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严严,黄刚,彭丽珊,丁世磊
(广西中医药大学 图书馆,广西南宁 530200)
教育事业的发展根本上都是依靠改革来适应不同的形势和变化,这就决定了国家对教育改革的正确方法与途径的探索都要以不同的教育背景为前提。 基于此,我国对高等教育改革的探索也在不断地深化。2019年教育部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中,重点强调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推动科研反哺教学的措施,旨在挖掘和充实各类课程、各个环节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强化创新创业协同育人,建好创新创业示范高校和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 同时,强化科研育人功能,推动高校及时把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但是由于课程、教师、课时和个人兴趣的不同,学生之间的接受能力有较大差异,导致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不可能通过课堂完全实现。 而目前课堂之外的因材施教尚未完全覆盖所有学生,这就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专业知识进行针对性的自我提升,图书馆可以为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条件、环境和氛围。
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图书情报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也是高校的科研中心之一,为学生个性化发展以及高素质培养提供空间[1-2]。因此,高等教育的改革毋庸置疑应该包含图书馆的改革。图书馆改革也应该突破传统观念、与时俱进,积极谋求如何促进高校图书馆的创新发展,提升其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基于当前我国教育改革中对专业性和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背景,创新图书馆的建立需要因时而异、因特色而异,切实建立起一座服务师生、 适应改革态势、保持正确方向且有利于长远发展的图书馆[3]。然而,调查发现,目前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改革中尚存在一些不足,本文据此提出了一些优化措施,以期能为图书馆的创新发展提供可行性参考。
图书馆是知识的海洋,在高校师生的教育和培养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4]。 但随着电子阅读和碎片化阅读的流行,学生进入图书馆学习的次数有所减少,图书馆中的纸质书籍利用率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图书馆图书的使用率,已经成为目前高校图书馆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研究调查了102 位高职大学生(大专)、115 位本科生和57 位研究生每月进入图书馆学习的次数,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不同学历学生每月进入图书馆阅读学习的次数集中在4-10 次左右,本科生每月进入图书馆学习大于10 次的学生比例最高,但也仅有18%,说明目前图书馆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并且,进一步了解发现:部分本科生和研究生将图书馆作为自习室,实际查阅图书的次数可能会更低。
图书资源浩如烟海,但每座图书馆的资源和资金有限,不能囊括所有的图书,导致师生在查阅图书时总找不到需要的图书,不能很好地满足师生需求,这也是图书馆资源利用率低的原因之一。 不同学生查阅图书时的情况调查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有15%左右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和27%的大专生,在图书馆找不到自己需要的书籍,这种情况可能是由图书馆藏书的种类和读者的兴趣不同造成的,但也说明馆藏资源和学生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并且,部分图书馆一味追求藏书量却忽略了图书资源的质量,导致图书的借阅率较低。图书馆中的书籍只有被人借阅、有人用才是真正的有价值,琳琅满目的书籍无人问津也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
图2 不同学生查阅图书情况调查
社会变化日新月异,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与之相对应的是对审美趣味和环境要求的提高,图书馆的环境是否能适应读者的要求已成为图书馆能否吸引读者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然图书馆的环境不但包括空间环境,还包括各种硬件设施以及馆内服务水平。通过对不同学生对图书馆需求(见图3)的调查发现,不同学历的学生都对图书馆的建设比较重视,但对图书馆的期许不尽相同,主要集中在图书馆的环境和图书馆网络资源方面,而对图书馆目前的藏书量要求略低,这就为创新图书馆的精准改革提供了方向: 顺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根据读者需求及时改善图书馆环境和网络资源,提升图书馆服务人员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使图书资源能以更好的方式服务教师和学生。
图3 学生对图书馆的需求
从学生对图书馆的需求分析,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图书馆中的藏书量要求均低于30%,说明图书馆藏书量不是衡量图书利用率和引导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因素。 笔者认为图书馆的书籍应以学生的需求和发展为主要目标,切实结合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国家培养政策进行更新和储藏。
图书馆作为高校的科研中心之一,虽然是面向全体学子和教师服务,但受到现实资源的限制,全面完善发展较为困难。针对该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结合本校中的优势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开辟特色书库,先让一部分书籍资料丰富起来,再逐渐完善。据调查,每个重点实验室每年至少可以培养本科生30 名,研究生8 名,博士生2 名。 几乎每个专业和每届学生都在每个学校重点实验室学习过的经历,根据重点实验和特色学科的需要开辟书库,有方向性地收集和收藏此类图书资源,真正让图书馆变成科研创新的场所,让图书馆的书籍为科研服务。通过在实验室工作的学生们借阅和学习,逐渐感染与其“亲近”的学生,起到“以点带线”的作用;进而引起同班级和同专业的学生,提升其对图书馆的兴趣,起到“以线带面”的作用。如此有利于阅读人数的增加,提高图书的阅读次数,最终使图书资源利用率得以提高,使图书馆成为名副其实的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
图书馆是一个非营利性机构,一般情况下图书馆中的图书是不售卖的,但是这种做法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表1所示为不同学生在图书馆中遇到喜爱书籍态度调查。随着学习程度的提高,学生对于纸质书籍的要求越来越高,研究生中有43%的学生想拥有自己喜欢的书籍,甚至有17%的学生愿意从网上购买。学生们在图书馆发现自己需要和喜欢的书籍时,若能够直接从图书馆进行购买,不仅可以增加学生与图书馆的往来联系,也可以逐渐提高学生们的阅读热情,并刺激学生对其他书籍的探寻。对于教师而言,从图书馆找到自己需要的书籍,若能够购买就可以时时阅读和学习,可以大大节约时间,也可以增加图书馆图书的阅读次数及利用率。另外,图书馆每年都会选购新版图书,对于更新换代下架的图书可以开展公益售书活动,吸引学生进行选购。 相信图书馆的公益售书活动会成为学生与图书馆之间的纽带,促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与联系,也可以扩展图书馆的经费来源,用于图书馆资源的综合建设。
表1 学生在图书馆中遇到喜爱书籍态度调查
笔者针对不同学历学生对图书馆资源使用情况的调查发现,大专生主要集中在文学资源方面,本科生对于图书馆中的科技书库和电子资源都有所需求,而对于研究生而言,电子书库是最常用的资源,这与自身学习经历和学习要求有较大的关系。 文学书库和电子书库的建设应是重点内容。 同时,随着社会的信息化发展,电子信息技术与学生和教师的工作、学习已密不可分,应运而生的便是阅读方式的电子化、掌中化以及碎片化,进而导致现在舆论担心的“传统阅读方式的式微”,但是不可否认图书资源的电子数据化已经势不可挡地成为阅读界的“弄潮儿”。 作为图书资源集散地的图书馆也应积极寻求在传承传统阅读方式的基础上,承担起数字化阅读的时代责任[5]。 因此,图书馆需要重视不同层次的读者对不同图书资源的需求,紧跟时代步伐与要求,积极做好馆内图书电子资源与数据库的建设工作,以保证图书馆在不忘基本使命的同时,多层次、多方位地满足当下读者的需求,成为综合性学术机构。
笔者认为图书馆中电子资源和数据库的建设应该包含三个方面:(1)图书资源共享化。 图书馆中的图书资源应该便于学生和教师在附近的电子设备,甚至是手机上查阅,避免在书库中找不到需要的书籍;同时建立图书馆公众号,适当分享图书馆书籍更新情况和书籍简介,提升学生对图书馆的关注和对图书的认知;(2)纸质书籍电子化。适应目前部分读者阅读时间碎片化的现象,适当分享电子版书籍或其摘要前言等,让学生和教师能够精准确定是否为需要书籍;(3)提升数据库建设。 增加必要数据库,并开辟多种文献查阅途径。例如广西中医药大学在开放自身数据库的基础上,设置了文献求助群,可以及时将科研工作者需要的文献发送到指定邮箱中,大大节约了科研工作者下载文献的时间。
图书馆的创新建设是一项长期和系统的工程,它的建立需要学生的认可和支持,这不仅需要图书馆人的不懈努力,也需要图书馆有一个和谐、温馨和舒适的阅读环境[6]。 图书馆的阅读环境应该从两方面进行优化:(1)图书馆工作人员系统培训。增强业务能力,快速解决问题,服务态度优良是图书馆人给每位学生最好的名片,图书馆应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督促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2)提升图书馆的硬件和软件建设。综合实际情况和学校特色提升图书馆的基础建设,让学生和教师乐于在图书馆中学习和阅读,对于提升图书馆在教育改革中的地位也较为关键。 例如广西大学通过对图书馆基础建设的提升,现在图书馆的落座率非常高,学校已经开辟了图书馆座位预约学习系统,极大地提高了图书馆在教学和科研中的作用和地位。
综上所述,当下教育改革因社会发展而变化,基于此,图书馆作为教育教学必不可少的机构,更是应该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在传承传统阅读方式的基础上,及时了解读者需求并据此而制定图书馆创新改革的方向。 面对当前图书馆存在的馆藏资源利用率逐年下降的问题,应及时寻求原因,积极改善,不能囿于成规而裹足不前。 总之,图书馆在创新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读者需求,充分利用学校各学院、 各团队的引领性作用,寻求共同协作,以求以点带面,使图书馆在育人方面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