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榆树市青山乡岳家学校 王建英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同时又是一门技术。同世界上其他艺术一样,语文课堂教学需要不断进行自我改造;同世界上其他技术一样,语文课堂教学需要不断进行自我升级。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发扬工匠精神,不断优化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间紧张,教学任务重,教学压力大,语文教师必须抓紧每一分钟的时间,在有限课时内让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语文知识。在这种情况下,许多语文教师选择讲授教学法,在课堂上对全班学生进行高强度的饱和式灌输。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要耗费教师大量的精力,而且会降低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
2020年11月,语文教学专家随机抽取广西、山东、浙江、安徽等地10所小学,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参与此次调查的语文教师共有94人,参与此次调查的小学生共有1337人。调查结果显示:在全部接受调查的语文教师中,有88%的教师表示自己喜欢用讲授法进行课堂教学,有74%的教师表示自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过多媒体,有83%的教师表示学生不愿积极参加课堂教学(许多教师表示:在上课时向学生提出问题,全班没有一个人起来回答提问,教师极为尴尬),有95%的教师承认教学压力大,超过48%的教师患有不同程度的职业病,有29%的教师承认自己感到教学倦怠,有16%的教师承认自己曾经考虑过“脱离苦海”。
在全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超过86%的学生表示语文教师在每个学期总是采用同一种方式上语文课,感觉“千篇一律”,有77%的学生表示语文教师教学语言啰嗦、平淡、乏味,有22%的学生表示在语文课上,自己犯困,有31%的学生表示教师讲的话听不懂,有65%的学生表示“老师不点名,我就不起来回答老师提问”,有71%的学生表示在语文课上,自己喜欢听其他学生说,不喜欢思考问题,有48%的学生承认自己害怕写作文,有29%的学生从来不做语文笔记,有51%的学生表示自己从不收集字、词、句。
此次问卷调查显示:语文教师普遍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与敬业精神,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往往采用讲授法(这是最简单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单向灌输。但这种教学方法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难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不仅难以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尤其是写作能力),还会使教师产生教学倦怠。
在市场经济时代,人们的一切行为都必须讲效率,都必须讲投入/产出比。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同样需要提升教学效率,主动优化课堂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减轻教学压力,克服教学倦怠,同时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
语文教师必须认识到:每一个小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每一个小学生身上都蕴藏着学习的潜力、创造的潜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学生有序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这样可以迅速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生年龄虽小,但他们的形象思维非常发达,而形象思维与艺术思维又存在着密切联系。因此,小学生普遍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在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将美育与语文教学相互融合。这样可以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认识文字中所蕴藏的美。
例如,在讲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6课《秋天的雨》时,教师先使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秋天的果树结果、花朵开放、田野翻滚麦浪的美丽画面,引导学生进入美的情境。然后,教师要求学生阅读《秋天的雨》,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会把书本上的文字与多媒体上的画面相互结合起来,在头脑中构建起美丽的秋景图。
学生阅读完毕后,教师便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对学生说:“同学们,《秋天的雨》这篇课文写得很美。现在,老师请每个同学都认真地再看一遍课文,从课文中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文字;然后,每个同学就可以走上讲台,把自己最喜欢的文字写在黑板上。不过,老师不许你们抄课文,同学们要用自己的语言,对自己喜欢的文字进行适当的改写。”要求学生对课文文字进行改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行为带有较大的模仿性,他们喜欢模仿教师的行为。教师允许学生可以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写字,会迅速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会一个接一个高高兴兴地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写下他们喜欢的文字。有的学生会写下:“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打开了秋天的大门。”有的学生会写:“秋天的雨,清凉、温柔,轻轻地向你走来。”有的学生会写:“秋天的雨,是一个画家;它把银杏树叶染成黄色,把枫树叶染成红色,把田野染成金色,把果树染成红色,把菊花染成紫红色、淡黄色、雪白色。”这样,教师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学生把喜欢的文字写满黑板后,教师要对文字进行点评。然后,教师要有意识地点班上几个后进生的名(这些后进生一般不敢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写字),让他们讲一讲自己喜欢的段落。如果教师发现后进生脸上露出难为情的表情,教师要对后进生微笑,对后进生说:“你只要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念出来就行了。”后进生听到教师的话后,会小心翼翼地念出喜欢的文字:“小喜鹊衔来树枝造房子,小松鼠找来松果当粮食,小青蛙在加紧挖洞,准备舒舒服服地睡大觉。”这样,就引导后进生参与了课堂教学,并且训练了后进生的语言能力。后进生念完段落后,教师要为后进生热烈鼓掌。
小学生童心未泯,他们非常喜欢游戏,在游戏过程中,他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自己代入游戏人物的角色,体验游戏人物的情绪。因此,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活动教学法,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语文知识。
例如,在讲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小英雄雨来(节选)》时,教师便可以采用活动教学法。课堂教学开始后,教师首先使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地雷战》中日寇进入村庄扫荡的片段,让学生亲眼看到凶残的日寇向无辜的小孩开枪射击,放火活烧村民的镜头,使学生认识到日寇的残暴、邪恶。必须强调的是,教师在讲《小英雄雨来》时,切不可让学生观看“抗日神剧”中“手撕鬼子”等“神画面”。然后,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学生读完课文后,教师要非常严肃、郑重地向学生讲述抗日战争中真实发生的故事:一个十岁的小交通员被日寇捉住了,敌人问他八路军在哪儿,交通员说,我是中国人,我不会告诉你。敌人就切掉他一根手指,又问了他一次,他还是不说;敌人问了他十次,一次次地切掉了他的十根手指,但小交通员还是没有说一个字。恼羞成怒的敌人就把这个十岁的小交通员残忍地杀害了。这样,就可以迅速调动起学生强烈的愤怒情绪。
然后,教师便可以要求学生分别扮演小雨来,雨来的妈妈、雨来的爸爸、雨来的女老师、雨来的同学、李大叔、鬼子军官、鬼子兵,让他们走上讲台,根据课文内容表演小话剧。在学生表演期间,教师亲自负责朗读课文。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学懂《小英雄雨来》,还可以使学生亲身感受雨来身上朴素的爱国情怀,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教学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断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艺术,不断提升语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