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研究定向钢纤维层厚度对地质聚合物复合梁抗弯性能的影响, 制备了不同纤维层厚度的地质聚合物复合梁,并进行了三点弯曲试验。 结果表明:复合梁的断裂能随钢纤维层厚度增加而提升,其抗折强度随着钢纤维层厚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 为深入探讨地质聚合物复合梁钢纤维层厚度与其抗折强度的关系,建立了定向钢纤维增强地质聚合物复合梁受弯承载力简化计算分析模型,通过在模型中引入定向钢纤维增强地质聚合物的抗压强度各向异性测试结果,并以定向钢纤维抗拉强度影响系数(βtu)为变量,对比计算分析了复合梁受弯承载力及界限钢纤维层厚度,发现当βtu≈3时,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
(张伟杰,谢子令,周华飞)
不同接触位置对规则锯齿节理面的剪切特性存在一定影响,为探究其影响规律,制作了具有相同粗糙度但接触位置不同(平直部分集中分布于节理面中部或对称分布于节理面两侧)的规则锯齿节理面,在不同起伏角、不同竖向应力条件下开展直剪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节理面的剪切应力-剪切位移曲线可划分为4个阶段:峰前线弹性阶段、峰前非线性阶段、峰后软化阶段、峰后残余阶段。 线弹性阶段节理面的剪切刚度、破坏时峰值剪切强度与锯齿的起伏角、节理面所受竖向应力以及节理面接触位置均有关;但残余剪切强度只与节理面所承受的竖向应力有关,符合摩擦作用的规律。
(靳天伟,戚承志,班力壬,等)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也对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出新要求。 通过研究纽约、伦敦、巴黎等应对气候变化的规划实践,发现空间规划作为重要的干预手段被纳入整体路线图,并在交通、建筑、土地利用等关键领域发挥了减碳排、增碳汇的重要作用。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要尽快建立应对逻辑路径,做好碳定量方法、多情景模拟等基础性技术储备,并有效纳入“五级三类四体系”的总体框架统筹考虑。 以此,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动生态文明体系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挥积极作用。
(熊健,卢柯,姜紫莹,等)
为避免在多高层钢结构建筑中柱凸出填充墙, 提出了设置约束拉杆的截面高宽比为3.0的壁式钢管混凝土柱,通过2个带约束拉杆壁式钢管混凝土柱足尺试件的拟静力试验,研究其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约束拉杆可以有效抑制两侧柱壁局部屈曲;试件破坏模式为柱底四周钢板受压鼓曲、钢板间纵向焊缝撕裂;滞回曲线较为饱满,无明显的捏拢现象;屈服位移角在1/147rad~1/121rad,极限位移角在1/51rad~1/41rad,位移延性系数在2.61~3.11,承载力退化系数在0.86~1.04,破坏时的等效粘滞阻尼系数在0.3以上。 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该类试件的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对比可知有限元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可为此类构件的数值模拟提供参考。 研究成果丰富了矩形钢管混凝土组合构件的类型,促进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发展。
(郝际平,黄育琪,樊春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