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茜 高 顶 荣道香陈 信
1.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安徽 蚌埠 233004;2.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安徽 蚌埠 233040
早产儿呼吸暂停(apnea of prematurity,AOP)是新生儿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较高,患儿主要表现为呼吸功能稳定性差,有时伴有呼吸暂停,若不及时治疗,容易造成缺氧性损伤,甚至诱发视网膜病变、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神经发育异常等[1],影响患儿身心健康,甚至导致患儿猝死。相关研究指出,AOP病因复杂,与二氧化碳通气反应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等有关[2]。现阶段临床主要对AOP患儿进行药物治疗,代表性药物为枸橼酸咖啡因,该药属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药物,通过调节呼吸中枢受体,可以改善呼吸肌功能,尽快减轻临床症状,有助于控制、预防呼吸衰竭。但是目前尚未对此药的应用剂量做出标准化要求[3],因此本研究对比AOP患儿接受不同剂量枸橼酸咖啡因治疗的效果。
本研究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接诊的60例AOP患儿,按照随机数表抽取样本的方法,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男、女分别为20例、10例,出生体重1 528~2 537 g,平均(2 032.7±60.9)g;观察组:男、女分别为17例、13例,出生体重1 531~2 535 g,平均(2 031.6±58.7)g。纳入标准:①患儿于妊娠28~37周出生;②每日发作次数超过3次,伴有面色青紫、肌张力减弱;③每次发作时间超过20 s,且心率低于100次/min;④患儿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先天发育异常者;②重度窒息者;③阻塞性呼吸暂停、先天性肺病等所致AOP者;④先天性畸形者;⑤遗传代谢性疾病者。两组患儿基本资料(出生体质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患儿全部置于新生儿暖箱内,清理口咽分泌物,进行弹足底、按摩脊背等触觉刺激,若患儿有发绀情况,则进行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或是复苏囊加压吸氧。同时,全部患儿均接受枸橼酸咖啡因(药品厂家:成都苑东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63401)静脉泵入治疗,静注时间30 min,首次用量20 mg/kg,待24 h后,进行分组维持治疗。(1)对照组:维持剂量为5 mg/kg;(2)观察组:维持剂量为10 mg/kg;两组每日治疗1次,每次持续泵入10 min,直至呼吸暂停消失后方可停止用药,并且治疗期间加强病情观察、监测。
将临床治疗参数、呼吸暂停发作次数、治疗总有效率、用药不良反应作为观察指标。(1)临床治疗参数:评价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AOP消失时间、总氧疗时间、住院时间[4]。(2)呼吸暂停发作次数:评价全部患儿治疗1天、2天、3天时的呼吸暂停发作次数[5]。(3)治疗总有效率:①无效:治疗3天后,症状无好转,甚至发作次数增多;②有效:治疗3天后,症状有所好转,发作次数减少幅度超过50%;③显效:治疗1天后,症状消失,同时停药后无复发;④计算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6]。(4)用药不良反应:记录不良反应例数、类型(如喂养不耐受、心动过速、烦躁不安)。
观察数据均以SPSS 23.0统计学软件汇总、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临床治疗参数、呼吸暂停发作次数,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治疗总有效率、用药不良反应的组间比较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AOP消失时间、总氧疗时间、住院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临床治疗参数对比(±s)
表1 临床治疗参数对比(±s)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P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d)24.74±2.23 15.67±1.28 19.321<0.001 AOP消失时间(h)27.46±3.42 21.26±1.78 8.893<0.001总氧疗时间(d)7.18±1.63 4.44±1.03 7.783<0.001住院时间(d)45.47±4.98 38.36±3.78 6.229<0.001
观察组治疗1天、2天、3天时的呼吸暂停发作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呼吸暂停发作次数对比(±s,次)
表2 呼吸暂停发作次数对比(±s,次)
组别对照组(n=30)观察组(n=30)tP治疗1天8.82±1.53 6.32±1.42 6.559<0.001治疗2天7.43±1.62 5.25±1.12 6.063<0.001治疗3天6.14±1.61 4.32±1.03 5.216<0.001
观察组1例无效(3.33%),对照组7例无效(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治疗总有效率对比[n(%)]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与对照组(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用药不良反应对比[n(%)]
AOP是临床常见病症,总结其发病机制为:(1)早产儿延髓低级呼吸中枢尚未发育成熟,且该中枢的神经元髓鞘化程度不高[7],较之足月儿,其神经连接突触数量减少,难以产生窦房结样自律性节律,所以可因呼吸中枢神经元自主调节功能欠缺而发生频繁的呼吸暂停;(2)早产儿物理接受器以及外周化学末梢均未发育完善,所以对内环境信息刺激无较强敏感性[8],当早期轻度缺氧后,容易降低血氧饱和度,发生反射性高通气反应,但是随着缺氧时间延长,物理感受器与外周化学耐受后,此时高通气反应反而消失,容易造成呼吸暂停、减慢;(3)其他:例如颈部前曲过度时,可因气道受压而造成气流阻塞,进而发生呼吸暂停等,或是酸中毒、低血糖等内环境紊乱也会造成呼吸暂停、减慢。由于AOP会影响患儿神经发育,甚至导致猝死[9],所以必须及时治疗,以降低伤残率及病死率。
本研究表明,高剂量枸橼酸咖啡因对AOP患儿有较好疗效。枸橼酸咖啡因属于非选择性腺苷受体拮抗剂,是黄嘌呤生物碱化合物的衍生物[10],可以刺激神经中枢,改善呼吸自主节律,用于治疗AOP患儿,能够刺激其呼吸神经中枢,提高每分钟呼吸通气量,增加胸廓动度,增强神经中枢感受器对患儿身体中二氧化碳的敏感性,进而可以缓解呼吸抑制。相关报道指出,该药虽然与氨茶碱类药物作用机制较为相似,但是较之氨茶碱类药物,此药半衰期更长、疗效更可靠、更能增强膈肌收缩力、减少喂养不耐受等不良反应,所以枸橼酸咖啡因是目前临床治疗AOP患儿的首选药物[11-13],虽然已经明确此药的疗效,但是关于其治疗AOP患儿的剂量尚未标准化。有研究指出,将枸橼酸咖啡因的维持剂量调整为30 mg/(kg·d),不会降低治疗安全性,将剂量从5 mg/(kg·d)调节为20 mg/(kg·d),对患儿耐受无影响[14-15],可见此药剂量安全范围较大。因此,参照以往报道,本研究选择在对照组进行低剂量枸橼酸咖啡因治疗,在观察组进行高剂量枸橼酸咖啡因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治疗参数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高剂量枸橼酸咖啡因可以尽快改善患儿症状,缩短氧疗、住院时间,促进患儿康复,考虑原因可能为高剂量用药时可以帮助患儿快速恢复大脑血流速度,能够降低耗氧量及脑出血风险,扩张支气管,改善分钟通气量与膈肌功能,从而可以减轻症状,使患儿尽早康复[16-18];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呼吸暂停发作次数、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高剂量枸橼酸咖啡因可以增强疗效,减少呼吸暂停发作次数;此外,研究结果亦显示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与对照组(10.00%)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高剂量用药不会增加不良反应,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该药剂量并非越大越好,以免维持量过高而提高不良反应发生率。
综上所述,高剂量枸橼酸咖啡因对于治疗AOP患儿有较好疗效,具有推广价值。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