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中医学院
杨冉冉 苏小霞△ 刘惠聪△ 乔晓阳△ 边 莉△(石家庄 050091)
提要 目的:研究运脾益肺膏方对小儿(肺脾气虚型)反复呼吸道感染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给予运脾益肺膏方治疗,对照组给予玉屏风颗粒治疗。2组疗程均服用3个月,疗程结束后均进行9个月的随访,记录这1年内患儿呼吸道感染的次数、临床症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的含量水平;测量患儿治疗前与随访后身高、体质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19%,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经过1年的随访观察,治疗组的发病次数少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症状积分的减少大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治疗组的 IgA、IgM、IgG的含量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随访完后治疗组患儿身高、体质量的增加均大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运脾益肺膏方能有效增强小儿的免疫功能,强健肺脾,增加体质量,降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次数,缓解症状。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指1年内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超出正常范围的临床综合征[1]。该病具有反复性,持续性,病程长等临床特点,易导致并发他种疾病,严重时会影响适龄小儿的成长发育。西医研究表明引起该病的因素复杂,多与遗传、环境、喂养、免疫力有关,其中免疫力低下是主要的致病因素,故在治疗上多使用免疫调节剂和增加患儿营养的方法[2],但临床显效较慢,且易反复,长期服用患儿依从性差。中医将反复呼吸道感染归属为“虚人感冒”“体虚感冒”“自汗”等范畴,分为肺脾气虚证、营卫失调证、脾肾两虚证、肺脾阴虚证,其中肺脾气虚是发病的根本[3],故肺脾气虚证的复感儿临床较为多见。中医在治疗上常采用中药治疗该病,疗效好,但口感差,长期服用患儿依从性差,故将名医刘惠聪教授的经验方制成运脾益肺膏方以治疗肺脾气虚型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本临床研究设计所选膏方以运脾益肺为治则,取培土生金之意,用药性平温和,补虚纠偏,口感适宜,易被患儿接受,起到了治中寓补的功效[4],适合小儿稚阴稚阳的体质,临床疗效确切。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2月石家庄市中医院儿科门诊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70例,中医辨证为肺脾气虚证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5例,男20例,女12例(剔除1例,脱落2例);平均年龄(4.97±1.12)岁;发病持续时间均为1~3年,平均(2.07±0.59)年;感染频率7~10次/年,平均(8.53±0.84)次。对照组35例,男15例,女16例(剔除2例,脱落2例);平均年龄(4.87±1.23)岁;发病持续时间均为1~2.7年,平均(1.85±0.47)年;感染频率7~9次/年,平均(8.19±0.83)次。2组临床症状、体征详见表1。2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发病持续时间、免疫球蛋白、发病次数、症状、身高、体质量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参考2008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医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编写的《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概念和处理原则》[5]。(1)2次感染间隔时间至少7 d以上;(2)若上呼吸道感染次数不够,可以将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相加,反之则不能。但若反复感染以下呼吸道为主,则应定义为反复下呼吸道感染;(3)确定次数须连续观察1年;(4)反复肺炎指1年内反复患肺炎≥2次,肺炎须由肺部体征和影像学证实,2次肺炎诊断期间肺炎体征和影像学改变应完全消失。详见表2。
表1 治疗前2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的比较 (例)
表2 患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次数表
1.2.2 中医辨证标准:参考《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2012)[6]中的辨证标准并结合导师多年的临床经验,拟定肺脾气虚型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1)主症:反复感冒,面色萎黄,食少纳呆,汗多,乏力。(2)次症:形体消瘦,大便稀溏,腹痛,舌质淡、苔薄白,脉无力,指纹淡(舌脉不计分)。
1.2.3 纳入标准:(1)患儿身体符合该病临床诊断;(2)该病患儿临床年龄应当控制在3~7岁;(3)经本院医学伦理审查合格及患儿家属同意,自愿申请参加本临床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4)能服从医生治疗,按时回访的患者。
1.2.4 排除标准:(1)不符合肺脾气虚证的患儿;(2)免疫缺陷患儿;(3)近1月接受过相关免疫功能制剂;(4)对运脾益肺膏方过敏的患者。
1.2.5 剔除和脱落标准:(1)患儿不按时服药,依从性差,无法判定疗效;(2)私自服用影响本试验研究的药物;(3)治疗期间病人病情加重,有可能发生危险事件者;(4)患儿服用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不宜继续观察;(5)受试过程中自动退出者;(6)疗程未结束失访者。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治疗组选用运脾益肺膏方口服,由白术15 g,山药12 g,茯苓、藿香各9 g,葛根15 g,升麻、柴胡各9 g,白芍12 g,桂枝6 g,清半夏、当归、茜草、桃仁各9 g,玄参12 g,牛蒡子9 g,炒鸡内金12 g,山楂9 g,甘草6 g组成。由医院制剂室加入大枣、饴糖按照膏方的制作工艺熬制成膏,装成15 g 1袋,密封冷藏保存。用法:前2月3~4岁患儿给予半袋,2次/d;5~7岁患儿给予1袋,2次/d。第3个月减半服用,3个月为1疗程。
1.3.2 对照组:给予玉屏风颗粒(国药集团)口服,3~4岁患儿给予半袋,3次/d;5~7岁患儿给予2/3袋,3次/d。3个月为1疗程。
1.3.3 疗程:2组均服用1个疗程,疗程结束对其进行9个月的回访,若2组在治疗期间出现严重呼吸道感染症状时,应给予额外的对症治疗。
1.4 观察指标
1.4.1 免疫指标:治疗前检测1次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水平,治疗1个疗程后,检测治疗后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并观察其前后变化。
1.4.2 发病次数:记录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这1年内患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次数。
1.4.3 主要症状、体征评分:治疗前后各评定1次。评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定。
1.4.4 身高、体质量:记录治疗前与治疗结束随访9个月后患儿的身高、体质量。
1.5 疗效评定标准[7-8]临床治愈: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1年内患儿感染次数同年龄组正常标准,证候积分减少≥90%;显效:治疗后患儿症状体征明显减轻,1年内感染次数减少2/3以上,证候积分减少≥60%;有效:治疗后患儿症状、体征均有好转,1年内感染次数减少1/3以上但不足2/3,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治疗后患儿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1年内感染次数减少不足1/3,证候积分减少<30%。(注:采用尼莫地平法,症状积分减少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2.1 免疫球蛋白(IgA、IgM、IgG)的情况比较 2组在治疗前IgA、IgM、IgG的含量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3个月后,2组治疗患者的IgA、IgM、IgG含量水平均明显高于同组治疗前,且与对照组同项相比,治疗组在提高IgA、IgM、IgG方面具有明显优势(P<0.01)。详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的含量水平对比 (g/L)
2.2 发病次数情况比较 2组在治疗前的发病次数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访完后,2组的发病次数进行比较,治疗组发病次数的减少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4。
2.3 临床症状积分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2组患儿中医主症及次症积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在症状积分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详见表5、表6。
表4 2组治疗前后发病次数情况比较
表5 主要症状积分情况比较 (分,
表6 次要症状积分情况比较 (分,
2.4 身高、体质量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结束,随访9个月后,2组患儿的身高、体质量均有所提高,但治疗组的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7。
表7 2组治疗前后患儿身高、体质量变化情况对比
2.5 临床总疗效比较 经过3个月的治疗和9个月的回访后,通过记录数据并分析得知治疗组治愈9例,显效11例,有效10例,无效2例;对照组治愈2例,显效3例,有效18例,无效8例。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75%,优于对照组74.19%的总有效率,2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中医认为引发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的病因病机是本虚标实,本虚主要责之于肺、脾、肾三脏的亏虚,其中肺虚脾弱是小儿反复外感发病的根本[9]。《小儿药证直诀》中云:“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肉脆血少气弱,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肺脾常不足。因肺主气,在体主皮,其华在毛,宣散卫阳于体表,温养肌表和毛发,使玄府开合。《幼科释迷》云:“感冒之原,由卫气虚,元府不闭,腠理常疏,虚邪贼风,卫阳受摅。”可见,外感是由于卫气的不足,无法巩固和保护肌表所致。《灵枢·本藏》云:“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如果肺气强盛,卫气充足,则肌表得养,汗毛密布,腠理致密,玄府开合有常,可保卫肌表,使外邪难以入侵;如果肺气虚弱,卫气不足,则肌表失养,腠理稀疏,玄府不闭,开合失司,营阴外泄,汗出当风,易引起外感。《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水谷精微。精微物质的化生,运输,布散,均由“脾”完成。小儿脾脏常虚,若后天喂养失宜(过食肥甘厚腻及生冷海鲜之品),耗伤脾胃,则气血生化乏源,运化失司,无法布散精液以濡养肺脏,则肺脏亏虚,卫表不固。按五行来说,脾属土,肺属金,为相生关系。脾气旺盛,气血得以不断化生,肺脏得之濡养,则卫气充足,固护有常;脾气损伤,气血源头受损,土不生金,则肺气不健,御外不足。若该病迁延日久,损耗脾肺之气,且小儿为纯阳之体,疾病易从热化,损伤阴液,故治疗上以运脾益肺为第一要务,用药以醒脾助运、益肺生津为主,遵从“脾健不在补贵在运”的原则,达到运脾气、益肺气、防外感的目的。运脾益肺膏方是由资生汤合七味白术散加减药物混合而成。方中白术、山药、茯苓、藿香有醒脾助运,芳香醒脾,补益肺气的功效;葛根、柴胡、升麻性温主升,可入脾胃,升达脾胃阳气,调畅脾胃升降;桂枝、甘草、白芍3药合用,辛甘化阳,助生阳气,酸甘敛阴,营阴内守,营卫和调,外邪难侵;白芍、玄参滋阴润肺燥,亦可制约葛根、柴胡、升麻、桂枝的温燥之性;当归、茜草、桃仁为活血药,可活血通络,助脉道通畅,利于气血运行;清半夏燥湿化痰;炒鸡内金、山楂消除积滞,助脾胃运化功能恢复;甘草调和诸药。全方以醒脾助运为基础,以多方加减而来,山药、白术、玄参、牛蒡子、炒鸡内金为资生汤,有补脾养胃,生津润肺的功效;茯苓、白术、广藿香、葛根、升麻为七味白术散去温燥之人参、木香,加入升提脾胃阳气之升麻而成,健脾助运同时又鼓舞胃气升提脾阳,取补中益气升提之意。综上,资生汤滋脾阴兼润肺脏,七味白术散健运脾气,升达脾阳,一阴一阳,调和脾胃,补益肺脏,共起培土生金之意。全方健脾助运而不滋腻,益肺生津而不温燥,理气活血使气血运行通畅更助脾运,药性平和更符合小儿稚阴稚阳的体质发展特点,适合患儿长期服用。
本研究对照组所选用的是玉屏风颗粒。玉屏风颗粒是由我国传统中医名方玉屏风散所研发制成的一种中药复方制剂。玉屏风散是由防风、黄芪、白术组成。黄芪为君药,补肺脾之气,又可实卫气以固表止汗;白术为臣药,入脾胃,可健脾气,土能生金,亦助黄芪固护肌表,抵御外邪;防风为佐药,走表祛散风邪,3药共奏益气、固表、祛邪之功,主治虚人汗多外感等症,为治疗表虚自汗的常用方[10]。多数医家认为玉屏风散可益肺脾之气,充实肌腠,屏障风邪,故常用其治疗表虚易感或表虚自汗等病证,临床疗效较好[11-12],故选入对照组。而治疗组采用运脾益肺膏方,在改善复感儿的临床症状、免疫球蛋白、发病次数、身高、体质量及临床疗效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复感儿的汗多、乏力等症状的功效与玉屏风颗粒相似,在改善脾虚证如食少纳呆、大便稀溏、腹痛等症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P<0.01)。结果表明,运脾益肺膏方在调理脾胃方面优于玉屏风颗粒,在补益肺气方面与玉屏风颗粒相似。
综上所述,运脾益肺膏方能够有效地改善复感儿的肌体免疫功能,降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次数,缓解临床症状,调理患儿的脾胃,固护肺气,临床疗效显著。而且该膏方口感适宜,安全可靠,患儿易于接受,能够长期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