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现状分析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2022-02-27 19:03李宇峰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合作项目教育资源办学

刘 云, 蔡 祥, 李宇峰

(扬州职业大学, 江苏 扬州 225009)

江苏作为教育大省,是“最早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最多、与世界名校合作办学的课程最优、合作项目评估成绩最好”[1]的省份。在《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体制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通知》《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江苏省“十四五”教育国际化规划》等文件精神的指导下,江苏省高职院校进一步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提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国际技能型人才。但在发展过程中,中外合作办学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不断优化,实现提质增效。

一、江苏省高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现状

(一) 合作办学项目数据

根据教育部外监网数据,江苏第一个专科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于1994年开始招生。 截至2022年1月,江苏省教育厅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专科层次项目一共有219个[2]。全省共有80多所高职院校申办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但目前大多数项目已停办或过期,除2022年新增有效期项目9个,从2017年起,每年全省新增项目数不超过4个,甚至2021年新增项目只有1个。截至2022年9月,仍在招生有效期的仅有36个(包含未招生的项目),仅涉及20所高职院校和1所本科院校(苏州大学)[2]。

项目数量出现了两个高峰时期,分别为2002—2007年、2011—2015年,尤其是第二个时期与江苏省的“十二五”时间高度吻合。江苏省在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中外合作办学”,重点引进10所以上国外知名大学来江苏合作创办教育机构。到“十一五”期末,省内每所高校已至少与国外1所对应的优质教育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并做了具体阐述,其中提到“组织实施一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这两段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高峰期的出现原因。

(二)合作国家(地区)分布

2021年之前(含2021年)江苏省所有高职院校的中外办学项目外方合作院校绝大多数来自英语系国家,且是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主要有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新西兰,共计148个项目;在非英语系国家中韩国最多,多达20个;其他零星涉及的国家为德国、法国、日本、奥地利、丹麦等[2]。

2022年还在招生有效期的30个项目中(含9个新增项目),除了德国1个、俄罗斯2个外,其他27个项目均来自英语系国家,占比高达90%,项目的国别分布以及语种分布和之前的情况大体一致。其它语种国家的合作项目大幅减少,尤其是与韩国高校的合作项目,均到期后未续签或者直接停办[2]。

(三)合作专业分布

江苏省所有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经济管理类和计算机类占比最多。经济管理类共124个项目,具体涉及专业为国际商务、国际贸易、酒店管理、会计、财务、金融、工商管理、旅游等,占比为56.7%;计算机类共43个项目,涉及专业为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设计、信息等,占比为19.6%。工科、理科、教育、医学类占比较少,学前教育、医学类只有2—4个,均为2022年新增项目。

2022年在招生有效期的项目,虽出现了一些之前没有出现的、国家鼓励的专业,例如医学、学前教育等,但经济管理类还是占了最大份额,与江苏省三十年来中外合作办学整体专业分布是一致的。

二、高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存在的问题

(一)合作项目办学定位不清晰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申报指南》(苏教外〔2014〕41号)的申报原则明确指出:中外合作办学应体现“公益性”“突出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导向,注重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消化、吸收、融合、创新和推广”“应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升对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3]但在全省高职院校实际办学中定位不清,出现了以下问题:(1)盲目跟风。江苏作为教育大省,大力鼓励全省高校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作为江苏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院校纷纷通过教育主管部门、友好学校、校友甚至中介公司积极与国外高校联系,快速上马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但基本上都是属于摸着石头过河,带有很大的盲目性。(2)过度追求经济利益。不少高职院校中外合作项目扩大招生规模,用这些项目招收低分段的学生来收取一定的高学费,短期的确提高了学校的经济利益,但违背了中外合作办学的初衷。

(二)缺少稳定的高素质教师团队

中方教师方面,不少高职院校单独设立了国际交流学院或者部门,专门负责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学,但这些学院或者部门没有专任教师,多是管理人员,要从学校其它二级学院、校外聘请专业教师。而对于校内任课教师来说,自身利益与项目教学质量关联度不高,合作项目课程备课量大,双语教学压力大,还时常需要花时间与外方进行课程对接,导致专业教师不愿承担合作项目的教学任务。另外,在中方教师中存在职称高的教师一般年龄偏大、语言能力有欠缺,双语教学交流有难度,年轻教师在教学经验、专业素养、内化外方教育资源的能力等方面又不足。不少高职院校合作项目的任课教师职称为讲师,甚至助教,教学经验严重不足,大大影响了项目教学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项目教学质量。

外方课程的外籍教师主要来源于外方高校自身的教师、外方聘请的教师、中方聘请外方任课的外籍教师,但到目前为止,由于缺乏对外方教师的资格和准入审核,同时在工作中也没有相应的教学质量考核和评估,造成了外方课程的教师管理失位。不少项目的外籍教师专业素养、教学能力参差不齐,而且也同样缺乏稳定性,存在经常换人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授课质量。

(三)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利用质态不高

《教育部关于当前中外合作办学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外方高校必须做到四个“三分之一”,具体为“引进的外方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应当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全部课程和核心课程的三分之一以上,外国教育机构教师担负的专业核心课程的门数和教学时数应当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全部课程和全部教学时数的三分之一以上”[4]。江苏省高职院校通过中外合作项目的确引入了大量的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引入了外方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资料,但国际优质教育资源的利用质态不高。首先,不少高职院校对于外方的课程照单全收,完全按照外方教材和教学计划实施课程,未考虑授课内容与我国实际情况、专业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适配性,未能组织有效的教师团队和外方高校教师团队进行课程对接,高质量地编撰符合国情、校情的教学计划、教学实施方案、教材等。其次,大多合作项目未纳入学校学科专业建设的大局,国际优质教育资源的利用缺乏学校层面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没有共同开展科研合作。最后,对于外方授课的质量监督不严,缺乏科学的考核办法。有些高职院校基于教学成本的考虑对于外方授课的四个“四分之一”执行不严,接受外方的集中授课、飞行授课或者网络授课。由于缺乏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质量评估操作性体系,导致外方所教授课程的内容、课程教授的实际情况、学生的接受度均无法跟踪到位,国际教育资源的利用无法评估和检验。

(四)办学规模与学生素质矛盾凸显

江苏省高考人数近十年来一致处于减少的趋势,但全省的高考录取人数、录取率一直在增加,这对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招生影响非常大,直接造成项目招生计划很难完成,学生规模维系难度大,导致不少江苏高职院校虽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但放弃招生。2017年,江苏省招收合作项目学生的高职院校减至17家,之后每年只有10—13所。“没有一定的规模,难有质量,也不会有效益”[5],所以高职院校大多合作项目采取了降分录取的手段,“导致生源质量较差,制约办学的水平的提高,而办学水平不高,又反过来影响生源质量”[6],主要表现在学生英语水平差、学习语言能力差、学习习惯不好,不少合作项目进入了恶性循环,项目的运营出现了困难,造成不少合作项目未到期合作双方就实际终止了办学。

三、高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推进专业国际化评估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办学目标是内化国际先进教育资源,提高国内强势专业国际竞争力,创出自己的品牌专业,这也应该是各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但高职院校在与外方高校合作商谈中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彼此课程的对接与认可,而国内缺乏相应的官方认证机构,因而需要聘请专业的境外高校认可的第三方团队对现有专业进行国际性评估认证,找出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大纲、课程内容、教学实施等方面的差距,有针对性地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合作项目专业的国际通适度。新加坡教育国际化发展过程就采用这一发展模式,这既有利于项目内学生赴境外各高校留学、境外就业,也有利于国际留学生来华进行学历学习,同时,也响应了国家“走出去”的号召。

(二)保证办学方向

“加强党建工作,是做好新时代中国特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根本保证。”[7]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要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首先,保证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国家法律法规在合作项目上的贯彻执行,促进项目规范办学、依法进行管理,维护合作双方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确保正确的办学方向,为我国教育国际化、教育本土化服务。其次,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时了解项目师生思想状况,深入细致地做好师生的思想工作,发挥师生参与项目的主观能动性。高职院校的教师团队中,党员占比高,因而加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发挥党组织的主体作用,做好发展党员和教育党员、管理党员工作,有利于党员教师在项目实施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另外,通过党建工作,做好项目师资队伍建设,从大局上解决师资这一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主要问题。

(三)完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教学质量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核心内容,而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作项目的专业情况、境外合作院校的优势,完善项目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除了原有的教师、学生,还需要把学生家长、企业、社会纳入到监控机制,联合政府机构、境外高校、企业出台相关制度,完善教师评价制度,构建学生评价制度,切实保证合作项目的教学质量,提升合作项目的社会认可度。

(四)尝试办学新模式

中外合作办学需要一定的“超前性”[8]。《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规定合作双方必须是同层次院校才能够合作,也就是专科层次只能和海外专科层次高校合作,项目内的学生毕业只能拿到专科文凭[9]。如果可以采取灵活的办学政策,允许高职院校与海外本科层次高校直接开展学历项目合作,这无论从学生所花的费用、学习的难易度、海外留学时间等方面大大增加了项目的吸引力,有利于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学生素质的提高,而海外本科院校无论在师资队伍、学术研究、办学经验上要远胜于海外专科层次的高校,对这些本科院校的优质资源的引进恰恰是中外合作办学的初衷。

(五)打通学生项目流动通道

近年来,国家主张高等院校致力于国际教育资源的内化和本土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并不是仅仅为那些项目学生服务的,而是服务于学校、服务于整个社会,因而打通普通专业的学生在入校后流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通道,有利于全校普通专业学生能够享受国际教育资源,且普通专业的学生学习能力、综合素质相对高于项目学生,他们更有能力内化国际化资源,成为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技能型人才,这将有利于放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办学效益。

四、结语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高职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发展过程中遇到诸多问题,为突破办学瓶颈,从业者需不断探索新政策,提出新的办学模式,转变办学理念,提升师资建设,高质量、高水平地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国内外中资企业培养高素质的国际技能型人才。

猜你喜欢
合作项目教育资源办学
我校成功入选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首批试点院校
中俄核能合作项目核岛主设备安装正式开启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进博会江苏签订55个合作项目 总规模近50亿美元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