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乡村振兴视域下高校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体系的构建

2022-02-26 16:30董晓绒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儿童农村

董晓绒

(1.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2.广西教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广西 南宁 530023)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1]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农村留守儿童是不可回避的话题。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2]。留守儿童的父母作为农村外出务工的主要劳动力,是改善家庭经济状况的主力,为乡村经济振兴和国家经济繁荣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是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服务,也是当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必然要求。“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3],是乡村振兴的永久动力。2021年两会期间,国家民政事业改革发展情况发布会有关报道显示:截至“十三五”末,我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643.6万名,较“十三五”初期下降28.6%[4]。农村留守儿童仍然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必须高度关注的群体,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心理健康、人身安全、学业状况、法治意识、家庭教育等,均是农村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必须关注的问题。针对留守儿童成长存在的短板问题,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从硬件和软件等各方面采取了诸多有效措施,并组织和动员各方力量积极参与,以确保留守儿童获得最大限度的关爱服务。基于此,高校应当主动发挥其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立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探索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体系构建的现实路径,为关爱、服务农村留守儿童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乡村振兴视域下高校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体系构建的时代意义

高校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体系并不是新鲜事,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重新审视高校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体系的构建,在于更好地总结过往的经验,为破解当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找到新的思路,从而深入推进高校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体系的现实变革。

(一)总结提炼高校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经验

一直以来,高校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工作从未间断,尤其是地方师范类高校,在关爱服务农村留守儿童方面发挥了模范的作用。主要的做法有:一是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通过暑期“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载体,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短期教育支持;二是发挥科研优势,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教育教学研究,为地方政府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提供政策咨询;三是推动学生就业,满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对师资力量的迫切需求,具体通过顶岗实习、顶岗支教、“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志愿者等就业途径,壮大农村教师队伍;四是为农村教师提供短期培训,通过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的业务水平,提高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支持力度;五是提供硬件支持,在校区建设、图书资料、教学器具等方面,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所需硬件设备;六是通过爱心公益捐助,救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尽可能接受教育。通过上述途径,高校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当前,立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视域下,高校应当更好地总结以往工作经验,提炼其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实现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打开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服务的新格局,向高校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体系构建的新发展阶段迈进。

(二)主动回应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

当前,我国农村进入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阶段,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节点。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与以往相比,家庭教育、学业与安全等传统突出问题依然形势严峻,现阶段又呈现新的特点。一是随着农村留守儿童的流动性增大。留守儿童接触城市生活后,对留守儿童的思想触动有显著影响。近年来,各级政府强调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家长们会在寒暑假期间带孩子进城生活。留守儿童接触城市生活后,部分儿童的思想波动比较大,有的更加积极求上进,有的则显得焦虑、彷徨、迷茫,有的甚至厌学,想退学进城务工,想做“城里人”。二是部分农村留守儿童沉迷网络。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农村互联网络建设的快速发展,农村留守儿童受电子产品的影响越来越大。有的儿童痴迷网络游戏,甚至哄骗家中老人钱财充值打游戏,进而影响学业;有的儿童从虚拟世界中寻找情感寄托,结果被不法分子诈骗或者利用从事非法活动等。这些新问题,对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形成巨大的挑战。因此,高校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服务的过程中,不单纯地是就教育问题而探讨教育问题,要看清问题背后的实质,针对社会发展和现实变化的新形势、新情况、新因素,主动破解这些困境,拓宽高校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体系的新路径。

(三)深化推进高校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体系构建的现实变革

如何发挥高校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体系的功能价值最大化,不断提升高校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体系的质量,是高校现阶段必须明确的方向。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教育支持,不能停留在以往的粗放型、输血型的支持模式,而要改变思路,以助推乡村振兴为导向,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提高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服务的战略地位,把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体系做新、做细、做强、做好。因此,高校需要进行现实变革。一是调整认知,重塑高校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体系的价值导向。高校上下要形成构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体系的新的价值共识,认识到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体系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二是把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体系构建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高校要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具有“三农”情怀的时代新人,教育引导大学生主动承担起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重担。三是注重行动,在组织机构的建立、工作模式的创新、服务队伍的建设、关爱服务途径的创新等方面,都要进行全过程、全领域、全要素的综合性考虑,用实际行动提升高校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体系的质量。高校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体系构建是一项涉及全校诸多环节的复杂性工作,要推动高校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体系的现实变革,筑牢高校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体系质量的根基,最终完成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

二、乡村振兴视域下高校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体系构建应把握的原则

乡村振兴视域下高校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体系构建应该有更加立意深远的战略定位,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双边效益出发,既要使高校有持续输出的动力,又要激发农村留守儿童的内生动力,确保新形势下,高校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体系能够转向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的轨道。

(一)以助推乡村振兴为导向

现阶段,高校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体系构建,必须适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宏观战略要求,进一步发挥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积极作用,把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体系的重要价值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农村留守儿童作为特殊的群体,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是衡量乡村振兴战略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高校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体系构建,要始终坚持以助推乡村振兴为导向,立足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尤其是针对地方乡村教育面临的短板以及农村留守儿童的现实需求,通过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体系构建,提振乡村教育,打造助推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奠定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主动承担起高校的责任和使命。

(二)以激发内生动力为目标

回顾以往高校关爱留守儿童服务历程,更多的模式是以高校输血型服务为主,在未来的关爱服务路径中,必须转变传统的关爱服务模式,以激发内生动力为目标。高校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体系,其服务工作对象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包含地方政府、乡村学校及其教师、留守儿童自身、留守儿童监护人及其家长,实施效果需要通过这些具体的对象所接受到的服务质量来体现。因此,激发其内生动力是高校关爱服务农村留守儿童过程中必须把握的原则。通过帮助服务对象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提供有效的关爱服务,激发各接受关爱主体的内生动力。唯有激发内生动力,为整个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体系构建注入“内功”,才能有望改变以往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服务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确保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三)以实现共赢为动力

高校在服务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扮演着众多的角色,承担着重要的任务。高校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体系的构建要纳入整个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体系中去考量,既要对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关爱服务,又要进一步促进高校服务社会能力的提升,“全面提升高校乡村振兴领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能力,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战略支撑。”[5]高校只有通过自身能力的不断提升,改革的不断推进,才能更好地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提供支持,农村留守儿童才能从高校的成长中获得更多资源,实现高校和留守儿童双方共生共长的良性循环,确保高校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支持。

三、乡村振兴视域下高校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体系构建的实践路径

如上所述,高校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体系意义重大,切实推进高校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体系构建,必须坚持高校党委的统一领导,加强高校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专业化、精细化、精准化服务能力建设,以科学的制度机制,确保关爱服务体系的长远发展。

(一)坚持党的统一领导,增强关爱服务农村留守儿童的意识

“党政军民心,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6]高校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体系是一个涉及范围广、牵扯因素多的系统性工程。高校要加强党的宣传教育引导作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校党委要主动立足于乡村振兴的重大时代背景,在全校进行有效的宣传教育引导工作,给教职工、学生讲清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服务的重要时代价值和意义,认清高校是支撑乡村振兴的有机力量,在助推乡村振兴方面承担着必然的使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明确校内各部门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体系中的工作职责,重点把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服务工作纳入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之中,引导广大师生把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与自身的工作职责、学习就业结合起来,以深厚的“三农情怀”激励师生员工关爱服务农村留守儿童的热情,不断强化关爱服务农村留守儿童的意识,使关爱服务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深入人心,如此才能筑牢高校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体系构建的坚强思想根基。

(二)加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专业化、精细化、精准化服务能力建设

服务能力是衡量高校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体系构建是否成功的核心指标。高校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化、精细化、精准化服务能力建设,满足当前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需求。一是专业化。高校是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众多服务主体中的一员。高校要认清自己的服务边界,确定自己的角色定位,同时又要与其他服务主体进行有效协同,可充分利用政府的政策优势、社会力量的资金优势、地方学校的平台优势、家庭的亲情供给优势,形成一个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服务共同体。同时,还要打造一支专业化的服务队伍,尤其是利用师范类学科优势以及社会工作、教育学、心理学、法律等专业优势,聚集专业力量和专业人才,提升专业服务能力;二是精细化。高校关爱服务农村留守儿童精细化的关键是要做到细致入微。高校应该以科学调研为基础,全面掌握农村留守儿童当下面临的实际困境,找准问题的主要症候和背后的实质缘由,扭转以往粗放型关爱服务的工作局面,把工作做到细致入微,并且深入到底,形成全过程的关爱服务体系;三是精准化。农村留守儿童所在地区及个体家庭、自身情况各有不同,个体需求存在差异。高校在制定服务方案时,要根据农村留守儿童的个性化需求,因人施策,确保关爱服务的精准化。尤其是可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势,掌握留守儿童的动态需求,不断调整关爱服务内容,提供更加精准化的服务。

(三)完善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机制,确保关爱服务体系的长远发展

确保高校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体系的有效运行与长远发展,其重点在于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运行机制。高校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机制可从三个层面来考虑。首先,顶层制度设计要强化。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意义重大,顶层机制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目标导向,把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与高校当前的使命价值紧密结合,融入高校各项工作之中。顶层制度设计应该秉持共赢的理念,既要实现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价值目标,激发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体系的内生动力,还要实现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助力高校自身发展。其次,职责机制要明晰。一套操作性强、管理科学、运行规范的机制关系到高校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实际成效。运用现代管理思维,明确各环节、各过程、各人员的工作职责,让每个参与主体都清晰明确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工作内容,并且以文件制度的形式加以推行,确保各项工作在有序的轨道中运行。最后,监督评价机制要科学。通过监督评价机制及时发现关爱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调整方案、促进发展。具体来说就是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方法要切实可行,以实现奖惩分明、问责清晰、反馈及时、整改到位的目的。

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依然任重而道远。未来,高校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过程中,还要不断提高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服务能力,不断优化自身管理、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学科体系、专业设置等方面的建设,以满足农村地区对教育人才和教育资源的变化需要,实现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体系长远发展的深层次变革,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逐步提升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体系的质量,不断优化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体系的路径,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提高乡村教育质量、助力乡村振兴高效完成高校的时代使命与任务。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儿童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初具规模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