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通北中心小学 沈素云
写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占比之大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是35%,初中更是高达60%。对语文,特别是作文,从教师到学生再到家长,无不当成最重要的事来抓,现在更有“大语文”“得语文者得高考,得作文者得语文”的说法。在当前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体现其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写作的乐趣。小学生的写作兴趣旨在丰富写作内涵,教师加强学生日常实践,有助于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学生语文综合水平。
无米下炊、感受不深、瞎编捏造、文字干瘪。在新课程的要求下,要培养学生喜欢写作的习惯。可是现实中,从教师教学与学生写作的现状来看,效果不尽如人意,当下学生写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真情实感。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普遍存在不知道如何去写。这种现象可能是因为在写作过程中教师不能正确引导学生,学生对写作这部分内容提不起兴趣。写作尤其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更为困难,学生还处于懵懂时期,根本不懂得如何去观察事物,如何将事物的特征通过文字语言描述出来。低年级学生对词语的积累还较少,无法成句将事物表达出来。这种大跨度的转变让学生心里一下无法适应,也就无从喜欢上写作。小学语文体现的是文字艺术,学生必须是真情实感流露,这样才可以写出优秀生动的文章。如果没有适合的素材资料,学生可能无法用美妙的言语表达出来。
(2)学生写作兴趣不高。在日常学习中,由于学生对电脑游戏、手机视频的依赖,导致学生对写作毫无兴趣。首先,在写作教学中,学生把写作当作教师给学生布置的课后作业,并未对其产生浓厚兴趣。写作都是从参考文章里东拼西凑凑字数,文章内容毫无真情实感流露,学生对生活的认知、观察、思考能力毫无长进。其次,教师未正确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素材,在课堂上教师只是按教学目标宣读一些优秀范文,对文章写作思路未认真向学生讲解。文章写作技巧讲解也不是很到位,久而久之学生没有养成发现生活中美好素材的习惯,更无法将其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
(3)授课方式缺少创新。在课堂上大部分教学仍然采用以教师为主讲,学生听课这种模式。教师对写作内容只是大概讲解,对写作要求讲解不够详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直接进入写作状态,学生没有认真进行生活观察和思考,使得课堂教学氛围不够活跃和缺少趣味性。同时,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使得学生的文章比较空洞,背离了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初衷。
观察法是指学生通过视觉、触觉等各种感官感知的途径,对研究对象进行直接观察或者接触,获得具有价值的写作素材。以下是对写作教学的几点思考。
如何做到让学生认真观察,有兴趣去写作,这是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慢慢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美好事物,提高小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度。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发生比较有趣的事情,学生要认真观察,善于发现事物的特征。通过发现,记录自己的情感。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对大千世界的事和物都比较感兴趣,让学生有参与生活、了解故乡的机会。立足本土,借家乡特色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资源等写作素材,指导和培养学生知家乡、爱家乡的情感。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如课内带实物、带学生到操场观察、倡导亲子户外活动;学生陪家长去菜市场买水果,到果园观察水果;还可以安排学生即时观察与长期观察相结合等,让学生获得生活素材、生活信息,让学生学会用心看,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留心生活的好习惯,帮助学生把平时的一些事积累起来,到写作课上就会有内容可写。
基于课标要求的同素材作文内容目标与评价,根据不同的年龄特点、学段特点、教学进度提出不同观察对象与要求,实现低—中—高年级段的阶梯级发展。
在传统小学语文写作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写作结果的评价并不重视,在学生写作的时候没有进行有效指导。教师的评价及认可对学生来说比较重要,它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小学生之所以费尽心思努力写好文章,是因为把教师的评价看得比较重,当作教师对自己的一种认可。如果教师对他们的文章评价只是语句通顺,用词毫无新意,这样会打击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因此,语文教师要认真对待学生习作的每次评语标注,让学生有足够信心及兴趣在写作上坚持下来。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写作水平会逐日提高。
观察写作全部要基于实践,如写水仙花前先观察,在看和交流中是一种实践;想写胜利公园,就到胜利公园去观察拍照,获取感知是一种实践;跟着家长去果园、市场观察是一种实践。立足本土,挖掘家乡的地域资源,借家乡花果、建筑、人文、小吃等各种素材的写作指导,寓立德树人于写作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知家乡、爱家乡的情感及写作自信心。
写作时,素材有了,也要注意写作方法的引导。如写水仙花之前,教师可以先精心指导学生观察鸡冠花,在看与交流鸡冠花中教师先进行细致的指导,然后再从写鸡冠花引渡到写水仙花。这样每个学生的观察顺序虽然相同,观察所得却各有差异,个人感受也有不同,写出来的文章也就各有所得了。这种“导甲渡乙”模式的引用是对施茂枝教授“观察习作”教学模式的借鉴,这样活用模式写作会减轻学生的盲目性,为学生的观察与习作插上翅膀。
如利用全校性晨会演说、校报展示、班级汇编、报刊投稿或者配画作文、专题展览等,搭建多种展示平台,借花果之乡素材的写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写作自信、写作欲望和写作情感。
按学段定期开展实验班与同年级非实验班的阶段对比测验和专题交流活动。低年级以开展看图写话为主;中年级重视更多的观察活动,形成日记或观察记录卡。实验前期、中期、后期均进行写作水平对比测试,由测试员观察、记录、分析,获得相关数据,以展示实验成果或发现问题并改进。
“导甲渡乙”教学模式或是注重教师的引导或是注重学生的练习。教师注重体验,写的就是身边的事物,可观可见,把精力大部分花在实践上。教师搭建平台、开拓渠道,加强交流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自信。采用“观察写作”的模式,让学生有过程地体验,给学生特制的范文,让学生感觉到写作不难,这是关注到学生的写作情感。虽然这套教学基本模式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已经证明是确实可行可复制的,但它是基本模式,不是固定模式。因此在课题研究中,为了让学生写作教学效果更佳,教师应思考结合写作内容和学情等将之优化再运用。
让学生回归生活,参与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漳州,一个地处福建沿海城市,其以山清水秀,满山花果闻名。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通过“花果”漳州具体感知事物的形象,写好状物作文;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吃”漳州,从状物到小吃背后的人物与历史,可以顺势挖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参观漳州人文建筑感知人文漳州,品味来自故乡的故事……语文本身就比较注重实践经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生活融入写作。新课标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观察周围世界”“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本土资源,引导学生观察、想象,甚至动手实践,丰富见闻感受,让学生从教师带领“找米”,到自己“找米”,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困难症”便能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