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集体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研究

2022-03-01 09:07高雪莉田静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班集体幼儿教师教学活动

高雪莉,田静

(云南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云南 昆明 650500)

“集体教学活动”是指幼儿园教师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选择教育内容,在固定时间内向全班幼儿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1]79。“有效提问”是指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向幼儿提出问题以引发幼儿回应或回答,促进幼儿主动思考的一种教学方式[2]。在观察大班集体教学活动时发现,有时教师提问数量过多,幼儿没有充足的时间思考问题,导致幼儿对老师的一些提问没有兴趣,甚至根本不明白老师的意思。但有时候的一些问题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让幼儿进行激烈的讨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恰当适时地提问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而且能够促进幼儿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一、幼儿园大班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现状透视

以河南省新乡市A幼儿园某大班为观察对象,在该幼儿园大班现有的教学活动中收集了50次真实有效的集体教学活动,以此进行质和量的分析研究。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采用现场观察记录,并在幼儿园允许的情况下将所观察的教学活动全程录音,经整理分析后以书面文字形式呈现。

(一)幼儿园大班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量的分析

将收集到的有效集体教学活动案例从提问的次数、提问的方式、开放式与封闭式问题、待答时间[3]37四个方面进行频次、百分比的统计,结合现场观察记录以及对幼儿教师的访谈,初步呈现幼儿教师提问的现状。

1.大班不同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次数

分别记录语言、数学、社会、美术、音乐活动共50次,平均每次大班集体活动时间为30分钟,观察记录情况见表1。

表1 大班不同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次数

由表1可以看出,在所观察的50次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次数较多的是语言活动、数学活动,分别是648次和524次;其次是社会活动,为428次;较少的是美术活动、音乐活动,分别为295次和283次。在每次教学活动中,语言和数学活动平均每分钟提问数为2.2次和1.7次,美术、音乐活动分别为1.0次和0.9次。由此可见,语言、数学活动提问频次相对较高,因为语言、数学活动是向幼儿传授知识、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主要活动,教师既需要运用提问检查幼儿知识掌握的情况,也需要利用提问引导幼儿思考。教师在美术、音乐活动中提问较少,与教师交流后得知: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只是单向地把绘画基本步骤教给幼儿,幼儿大多时间在模仿教师或者原图进行画画,不注重幼儿自我表达与创造,因此对幼儿提问较少;在音乐活动中,主要是教幼儿唱一些简单的儿歌,进行大量机械的练习,忽视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因此,教师提问也相对较少。

2.大班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方式

通过对观察记录的整理和分析,发现幼儿教师在大班集体教学过程中主要运用直问、追问、设问、反问等方式进行提问,统计情况见表2。

表2 大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方式 %

通过对已有研究中直问、追问、设问、反问等相关概念进一步辨析理解,从而将直问定义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引发幼儿思考问题对幼儿进行直接提问,并要求幼儿立即回答。追问是指教师为引导幼儿进一步思考,根据幼儿所学内容,从提出的主问题中引发出一系列子问题,循序渐进地向幼儿进行提问。设问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提出问题,但不要求幼儿回答,教师自问自答。反问是指教师为把某种观点表现得更加强烈,不是对幼儿进行直接提问,而是把问题反过来提问幼儿。由表2可知,教师运用直问最多,占提问总数的72.4%;其次是追问,占10.7%;最后是设问和反问,分别占9.3%和7.6%。通过访谈教师得知:大班教师一致认为直问简便快捷,教师容易操作,幼儿也容易理解;追问虽然能够从深层次挖掘幼儿想法,但是用时较多;设问和反问操作起来更繁琐,幼儿理解起来也更困难,有时甚至不知道教师在说什么。因此,在大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运用直问过多,形式单一,且大多停留在表面。

3.开放式问题与封闭式问题

开放式问题是指教师向幼儿提出问题,不限制幼儿回答内容,允许幼儿对同一个问题给出不同的答案[4]28。封闭式问题是教师向幼儿提出问题,幼儿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回答问题,并且答案是唯一的。统计情况见表3。

表3 大班不同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类型分布

由表3中的数据可知:语言活动中,封闭式问题占60.6%,开放式问题占39.4%;在数学活动中,封闭式问题高达91.6%,开放式问题仅占8.4%;在社会活动中,封闭式问题占56.8%,开放式问题占43.2%;在美术活动中,封闭式问题占65.3%,开放式问题占34.7%;音乐活动中,封闭式问题占62.5%,开放式问题占37.5%。由此可见,幼儿教师在大班教学过程中提问封闭式问题明显多于开放式问题。

4.教师提问后的待答时间

待答时间是指教师提出问题后,幼儿思考作出回答之前的一段时间。将所观察的50例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后的待答时间归纳为四种,分别为立即作答(无等待)、等待1~3秒、等待4~9秒、10秒以上,统计情况见表4。

表4 不同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后待答时间统计 %

由表4可以看出:不同教学活动中教师留给幼儿思考作答时间不同,在观察教学活动时发现,教师向幼儿提出问题后大多没有待答时间,要求幼儿立即回答。其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美术活动,占该领域提问总数的97.2%,所占比例最低的是数学活动,占78.1%。可见,在数学活动中教师会更关注幼儿的思考待答时间,相对于其他活动为幼儿保留10秒以上思考待答时间最多,占该领域提问总数的11.5%;社会、语言活动中为幼儿保留10秒以上思考待答时间分别占4.4%和1.7%,音乐、美术活动仅占1.0%、0.8%。主要是因为大班幼儿已经开始学习10以内简单的加减运算,教师要等待幼儿计算并说出答案,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待答时间较长一些。

(二)幼儿园大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质的分析

适当的提问有利于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也有利于为幼儿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此过程中,看似简单,实际需要教师费尽心思[5]。通过对大班集体教学活动的一系列环节进行记录和整理,除了定量分析外,还对教师提问环节进行定性分析,发现教师在提问环节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行为倾向。

1.教师习惯提问是非型问题

通过对大班集体教学活动过程进行观察,并深入分析所收集到的课堂教学案例发现,大班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习惯性问“对不对”“好不好”“想不想”这种是非型的问题。

案例1:大班美术活动《手指画——乌龟》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手指画吗?

幼儿:见过。

教师:今天的美术课我们一起来尝试用手指来画画,好不好?

幼儿:好。

教师:我们今天要画一只乌龟,乌龟身上是不是背着一个小房子呀?

幼儿:是。

教师:小朋友的嘴巴能不能不讲话呀?

幼儿:能。

案例2:大班语言活动《小老鼠看电视》

教师:(播放课件上的图片,图为小老鼠实物图片)这是什么呀?

幼儿:小老鼠。

教师:你们喜欢小老鼠吗?

幼儿:喜欢。

教师:你们有没有见过真的小老鼠?

幼儿:没有。

教师:小老鼠很可爱对不对?

幼儿:对。

教师:(播放第二幅图片,此图为小老鼠在看电视)它在看电视对不对?

幼儿:对。

教师:那你们喜欢不喜欢看电视呀?

幼儿:喜欢。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提问“辛苦不辛苦”“能不能”“喜不喜欢”这些问题时,幼儿通常回答得又对又整齐,声音洪亮,积极性很高,这也是教师最想看到的教学效果。但是,如果教师大量使用这种是非型问题,幼儿不用思考就可以回答“好”或者“不好”,这会让幼儿养成不爱思考的不良习惯,也会导致幼儿丧失参与活动的兴趣,教师的提问流于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教师提问的数量[6]。此外,教师提问是非型问题需要把握时机。例如,上述案例中教师组织幼儿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时,在活动开始之前可以提问幼儿“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只可爱的小乌龟,大家想不想看呀”,用幼儿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回答问题、进行讨论的兴趣。

2.教师提问重在向幼儿灌输知识

在观察大班教学活动过程,整理教学案例中发现,教师提问以知识性问题为主,忽视幼儿情感、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案例3:大班创编故事活动

教师:(教师播放图片)哗啦啦,下雨啦,图画里的小松鼠在哪呀?

幼儿:在树洞里。

教师:用一句完整的话怎么说?小松鼠在树洞里避雨。

幼儿:小松鼠在树洞里避雨。

教师:嗯,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第二幅图片,天晴了是不是?

幼儿:是。

教师:应该怎么说?天晴了,小松鼠跟小鸟一起在森林里唱歌。

幼儿:天晴了,小松鼠跟小鸟一起在森林里唱歌。

教师:好,我们再来看第三幅图片……

案例4:大班语言活动《魔法学院》

教师:今天幼儿园里来了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他先给小朋友们变出一个威武的国王,又给小朋友们变出来了一个像厨师一样的国王,那这两个国王长的一样吗?

幼儿:不一样。

教师:哪里不一样?国王的帽子小,厨师国王的帽子大,对不对?

幼儿:对。

教师:嗯,腰带也不一样吧?

幼儿:不一样。

教师:国王的腰带上有一颗宝石,厨师国王腰带上没有宝石。

教师:你们看,他们的衣服也不一样!看出来了没有?

幼儿:看出来了。

教师:国王衣服上面有3个扣子,而厨师国王衣服上面只有2个扣子……

如案例3中,教师让幼儿看图片回答问题,由于这些问题大班幼儿不用深入思考就能说出答案,导致有些幼儿对这种简单机械的问题不感兴趣,教师向幼儿提出问题后没有让幼儿尝试组织语言表达图画中的场景,而是直接让幼儿模仿教师“说话”,认为幼儿只要学会用一句完整的话表达图画内容,就已经算是完成教学目标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语言的连贯性等并没有得到发展,更没有体验到创编故事活动的乐趣。案例4中,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找不同,此环节几乎占据整个教学过程一半的时间,教师过于关注知识的传授,没有给幼儿独自发现的机会,幼儿只觉得新奇有趣,还没有仔细观察教师就给出了正确答案。在与幼儿园园长以及教师交流中得知:一方面,大多数幼儿教师受教育程度不高或非师范院校毕业,并且有的教师从来没有进行过有关幼儿教育方面的学习或者培训,因此,他们仍然遵循着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进行教学;另一方面,幼儿园为了向家长展示明显的教学效果,只把向幼儿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重点,对幼儿情感的关注比较少,显然,这与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思想是相悖的[7]。

3.教师提问过于强调常规维护

教师为了让幼儿能够安静听讲,经常以提问的方式进行常规维护。

案例5:大班音乐活动《木瓜恰恰恰》

(教师打开多媒体播放音乐,有的幼儿坐得很端正、听得也很认真,有的幼儿还在聊天)

教师:(暂停音乐)有的小朋友在认真听,有的小朋友呢?

幼儿:在玩在聊天。

(教师再一次播放刚才的音乐,幼儿吵闹)

教师:老师播放音乐时小朋友能不能说话?

幼儿:不能。

案例6:大班语言活动《青蛙卖泥塘》

教师:有些人一直在说话,以后老师讲故事的时候有人说话我就不讲了,小嘴巴应该怎么样啊?

幼儿:不讲话。

教师:玉欣,你一直在说话,你听到我讲的故事了吗?

幼儿1:沉默……

教师:天奇你来讲一讲吧?

幼儿2:沉默……

教师:我以为你会讲了呢,不会还不学,坐下吧!这个故事很简单,就是用你自己的话把它讲出来。

幼儿园常规通常分为日常生活常规和教育常规两部分。教育常规是指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用来约束幼儿行为的规则或习惯[8]。例如案例5中,教师继续进行教学活动的前提是“没有声音”,这种现象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教师一般不会停下来倾听幼儿讲话与幼儿交流,更关注的是集体秩序,要求幼儿必须保持安静。案例6中,从表面上看教师提问幼儿是让幼儿讲故事,实际上教师是以提问的方式批评幼儿没有认真听讲,想要听故事就要“安静、嘴巴闭上、不讲话”。由于幼儿好奇心强,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很难完全遵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制定的规则。

4.教师的反馈方式单一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灵活多变的反馈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幼儿回答问题的兴趣,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引导幼儿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但是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幼儿回答问题后教师的反馈、评价往往不理想。

案例7:大班语言活动《魔法学院》

教师:我们幼儿园里来了一位魔术师小朋友们,你想变成什么,很快的告诉我!

幼儿1:我想变成魔术师。

教师:好,你呢?

幼儿2:我想变成变形金刚。

教师:好的,你呢?

幼儿3:我想变成警察。

教师:好,你呢?

幼儿4:沉默……

教师:好好想想,你呢?

幼儿5:我想变成医生……

上面案例中教师对个别幼儿的回答没有评价,只是以提问的方式继续推进教学活动,教师的回应多是“好,你呢?”这种转问其他幼儿的方式,虽然能够引导幼儿向能够回答出问题的幼儿学习,但是却忽视了对当前回答问题的幼儿的评价,不利于幼儿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也容易让幼儿丧失回答问题的自信心。

案例8:大班语言活动《学习生字、词组》

教师:生字学完了,老师来考一考大家,看谁说得又快又正确,来,果果先来吧!

幼儿1:马儿、房子、花朵……

教师:好,很棒!有没有全对?

幼儿:有。

教师:再来叫一个,李佳琦!

幼儿2:(眼睛看着老师)我不会。

教师:为什么不会啊!再来选一个,欣德来吧。

幼儿3:冬天、笑话、禾苗……

教师:有没有全对啊?

幼儿:有。

教师:我们欣德也很棒!依晨、思颖你们俩来试试吧?

(幼儿闹)

教师:你们两个都很棒,继续加油啊,先回去……

该案例中,对于回答正确的幼儿,教师没有给予具体的评价也没有对幼儿进行恰当的指导,只是笼统、单一、表面化地表扬,如“好,你真棒,加油”,但具体好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值得大家学习,幼儿并不知道,教师也一掠而过。对于不能立即给出答案的幼儿,教师没有等待幼儿思考,也没有用语言引导,而是继续进行教学活动,久而久之,幼儿会缺乏探索问题的兴趣。可见,幼儿教师往往更加关注于“自身的问”以及期待幼儿讲出自己所预设的“标准答案”,而忽视了对于幼儿回答以及回答之后的反馈与评价,或是反馈评价方式机械化,缺乏技巧[9]。由于大班幼儿抽象思维水平发展有限并且发展速度不一,有些幼儿需要充足的时间对教师的问题进行理解、思考和回答,教师也应当预留充足的等待时间,让幼儿进行充分思考,或通过同伴讨论和协商,不断促进幼儿思维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发展。

二、影响幼儿教师有效提问的因素

幼儿教师是幼儿园课程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教育行为受多重因素影响,其中自身因素是首要因素。

(一)教师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

在调研中通过与幼儿教师多次沟通交流,得知该幼儿园大多数幼儿教师是非师范类学校毕业,文化知识程度也不高。该幼儿园共有19名教师,其中学前班3名教师,大一、大二班各3名教师,中一、中二班各2名教师,小一、小二班各3名教师。在19名任课教师中只有2名教师是师范院校毕业具备本科学历,但她们是考上新乡市区幼儿教师编制被分到农村幼儿园支教一年,教师流动性很大;3名教师大专学历但非幼儿教育专业;剩余14名教师高中以下学历,没有接触过幼儿教育,也没有进行相关培训学习。由于幼儿园师资不足,对教师要求很低,只要能照顾幼儿的日常生活,教会幼儿基本的读书、写字、算术就能够担任幼儿教师。平时幼儿园也没有组织教师培训或者学习,导致大多数幼儿教师仍然保留着传统的教育观念,她们认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决定一切,幼儿只能服从教师。只要教师把课本上的内容灌输给幼儿,让他们学会写汉字、背古诗、做算术题就已经完成教学任务,幼儿也只要汉字写得好、古诗背得多、算术题运算正确就能得到老师的喜欢,成为老师和家长心中的“好孩子”。同时幼儿园对教师怎么教并不限制,只要在节日活动中能够让幼儿把所学的东西展示给家长看,那么,教师就是“好老师”。幼儿园和教师都把向幼儿灌输知识放在一切教学活动的第一位,不重视“教”和“学”的过程,过于关注学习的结果。因此,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提问更多是被用来检测幼儿学习结果的一种方式,这与教师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息息相关,也是影响提问是否有效的首要因素[10]45-46。

(二)教师开展活动前备课不充分

备课是幼儿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与基础。教师在开展活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幼儿园一日工作中教师要留心幼儿的一举一动,防止发生意外,还要开展教学活动向幼儿传授知识技能,难免会有一些倦怠感。由访谈教师得知:第一,大多数幼儿教师认为幼儿园教学活动不需要高深的文化知识和复杂的教学技能技巧,不需要备课,拿着课本就能讲课,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前毫无准备;第二,只有少数幼儿教师能够认识到备课的重要性,但却由于工作中事情太多没有时间备课、设计教案,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前也没有任何准备。她们只依靠幼儿园的教材与多媒体课件“现场发挥”,根据课本里教学内容进行相关提问,以此推进教学进程。由此看来,幼儿教师在开展活动前备课不充分也会影响到教师的提问。

(三)教师缺乏提问的技能技巧

通过对幼儿园大班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形式的分析发现:直问是幼儿教师运用最多的提问方式。并且通过访谈幼儿教师得知:首先,她们根本不重视教师提问的技能技巧,甚至有的教师不知道提问需要技能技巧,认为教师直接向幼儿提问幼儿立即说出答案,这样又快又简单,可以很快完成教学任务。其次,她们缺乏课堂提问方面的专业知识,不知道怎样设置问题,不知道如何及时恰当地进行追问,以及怎样通过提问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等。最后,幼儿园对教师教育教学活动评价机制不完善,平时没有教师讲课评课、公开课的活动,教师只需做到幼儿在幼儿园的一天没有意外事故发生,幼儿园就不会干涉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

三、优化幼儿教师有效提问的建议

针对该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影响因素的分析,主要从幼儿教师的角度,尝试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一)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性

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总是代表着“威严、权威”,幼儿在幼儿园必须要听老师的话,不然就会被老师和家长称之为“坏孩子”,比如:小朋友不好好吃饭,教师会批评;小朋友不认真听讲,教师会批评;小朋友没按时完成作业,教师还是会批评……总之,教师的教育方式总是简单粗暴的,常常忽视幼儿的主体性。如果教师把幼儿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幼儿并允许幼儿“自由”发展,幼儿就会对周围事物产生极大的好奇心,主动去探索发现,增长经验。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过程的实施,从幼儿角度出发,充分发展幼儿的潜能与个性。

比如大班社会活动《我的家人》,李老师给幼儿播放一首歌曲《我爱我的家》,让幼儿认真听歌曲里都写了谁,孩子们很兴奋,听出歌曲里写了爸爸、妈妈和弟弟。教师提问幼儿:你们家里都有谁?他们每天做什么?幼儿回答出不同的答案,教师引导幼儿自由讨论,并鼓励幼儿在大家面前说一说你想用什么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有的幼儿说“我想画一幅画送给我的家人”,有的说“我想做一个小汽车送给我的弟弟”,还有的说“我想帮妈妈擦桌子”……在这个教学活动中幼儿都说出了自己对家人的爱,并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

在以上教学活动中,教师用一首歌曲作为活动的导入环节,充分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并且教师提出问题把握了整个教学进程的方向,留给幼儿互相讨论的时间,并为幼儿提供与大家分享的机会,幼儿能够一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教师提出问题没有用同一的标准限制幼儿回答,更无关对错,这里的讨论和分享是自然的、和谐的,教师对幼儿包容接纳,幼儿也不再惧怕老师。幼儿只有在这种安全的心理环境下才愿意把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此时教师的提问是有效的,也正是教师了解幼儿,与幼儿建立良好师幼关系的好时机。

(二)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由于幼儿园大多数教师受教育程度不高,没有竞争意识,更没有教师愿意通过读书、学习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在日常生活以及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可以看到或听到教师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和粗俗的语言。幼儿教师和幼儿相处时间较长,大班幼儿性格活泼且喜欢模仿,如果教师不能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幼儿很难养成正确的行为和习惯,对幼儿的成长极其不利。因此教师应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爱读书爱学习的好习惯,并着重阅读有关幼儿教育的相关书籍,在书中积累知识,在教学中增长经验,改变以往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学习用科学的方法和教育手段指导幼儿生活和学习。在每一次教学活动开展前,教师都应该做好充足的准备,收集与教学活动内容相关的素材,尽可能使教学活动主题新颖,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内容要丰富蕴含教育意义,让幼儿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此外,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并以文字形式写出详细的教案,要预先考虑以下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合理,幼儿会有什么反应,教师应该如何反馈幼儿的回答,以及教师的语言、态度等。

(三)科学运用提问方式

通过对大班教师提问方式的统计分析可知:教师在向幼儿提问时总是千篇一律地运用直问。比如在案例中教师连续提问:“小魔术师跟大魔术师变的一样吗?哪里不一样?还有哪里不一样?不一样吗?”在教学活动大部分时间里幼儿只能通过教师提问的问题获得“正确答案”,根本没有自己动脑筋思考探索的机会。相反,如果教师合理地采用直问、追问、设问、反问等多种提问方式,那么教学活动就会变得更加有趣[11]。

案例9:大班音乐活动《让爱住我家》

教师:好了,我们一起参观了照相馆,你们从这些照片里看到谁了呀?

幼儿1:小朋友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幼儿2:还有哥哥姐姐。

教师:嗯,那他们幸福吗?

幼儿:幸福。

教师:从哪里看出他们幸福呢?因为他们脸上都笑眯眯的。那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幼儿:高兴、快乐、开心……

教师:嗯,我也觉得他们很开心,很高兴。那小朋友们仔细想一想,你们家拍全家福(照片)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幼儿:我特别开心,因为我拍照片的时候穿的衣服特别好看,还有洋娃娃可以玩。

……

教师:哦,那我们一起来讲一讲自己家的全家福(照片)好不好?

幼儿1:我家的全家福(照片)是在北京拍的,我拉着我弟弟的手……

教师:哎呀,好幸福呀,快来讲一讲照片里还有谁呢?

案例中教师运用多种提问方式,如“那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谁来讲一讲你们家拍的全家福(照片)?”,教师不但没有限制幼儿的回答,还对幼儿的回答充满兴趣,教师和幼儿像朋友一样,幼儿也感受到教师的热情和期待,自然愿意跟大家多交流多分享。在幼儿教师提问和互动环节,教师可以借鉴以下几点:第一,幼儿愿意回答问题并给出正确答案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适当表扬,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鼓励和关注,同时教师要合理运用追问引导幼儿进行深入思考;第二,幼儿愿意回答问题但回答错误时,教师不要着急,要耐心等待让幼儿再思考,可以委婉适当地引导幼儿,让其充分体验探索知识的过程;第三,幼儿不愿意回答问题或者不会时,教师不要急躁、训斥幼儿,对幼儿的态度要温和,让幼儿不要害怕,鼓励引导幼儿慢慢说出自己的想法,即使回答错误也不要批评幼儿,强化其回答问题的行为[12]72-73。

通过对新乡市A幼儿园大班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幼儿教师提问环节在集体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怎样设置提问内容,怎样提升提问技巧,怎样转变提问方式,怎样反馈幼儿的回答,怎样通过提问激发幼儿进一步思考,这些都是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前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通过此研究,希望能引起幼儿教师对有效提问的关注。

猜你喜欢
班集体幼儿教师教学活动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探究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人心齐,泰山移
中等职业学校班集体建设的策略研究
温暖的班集体
提升学生自主管理水平 构建特色班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