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岩,万小勇
1.扬州大学医学院 如东临床学院(如东 226400);2.南京市中心医院(南京 2100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简称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在医护人员和全国民众努力下,国内疫情得到较好控制,但国外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加之国内新冠病例呈多点散发状态,医院疫情防控神经始终紧绷不放松。公立医院作为新冠疫情防控的一线单位,按要求均须建立常态化防控工作机制。新冠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带来的是医护人员工作强度的增加,其承受的身心健康压力陡增,易引起职业倦怠和工作满意度下降,给公立医院人才队伍管理带来不利影响,如不加以防范甚至可能引起医疗安全隐患。
医疗职业倦怠概念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用来描述医护人员心理和情绪压力问题,反映医疗机构从业人员与工作相关的压力及引起的身心健康变化[1]。从临床表现看,职业倦怠是由于长期和慢性应激反应导致身体、情绪和精神出现的一种疲惫感[2]。Magnavita 等[3]研究显示,意大利新冠疫情期间,70%以上受访医生表示工作压力升高,工作积极性下降。医护人员在流行病期间由于工作负担陡然加重,易产生职业倦怠感;此外,职业倦怠会导致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下降,并可能对医护人员所在医疗机构产生负面效果。因此,从某种意义上看,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也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影响医护人员身心健康的职业病[4]。新冠疫情期间,Lu 等[5]研究发现,76%医生存在职业倦怠,值得医疗机构警惕。工作满意度可以理解为职业人对其所从事工作的积极程度及态度[6]。Domagaa等[7]研究认为,工作性质、工作环境、职业发展、管理质量及工作团队是影响医生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内学者对新冠疫情期间医生心理健康及由此引起的职业倦怠问题鲜有研究。
本研究旨在评估新冠疫情期间公立医院医生职业倦怠和工作满意度情况,并分析影响职业倦怠和工作满意度的因素,为公立医院做好员工健康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2021年7月20日至8月10日,以南通市7家市属三甲公立医院医生作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取得职业医师资格且为所在医院在编医生。排除标准:实习医生及工作年限<1年的医生。本研究共发放450份调查问卷,回收问卷412份,其中有效问卷38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2.48%。
采取随机抽样法对南通市7家市属三甲公立医院医生开展问卷调查,调查方法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定性资料通过设计结构性问题,采取个人访谈形式了解被调查人员职业倦怠和工作满意度情况。本研究定性资料主要来源于对南通市属三甲公立医院部分医生的个人访谈,参加访谈的对象涉及不同医院、年龄、性别等特征,且访谈对象独立于问卷调查,即参加个人访谈的对象不参与问卷调查,以确保定量和定性资料的相对独立。为验证定量数据结果和定性观点相关佐证,本次访谈随机走访11名医师。
访谈问题设计主要基于双因素激励理论和工作需求-资源模型为基础。双因素激励理论认为工作满意度主要取决于健康因素和激励因素。工作需求-资源模型则认为工作特征所需的技能及要求与能够为该工作提供的各类资源匹配程度决定职业的工作压力或满意度[8]。
1.3.1 基本情况问卷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1)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学历、婚姻;2)工作概况:工作负荷、职称、专业学科、平均薪酬及疫情专项激励等。
1.3.2 职业倦怠量表 借鉴Malach-Pines职业倦怠测量工具[9],共包含10项问题,采用7分制Likert量表对每项问题作答(1=从来没有,2=几乎没有,3=很少有,4=有时是,5=经常是,6=很普遍,7=一直都是),根据不同程度评估工作带来的疲倦、失望、困惑、沮丧、身心疲惫、挫败感、睡眠障碍等情况,并考虑离职的期望程度。经信度测试,Cronbach′s α系数为0.865,问卷设计符合心理测量特征。为简化分析,评估时以每个样本总分除于10,使每个整体职业怠倦分值介于1~7分,>4分表示存在职业倦怠,<4分表示不存在职业倦怠。
1.3.3 工作满意度量表 本研究共设计5个满意度问题,采用5分制Likert量表对每项满意度问题进行作答(1=非常不满意或非常不认同,5=非常满意或非常认同)。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05,问卷设计可靠性好。按照问卷平均得分测定样本工作满意度,得分越高表示工作满意度越高。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定性资料采用例数(%)描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职业倦怠和工作满意度与其个人特征及因素影响的关系,使用单因素分析法对每个变量与解释变量的关系进行检验。检验水准α除特别说明外均设定为 0.05。
调查对象平均年龄34.61岁,主要分布在31~45岁组(48.29%)。多数医生已婚(60.37%),本科学历占比最高(51.71%)(表1)。周工作时长40~50 h最多(61.42%);月均收入为11 814.35元,主要集中在5 000~12 000元(61.15%)。大部分医生表示新冠疫情期间,所在医院并未设立新冠防疫专项薪酬激励(65.35%),即新冠疫情期间并未因常态化防控及应对疫情突发带来的工作量增加给予额外财务激励(表2)。
表1 调查对象社会人口特征描述性统计
表2 调查对象工作特征描述性统计
结果显示,有241名(63.25%)医生存在职业倦怠现象。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医生职业倦怠发生率较男性医生高(P=0.037)。每周工作时长>50 h医生(P=0.046)及月收入<8 000元的医生职业倦怠发生率更高(P<0.05)。未设立新冠疫情专项激励也是影响医生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P<0.05)(表3)。
表3 研究对象职业怠倦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
结果显示,医生平均满意度得分为3.49分,其中男性医生满意度高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4)。根据工作满意度得分分布,将得分是否>3分划分为2个分组,<3分表示不满意,>3分表示满意。将工作满意度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医生工作满意度与年龄、工作负荷、月薪收入、职业倦怠和专项激励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46~60岁组工作满意的发生率更高(P<0.05);同时工作负荷对工作满意度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周工作时长<40 h的医生工作满意发生率更高(P<0.05));此外,职业倦怠得分<4分的医生工作满意程度更高(P<0.05);新冠疫情期间设有专项激励的医生和未能获取专项激励的医生工作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5)。
表4 调查对象工作满意度分布结果(分)
表5 工作满意度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根据访谈记录,多数受访医生均表示,新冠疫情的发生,特别是增加暴露风险的情况下,对其心理产生了不良影响,恐惧、焦虑情绪时有发生。其担忧主要来源于暴露感染,传播给家人或是造成院内感染风险引起的事故责任。此外,在新冠疫情防治过程中,来自所在医院、上级主管部门的紧急决策如全范围核酸检测等骤然增加的工作量也是造成医生心理负担的重要因素。
职业倦怠是医生面临的常见性问题,给其职业带来的困扰也是长期性的。鉴于医生职业的特殊性,如何改善其职业环境、提高工作积极性、保持身心健康,是各国医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研究结果表明,新冠疫情期间公立医院医生职业倦怠发生率达63.25%,该结果与其他学者研究结果类似。李俊等[10]研究发现,新冠疫情期间上海金山家庭医生职业倦怠阳性率为67.3%,性别和对心理关怀满意情况是新冠疫情期间家庭医生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特别是在新冠疫情爆发初期,确诊病例激增的前期战时状态,急剧增加的工作负担及对新冠病毒暴露风险的担扰都易导致医生产生倦怠感。因此,新冠疫情防治过程中,除了做好防护物资和措施准备外,合理做好医生工作安排,给予适当的物质及精神激励,必要时给予医生心理疏导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表明,医生职业倦怠发生与性别、周工作时长、薪酬水平及专项激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女性医生较男性医生职业倦怠发生率更高,这可能与女性医生自身心理特征和社会角色有关。上述因素在新冠疫情流行期间对医生身体、情绪和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也被进一步加剧和放大,更易出现职业倦怠感,不但伤及医生身心健康,也对所在医疗机构日常医疗服务产生负面影响。
本研究访谈结果显示,充分的防疫保护物资和措施是维护医生在新冠疫情期间医疗工作心态的重要前提。国外学者Suleiman等[11]调查发现,2020年国外疫情爆发初期,在约旦等欠发达国家一线医生中,仅有不足20%能够获得足够的防护装备,初期防疫物资紧缺易导致医务人员心态崩溃。充足的防疫物资供应是我国打好新冠疫情攻坚战的重要因素。此外,访谈发现,新冠疫情的流行,各种因素叠加影响是医生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根源,包括新冠疫情导致工作量的增加、新冠病毒不可预测性、工作与生活难以平衡、医患关系紧张等因素在新冠疫情期间被放大,更易引起职业倦怠。
本研究结果表明,医生职业倦怠程度构成了工作满意度的重要预测因子,即职业倦怠得分越高,工作满意度水平越低。医生职业倦怠感往往通过工作环境、薪酬激励、新冠防治工作负担加重带来的身心健康担扰影响医生的满意度感受,进而影响其职业倦怠的发生。尽管新冠疫情防治工作是一项保护人民生命健康的神圣使命,医务人员在抗击疫情过程中能够获得一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但长期高强度工作量以及家庭生活的难以兼顾,医务人员职业满意度体验会随着时间延长而衰减。因此,要预防和解决新冠疫情对医务人员职业倦怠和工作满意度下降等负面影响,需要医院、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家庭给予医务人员工作环境、薪酬激励、社会关怀等多方面保障,特别是对女性医生给予更多的心理辅导和人文关怀[12]。
综上所述,本研究对新冠疫情期间公立医院医生职业倦怠高发生率进行了揭示,并指出某些职业倦怠因素也是影响医生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因子。针对新冠疫情防治常态化给医务人员带来的负面影响,公立医院及其上级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疫情之下医务人员工作体验及身心健康,做好医务人员心理疏导,防止其职业倦怠恶化。在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建议医务人员所在医院和上级主管部门,在人力资源、资金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推动防疫一线医务人员队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