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独”思想在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2022-03-01 19:45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第一中学王仕贵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慎独挫折家校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第一中学 刘 霞 王仕贵

“慎独”作为一个独立的词语,最早源于儒家经典《礼记·中庸》,是一种提升自身道德修养的修身养性方法。“慎独”,具体指在他人看不见的场合中仍然恪守道德与行为准则,保持清醒自律并慎重行事,对自身的行为举止进行自觉约束。“慎独”在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功能与作用,教师应深化对其重要性的理解,将其应用于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之中。

一、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

(一)过度依赖信息网络

随着计算机普及程度的提高和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今社会已经全面步入信息时代,信息呈现爆炸式增长态势。高中生普遍喜欢追求时髦新奇的事物、辨别能力不足,因而其容易受到网络负面信息的影响。与此同时,网络游戏对学生而言具有极强的诱惑性,部分学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往往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网络游戏,导致其难以集中精力进行学习,为逃避现实而形成了严重的网络依赖。

(二)缺乏挫折承受能力

抗挫折能力是指在遇到困难与挫折时,通过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克服的能力。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升,不少学生都生活在“温室”之中,很少面临困难与挫折。但进入高中阶段,随着升学压力的增大、学习环境的变化以及考试的增多,从小较少遇到挫折的学生往往无法有效应对,由于缺乏必要的挫折承受能力,他们十分容易产生焦虑和痛苦的情绪,心理健康因而受到影响。

(三)认知失调现象严重

所谓认知失调,是指当行为与态度不一致时,产生的“不舒适”的感觉。具体到高中生群体,可以通过以下例子对认知失调进行理解:学生普遍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部分学生出于所谓的“兄弟义气”,仍然接过香烟并产生吸烟行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出现了明显的认知失调。当前,认知失调同样是高中生群体中十分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不利于其健康成长和个人发展,同时会对社会产生危害。

(四)人际关系处理不当

进入高中,学生面临的人际关系更为复杂,无法合理地处理人际关系,同样是导致其出现严重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一方面,部分高中生由于家庭条件或自身情况产生自卑心理,因而无法主动结识朋友、参与集体活动,对班集体缺乏归属感;另一方面,当前我国的高中生普遍为独生子女,因而从小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缺乏共情能力,容易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二、“慎独”思想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策略

(一)运用“慎独”思想推动学生自觉抵制网络诱惑

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家校应展开深度合作,凝聚教育合力,重视在实践中落实好以下措施:其一,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重视促使其明确上网活动的目的,对其上网行为加以规范;其二,运用“慎独”思想中包含的“慎欲”观点,重视增强学生控制自身欲望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广泛阅读等方式,拓宽视野,形成对自身欲望的有效控制,减少对网络的依赖;其三,引导学生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对自身行为进行自我监控和反思,对受到自身欲望影响而产生的偏差行为进行纠正,尤其应注意控制上网时长和上网内容,明确在使用信息网络时“何可为,何不可为”,在上网过程中自觉遵守公民准则及社会道德,从而有效抵制网络诱惑,促进自我不断完善,形成健康的心理。

(二)运用“慎独”思想加强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

抗挫折能力,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心理弹性”,是指个体在面对挫折、困难或其他逆境时,表现出的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与心理协调能力。抗挫折能力是在外在保护因子和内在保护因子的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其中,外在保护因子是指学校、家庭、社会等与个体之间存在紧密联系的因素,内在保护因子则是指个体在面临困境时所表现出的应对问题和克服压力的积极心理特质。为有效增强学生的挫折抵抗能力,一方面,家校作为外在保护因子,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运用“慎独”思想中的“慎行”观点,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重视培养其形成“三思而后行”的习惯,在正式开展行动之前,先展开反复思考,对行为可能产生的各方面后果加以明确。与此同时,正确认识自己作为学生在当前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学习,若行动与学习活动之间存在矛盾或冲突,应以学习为重,对行动进行调整或者直接取缔某一行为;另一方面,学生自身作为内在保护因子,需要“知难而进”,展现出积极的应对态度。在这一过程中对自我进行肯定,增强自我成就动机,积极主动地去克服困难,从而有效增强自身的挫折抵抗能力。

(三)运用“慎独”思想促进学生形成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又称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身的洞察与理解的总称。自我认知在范围上比“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更大,其强调对心理状态与行为状态进行认知。进入高中阶段,学生逐渐脱离父母走向独立,一方面,其身体进一步发育成熟、各个器官的功能不断完善,另一方面,其自我意识呈现显著增强态势,自主性进一步提升,强烈希望能走出父母的约束。然而,尽管学生拥有丰富的内心活动,但其往往倾向于将感情收敛起来,外部表现并不明显,他们不愿意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心声告诉教师或家长。与此同时,学生身上往往还存在着自我同一性问题和角色混乱冲突问题。自我同一性,即个体在充分了解自我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价值观念和稳定人格,学生普遍未能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念与人格,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导致经常无法认同自我,进而致使认知失调的情况出现;角色混乱冲突问题,则是由于受到不相容的期望影响而导致心理活动与行为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针对上述情况,家校双方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应重视对“慎独”思想中的“慎省”观点加以运用,重视引导学生“吾日三省吾身”,不断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总结,客观认识自身的优点与缺点,并对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进行系统的省察,在反省的过程中形成深刻的自我认知,明确自己真正缺少的东西是什么、真正想成为的人是什么。在这一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与自我认同,有效克服认知失调。

(四)运用“慎独”思想提高学生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任何个体都无法脱离社会关系而独立存在。学生的心智尚未发展成熟,因而尚未充分认识良好人际关系对自身成长和发展所具备的重要作用,难以有效地处理人际关系。针对上述情况,家校双方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应重视运用“慎独”思想中的“慎交友”观点,重视引导学生在结识朋友的过程中,对“真”朋友和“假”朋友进行认真区分。所谓“友直,友谅,友多闻”为“益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为“损者三友”,学生需要注意结识德才兼备的“真”朋友。与此同时,在与朋友相处的过程之中,需要遵循“和而不同”这一重要原则,对他人在人际关系中所展现出的不同于自身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应重视“求同存异”,进行积极的交流和讨论,在这一过程中形成深厚的友谊。

三、结语

针对当前高中生广泛存在的过度依赖信息网络、缺乏挫折承受能力、认知失调严重以及难以有效处理人际关系等一系列问题,教师应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力度,重视应用“慎独”思想推动学生自觉抵制网络不良诱惑,培养其形成良好的挫折抵抗能力,促进其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并增强其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猜你喜欢
慎独挫折家校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挫折使我更坚强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挫折
浅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
“慎独”的境界
生活需要挫折
从“慎独”看境界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