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为乡村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带来机遇和挑战

2022-02-26 21:00谷摧摧高燕林李浩源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互联网+信息化素养

谷摧摧,高燕林,李浩源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430)

乡村教育的发展是整个中国教育发展的根基,乡村教育的关键在乡村教师。身处“互联网+”时代,乡村教师信息素养的高低是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衡量标准。互联网自由、开放、多元的特性为乡村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和深度交流提供了便利,为提高乡村教师信息素养提供了机遇,但由于乡村地理位置的复杂性和教育的特殊性,乡村教师又面临着多重的挑战和困境[1]。在“互联网+”时代,乡村教师如何掌握信息技术,提高信息素养,获得更好的专业发展,是当代乡村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互联网+”时代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

“互联网+”作为新时代的产物,改变着人们生活方式和教育形式。教育形式的变化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变化,特别是教师信息素养内涵的变化。传统年代,由于信息资源的匮乏和获取途径的局限,教师通过书本掌握信息,书是权威的智慧代表。进入互联网时代,人们能轻松便捷地获得海量信息,教育已经不再是教师靠着书本说教的活动,而是师生间的信息交流与新信息建构的活动。信息获取方式的变化和教育活动模式的转变,使得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更加丰富多元,既包含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特殊职业所具有的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我提升和发展的专业成长能力,又包含教师熟练掌握互联网技术并具有对信息进行分析、筛选、处理的基本信息技术能力,还包含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知识传播和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信息素养能力[2]。

二、“互联网+”为乡村教师信息素养的发展带来机遇

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知识、信息的储存和传播速度更加快速、便捷,海量教育资源和信息能在短时间、低成本的状态下传输到世界各处,给身处偏远贫困地区的乡村教师带来机遇。

(一)“互联网+”背景下,国家为提高乡村教师信息素养提供大量政策支持

为帮助乡村教师跟上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国家先后出台多项政策,以解决乡村学校互联网设备和技术匮乏的问题,帮助乡村教师掌握互联网技术,提高信息素养。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0、2012年分别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为乡村教师掌握信息技术提供保障。教育部门充分认识到互联网的硬件设备是乡村学校发展的物质保障,教师信息素养是提高乡村学校信息化水平的软实力,教育部2014年下发了《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提出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3];2015年出台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明确要求对积极使用互联网技术的教师进行奖励[4]。2016年,又颁发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强调利用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5]。

(二)“互联网+”为乡村教师营造了信息化应用的良好氛围

“互联网+”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外部氛围和技术支持。一方面,大量的互联网设备被引进乡村学校,改变了乡村学校缺乏现代化信息设备的状态,为教师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基本的物质保障;另一方面,大量的互联网课程进入传统课堂,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三尺讲台的课堂讲授形式,增加了微课堂、翻转课堂、慕课等现代化的信息课堂,逐步改变着乡村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和理念。基础设施的改善和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为乡村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提升信息化素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此外,国家实施了“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通过线下送教上门、线上远程培训等方式,为乡村教师提供掌握互联网技术的知识,帮助其运用互联网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互联网技术的引用使也促使乡村教师不断接受新事物,进而跟上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同时,全社会都在为实现更高程度的信息化社会而努力,也为乡村教师营造了运用新信息技术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互联网+”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学习平台

丰富的学习资源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乡村教师由于身处偏远的农村导致学习资源匮乏,大部分学校没有图书阅览室,乡村教师无法获取新的学习资源而致使专业发展受限。如今,互联网资源的丰富性和开放性不仅能够弥补乡村学校学习资源欠缺的问题,而且为乡村教师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平台。乡村教师只要有电脑和网络,便可以足不出户在各种教学网站上学习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也可以与世界各地著名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探讨,不断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互联网不仅是“育人”的工具,也是乡村教师“育己”的平台,乡村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录制慕课或精品课等,展现自己的教学风采,或者将自己优秀的教学案例和经验上传到互联网平台,供同行学习交流,更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知识素养,促进乡村教师更好地实现其专业发展。

三、“互联网+”背景下乡村教师信息素养面临挑战

(一)政府部门缺乏协作机制

近年来,我国对乡村教育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了很多重要的政策文件,但是政策出台后,有的地方政府未能及时制定具体的配套落实措施。加之我国乡村发展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缺乏联动,使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另外,尽管国家教育部门为乡村教育投入大量信息化项目,但在实施过程中缺乏统筹跟进机制,成效不够明显。

(二)乡村学校校本研究匮乏,学校之间缺少合作

目前,教师专业发展主要依靠教师培训,而且大多停留于市县级层面的培训,缺乏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起关键作用的校本培训。大部分乡村学校认为,教师培训是政府部门和培训机构的责任,而学校只负责动员和上报培训教师名单,再加上乡村交通不便,导致很多教师不重视甚至不愿意参加培训。乡村学校相互间缺乏交流,教师局限于自己所处的学校、束缚于自己所教学科,不利于区域学习共同体的完型构建,也不利于教师专业发展。此外,乡村学校教学资源的有限制性、匮乏性加剧了学校之间的不良竞争,也严重影响学校和教师发展。

(三)乡村教师自身面临能力不足的挑战

“互联网+”时代,教育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对教师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师熟练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灵活应用于教学,这对于学历能力水平相对较低的乡村教师而言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此外,乡村教师由于知识结构和年龄的差异,在教学中缺乏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意识,大部分乡村教师很少采用信息化教学。

四、“互联网+”背景下提高乡村教师信息素养的策略分析

(一)政府层面:完善顶层设计,制定可持续发展策略

政策的合理设计和运用是提高乡村教师信息素养的保障。教育主管部门应从顶层抓起,调动各方资源和力量完善顶层设计、紧抓政策落地[6]。一是结合教育改革的实践,有步骤、稳妥地提高乡村教师的薪资待遇和工作环境,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和积极性提高自身信息化素养。二是做好政策指导和引领工作,引导城市优秀教师或高学历毕业生投身乡村学校任教。三是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有针对性地制定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策略,有目的地引进远程教育资源。四是要为乡村教师提供充足的信息技术学习设备,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教师培训,帮助乡村教师学习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先进经验,提升信息化素养,增强乡村教师运用信息化进行教学和提高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的能力。

(二)乡村学校:开放合作,开展网络校本研究

乡村学校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和联系,营造开放合作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网络校本研究。乡村学校还应该立足本校实际,利用学校优势和互联网技术开展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的校本研究,促进农村教师学科知识、专业能力的提升[7]。

(三)乡村教师:转变观念,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乡村教师身处乡村教育的第一线,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教育观念的现代化决定着其对信息技术运用的态度和提高自身信息化素养的行动力度。乡村教师应自觉转变教育理念,树立教育信息化理念,通过实践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一方面,通过利用课余时间参加自学研修互联网学习信息技术相关课程,获取参考资料、教学资源、支持工具等,提高信息技术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将信息化技术与专业能力相融合,应用于教学实践,是提高信息素养的关键环节。乡村教师要对培训内容和互联网信息资源进行筛选、整合、吸收后,在课堂上利用微课、翻转课堂等授课形式,结合希沃白板、投影,或VR、AR等信息化技术提高教学效果。课后,要结合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反思总结,真正做到信息化技术与专业能力深度融合。

猜你喜欢
互联网+信息化素养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