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欣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坚持和加强新时代党建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双高计划”建设任务,是高职教育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贯穿“双高计划”项目全过程,做到党建工作与项目建设同步规划、同步落实、同步考评,以高水平党建为“双高计划”保驾护航。
学校党委主动思考与研究“双高计划”背景下党建工作面临的新情况,立足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深挖根源。主要发现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对“双高计划”构建职业教育体系、撬动改革的方向和定位理解不够透彻;二是对“双高计划”中党的领导功能化、党建工作体系化、党风廉政建设常态化的研究谋划不够;三是灵活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想大事、议大事的能力不够强,解决具体问题的执行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因此,学校党委坚持“以党建工作统领‘双高计划’”的理念,认真分析问题的症结点,对症下药、靶向发力,促使党建工作与“双高计划”自觉融合、深度融合,切实提升项目建设实效。同时,坚持效果导向,以实实在在的“双高计划”建设成效检验党建工作成效,以党风廉政建设成效为“双高计划”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学校党委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始终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把坚定师生党员理想信念作为“双高计划”最有力的保障措施,主线贯穿。首先,将“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要求融入项目建设,在“双高计划”推进中查问题、补短板,形成长效教育机制,以主题教育高质量提升项目建设高水平。其次,引导广大党员坚定政治立场、把稳政治方向、维护政治大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切实做到“两个维护”,作为衡量党员干部的主要标准。最后,总结推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好经验、好做法,构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
学校党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把培养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双高计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党建工作与专业建设、教育科研、学校治理、后勤保障等各项工作统筹推进,明确党建工作目标定位,加强“传承红色基因”阵地建设,融合工匠精神培育、工匠技能锤炼,持续提升党建服务“双高计划”功能。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进教材、进头脑,培养政治信念坚定、职业技能过硬兼具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使党组织真正成为“为国育才”的政治核心。
学校党委围绕“双高计划”任务要求,把优化党建工作作为项目服务的载体和形式,科学配置党建资源,将党建工作的护航作用发挥到最佳状态。科学制定学院“十四五”党建工作发展规划,因地制宜确定工作思路、工作目标、工作措施和工作保障,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建工作制度体系,特别是制定“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评价标准和改革评价模式,构建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体系,完善学习、教育、培训、廉政等一系列制度,建立政行企校协同育人长效机制,激发教职工参与“双高计划”建设的内驱力。
学校党委夯实党建工作组织基础,落实党内民主生活制度,坚持“三会一课”并形成工作常态,定期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加强党支部“双带头人”队伍建设,选齐配强党支部书记。实施“载体工程”,建设全方位、立体化龙江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平台,包括党建思政大平台、“红色北斗”党建智能云平台[1]、龙江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库、“红色印记”党史展示厅等。健全师生利益表达和利益协调机制,完善技术服务机制,创新服务载体,拓宽服务途径和方法,引导党员潜移默化地贴近群众,团结引导群众主动投入“双高计划”项目建设。
学校党委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站位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始终追求科学的办学目标和笃学求真的文化定位,形成了“躬身职教、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学校文化传统和“以工为主、综合发展、开放办学、服务地方”的办学特色。
1.把牢职业教育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学校党委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双高计划”项目执行中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坚定政治信仰,强化政治领导,提高政治能力,确保学校改革发展方向正确。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健全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哈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
2.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学校党委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基本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开展“核心价值观+职业技能”系列活动,在细微处培育和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3.探索形成多元化的工匠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实施工匠人才培养项目,组建75个学生专业社团,将工匠精神、工匠技能、创新创业能力和劳动教育等要素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基础课(思政课)+工匠技能锻造专业课的课程体系,建设工匠训练营地,建立工匠人才等级考评体系,重点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全方位锻造新时代工匠人才,让哈职的每名学生都能通过学习和技能训练获得人生出彩的机会。
“双高计划”建设项目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机遇,更是综合性高职院校发展的契机。学校党委审时度势,抢抓发展先机,将思想引领贯穿项目建设始终,采取集中民意、专家论证与党委决策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学校发展愿景:到2023年,高质量建成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到2035年,建成中国特色一流职业技术大学,进入世界高水平职业学校前列。这一发展愿景,是在对学校办学基础、发展现状和面临机遇挑战进行充分研判的基础上,党委做出的具有挑战性的决策,也是最有压力的决策。制定“双高计划”时间表和路线图,保持学校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项目建设原则,把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坚定理想信念作为抓班子带队伍的灵魂。
1.建强四支队伍。建设一个信仰坚定、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有担当的干部队伍[2],建设一支引领作用突出、思想能力过硬的党员先锋队伍,建设一支“德高、善教、会作、能研发”的教师队伍。学校党委把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坚定理想信念作为抓班子带队伍的重点,内培外引突出能力建设,成效问责狠抓作风建设,对标对表强化制度建设。重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夯实校园文化根基,激励教师做新时代大学生的合格引路人。
2.配强“关键少数”。学校党委实行教师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制度,选优配强校院两级党团组织和行政部门负责人。以活化载体强化中层干部的教育力度,举办党史教育专题学习班,开好校院两级班子民主生活会和支部组织生活会,开展“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和党员示范岗”创建活动,讲好哈职故事,树立哈职典型,用“关键少数”激励引导广大师生员工。
3.加强制度建设。学校党委明确“双高计划”领导体制,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突出党委“把方向、谋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政治优势;健全各项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规范党委常委会工作制度、领导班子办公会议制度、党员代表大会制度,完善重大事项决策规则和程序;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民主决策制度,建立党总支(支部)书记述职评议制度,建立基层党组织参与重大事项决策机制,完善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制度建设,引导所有项目参建人员主动把制度要求转化为自觉行动,实现“五到位”,即“双高计划”项目组织领导到位、政治把关到位、思想政治教育到位、制度执行到位、创新发展到位。
学校党委以“科学发展、高质量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和快速发展”为基本遵循,确定了“双高计划”抓改革、促发展、谋创新的总基调,实施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和凝聚力量三大行动计划。
1.凝聚共识抓改革。学校党委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式、治理体系、分配制度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在全体教职工中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宣讲,领导班子广纳众智,启动课程思政、“三体型”教师团队、教授组团、绩效考核、智能工场等改革项目,释放师生创造活力,推动学校改革创新;全面实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创新“三进”,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
2.凝聚智慧促发展。学校党委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立项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凝心聚力”建设发展专项课题,实施“头雁工程”,激励党员干部保持爬坡过坎的压力感、实干担当的使命感和干事创业的责任感。
3.凝聚力量谋创新。学校党委将创新作为推进“双高计划”的第一动力,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出政策、定激励等措施,聚集校内校外,政行企校研各方人力、物力、财力,创新教职工自我激励机制,激发各类组织(基层党组织、各职能部门、工会、共青团等)和群体(教授群体、专职教师群体、兼职教师群体、党外人士等)的内生动力,强化责任担当和协作意识,助力“双高计划”行稳致远。
坚持高职教育办学特色,找准党建工作定位,丰富党建活动载体,用党建工作统领“双高计划”项目,使之成为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和“助推器”。
学校党委坚决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在“双高计划”项目中,全线贯穿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体系和工作机制,把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全面落实到党管办学方向、党管宣传、党管舆论阵地、党管干部、党管“三重一大”等关键环节;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第一要务,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学校党委统筹协调政行企校研各方优质资源,实施思政精品项目,凝聚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创新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等“十大育人”体系教育内容、工作载体和实施路径,提炼形成“一校一品”文化品牌;落实“一岗双责”意识形态工作领导责任,把纪律和规矩放在首位,强化学校党委对意识形态工作全方位、全过程的领导作用。实施项目建设实时监控制度,利用大数据和管理平台,推进项目建设任务公开、过程公开、重大事项公开和项目绩效公开,涉及干部任免、重大资金使用等问题,进行集体研究、集体决策,在资金使用和重点专项招投标中同步设计和构建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保证项目在阳光下运行[3]。
坚持“党政同责”、责任共担原则,将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紧密融合。学校党委在统筹设计和具体实施“双高计划”建设任务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科学谋划、统筹推进、绩效管理的政治引领作用,引导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形成合力为育人环节赋能,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与创新链贯穿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政府、行业、企业和科研院所在高校专业论证、人才培养方案规划设计、工匠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参与项目策划、实施推进和检查评价,政行企校研五方联动,助推“双高计划”项目建设。
在“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积极开展绩效评价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重难点。因此,学校党委搭建信息化管理系统,对绩效评价的结果进行合理化分析,实行全面绩效管理,“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管好人、管好钱、管好事,促进业财融合。将项目预算执行纳入项目绩效管理,统筹预算资金管理和项目任务管理,从成本指标、可持续发展指标和满意度指标等维度,建立全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形成并完善动态评价调整机制。同时,将绩效评价结果纳入学校人事管理体系与激励约束机制中,使其成为学校相应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