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进程与经验

2022-02-26 22:58:46欧海燕
高教论坛 2022年6期
关键词:法治化理论课法治

欧海燕

(桂林医学院 护理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巨大发展,学生思想素质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繁荣发展的背后离不开法治保驾护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是法治中国建设的践履活动,是社会法治化的有效延伸,伴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的推进而持续深入发展。新时代,回顾总结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对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曲折摸索期(1949—1977年)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始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制度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其法治建设开始起步。1949年制定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目的和发展任务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奠定了新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基调和法律地位。1952年,《关于全国高等学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课程的指示》提出对政治理论课程进行改革。1956年,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明确为四部分,即马列主义基础、中国革命史、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些具有法规性质的文件严格意义来说算不上法律法规,但为之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走向制度化打下基础。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中国公民接受教育的权利义务,受教育者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开启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建设新篇章。

1957年,《关于在全国高等学校开设社会主义教育课程的指示》提出,原有四门政治课停开,开设社会主义课程,其实是阶级斗争教育。后面五年,政治运动成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1961年,《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简称“高教60条”)试行,开始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教育模式。1964年,《关于改进高等学校、中等学校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出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放在阶级斗争上,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始走向极端化,模糊了新中国成立以来17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的有益尝试。1966年开始“文化大革命”,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教育路线全盘否定,“要人治不要法治”,民主法治遭到严重破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建设跌入低谷、徘徊不前。

这一阶段,由于新中国成立不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在摸索中起步,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起步发展与改革调整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保障。同时,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在摸索中前进,在前进中不断摸索,注定了探索之路的艰辛和曲折。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恢复发展期(1978—1998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全国各领域开始了拨乱反正,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也迎来转机,逐渐步入正轨,重新焕发生机。1978年,《全国重点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教育部关于讨论和试行全国重点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的通知》都指出高校必须加强政治理论课教学。1979年的《高等学校政治理论课的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1980年的《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马列主义课的试行办法》明确规定了高等学校马列主义课上课内容和上课方式。1980年,教育部和团中央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多个方面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1981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同年,全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强调思想政治工作要不断寻求科学化、法治化发展。1984年,《教育部关于在十二所院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意见》提出开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了思政工作人员的来源、待遇、发展方向的相关措施。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课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规划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改革。1987年,《关于在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职人员中聘任教师职务的实施意见》对思政教师的职称评审进行了明确规定。此外,还出台了《高等学校研究生工作暂行条例(草案)》(1978)、《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高等教育管理职责暂行规定》(1986)、《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1990)等法律法规文件,指明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发展方向[1]。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要求调整高等教育体制和结构,推进高等教育法治建设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建设。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第一次明确,要加快教育法治建设,完善执法监督体系。为此,一些具有改革特点的重要法规与政策陆续出台,如《关于加快改革和积极发展普通高等教育的意见》(1993)、《关于中央部门所属普通高等学校深化领导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1993)、《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成人高等教育的意见》(1993)、《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1994)等政策法规文件,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法治保障,确保法治化进程稳步发展。

1998年,《高等教育法》颁布,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进行了历史性总结,是高等教育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建设与实践的顶层成果,从法律层面上第一次全面规范了高等教育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制度、管理体制、教师和学生的权利与义务等,为高等教育依法治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法律依据[2]。

这一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建设主要围绕恢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制度、基本秩序、体制改革等主要内容展开,为恢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改革奠定了坚实法治基础。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加快发展期(1999—2012年)

1999年,“依法治国”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同时,《高等教育法》正式实施,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迎来重要机遇期,法治化进程加快推进。国务院和教育部相继颁布了《关于加强教育法制建设的意见》(199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2005)、《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200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2010)、《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2012)、《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2012)、《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2012)等一系列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的政策、制度及法律性文件。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出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顶层设计和整体推进,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如何提高实效性做了明确指示。以这个文件为指引,相关部门密集颁布了一系列规章与政策,就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校园文化建设、学生资助、网络思政、形势与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社团、共青团建设、学生党建、学生社会实践、学生志愿服务、辅导员队伍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等明确作了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了第三次改革(简称“05”方案),全面深化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教,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建设持续、快速推进[3]。

这一阶段,随着《高等教育法》全面实施,各级部门高等教育领域法治建设加快,高等教育法律体系基本建成,高等教育领域依法行政、依法治校、法治教育稳步推进,我国高校思想政治领域法治化进程加快发展,成效显著。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深入发展期(2013年至今)

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中国建设进入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时代。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坚持结合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加强道德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这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将法治和德治结合起来。为此,2013年《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试行)》(2013)、《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2013-2017)》(2013)、《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2013-2017)》(2013)、《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2014)等政策法规相继出台。

随着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深入实施,2015年,《高等教育法》进行修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2015)、《依法治教实施纲要(2016—2020 年)》(2016)、《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2016)、《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2016)、《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2016)、《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2017)、《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2017)、《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201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2018)、《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18)、《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2018)、《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专项工作总体方案》(2018)、《学生资助资金管理办法》(2019)、《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2019—2023年)》等,全力破除制约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新时期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

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生命线。“新时代高教40条”提出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育人。同年3月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坚持“六个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八个统一”。为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工作方案》相继出台,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指明了方向[4]。

这一阶段,新《高等教育法》和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深入实施,开启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新的征程,为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法治体系进一步完善,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建设走深走实。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的指导思想、工作布局、发展道路、重点任务都得到升华。

五、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的发展经验

经过70多年的发展,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的理论和实践日趋健全、成熟,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这些经验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坚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法治观

马克思初步设想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马克思认为,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观的社会目标,民主自由则是社会主义法治观的国家治理目标,体现了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5]。马克思社会主义法治观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奠定了法理基础。在70多年的社会主义法治发展历程中,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的各种实践问题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探索,涌现出邓小平法治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其法治思想、科学发展观及其法治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等法治理论体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社会主义法治观在中国本土的实践、发展、传承与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成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的源头,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方向性指导。

(二)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其本身的运行规律,必须遵循其特有的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按规律办事。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的根本依据是其自身规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富有成效,唯有尊重思想政治教育自身规律。只有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进行深入探索,促使其朝着科学化的方向不断前进,才能更加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把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内容以及方式方法中,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完善、客体保障、环境净化、载体更新创造了可能,促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一次重大革新,是完善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完善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科学化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三)适应法治中国建设新要求

随着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法治理念渗透到国家的一切活动中。一切活动都须依法而治、依法开展。法治精神融入教育实践活动中,是全面依法治国在教育领域的总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是践行全面依法治国理念的客观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除了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内在规律,也需遵循法治理念,任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都要在法治的框架下运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党的思想政治领导的主要手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强调在法治理念下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法治校园环境,提升我国社会法治化水平。

(四)贴近大学生思想行为新变化

70多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贴近大学生思想行为新变化,有力保障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意识逐渐多元化,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到了一定冲击,部分学生的认识出现了偏差,对国家改革举措理解不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利用法律武器抵制各种反主流意识形态的言论及思想,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规范化的法律手段加以贯彻,依法保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对改革开放形成正确认识,规范言行,维护了高校的稳定。另一方面,随着法治社会建设的不断发展,大学生权利意识越来越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依法依规办事,维护学生合法权利,把法治理念延伸至生活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和吸引力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更好地培育大学生的权利意识。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和路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将紧跟形势,全面提升自身实效,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猜你喜欢
法治化理论课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人大建设(2018年3期)2018-06-06 03:11:01
家庭教育法治化的几点思考
女子世界(2017年12期)2017-05-22 02:53:45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信访法治化中的权利义务配置
行政法论丛(2016年0期)2016-07-21 14:52:23
国企改革法治化的“知”与“行”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思考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学习月刊(2015年6期)2015-07-09 03:54:14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学习月刊(2015年12期)2015-07-09 03:36:56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