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第一课的教学探索与反思

2022-02-28 01:33陈三政龚红梅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24期
关键词:第一课创新创业双创

陈三政,龚红梅

(韶关学院 体育学院,广东韶关 512005)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深植于创新精神之中”成为社会的基本共识。随着创新在人类发展中重要性的提升,世界各国对创新教育都给予了高度重视,1947年哈佛大学商学院首次开设《新创企业管理》课程;1983年得克萨斯州立大学奥斯汀分校举办了世界上第一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德国从19世纪50年代就开始“双创”教育实践[1],以色列、韩国、日本等国也都非常重视“双创”教育。“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2]”“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3]”“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4]”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对“双创”内涵有独到见解,创新精神表现于文字,潜藏在心灵,塑造着气质,决定着命运,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并在历史演进中沉淀为中华文明的精髓,成为中华民族鲜明的特色禀赋。随着科技发展及人类文明程度的提升,创新精神与创业活动始终伴随中华民族历史演变而演变,“双创”逐渐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时代强音。

1 大学生“双创”教育及其第一课的重要性

1.1 大学生“双创”教育的重要性及可行性

由于高考在我国教育历史及当今体系中的特殊性,将“双创”教育在中小学深入推进一定的困难。而高校施行多样化考核与评价体系,综合素质教育在高校阶段得以实质性实施。大学阶段“双创”教育在国家政策、高校管理者、一线教师、大学生、社会衔接等各个环节均能在认知、行为、诉求等方面更好协同实施,大学“双创”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双创”意识、提升“双创”能力的重要手段,能够切实培养国家需要的各类“双创”人才,是实现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

1.2 大学生“双创”教育第一课的重要性

在国家政策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大学生“双创”教育受到多方重视,成为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一个重要方面,并在课程体系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成为面向全体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很多高校在大学一、二年级开设该课程。“双创”教育对于怀揣梦想的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充分认识到“双创”第一课具有的综合教育价值,并在第一课教学中讲授家国情怀与爱国意识等思政元素,充分调动并激发大学生“双创”兴趣,形成良好的课堂纪律与学习氛围,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善于利用信息化时代多途径信息源参与课程教学,第一课对更好地实现“双创”教育课程目标、培养更优秀的创新人才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 大学生“双创”第一课存在的问题

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在大学“双创”第一课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

2.1 思政元素的挖掘不充分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必须将思政教育放在课程教育的重要位置。大学生“双创”课程中思政元素丰富,同时“双创”教学自身要求学生必须对时政信息保持足够敏锐度,因此在“双创”第一课融入家国情怀等思政元素对培养创新人才有特殊意义。但研究表明“双创”第一课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利用并不充分,多数“双创”教师仅按照教材或者课件进行教学,对于教材之外的思政元素挖掘不足。这导致“双创”第一课中对思政教育的挖掘程度不足,课程思政及实际效果不佳。

2.2 教师对其深远影响认识不足

“双创”课程是高校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由于该课程开设时间并不长,“双创”课程教学的经验积累并不丰富,部分任课教师并没有经过专门的专业培养,多是从不同院系有意于从事“双创”课程的教师中遴选,部分教师对于课程教学所必需的学科知识的专业化、综合化、实用化等认知并不深。这一方面表现为部分教师对“双创”课程的整体高度认识不够,一方面表现为对极具综合教育价值的“双创”第一课仍以一般性的常规教学来对待,“部分教师未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创新和改革[5]”。从而导致学生的课程兴趣不能被有效激发,未能发挥第一课的起点认知作用,从而使“双创”第一课的综合价值被弱化。

2.3 学生课前存在认知模糊

调研可知,几乎所有的大学生在接触“双创”第一课的时候,都保持着极高的热情与兴趣,然而他们对“双创”的认知大多停留在过往生活阅历或者影视作品的感性层面,即使有过创业经历的学生(虽然少,但仍然每年都有大学生上课前有过创业经历),他们对“双创”的认知也多停留在“做起来真不容易”的阶段,对于“双创”教学或者“双创”实践中的思政性、专业性、实践性、科学性等并不了解。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课堂深度调研可知,部分大学生在“双创”第一课中,对“双创”有较高的兴趣,但认知十分浅显与模糊。

2.4 多学科融合与专业性融入艺术性欠缺

“双创”教学客观上需要任课教师具备经济、法学、管理、政治、社会学等学科知识,还需要良好的口才、敏锐的思维、优秀的商业意识等综合素养。由于“双创”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公共必修课,不同专业之间又客观上呈现出专业差异性,在相同教学要求基础上,任课教师如何结合专业差异性灵活开展教学是必须思考与努力的方向。调研发现,大部分任课教师由于缺乏多学科知识、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迁移意识不足等原因,在“双创”第一节课中多按照教材或教案开展教学,其教学艺术性不高,整体教学效果不理想。

2.5 灵动内核与刻板要求之间的协调不畅

不管是创新创业的思维意识培养抑或是创新创业的社会实践磨炼,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解决面对的问题是贯彻始终的一条思维主线,这条主线呈现出来的灵动性是“双创”教学的内核所在,“创新创业在理念与实践中没有标准答案”,这一点应当是“双创”第一课教学中必须重点强调与说明的,也应该是引发学生今后进行课堂思考的起点。调研发现,由于“双创”教学存在教材标准化、教案统一化、课堂教学过程量化等问题,使得“双创”教学内核的灵动性与教学过程本身的诸多固定要求之间存在一定的不畅,“双创”第一课如何在符合教学固定要求的情况下艺术性地展现其教学灵动性,成为“双创”教师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3 大学生“双创”第一课的建议

3.1 充分重视课程思政,深入挖掘思政元素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培育十分重要。[6]”切实发挥“第一课”的思想引领作用成为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在教学中务必重视“双创”第一节课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应用。一方面通过教师提前掌握大量与“双创”和爱国密切相关的案例,在“双创”第一课中灵活融入以爱国为主题的思政教育;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等途径对“双创”相关知识及时政信息及时学习与掌握;充分利用第一课的分组讨论、师生交流等环节将“双创”知识与思政元素密切融合,引导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

3.2 各方高度重视“双创”第一课

高校教学管理者应深入学习“双创”教育相关政策,加强宣传并切实落实相关政策,高度重视“双创”第一课所具备的综合教育价值,结合“双创”教学具体情况引导并督促师生上好“双创”第一课。“双创”教师应充分认识到第一课教学的重要性,并将课程思政、专业性知识等有机融入第一节课中,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大学生可通过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媒介收集“双创”信息、融合生活实践进行思考、与高年级同学交流等提前了解课程知识,力求在“双创”第一节课上能进行深刻思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3.3 多途径加强“双创”师资的业务培训

我国高校多数情况下是由不同专业的一线教师担任本专业的“双创”教学工作,这使得“双创”师资来源具有明显的多样性特征,教师群体呈现出明显的专业和素质差异性。同一所高校在“双创”教学中一般使用相同的教材,而受教育的全体学生又具有专业差异性。面对这种师生差异性与教材统一性现状,为更好地完成“双创”教育工作,高校教学管理者应从思想、制度等方面重视并加强一线“双创”教师的业务培训工作,通过节假日辅导、专题讲座、集中学习、继续教育等不同形式的业务培训,切实提升“双创”教师的综合素养,以更好推动“双创”教育工作的开展。

3.4 体现出多学科融合及专业性融入的教学艺术性

“双创”教学客观具有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历史、人文、政治、法律、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知识融合的特征,在第一次课上能够将多学科知识有机融合,体现出教师宽广的知识面,对学生有良好的启示意义。由于不同专业学生已开始程度不同的专业课程学习,他们已经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储备,为有效将相关专业知识融入“双创”教学,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及实践转化能力,能够很好地教育学生既要学好专业知识,又能够灵活运用专业知识于创新创业中。在“双创”第一课中良好呈现出多学科知识融合与专业知识融入的教学艺术性,有利于更好地推动课程教学,实现“双创”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

4 结语

我国高校“双创”教育在实践中取得了巨大进步,“双创”第一课逐步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但在教学实践中依然存在思政元素挖掘不充分、对第一课的深远影响认识不足、学生课前认识模糊等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在“双创”第一课中应充分重视思政教育、重视第一课的深远影响、多学科融合等,以期在多方协同下更好地培养时代需要的创新型大学生。

猜你喜欢
第一课创新创业双创
观《开学第一课》有感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早上第一课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家教第一课:有话好好说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科学第一课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