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第十二中学 李 慧
初中道德法治课堂师生互动有限,教师难以掌握学生的动态,学生无法实现对知识的吸收。为此,教师需要借助于问题驱动和信息手段,引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激活课堂气氛,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构建出活跃的课堂氛围,进而全面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国内关于互动教学的探讨起源于一篇关于《难题教学法》的论文,该论文将互动教学法称为“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其核心在于将教学活动当作师生、生生之间生命与生命的交往和沟通,师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交流。当下该教学模式已经逐渐运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以下对互动教学模式的特征进行讨论。首先,师生互动具有一定的过程性,即互动实际上是一个教师和学生交互的过程,在交互过程中,学生会针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问,获得教师的针对性指导,有效突破重难点知识,教师方面能掌握学生的听课情况,总结自身是否存在讲漏或者讲解不清晰的地方。其次,互动教学具备较强的活跃性,在互动中,每一位学生都能高度集中注意力,积极和教师交流,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在师生互动当中,课堂氛围得以活跃,一个高效的法治课堂也就构建而成。
就当下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来看,存在教学模式单一,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以及课堂活跃度不高等问题。具体而言,首先,教学内容枯燥、狭隘,教师通常会对课本中的内容进行系统性讲解,对需要记忆的内容,则让学生将其勾画下来,在课余时间进行背诵,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浮于表面,死记硬背所得的知识也难以灵活运用,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其次,法治课堂主体倒置,学生本应该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是学习的主要场所,但是教师采用传统“一言堂”式的教学方式,颠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新课程改革要求相悖,不仅忽略了和学生的共同探究,还制约了学生互动的积极性;再次,初中法治课堂教学模式单一,教师采用“满堂灌”方式,一种教法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学生不爱思考,也不善于总结,师生缺少互动,课堂气氛沉闷;最后,受到传统教条式教育的影响,法治课堂活动和学习方式都是由教师主导,造成了学生对教师的过度依赖,学生一旦脱离教师,就难以自主进行知识的吸收。在学生方面,学生由于自身心理因素,不敢在课堂上踊跃发言,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一个人在台上“唱独角戏”,学生存在“启而不发”的现象,师生互动十分匮乏。这些都对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造成了阻碍。
马克思主义理论强调实践出真知,而实践来源于生活,通过生活化素材导入,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与法治的连接,有效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和互动意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的众多内容都源于生活实例,是一种对日常生活情境的再现,且其本身就是一门社会类学科,从本质上来看,是一种对生活内容更加深刻的诠释,生活教学与法治学科本身就是相互连接、不可分割的。因而,生活教学是和初中生的思想发展规律相契合的,法治教师要借助生活教学手段,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通过生活教学,激发学生的互动意识和探究意识,进而构建出活跃的课堂氛围。例如,在九年级上册《文明与家园》单元的教学中,为增强教学效果,实现互动教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讲述自己在生活中所发生过的“正能量”或者“讲文明”事件。这类事件通常能引发学生的讨论和互动,进一步增强课堂活跃度。
没有问题,也就没有创新,更不会取得更好的发展。问题驱动教学是实现师生互动的主要手段,在提问后,学生会积极思考和回答教师的问题,这时师生互动效果将会显著提升。因此,初中法治教师要深刻意识到问题教学的重要性,经常性设置探究性、实践性、理解性较强的问题,再借助鼓励和引导,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探究教师的问题,教师解答学生的疑问,打造积极活泼的课堂氛围,增强师生互动,学生能更加集中注意力学习法治知识。
课堂活动能活跃课堂氛围,无形中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敢于互动、乐于互动。如在九年级上册《建设法治中国》单元《凝聚法治共识》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法治体系和生活中的“法治”。首先,教师鼓励学生开展关于讨论“生活中的法治”的课堂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讨论和互动,在互动完成之后,组织学生将生活中见过的法治事件编演成一个情境剧,让学生在互动讨论过程中激发起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增强其体验性,让学生乐于互动。其次,教师也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应用最为广泛和最为有效的教学方法。该教学体系旨在借助教材和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给学生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让那些不善于交际或者性格内向的学生保持轻松的心态,让课堂氛围更加轻松活跃,调动学生的互动积极性。
首先,针对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不敢表达,出于胆怯心理不敢和教师互动的情况,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的鼓舞,让学生敢于互动,真正实现互动课堂的构建。因而,法治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学语言,对一些敢于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或者敢于互动的学生给予表扬,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让其他学生也敢于互动。其次,肢体鼓励同样具有很强的精神力量,它不仅能让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教师身上,还能很好地消除学生的紧张和胆小心理。如在讲解七年级下册《青春的邀约》时,教师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本,然后让学生讨论一下“青春期的我们,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学生这时通常开始探讨起来,然后,教师围绕教室走动,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对讨论热烈的学生,教师可以竖起大拇指,或者点点头,对他们的热烈探讨给予肯定,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就可以让学生心里充满暖意,学生在后续课程中也会认真听讲,积极和教师互动。
在当下教学方法改革中,信息化一直是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通过运用信息手段,让教学过程变得更加动态化,将一些较为抽象的基础知识和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利用动、静态图片相结合,让教学方式多元化,让教学形式更加丰富,从而调动学生的互动欲望。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是对教学模式的一次大胆突破,也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师生互动,优化法治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借助于信息技术丰富的教学资源,让课堂气氛进一步活跃,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度提高。因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到当前信息技术对法治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积极研究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其可视化功能和丰富的教育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全面提高教学效率及质量。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意味者教师一定要具备先进的教育教学观念,不断总结教育经验,在课余时间积极阅读相关教育书籍,探析互动教学的核心理念。只有法治教师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才能有效地开展互动教学,才能正确引领学生。因而,教师需要不断汲取先进的教学理念,不能局限于单一化、模式化的教学手段,要深度探析各种教育理念的内涵,加强和各级教师的研讨,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综上所述,为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教师要适应法治课程教育常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转变教学模式和更新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课堂中放开手脚,多添加互动化内容,将枯燥化为有趣,将苦学变为乐学,全面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