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祥翠
(青岛科技大学,山东 青岛 26604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要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思政课必须在关注时代、关注社会中汲取养分、丰富思想,才能更好地发挥育人功效,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成长。思政课教师视野要广,要有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1]。高校思政课中有效融入伟大建党精神,对于丰富当代学生的精神境界、培养政治责任、推动思政课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为此,思政课教师需要基于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和逻辑线索,全面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充分认识到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的重要性,并逐步探索将其融入教学的路径选择。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了伟大建党精神,即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做好各项工作的精神准则和精神动力,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紧密联系、密不可分,构成一个在实践和理论上具有强大引领力的有机整体。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即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基本的指导思想,始终坚守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这集中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为伟大建党精神注入了灵魂。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信仰,坚定不移地朝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目标奋勇前进,经历了各种困难和考验,不断地从一个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为什么能赢得革命胜利,社会主义好在哪里?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科学性,它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人为之艰苦奋斗的方向,也为广大劳动人民和无产阶级解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基础,同时也科学地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所以,我们要胸怀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要坚定不移地信仰马克思主义。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即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以为人民谋幸福为使命。这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彰显出中国共产党强大的政治优势。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始终致力于为人民服务,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依靠人民、团结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开放的巨大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前进过程中的历史性飞跃。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所做的一切努力、斗争与牺牲,根本目的是为实现人民的幸福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使社会主义中国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即中国共产党人为了革命事业舍生忘死、杀身成仁、冲锋陷阵的献身精神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大无畏精神。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社会发展中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社会是在矛盾中前进的,有矛盾的地方就会有斗争,而斗争是事物矛盾运动的表现形式。斗争是事物发展和创新的实现形式,体现着矛盾运动的对立统一规律[2]。中国共产党从磨难挫折中成长、从攻坚克难中壮大,一路走来就是在斗争中求得生存、发展和壮大的。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建立新中国、抗美援朝战争、“一化三改”实现社会变革等,我们靠的都是浴血奋战、艰难困苦的伟大斗争。斗争精神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逐渐发展壮大的各个历史时期都有展现。有斗争就会有牺牲。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牺牲的烈士有370万人,19.7万人牺牲在朝鲜战场上,1800多名同志为了我国的脱贫攻坚事业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中国共产党人用不怕困难、勇于牺牲的宝贵精神,生动地诠释了其大无畏的奉献精神和坚强的斗争意志,展现出中国共产党的强大精神优势。正是这种奋斗和牺牲,共产党人才真正地感动了人民、教育了人民,唤起人民一起奋斗,凝聚起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无穷伟力[3]。进入新时代,我们党领导人民应对各种重大风险和挑战仍然需要发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奉献精神,做到在各种重大斗争考验面前“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即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对党保持绝对的忠诚和信任,贯彻落实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为人民服务,展现出中国共产党的强大道德优势。中国共产党既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也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4],人民的利益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利益,二者是高度统一的。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所以,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的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同人民群众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建立了良好的党群关系,在大事小事上倾听群众的呼声,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带领人民走向不断富强的道路。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5]。伟大建党精神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在建国后的各个历史时期得以淬炼,为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战、艰苦奋斗、书写辉煌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也是最坚实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时刻,仍然需要全国各族人民的顽强奋斗,仍然需要用最强大的精神力量团结和凝聚广大人民。因此,我们需要继续发扬伟大建党精神,将伟大建党精神作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精神指引。
1.以伟大建党精神强化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经过不断的艰苦努力,我们完成了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献给党的百年华诞的最好贺礼,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地致力于把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奋斗目标的真实写照,是中国共产党践行伟大建党精神向人民交付的完美答卷。中国共产党人团结一致,带领广大人民浴血奋战,焕发出高度的奋斗自觉和行为自觉,中国才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4万亿元,13亿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0亿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民群众的生活有了更加切实有力的保障。当前,我国人民正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奋斗目标迈进。在这个新的历史阶段,需要重温党的历史,传承伟大建党精神,以人民为中心,以建设强大中国为己任,坚守初心,不忘使命。
2.以伟大建党精神激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践伟力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它能够把理论转化为现实,把信仰的力量转化为行动的力量。新时代新征程,我们更加需要传承和发扬伟大建党精神,汇聚中国人民的强大力量,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实践伟力。中国使自己变强的道路和方法不同于西方,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现了一种不同于西方的中国智慧、中国道路和中国方案。中国人民通过自身的伟大实践,开创了适合自身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即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五大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道路,是人类文明的新样态,是中国自身发展与积极吸收和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产物。如今,我们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更有信心,同时也更有直面困难的勇气和突破难关的精神,锐意进取、不断前行。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祖国走向繁荣昌盛的关键力量。伟大建党精神对于培养青年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意义非凡,高校思政课不仅承担着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还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大使命。当前,世界正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处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时期,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强大的生产力基础作为支撑,同时更需要有力的精神动力引领。青年学生必须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从党的艰难建设历程中,领会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伟力,深刻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前后的深刻变化,感悟中国共产党奋勇前进、勇毅前行的精神内涵。因此,在高校思政课中融入伟大建党精神,有助于学生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使其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和强大的精神力量,在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中奋勇前行,自觉将个人的职业理想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勇于开创新时代。
学生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是其政治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政课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四史”,尤其是在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史中深刻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精髓要义,有助于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只有对伟大建党精神充分认识和深刻把握,才能培养当代学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热情,使其正确明辨不良思潮,自觉抵制不良思想腐蚀,提升政治素养,把激扬的青春梦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强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伟大建党精神包含了理想信念、价值追求、人民情怀、斗争精神和担当品格等宝贵品质与财富,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将伟大建党精神有机融入教学内容,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意。伟大建党精神在高校思政课的5门关键课程中都有充分的体现。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它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提供了理论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长治久安,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成人们的行动自觉,必须立足中华革命文化,从革命文化中学习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崇高理想和忠诚人民、服务人民的高尚品德和优良品质,而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在精神方面的高度体现,是中国革命文化的具体形态,必须大力予以传承和弘扬,这是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的力量源泉和生动阐释。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课堂教学,讲好党的伟大成就、讲好党的理论贡献、讲好党的精神谱系,这将为思政课教育教学提供鲜活的素材,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价值引领,为探寻思想政治教育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创造良好的理论条件,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在高校思政课中融入伟大建党精神,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关注国内外形势。教师的教学内容要跟上时代发展,把党和国家工作任务发展变化的内容及时融入教学中,使所讲的内容保持时代性和政治性高度统一,常讲常新,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教师应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因材施教,综合运用情景导入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等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上课的“抬头率”。例如,2021年10月16日,神州十三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这是我国高科技领域的重大成就。教师在讲“思想道德与法治”第二章时,可采用情景导入法进行教学设计。首先以“跨越时空的同一天”为题,结合视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使学生全面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接着这样导入: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在追逐飞天梦,渴望像鸟儿一样自由飞翔,从“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人们探索太空的脚步从未停止。2003年10月15日,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2021年10月16日,我国神州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人们遨游太空的梦已经实现。中国的航天梦想的实现离不开坚定的理想信念的支撑。理想信念是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得“软骨病”。科学的理想信念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大的作用。这节课就和大家探讨什么是科学的理想信念、怎样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6]。这种情景导入法教学内容紧扣时代发展,聚焦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功绩,将伟大建党精神有效融入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伟大实践中,既有利于学生深刻领会伟大建党精神的政治价值,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思政课的浓厚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给学生以深刻的学习体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教师要提升专业能力,需要有精湛的专业素养和深厚的学术功底,要能够用透彻的学理分析教育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打动学生,及时回应学生的关切,解除学生心中的疑惑。马克思说过,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教师所讲的理论、观点、结论要经得起学生“为什么”的各种追问,这样教学效果才能好[1]。由此可见,教师要对伟大建党精神进行深入学习研究、深刻解读,大量阅读材料,并且针对相关材料进行分类整理,找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用的案例。高校也要注重对教师的培养,让教师参与实践,勤交流,并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讲座等,以此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思政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伟大建党精神的专业水平,激发课堂活力。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把它融入思政课教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好革命纪念馆、革命事迹、红色经典故事等重要载体,把“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不变色”[7]。教师以红色资源为依托、以课堂教学为根本,积极开展各种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在实践中强化学生的理论认知和认同,把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认知、认同转化为自身行动的自觉。
首先,教师要利用本地现有的红色资源,如带领学生参观烈士墓地、红色纪念馆、游览名胜古迹等,充分利用红色资源进行实践教学。其次,教师可以以红色资源为依托,以问题导向为基本原则,按照发现问题、提出并分析问题、提出策略、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积极开展“行走的课堂”实践教学活动,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如“思想道德与法治”第三章《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系统学习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深刻理解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等。教师可带学生去当地的抗日战争纪念馆等实践基地进行现场教学,组织学生提前整理好相关资料。在参观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绘声绘色地讲述这段历史。教师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设置疑问:抗日战争时期,日本的军事力量、经济实力、组织力量都比中国强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中国人民战胜了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呢?引导学生阅读《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经典著作,培养学生阅读经典文献的能力和理性思维,并注意把这段历史与伟大建党精神和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认识到,在国家蒙羞、民族蒙难、文明蒙尘的艰难岁月,是一个个顽强的中国同胞用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他们的鲜血以及生命在捍卫着祖国的尊严。最后,教师布置社会实践作业,让学生整理所学知识,并写一篇参观后的感想或者评论,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感受伟大建党精神的魅力。这种“行走的课堂”的实践教学活动既有利于增浓红色资源的环境育人的文化底色,又有利于帮助学生实现认知、情感、态度的有机统一,实现由故事到道理、由道理到思维、由思维到信念到行动的转化。
“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要自觉学习信息技术,提升自身媒介素养,充分运用新媒体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拓展教学空间,整合教学资源。学习强国、微信、微博等一些网络媒介,已经成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载体,一些经典影视作品和新闻媒体的报道也从不同侧面再现了伟大建党精神。教师要善于利用其中优质高效的大众媒介,努力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视频、图片、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软件等多媒体手段,进行沉浸式、情景式教学创新,对伟大建党精神进行深刻解读和鲜活展示。此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拍摄一系列以伟大建党精神为主题的微电影或情景剧,以加深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解和掌握,既丰富了教学形式又能够引发学生的关注和思考。
总之,思政课教师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就要结合新时代发展要求,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提炼、阐释伟大建党精神,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鲜活生动的红色资源、优质高效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实践,引导学生传承好、弘扬好伟大建党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