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精神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实践刍论

2022-03-02 08:10马丽娜
关键词:抗疫精神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融入

马丽娜

摘  要:抗疫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抗疫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将抗疫精神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课程体系向价值体系转化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学生价值观的价值导向要求。在教学中应将课堂教学与以互联网资源开辟的第二课堂相结合,通过抗疫案例精讲、组织学生讨论抗疫中热点问题以及课后创作抗疫相关作品等方式,讲清楚社会主义在抗击疫情过程中的制度优势、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内容。但在教学中还应注意坚持政治性、防止将抗疫精神融入《原理》课程形式化和表面化以及对错误观点和思潮的驳斥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抗疫精神;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

2020年9月8日,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总书记提出抗疫精神的五大关键词: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这五大关键词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与严重疫情的殊死斗争中铸就的,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在抗击疫情中的具体体现。关于精神,习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1]因此,作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将伟大的抗疫精神以更为大众化和更具时代性的方式,向青年学生讲授,以使得抗疫精神永流传,进而增强中华民族在未来的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的力量。为此,本文将以抗疫精神的具体内容为契入点,分析抗疫精神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以下简称《原理课》)的内在契合点,进而探究抗疫精神如何无缝连接进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并根据汇总的课程反馈意见来总结抗疫精神融入《原理》课程需要注意的问题,最终使得抗疫精神真正融入《原理》课程,为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奠定基础。

一、为何要将抗疫精神融入《原理》课

2016年12月7日,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2]如此看来,习总书记要求思政课教育应当将重点置于课堂,且课堂不只是单纯的知识点讲解,而且是将知识点与实践结合起来,以便更好地让青年学生理解相关重点和难点内容。换言之,习总书记要求新时代的思政教育需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的原则。因此,将抗疫精神融入《原理》课既是新时代关于教育精神的贯彻要求,亦是《原理》课将教学体系转化为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更是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的价值导向要求。具体而言,第一,将抗疫精神融入《原理》课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指导地位的必然要求;第二,将抗疫精神融入《原理》课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时代召唤;第三,将抗疫精神融入《原理》课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契入点。

第一,将抗疫精神融入《原理》课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指导地位的必然要求。习总书记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3]而要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就要将马克思主义与21世纪的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21世纪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相结合,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谱写新的理论篇章,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继续指导新的实践。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我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胜利,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和中国担当。因此,将抗疫精神融入《原理》课,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诠释抗疫精神,可以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

第二,将抗疫精神融入《原理》课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时代召唤。首先,将抗疫精神融入《原理》课是《原理》课教学目标实现的良好途径。《原理》课的教学目标最基本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仅仅靠抽象理论的讲解是不够的,必须以丰富的事例贯穿其中,给学生以深刻的学习体验,抗疫事件中的环环相扣、成败得失、经验教训都是很好的素材。《原理》课教学目标最终是要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抗疫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4],将抗疫精神融入《原理》课更能让学生接受和认同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其次,抗疫精神的丰富内涵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抗疫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國具体抗疫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成果,抗疫精神凝结了党和人民探索党的执政规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展规律、传染性疾病发展规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规律等方面的智慧和心血,将其武装学生的头脑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务之一。最后,抗疫精神的融入更能使学生认清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抗疫作为当代大学生亲身经历的深刻事件,对抗疫过程的讲述有助于拉近学生与马克思主义的距离,既回应了《原理》课有什么用的问题,又能克服“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对大学生认知的影响;同时抗疫中中美疫情对比下两国治理能力的直观体现,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从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第三,将抗疫精神融入《原理》课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契入点。习总书记指出,相较于西方学界,目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学术话语上的能力和水平较低。因此,习总书记要求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应当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着力建构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面对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新冠肺炎的相关研究,如病毒溯源、防疫对策、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疫情防控与个体自由之间的张力关系等,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都应当发出自己的声音,以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因此,将抗疫精神融入《原理》课,既可以促使青年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又可以变压力为动力使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积极思考与疫情相关的问题,从而使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相关诠释中占据理论制高点,不至于在有关新冠肺炎疫情的诠释中失语。

总之,将抗疫精神融入《原理》课,用价值引导带动知识传授,既有助于加强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地位,不至于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相关诠释中出现“失语”、“失踪”和“失声”的局面,又有利于思政课政治引导力和价值塑造力的实现,更好地完成思政课“立德树人”的使命,更是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重要契入点,为我国在与西方国家就有关新冠肺炎的诠释斗争占据主动地位。如此看来,将抗疫精神融入《原理》课,不仅是时代的必需,而且是《原理》课程的内在要求,还是以实践的方式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二、抗疫精神如何融入《原理》课

将抗疫精神融入《原理》课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的工程,既要求在推进的总体思路上有提纲挈领的把握,又需要在具体的课堂细节上做针对性的设计,从而融通课堂内外,将抗疫的实践与《原理》课的理论联系起来,打破青年学生思维的藩篱,最终使抗疫精神融入《原理》课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和社会效应。如此看来,将抗疫精神融入《原理》课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为此,本文以自己课堂经验为基础,整合通过问卷调查而获得的大量一线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经验,提出在总体思路上建构以课堂教学为主战场,并利用丰富的互联网资源开辟第二课堂的思路,从而使抗疫精神真正融入青年学生的血脉中。在具体融入方法上,以精讲和讨论为抓手,通过中西抗疫方法的比较,将社会主义在抗击疫情过程中的制度优势、群防群控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知识点串联起来。

(一)推进总体思路

首先,从总体上来说,将抗疫精神融入《原理》课要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目标。由于《原理》课各个章节内容及其案例皆要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这一价值目标,因此将抗疫精神融入《原理》课,需要在《原理》知识传授时,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思政改革创新路径之一,并辅之以互联网等新技术,从而使青年学子更深刻地理解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抗击疫情的艰辛和伟大。

其次,建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主战场。要想将抗疫精神更好地融入《原理》课,一线思政课教师就应当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传统平台,既在课堂内容上做针对性的设计,又在教学形式上做开创性的探索。比如,在课堂内容设计上,思政课教师应当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对抗疫事件分章节知识点融入《原理》课中。时间维度上的疫情爆发、武汉封城、火神山和雷神山两大医院、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抗疫取得重大胜利等。空间维度上则聚焦于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以及一线人口流动大省市的疫情防控。在教学形式上,思政课教师可运用辩论赛、知识竞答和随堂小测试等形式,使抗疫精神真正融入青年学子的头脑。

最后,积极开辟第二课堂。习总书记指出:“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5]由于青年学子在学习期间,不仅需要接受课堂教育,而且需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园文体活动,因此在相关的校园文体活动中,适当的增加与抗疫精神相关的知识。另外,这场针对疫情的战争是每一位中国人民风雨同舟共同经历的,可以让学生们重温自己的故事、重温身边人的故事,如鼓励大学生在安全保障前提下访谈抗击疫情中的一线医护工作人员、疫情亲历者、志愿者等,来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增强对社会主义社会道路、制度的自信。除上述活动外,思政课教师还需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将两微一端,抖音、B站等视频平台作为青年学子学习抗疫精神的新媒体载体。

(二)课堂教学的内容设计

《原理》课主要有三大板块,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安排,采取专题式进行教学,共分为14个专题,每个专题都采取精讲→独学→讨论→交流→教师总结五个环节组成。精讲是讲述每一个专题的框架和要点,独学是学生自己单独内化吸收;讨论是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就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本小组的疑难困惑之处;交流是指小组和小组间就疑难困惑处互相辩论。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在此过程中,讲授和讨论问题的设置都是很好的着力点。因此,我就《原理》章节内容的相关知识点,对抗疫精神的融入进行了如下设计:

以上教学设计包括教学ppt、教学视频、讨论题目都会提前在对分易教学平台进行发布,既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课后巩固,又能够应对线上教学的不时之需。

(三)课后效果检验

将抗疫精神融入《原理》课主要通过如下三个方式来完成:

第一,课堂讨论。学生们通过对所设置问题的讨论,对疫情发生过程中错综复杂的关系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更能理解党和国家领导人做出的重大决策,进而体会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抗疫斗争中的优越性。

第二,在对分易平台上传亮考帮作业。亮考帮即是对课堂章节内容的记录、思考、总结。包括“亮闪闪”——最有感触、最有收获、最有价值、最欣赏的内容;“考考你”——已经学会的内容,想拿出来考考同学的内容;“帮帮我”——没弄懂、解决不了的问题,向同学请教的问题。通过做亮考帮作业,发现同学们能够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抗疫斗争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抗疫斗争中发生的事迹和抗疫精神的形成,成效显著。

第三,实践小作业。请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制作小视频或者ppt进行课堂展示,形成了丰富的教学成果。包括小视频《我眼中的抗疫英雄》《钟南山》等,ppt《从抗疫看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中美抗疫对比》等、抗疫中书信朗读以及《张定宇小故事》角色扮演等。通过学生们自己创作和展示课堂作品,既增强了课堂互动,又使得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感受抗疫之精神的力量。

三、将抗疫精神融入《原理》课需注意的问题

关于思政课的建设,习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如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和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等都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不断改善课堂教学状况,防止形式化、表面化,等等。”[6]因此,将抗疫精神融入《原理》课要防止将抗疫精神生搬硬套地融入《原理》课知识点,使得融入表面化和形式化。当然,由于思政课还承担着价值引导和立德树人的功能,即“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7],因此将抗疫精神融入《原理》课需要矢志不移地坚持政治性。最后,在将抗疫精神融入《原理》课的过程中,需旗帜鲜明地驳斥某些西方国家就疫情针对中国的反華言论。

第一,防止将抗疫精神融入《原理》课程形式化和表面化。虽然抗疫精神与《原理》课知识点具有内在的契合性,但抗疫精神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向性,而《原理》课知识点却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因此,在将抗疫精神融入《原理》课的过程中,不能将二者简单地外在搭挂,而应当要以抗疫精神为问题导向,带动《原理》知识性传授,即通过引导学生传承抗疫过程中中国人民同甘共苦、守望相助、临危不惧、舍生忘死等民族精神,把诸如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化为学生内在的价值体系。

第二,无论是课堂内容设计,还是第二课堂都需坚持政治性。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8]因此,对疫情案例的引入目的是讲清楚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发展成就和显著优势,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讲清楚磅礴的中国力量、强大的中国精神以及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三,要直面错误观点和思潮,并旗帜鲜明地予以驳斥。自新冠肺炎在全球肆虐以来,某些西方国家始终未停止政治操纵,无端指责中国,将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的黑锅转嫁给中国。面对指责和抹黑,在将抗疫精神融入《原理》课的过程中,一线思政课教师应当通过各国疫情防控数据和措施对比,对企图抹黑中国、甩锅中国的言论严厉批判,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去伪存真,认清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将抗疫精神融入《原理》课,既是时代赋予《原理》课的使命,又是抗疫精神得以理论化、系统化的契机。既如此,思政课教师有必要探索抗疫精神与《原理》课知识点的内在关联,使得抗疫精神真正地融入《原理》课,并获得良好的课堂效应和社会反响。鉴于此,思政课教师不仅需要在课堂内容的设计上将抗疫精神与《原理》课知识点无缝连接,还需要开辟第二课堂,创新教学方法,使得青年学子不断将抗疫精神内化,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磅礴力量。故,作为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应当坚定不移地将抗疫精神融入《原理》教学中,既是将思政课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典型案例,亦是教学改革必然性的要求,更是作为一名思政课以教学方式进行的抗疫斗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0-22(002).

[2][5]张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0).

[3]習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002).

[4]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09(002).

[6][7][8]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

责任编辑  朱  芊

猜你喜欢
抗疫精神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融入
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的 若干着力点
新时代抗疫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硬核力量
用好“抗疫精神”打赢全面脱贫攻坚战
停课不停学之“疫情中的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念浅析
评价视角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堂语篇分析
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