中国民主的本质有很大区别。
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人民是“全体人民”。全体人民是个政治概念,与敌人是相对的,除了极少数的敌人,都是民主的主体。与一些西方国家的人民概念不同的是,我们的人民概念是无差别的现实中的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从人民的内涵可以看出,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尤其强调从体制和机制上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及一些边缘群体,将“人民”的概念扩大至最广大的范畴,积极采取对策解决边缘群体参与民主决策的问题。
民主,在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中指的是人民参与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权利,在参与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的过程中人民可以自由发表意见。长期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集中制下,人民在遵守社会主义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享有广泛的民主和自由。不同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民主,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核心要义体现在,人民群众能够亲身参与到民主协商、民主管理、民主评议和民主监督的全过程中,国家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管理等多维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全过程下的人民民主不但着眼于丰富和充实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而且强调不断与时俱进,顺应形势发展和时代需要,创新民主的表现形式和具体内容。相对于资本主义狭隘抽象的民主而言,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容更全面、形式更多样、形态更具体。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众人的事情应由众人商量,这才是人民民主的真谛,是人民民主的体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关注民生民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内容。这既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具有深厚的中华文化根基的社会条件所决定的,同时也体现了其是代表了广大人民利益、深得人民的拥护、具有强大生命力和优越性的治理体系。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听取每个人意见的基础上,既遵从大多数人的意见,也尊重个人与少数人的权利,尽可能实现多数人民与少数人民的利益兼顾,真正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深刻精髓。
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不渝的追求。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成立了工农民主专政的苏维埃政权。苏区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首次尝试,在这里,党对民主政治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推行“三三制”改革,“三三制”是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雏形。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艰苦努力,中国确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体,并逐步建立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制度框架。这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初创中国民主政治。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积极领导推动党内民主和基层民主发展。1987年,党的十三大将党内民主视为推动人民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可行途径。在基层民主建设方面,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了丰富的基层民主实践形式,推动基层民主向更广泛的领域扩展。2007年中共十七大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上升到“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层面。至此,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体系得以形成,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四环节”民主得到广泛实践。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概念,将协商民主视为中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会议多次对此展开论述。2015年后,《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意见》《关于加强政党协商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相继颁布,奠定了各领域协商民主发展的制度基础。2017年,党的十九大将“协商民主”纳入中国式民主,在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和监督民主的基础上增加了“协商民主”,这也标志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形成,从此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五环节民主在我国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广泛发挥作用,人民当家作主得到更充实、更具体的保障和体现。
党的十九大强调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考察时指出,我们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2021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修改“一法一规则”时首次将“全过程民主”写入法律。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要求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2022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推进,人民当家作主更为扎实。至此,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已经全方位展开和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它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民主的思想,深化了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最新成果。全过程人民民主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民主思想,是中国民主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经验总结。同时,全过程人民民主也对西方资本主义民主进行了批判性反思,特别是对西方选举式民主进行了批判性扬弃,在兼容并包、有扬有弃基础上形成了逻辑清晰、结构严密的完整理论体系。
1.对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继承与实践
马克思指出,民主是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其根本意义是经由统治阶级的有效运用而促进生产力总量的快速增加。这一观点实际上是回答了人民民主的“上篇”即“创造国家”的问题,而全过程人民民主则回答了人民民主的“下篇”即人民“进入国家”,全过程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问题,如立法、决策治理等过程。“全过程”强调全过程人民民主概念发展的过程性,恩格斯就提到过“民主”概念的变化性,特别是会随着人民的变化而变化。全过程人民民主也是一个“随着人民的变化而变化”的民主概念,是对恩格斯“民主”概念的继承和发扬,变化的核心因素源于不同时期“人民”这一主体的变化,这是人民民主实质的体现,能够使人民主体地位更加受到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得到更好地发挥。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创造性运用,使人民回到主导国家权力应有的位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过程人民民主,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在中国的民主实践和国家政治建设上的创造,凸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家性质。
2.对中国传统民主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中国传统民主文化的继承,是对中国传统政治民主实践的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立足于中华大地,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中国民主思想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至殷商时期,《尚书》中关于“民惟邦本,本固邦宁”“重我民”的表述,阐述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重要性。战国时期的孟子、荀子等更是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主张天下为公、民为根本的政治思想。民本位思想主张民为主体,倡导君主从人民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指出人民是国家的基础、政治的根本,充分肯定了人民在国家权力运行过程中的基础性、决定性作用。
此外,中国古代也存在着民众通过多种方式参与政治过程的大量实例,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提供了经验。殷周的“谋及庶人”“询于刍荛”,春秋的“子产不毁乡校”都鼓励君主深入民众,及时听取和反馈百姓关注的信息。西汉的“盐铁之议”,“聚广贤而纳之”,民间的贤良文学之士与当朝的丞相大夫在朝堂上激烈辩论,探讨朝政得失,成为千古美谈。中国古代民主的实践方式众多,既包括自上而下的“问询”,也包括同辈之间的“朝会”,还包括自下而上的“上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对于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3.对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批判和超越
在资本主义民主演化发展过程中,一人一票式的投票选举揭露了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一人一票实际上是少数资产阶级利益的体现,投票受到资本逻辑的支配,受到少数阶级的强力影响,党争政治对国家“公意”的撕裂是西方民主虚伪而狭隘的表现。
近年来,西方民主已经越来越撕开了虚伪的面纱,就连一直坚持西方民主作为“人类社会形态终点”的福山也不得不承认,被誉为“民主灯塔”的美国正在经历“政治民主的衰朽”。金元政治与精英政治相互交错,所谓的“民主的制度”的弊端不断暴露,可以说,西式民主已经深陷泥沼之中。此外,在“民主输出”的过程中,自诩为“普世价值”的西式民主政治,非但没有给第三世界国家带来政治上的正义平等、经济上的繁荣富强,反而完结和瓦解了许多国家原有的政治秩序与经济秩序,使得社会进入“丛林法则”支配的原始混乱。“在伊拉克、在叙利亚、在利比亚……水土不服的西方民主,让这些国家陷入战乱之中。”[2]西方民主使得这些国家原本幸福生活的百姓沦为难民,将原本富有安定的国家变为废墟。面对西式民主造成的破坏、动荡和分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深刻反思了西方民主形式和内涵,在对西方民主进行批判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将程序民主、过程民主和结果民主有机结合起来,体现民主的真实性、人民性与过程性,创新突破形成了全过程人民民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的继承发扬,对于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水平,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具有重要价值。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科学性与实践性在提高中国民主话语实力、揭露西方民主虚伪、解构西方民主霸权、推动人类民主政治进步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全过程人民民主创新了民主本质理论、民主社会属性理论、民主形式理论、民主标准理论、民主过程理论,具有指导新时代民主政治建设、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话语体系、呈现人类民主政治新形态等重要理论意义。
1.完善社会主义民主理论建设
新时代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既需要全方位优化制度保障,也必须加强全过程民主实践,实现选举、协商、决策、管理、监督一体化动态化的民主运行机制,从而确保在宏观微观层面都能够切实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大程度实现人民民主的贯彻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最开始的选举阶段就落实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从源头上保障民主选举的广泛性、真实性和有效性。在民主协商阶段,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协商民主体系的构建,形成容错纠错利益畅通的协商机制,使得决策的落实更加民心所向,“代表人民、实现人民根本利益”不再成为一句空话。在民主决策过程中,全过程人民民主要求各级政府明确职责,广泛听取和吸纳各方诉求,科学分析权衡利弊,不仅使得决策更加具有科学性和民主性,同时使得决策充分保障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在民主管理过程中,全过程人民民主要求充分调动人民政治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强调人民自我管理并对行政机关进行有效监督,激发人民政治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民主监督是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长期稳定运行的重要举措,通过建设全方位的民主监督体系,可以对公权力进行有效的纠偏和监督,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地位出现偏差时及时纠错,确保人民授予的权力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总之,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总结中国民主经验的基础上,发展了新时代中国特色民主理论,对社会主义民主理论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2.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构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主要任务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到全面深化改革。在这样的背景下,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建设被提上议程,成为中国政治文明全新形态建设的重要产物。“当前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五位一体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实现了人类文明新形态。”[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论述,实现了人类文明演进的“话语革命”。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本质是实现以人为本,人与社会、自然全方位协调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政治文明新表达,是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理论构成。
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论述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党带领人民历经百年奋斗、扎根中国大地、汲取中华文明、借鉴世界文明基础上形成的新论断、新概念、新课题。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的有机组成与重要内容,是在党的百年历史实践基础上总结和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核心在于基于全过程、立足全人民,属性上是具有中国特色政治话语表达与中国特色政治文明样态的新时代民主。从本质上讲,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成果与经验的凝练与概括,它实现了中国民主话语体系、民主制度体系与民主实现过程的“三统一”,是对“西方文明中心论”“西方民主中心论”的重要突破,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强调和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民主内容的完整性,确保人民群众能够全方位参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集聚广泛智慧和力量,使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人民利益的实现和发展上来,让群众充分获得幸福感、安全感和归属感。
1.推进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实践的重要环节,对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真正从过程到结果都落实人民当家作主的善治的体现,是把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从理论变为现实的重要步骤。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中国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在政治上不断完善推进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更加定型,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优越性也更加展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并非简单“一人一票”的西式民主,而是在广泛的政治参与基础上,从人民需求出发,从咨询到决策到执行到监督全闭环的民主实践。全闭环将民主贯穿于政治、经济、社会等多领域,切实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益,推动了政治文明理论与社会治理实践的有机结合。
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社会全范围从过程到结果的广泛参与与交流互动,真正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这种当家作主不是散漫的、随意的各取所需,而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合理表达诉求,再由各级政府有效协调各种诉求并将诉求汇集成政治主张,通过各级人大上升为国家意志的实践活动。在整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起到了有效协调管理的作用,通过整合社会力量,调动各方面资源,创新民主实践参与的途径,确保人民参与到国家公共事务的管理中。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广集民智与汇集民力,形成了国家治理所需要的强大合力,提升了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2.保障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民主是全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目标。在资本主义社会,虚伪的民主及其政治的狭隘性和为少数人服务的本质,让其不仅没能成为促进人类和社会自由发展的保障,反而因为技术的无节制发展和社会的异化,使得人成为了“单向度”的人。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反思和批判资本主义民主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主要依据,构建了促进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正如马克思所言,“不是国家制度创造人民,而是人民创造国家制度”[4]。通过对现实的观察,马克思深刻认识到只有无产阶级能够救赎自己,只有通过人民自身的革命斗争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与平等,才能消除异化,实现人的全面自由与发展。
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与人类自由发展的论述牢记于心,自成立起,就牢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的初心,为取得民族独立、实现人民解放,建立人民民主而英勇斗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考察民生民情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体系的建立奠定了根本社会条件。新时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促进人民的全面自由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的旗帜。”[5]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的重大创新,体现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特质和民主政治优势,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时代意义。
1.破解当代西方虚伪民主价值
自苏联解体以来,以美国为主要代表的西方国家在“民主”的话语体系上始终掌握着主导权。他们对外以世界警察身份操纵国际话语权,站在政治道德的制高点上对提出反对意见的国家进行制裁,将民主的核心“人民本位”剔除,以简单的“一人一票”固化民主的模式,实际上却通过金钱控制操纵选举,将多数人的民主变为少数人的治理。
近四十年来中国的发展日新月异,经济突飞猛进,治理能力不断提升。西方国家为了遏制中国发展,利用自身话语体系优势,恶意攻击中国政治制度。在此情况下,我们更要坚定信心,走适合中国国情、经过历史考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道路。“民主绝对不是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专利,要敢于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人民民主的真实性和有效性。”[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人民当家作主、保障人民主体性的民主,它以实际行动揭露了西式民主虚假的本质及其颠倒黑白的价值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表现形式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它是凝炼了中国民主原创话语和解释框架的民主政治体系,多方位多角度系统化整体性地揭示了西方民主的虚伪性,用“去西方中心化”的思维阐释了中国的全过程民主实践。
2.推动世界的民主探索与发展
民主是人类文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体现,是人实现全面自由发展的重要前提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凝结了中国民主的理论发展与实践经验,体现了中国特色的政治智慧,致力于追求和探索人类民主运行的一般规律,创新推动了中国民主的进步,提升了国家治理能力,为世界民主政治文明作出了原创性的贡献。
以人为本、以善为治的民主是文明社会以来世界人民关于民主实践的普遍愿望,自由平等公平正义是国际社会民主实践下的共同追求。近年来,随着西方国家民主政治虚伪外衣的逐渐褪去,西式民主价值体系失去了昔日的光泽,如何建构适合自己国情的民主,让民主焕发出勃勃生机并在实践中真正落实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政治抉择。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实际发展情况,在总结历史经验、吸收借鉴理论成果基础上,创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形式。
“民主是各国人民的权利,而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实现民主有多种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7]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和文化历史背景,找到适合自己的民主道路,是关于事物发展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宝贵理论的现实实践,是将世界民主政治文明的普遍性与本国政治文明的特殊性相结合的重要途径。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既要吸收世界政治文明的有利成果,也不能失去自身独特的历史特质,如何在本国特色中,传承与发展政治民主是每个后发现代化国家都面临的重要任务。中国特色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是对中国民主制度理念与实践的概括总结,更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为世界民主多样性提供了中国方案,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过程也将推动着世界各国不断继续的民主探索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