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剑
胆结石为肝胆外科常见疾病,主要发生于45 岁以上的人群,主要原因是胆囊功能可随着年龄增加而衰退,胆汁发生滞留,进而造成疾病。胆结石为世界范围内常见的疾病,该疾病患病率是正常人群的10 倍,疾病的发生主要和高胆固醇、高糖、高脂肪饮食有关[1]。对于该疾病的治疗,主要以外科手术为主,通过手术治疗可有效清除病灶,改善病情,恢复机体健康。开腹手术的瘢痕较大,且创伤大、并发症多,并不利于术后恢复[2]。腹腔镜技术的应用为胆结石的治疗提供了新选择。本文实施对照分析,选择医院治疗的96 例胆结石患者为探究主体,平均分组后分别采取不同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探讨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的价值,具体内容分析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9 月~2020 年9 月收治的96 例胆结石患者,以方便抽样法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各48 例。参照组年龄29~75 岁,平均年龄(52.07±7.69)岁;男25 例、女23 例。实验组年龄30~74 岁,平均年龄(52.02±7.34)岁;男26 例、女22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采取开腹手术治疗,协助患者取平卧位,给予患者全身麻醉,沿右肋缘下方取斜形切口,长度为6 cm,对于组织进行逐层分离后进入腹腔,观察胆总管与胆囊三角部位情况,自胆囊底部分离至胆总管,确认部位后切断并结扎,取出胆囊,常规进行止血缝合。实验组接受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治疗,术前完善相关检查与准备,给予全身麻醉,指导患者采取头高脚低侧卧位,建立人工气腹,压力为11.5 mm Hg(1 mm Hg=0.133 kPa),置入腹腔镜,对于腹腔情况实施探查,将5 mm Trocar 分别插入右侧肋缘和剑突下,探查胆总管解剖、胆囊外形、周围组织粘连、胆囊三角情况、以无损伤抓钳提起胆囊底部,充分暴露胆囊,以钛夹夹闭胆囊动脉与胆囊,同时离断游离,对于胆囊床进行分离,完整剥离胆囊对于创面进行止血,取出胆囊并吸尽腹腔内的积液、二氧化碳气体后进行冲洗,确定无活动性出血后关闭腹腔。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以及术中出血量。②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包括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止痛时间、胃肠蠕动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③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详细计录患者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出血、黄疸、胆管受损等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实验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短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表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注:与参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实验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止痛时间、胃肠蠕动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注:与参照组比较,aP<0.05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n(%)]
胆囊是机体中一个较为重要的器官,极易发生病变,临床数据统计显示,胆囊结石发生率达到了10%,主要以胆固醇相关胆结石为主[3]。胆囊主要承担着排泄胆汁、储存胆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胆囊不仅具有消化功能,同时还是较为重要的免疫器官。临床数据显示,胆结石的临床发病率为8.2%,主要发生人群为成年人[4]。受生活习惯、饮食结构改变等影响,该疾病发生率不断升高。胆结石主要症状为持续发热、腹痛、肠道出血、黄疸等,遗传、肥胖、疾病、生活习惯等均可引发该疾病[5]。手术是治疗胆结石的主要手段,分析实际手术治疗发现,手术治疗可造成创伤与并发症,开腹手术治疗时的创伤更大,极易发生胆道损伤、感染、大出血、脂肪液化等情况。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腹腔镜被应用于胆囊结石治疗中,具有恢复快、创伤小、美观度高等优点,有效减轻了手术治疗对于患者的痛苦,改善预后[6]。
传统开腹治疗胆结石具有显著效果,但是该种治疗方式的操作时间较长,腹腔暴露于空气中的时间较长,无疑增加了手术后并发症风险,且手术出血量大,并不利于术后恢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治疗胆结石的金标准,属于微创治疗技术,有效减轻了传统手术造成的痛苦。疗效较为确切[7]。腹腔镜技术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出血少等优势,将该项技术应用于胆结石的治疗中,能够在可视状态下手术,有效避免了对于其他正常组织的损伤,因此并发症较少,对术后恢复具有积极的促进效果[8]。在本研究中,实验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短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止痛时间、胃肠蠕动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价值,可促进结石治疗效果提升,同时还可为术后恢复创造理想的条件[9]。但是,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发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时的手术费用较高,医疗负担较重,并不适用于严重组织粘连、胆囊三角区水肿的患者,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严格掌握患者实际情况,提升操作技术,充分保证治疗效果[10]。
综上所述,与开腹手术治疗相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具有更为理想的效果,可促进治疗效果提升,显著改善手术指标,对术后恢复具有明显的促进效果,且该种手术方案的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