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晨晨 杨方 王伟
目前,原发性肝癌是世界上第三大致死性疾病,其易侵犯门静脉,引起肝内转移,导致患者出现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破裂,出现肝性脑病,及肝功能衰竭,这些也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1]。目前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肝动脉化疗栓塞、放疗、激光消融、口服靶向药等,且肝切除术是治疗最有效的方法[2]。目前综合治疗虽然取得很大进展,但临床总体疗效仍不尽如人意,其复发和转移已成为临床治疗的主要障碍。研究表明,肝切除术后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应用门静脉化疗可降低复发率,但其忽略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变化[3]。因此研究有效预防复发方法,已成为临床研究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干扰素治疗作为生物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广泛应用于肝炎的临床治疗。为此本文选取60 例肝癌患者为试验对象,对患者实施干扰素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和门静脉化疗,分析预防术后复发的临床意义,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12 月在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肝病三科治疗的60 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0 例。对照组中,男13 例,女17 例;年龄55.13~61.09 岁,平均年龄(58.91±2.91)岁。试验组中,男14 例,女16 例;年龄55.71~61.54 岁,平均年龄(58.62±2.4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符合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疗规范中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的患者;均为乙型肝炎病毒(HBV)标记物阳性,患者有肝炎病史,接受姑息性切除;患者术前甲胎蛋白>20 μg/L,肿瘤平均直径>7.0 cm 行肝动脉置管;患者术中检查,无远处转移,肿瘤完全切除,切缘与肿瘤距离>0.5 cm;术后2 个月,经B 超、碘油CT 检查,未发现肝癌残留;患者甲胎蛋白在术后2 个月内降至<20 μg/L。
1.2.2 排除标准 存在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存在其他重要脏器疾病的患者;存在肝性脑病,难治性腹水,其他良性肝肿瘤,症状与肝癌相似病变患者;不宜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如肝功能严重失代偿、门脉高压、凝血功能障碍的肝癌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取肝动脉化疗栓塞和门静脉化疗方法,在肝癌切除术中行肝动脉插管,同时经胃网膜右静脉行门静脉插管,在术后先行门静脉化疗,采取5-氟脲嘧啶500 mg,阿霉素30 mg;在术后第4 周末再行肝动脉化疗栓塞,采用超化碘油10 ml,5-氟脲嘧啶500 mg,阿霉素(ADM)30 mg,丝裂霉素10 mg,庆大霉素8 万U 混悬液。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干扰素治疗,采用α 干扰素2 a,3×106U/m2皮下注射,1 次/d。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包括CD3+、CD4+、CD8+、CD4+/CD8+。比较两组治疗后6 个月内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患者接受治疗后,检查甲胎蛋白、血常规、肝肾功能,并且每2 个月定期复查1 次甲胎蛋白、血常规、肝肾功能、肝脏B 超、胸部X 线,1 年后每3 个月复查1 次。每次灌注超液化碘油后,作肝脏CT 平扫。如果CT 无阳性发现,但甲胎蛋白指标存在变化,B 超有可疑肿块,应立即进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如果胸片有可疑肿块,需要排除肝内复发,立即行肺部CT 检查,如果患者存在骨转移征象,甲胎蛋白再次升高,但是患者无肝肺转移,应行核素骨扫描,如有必要,则进行MRI 检查。根据临床影像学结果,确定患者是否存在复发或转移。T 淋巴细胞亚群测定方法为,取患者空腹血,低温保存供检查,使用单克隆抗体标记直接免疫花环试验方法,单克隆抗体由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制,将已调整为5×106/ml浓度的淋巴细胞,放入培养板小孔内后加入单克隆抗体,按淋巴细胞周围结合多个红细胞为花环阳性细胞,计算其百分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试验组CD3+、CD4+、CD8+、CD4+/CD8+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表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治疗后6 个月内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比较治疗后6 个月内,试验组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6 个月内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比较[n(%)]
肝癌在我国多发于东南沿海地区,是一种常见恶性肿瘤,主要由病毒性肝炎、黄曲霉毒素污染引起。近年来研究发现,乙型肝炎病毒X 蛋白与患者p53 抑癌基因结合,抑制p53 转录,导致HBV 诱发肝癌[4,5]。早期肝癌患者没有典型症状,当患者出现症状时,肝癌已经处于晚期,后期治疗只能是姑息治疗,无法治愈,患者预后极差。肝动脉化疗栓塞是1980 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非手术治疗肿瘤方法,其已成为临床不能切除型晚期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治疗中使用的碘化油、化疗药物可导致患者免疫细胞凋亡,患者在体内存在的肝炎病毒等特定条件下,会导致其肝功能损害,同时治疗引起的缺血缺氧,可增加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导致肿瘤复发转移,降低生存率,如何弥补这些缺陷,是近年来临床研究热点。目前研究发现,免疫治疗及门静脉化疗可以辅助肝动脉化疗栓塞,从而阻止肿瘤新生血管生长,保护正常肝组织。其抗肿瘤机制为,干扰素可以诱导肿瘤细胞分化,调节宿主免疫功能,同时可通过抑制肝炎病毒的复制,预防肝癌的发生,可以减少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减少肿瘤血管再生。近年来,α 干扰素阻断肝癌发生的作用,备受临床关注,乙肝肝硬化患者每周使用2 次干扰素,尤其是HBV-DNA 高滴度患者,可以明显降低其肝癌的发病率,大量研究表明使用干扰素有助于减少术后肝内复发[6]。本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CD3+、CD4+、CD8+、CD4+/CD8+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 个月内,试验组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取干扰素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和门静脉化疗预防肝癌患者术后复发效果显著,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