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文化融入山区乡村景观设计的原则与思路

2022-02-26 16:56苑筱卉
甘肃高师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节气景观设计景观

苑筱卉

(兰州中衡建筑技术设计有限公司,甘肃兰州 730000)

在全球化背景下,外来文化逐渐充斥着人们的生活环境,对本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刻不容缓。在保护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看不见”的特殊遗产,也被人们愈发重视。2016年11 月30 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山区乡村以农耕为主,依节气劳作,村落固定,已经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中国人发明的这一时间知识体系运用于当前的社会生活——如改善居住条件等方面,无疑可以更好地继承和发展节气文化。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人民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山区乡村居民在改善居住条件的时候对景观的设计日益重视。因此,如何打造有品位、有中国特色的山区乡村居住环境,将我国节气文化这一独特的元素融入其中,将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领域。

一、节气与节气文化

二十四节气发源于黄河流域,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早在2016 年,二十四节气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作为我国独特的文化符号,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和尊重。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农历历法中表示气候变化的特定节令,反映了季节的自然变化与规律。它把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个季节各有三个月,每月各有两个节气,每个节气均有其独特的含义。二十四节气准确地反映了黄河中下游地区自然节律的变化,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对黄河中下游地区乃至全国的日常生活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指导农耕生产的时节体系,而且还包含有非常丰富的民俗事象,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节气的物象要素

作为指导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重要依据,二十四节气各自对应不同的物象要素,具体症候如下:

立春:东风送暖,虫类苏醒,鱼儿水面游动;雨水:水獭捕鱼,鸿雁归来,草木萌芽;惊蛰:桃李绽放,黄鹂鸣叫,燕飞来;春分:下雨打雷闪电;清明:白桐花开,雨纷纷;谷雨:降雨增多,浮萍生长,布谷鸟出现,播种季节到;立夏:蛙声一片,蚯蚓掘土,王瓜生藤蔓长;小满:麦子成熟;芒种:螳螂生;夏至:蝉始鸣;小暑:蟋蟀出行,热浪阵阵;大暑:天气闷热,萤火虫出现;立秋:凉爽季节,寒蝉鸣泣;处暑:粱、稻成熟;白露:天气转凉;秋分:雷声渐少;寒露:鸿雁南迁;霜降:树叶枯黄;立冬:水结冰、地结冻;小雪:转入严寒;大雪:天气寒冷;冬至:阳气初生;小寒:喜鹊出动;大寒:松树柏树立挺[1]。

(二)节气的人文要素

节气的变化能给人带来不同的情感。自然景观和气候随着节气的变化而变化,人们的情感感触也随之有所不同。春季来临,万物复苏之际,人们会感受到一种希望和幸福;夏季来临,万物生长茂盛,人们会感受到一种充盈和饱满;秋季到来,进入收获与万物更替的季节,人们会感受到丰收的喜悦;到了冬季,北国世界一片洁白,一切都在白雪的覆盖下,人们在家中体会到温暖的舒适感。

节气的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情感变化也使诸多文人墨客有所感触,在不同的季节抒发不同的情感。如描写小暑时节,唐代元稹的《咏廿四气诗·小暑六月节》:“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再如王之涣的《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写的便是立春时节的景象,描写其他节气的诗词同样数不胜数。作为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依据,结合农业生产的节气谚语也非常之多。立春的“立春春打六九头,春播备耕早动手。一年之计在于春,农业生产创高优”,春分的“春分风多雨水少,土地解冻起春潮。稻田平整早翻晒,冬麦返青把水浇”,白露的“秋靠露,冬靠雨。白露勿搅土”[2],等等。

节气文化已经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通过梳理节气蕴含的丰富内在含义,可以很好地将人文要素与自然物象结合起来打造独特的乡村节气景观。

二、节气文化融入的山区乡村景观设计原则

(一)坚持传承地域节气文化原则

在山区乡村景观设计过程中,要坚持再现地域的原则。所谓再现地域,即节气文化融入的山区乡村景观设计要具有当地特色,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自然景观,即当地的天时地理特色;二是人文景观,即当地的文化传承与文化特色。从自然景观来讲,二十四节气包括一年四季的诸多自然景物,那么乡村景观的设计就要根据当地节气最显著和最有代表性的变化进行设计,且景观规划要符合生态原则,要保持自然景观的多样性与完整性,不仅宣传二十四节气,更要打造一个符合人类生活的恬静适宜的良好生态环境。从人文景观来讲,二十四节气都有着对应的民俗活动和生活习惯,可以对此进行发扬光大。同时,还可以将与节气文化相关的风土人情进行开发利用,将节气利用传统服饰的形式表达出来,与节气相关的名人典故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推广,加深人们对二十四节气的深刻认识,以实现节气文化与农村景观和谐发展的目标。二十四节气属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注意对节气文化进行传承发展,将山区乡村打造成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

(二)坚持多样设计原则

节气文化融入的山区乡村景观设计需要具有多样性,如果太单一,既体现不了节气文化厚重的内涵,发挥不了其应有的作用,而且也不易让人们对节气文化产生兴趣。以节气文化为基础的多样性乡村景观,要考虑景观依地形地貌布局的结构合理性,以及体现景观地域节气文化的多样性。景观设计的内容广泛,节气文化涉及乡村的生态、生活以及生产等多个方面。在生态方面,二十四节气涉及到的自然物种多种多样,可设计的景观也具有适配性。如小寒时可以设计梅花景观,立春时赏樱花、迎春花、望春花。在生产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乡村经济不再依靠以往单一的农业经济,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升级,融入了旅游业、手工业等多种产业,节气文化也应融入到多种产业结构中。在生活方面,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文化软实力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乡村不再是以追求物质生活为唯一标准,也逐渐开始注重精神文化。节气文化本身就是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可以将节气文化通过人们的生活进行传承发展,不仅丰富了乡村景观的形式,也使节日文化得到继承与发展。

(三)坚持全局与整体综合原则

山区乡村景观设计既有宏观的乡村整体设计,又有微观的一家一户设计。但在山区乡村景观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的一定是全局通盘的计划和整体的设计,所以基本思路应该是把山区乡村景观设计作为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由多种要素组成,具有一定的形态和功能,是自然与人文共同作用形成的区域综合体。因此,在进行节气文化融入的山区乡村景观设计时要注意考虑乡村景观设计的整体性,让节气景观设计与乡村规划一致,与乡村自然环境协调。同时,要以整体视觉去分析景观、把握景观,避免出现节气文化所体现的人文元素与自然元素的重叠。

三、节气文化融入的山区乡村景观设计思路

乡村景观设计一般有以下几种模式。其一,四时造景。结合乡村现状,采取营造生态景观林的自然柏类、灌草、板栗混交林、自然封育林进行林相修复,构成富于变化、完整的四季林景观,达到春季山花烂漫、夏季浓荫铺地、秋季层林尽染、冬季松柏苍翠的效果。其二,庭院情志。乡村院落作为激发人们生活情志的场所,院落可应用砖石铺地,塑造庭院肌理,结合红砖、石材、木栅栏砌筑等方式,院落边缘形成高低不同的种植池,种植海塘、桂花、菊花、丁香、芍药等木本花卉,配合桌凳、秋千形成温馨庭院小景。其三,虚实结合。乡村景观墙体采取虚实结合的改造手法,应用当地石材,做出不规则石块,添加防腐木构成竖条格栅,组合瓦片形成铜钱花纹,构成铜钱、栅栏、墙体不同程度虚实通透性。根据造景需求,在墙体上点缀水车、古磨盘、节气故事,丰富墙面文化。而将节气文化融入山区乡村景观设计,主要应该结合节气文化的突出优势,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自然因子的应用设计

自然因子包括风、水、日照、温度等,节气景观设计可以结合节气的成因特点和自然因子进行设计。

第一,建造带有节气成因特点的设施景观。以日照为例,人们仅从常识中了解夏天夜短,冬天夜长;夏天太阳毒辣,冬天太阳温和。在二十四节气中,有部分节气是重要节点,是一年中光照时长变化节点,这几个特殊节气分别为春分、夏至、秋分与冬至,是太阳直射从赤道、北回归线移动至赤道、南回归线的四个节点,在照射时长与投影方面和其他节气存在显著差异。在景观设计中即可通过景观材料的互动与对比,象征冬至的昼短夜长、夏至的昼长夜短与春分秋分昼夜平分这几个特殊节点。比如,日照的不同会给温度带来变化,特别是在夏至与冬至会有不同的投影,这时可以安装投影设施展现昼夜比例刻度尺,人们能够直观看到时间变化与景观装置变化。当刻度移动至中间,代表春分秋分昼夜平分节点,移动到左边为昼长夜短的夏至,移动到右边为昼短夜长的冬至,通过两种不同材质对比,展现黑夜和白天比例关系,呈现特殊节气投影的特色。

第二,建造显现特殊节气的景观。二十四节气中,雨水、芒种、惊蛰、白露、小大寒作为特殊节气,空气湿度上升,尽管看不见雨,却已经浸润万物;惊蛰当天会出现雷阵雨,打落盛开桃花,使得花瓣飘落;芒种节气为梅雨季节,大雨连绵不断;白露节气是秋夜后的清晨,空气内水分凝结为露水;小大寒预示着即将下雪。因此,在二十四节气景观设计中,可将湿度这个抽象概念转化为人们能够直接体验的景观,视觉上可选用湿敏涂料,干燥情况下是透明的,湿度增大后会变成彩色。在乡村景观设计中,可利用湿敏涂料在墙面、街头绘制涂鸦,干燥环境下,墙面与路面为原始颜色,有雨水后会展现涂鸦内容,以此鼓励大家雨中漫步,享受自然馈赠。图案的主题与节气景观相呼应,以此作为点题,给人们更多惊喜。并且,雨滴由于自身重力,碰触不同材质会产生不同声音,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听雨的雅好,即可在乡村庭院内种植芭蕉,当下雨时可以听到雨打芭蕉。特别是在惊蛰时分,通常都会有阵雨,雨滴落在芭蕉上,是一场听觉上的盛宴。

第三,设置观赏具有节气景观的地方。中秋时节赏月是我们一直尊崇的习俗,在白露、秋分时赏月效果最佳,这时可以建造庭院进行赏月[3]。

(二)季候的应用设计

二十四节气中,最常见和最直观表现节气形式的莫过于季候了。立春时节迎春花开放,雨水桃花朵朵开,惊蛰时节桃花开始衰败,谷雨时节樱桃成熟,立夏时分枇杷成熟,芒种梅子成熟,小满麦粒鼓胀,秋分桂花香菊花黄,大暑莲蓬饱满等,每个时节的季候都有一番独特的景观,这时的乡村自然景色美不胜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设置景观。

第一,利用植物发芽、开花、结果体现特色。植物发芽可通过采摘、观叶、品尝的方式展现二十四节气景观的时令性。春分柳树与梧桐发芽象征着春天来了,可设置为人们提供观察发芽细节的场所。惊蛰前后,田间野菜发芽长叶,乡村村民均有采食野菜的习惯,移植各种野菜,制作景观植物墙,供给人们怀念和观赏旧时节气记忆。此外,还可利用采摘植物,增加景观体验,为景观注入生命力。谷雨与清明是采摘绿茶的最佳时机,采摘后可进行烘焙,以此体验节气味道。植物开花、结果,可通过观花、闻香、采摘的方式体现出来,如秋分开放的桂花具有特殊香味,能够予人们以嗅觉体验。还可设置农耕生产体验区,如在小麦、水稻种植时让人们进行劳动体验,感受节气文化。

第二,设置风景观赏区。每一个节气都有不同的景色,依据乡村的现状,打造四季林间景观[4]。可以主路作为主轴线将相关节点串联起来,两道为一轴景观线延伸,分别是山体林荫步道、景观观赏木栈道;四面设置春风化雨、夏长万物、风涌栗香、清秋月明、朔冬藏瑞,节点则是在面域中设计景观节点,分别处于春风化雨(清明)附近的山间烂漫,风涌栗香(立秋)附近的霜柿栗熟,还有气节图与晒秋广场等。

(三)文化的应用设计

古代流传许多关于节气的谚语、民俗、诗歌、故事,这些都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多采取插画、文字的方式记录保存下来。因此,在二十四节气景观设计中,可融入文化特点,通过静态图像、文字、雕塑造型、多媒体与交互演绎的方式进行设计。在乡村设置文化长廊,将二十四节气有关的文化传承下去。景观设计中,可以将节气文化特点融入墙体中,以雕塑造型进行展示。除了营造供视觉感知的装置雕塑与景观装饰墙,还可采取互动界面、互动雕塑的方式实现听觉、触觉的感知。

(四)节气物候的应用设计

二十四节气中,动物也存在规律性变化,随着季候变化出现物候,体现在蝉声阵阵、北雁南飞等方面。景观设计中,可通过观察动物行为,聆听候虫、体验景观节气时令、了解物候,这均为景观体验的形式之一。

第一,观看候鸟。乡村通常有湖泊、湿地等地貌,是候鸟的重要栖息地。每年候鸟过境停歇阶段,均为最佳候鸟观赏时节,可设观鸟设备或平台,通过观赏候鸟体验节气特色。

第二,聆听候虫。夏至节气时,知了发出声鸣。大暑节气,田间蛙鸣,通过录制候虫声音,或是饲养候虫,为人们提供听觉体验。通过聆听的方式感知节气的来临。谷雨至立夏时节,风中蝴蝶飞舞,可养殖蝴蝶、模拟蝴蝶,或是以种植大量花卉的方式吸引蝴蝶,让人们与蝴蝶进行互动。大暑时节为萤火虫频繁活动阶段,可养殖萤火虫或模拟萤火虫亮光,丰富二十四节气景观。

第三,其它动物。传统节气记录中,部分传统物候,包含立春的鱼陟负冰、蜇虫始振,雨水的鸿雁来、獭祭鱼,立夏的蚯蚓出、蝼蝈鸣叫等,难以有效复制和看到。因此,在应用传统物候景观设计中,可通过雕塑、图像的方式进行二次演绎,或是利用灯光雕塑体现动物物候形态。

结语

乡村振兴背景下,景观设计逐渐受到重视。根据乡村特殊情况,融合乡村景观特质,夯实乡土基础文化,从而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而山区地形地貌多变,使得节气变化更为显著,应当在乡村发展的同时,传承和发扬节气文化,在山区乡村景观设计中要根据乡村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改造,将山区乡村发展成一个独具节气文化特色的乡村。

猜你喜欢
节气景观设计景观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24节气
24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