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态价值观教育的实践探索
——以桂林市第××中学为例

2022-02-26 14:18:36莫零李焰斌朱碧纯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保护环境价值观环境

莫零,李焰斌,朱碧纯

(1.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图书馆,广西 桂林 541199;2.桂林市第十三中学,广西 桂林 541001;3.桂林市第十六中学,广西 桂林 541002)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保护环境,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走绿色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1]。初中生是未来的建设者,是未来环境的主人。高度重视对初中生的环境教育,有效地培养初中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促使他们的环保意识转化为自觉的环保行动、生活习惯,形成生态文明价值观,对于环境问题的预防、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碳达峰及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初中生态价值观教育现状值得教育者关注,而生态价值观教育的方针策略更值得教育者实践探索。本文以桂林市第××中学开展生态价值观教育实践为例,对初中生态价值观教育策略、路径进行分析提炼,为初中生态价值观教育活动的有效实施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建议。

一、学校对生态价值观教育的整体规划

以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2],根据环境教育的跨学科性、实践性与参与性等特点[3],本文拟规划初中生态价值观教育实践探索。

(一)对生态价值观教育工作的定位

生态价值观是一种尊重自然、爱护生态、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协调和谐的发展观[4]。2015年5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指出:“将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5]由此可见,生态文明价值观涵盖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生态价值观教育是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价值观为出发点,通过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影响,引导受教育者立足长远利益,自觉养成爱护和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和相应的文明行为规范,从而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念的教育活动[6]。生态价值观教育是环境教育的终极目标。

学校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生态价值观教育的主体责任,必须把生态价值观教育放到重要位置。当前仍有不少教师将环境教育局限于环境知识的传授,他们通过化学、地理、生物学等主干课程,或者偶尔开展讲座等活动进行环境教育,长期存在重环境知识学习、轻价值观与态度培养的不恰当做法[7]。面对生态危机频现,倡导对自然的尊重、顺应和保护理念站上了国家战略的高度,生态价值观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真谛的必备成分。初中阶段是人生中可塑性最强的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立和形成的黄金时期,是树立环保意识、形成科学的生态价值观的重要时期[8]。桂林市第××中学清晰把握生态价值观教育定位,重申环境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促使教师革新观念,形成对环境教育工作的重要共识。环境教育是初中学段必须开展的专题教育,在环境教育中要突出价值观与态度的培养,摆正环境教育的位置,为顺利实施环境教育、培育初中生的生态价值观提供思想引领与价值引导。

(二)具有时间与空间保障的生态价值观教育的模式

根据2003 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9],环境教育具有独立设课的性质,整个初中阶段设12 课时。在已经很拥挤的课表中增加环境教育专题教育课,无疑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笔者前期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环境教育》课的教学效果认可度不高,生态价值观教育主要采用单一的《环境教育》专题课模式有着明显的不足。由此,桂林市第××中学尝试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结合学校的教育教学特色,从整体上对环境教育工作进行部署,因地制宜地开展生态价值观教育。学校层面首先确保环境教育实施的时间与空间,综合考虑课程设置情况、学生学习的压力程度、师资队伍的配置、学校条件的限制,将环境教育专题课时与内容整合到相关学科教学及综合实践活动课当中,采取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渗透相结合的模式。环境教育实践活动必须在课外活动中占有一席之地,要求在所开展的科技活动、学科课外活动、文艺活动及相关竞赛活动中有环境教育主题的项目,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有所体现。同时在数、理、化、生、地理等学科教学中发掘环境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由此可以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下,确保生态价值观教育能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

(三)环境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机制

桂林市第××中学召集科研、教务、德育等部门及相关骨干教师,专门成立学校“环境教育工作”组,以加强对环境教育工作的领导与组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拟定环境教育工作年度时间安排表,确保环境教育工作有序开展。第二,审核环境教育活动方案,使环境教育各项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确保在科技活动、学科活动、文艺活动及学科教学中有环境教育主题的项目或渗透环境教育内容。第三,组织教师开展学习、研讨活动,使他们明确环境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第四,加强协调,确保学校德育、教学、后勤等部门密切配合,做好学生环境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与保障工作。

(四)生态价值观教育的评价与激励机制

构建科学可操作的初中生态教育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有助于验证和评价生态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总结初中生态价值观教育的工作经验,有利于生态价值观教育的常态化实施,形成长期的、可持续的生态价值观教育模式。以往对于环境教育的考查评价仅见于测试学生对环境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环境态度、技能和行为的考查一直被忽略。桂林市第××中学为确保生态价值观教育目标的达成,在环境教育、教学过程中考评学生的生态素养,以学生在环境教育实践活动的参与程度和实际贡献为基础,尝试将学生生态素养的表现纳入综合素质评价的“公民素养”中。同时,加强生态美育,尽量多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生态的美,让学生从生态美感中获得愉悦,形成生态人文素养,最终实现生态素养的升华。

二、初中生态价值观教育的路径建构

(一)生态价值观教育的课内外结合

考虑到学生的课业负担及课堂教学的时间与空间局限,初中生的环境教育不宜纳入单一课程实施,但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仍然是生态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阵地。同时也应该打破课内外壁垒,将环境教育的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让课堂的生态价值观教育向课外延伸,主要途径为:第一,通过课内的学习为课外开展保护环境的实践活动做铺垫与准备,让学生在课内学习相关生态环境知识,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环境,激发学生参与环境教育活动的兴趣;第二,到课外更广阔的空间开展有关保护环境的实践活动;第三,利用课堂为课外活动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把保护环境实践活动的成果反馈到课堂,为课堂的学习提供素材和资源。

(二)点面结合开展生态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

由核心团队小组开展生态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在相关课堂或班会课上向全体同学通报活动进展,就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实践活动完成之后,可通过展板展示,分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向全体同学汇报活动成果;利用学生骨干影响力带动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参与保护环境专题的学习与讨论。

(三)生态价值观教育与探究性学习活动有机结合

探究性学习是目前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学习方式,各学校应结合探究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聚焦环境问题,从中选题,开展调查、实验等活动。探究性学习活动能深化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引起他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与探讨,提升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帮助他们形成保护环境的生态价值观。

(四)以赛事促进生态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

中小学常态化的赛事活动多种多样,结合各种赛事开展生态价值观教育活动,既不增加学生额外负担,又能让环境教学更多元化,如可依托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书画比赛等赛事活动开展生态价值观教育。除上级部门组织的比赛之外,学校还可自行组织环保摄影比赛、环保科技创意竞赛、环保主题黑板报比赛等。具有挑战性的文艺、科技等赛事活动,可以增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活动增长他们保护环境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树立保护环境的榜样,让更多的学生受到感染,有助于形成生态环保思维及行为习惯。

(五)生态价值观教育活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各学校应挖掘本土资源,突出学校办学特色。开展生态价值观教育活动,不必舍近求远,可减少不必要的经费开支。如校内的实验室、各种功能室、场地、设施,社区的环境资源,都可以因地制宜地利用起来。通过开展环境教育活动,能积累环境教育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合理使用这些资源,可以有效促进环境教育活动的开展。各种生态价值观教育资源还可用于校园文化的建设,营造校园生态文化氛围,让校园文化自然地融入生态环保元素,不仅增进学生的价值观认同,而且提升他们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自觉性。

三、初中生态价值观教育活动的实践

(一)开展生态价值观教育活动的总体思路

生态价值观教育活动应课内外结合、以点带面分层开展,结合各项赛事活动,因地制宜发掘生态价值观教育资源,体现学校的教育教学特色,倡导自主、探究性活动。教育活动过程可从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环境开始,引发对他们环境的关注,进而发现环境问题,促进他们对环境知识、信息的学习与收集;进而探索环境、探究解决环境问题的办法;展示环境教育的学习活动成果,交流、宣传、倡议保护环境。

(二)多样化的生态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

1.环境科技实践活动

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目前在中小学已成为常态化的教育活动。各学校应基于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家的科学研究工作,从自然、社会或学生生活中聚焦环境问题,确定某个专题,着手搜集相关信息,主动地获取环境知识,着手调查、实验探究,探索解决问题办法。各项实践活动有利于深化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形成积极、主动、自主合作探究环境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并通过活动成果的展示与交流,在师生中倡导保护环境。桂林市第××中学是科技教育创新优秀学校,有重视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优良传统,曾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该校结合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环境教育探究活动,如“探究景观灯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探究土壤中的塑料垃圾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等。这些活动探索性、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取得了较好的环境教育效果。

2.环保主题文艺活动

环保主题文艺活动可以发掘学生在艺术方面的特长和兴趣,让学生在愉悦身心的同时,体验环境的美好,唤起他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桂林市第××中学开展了校园剧、演唱、乐器制作等形式丰富的环保文艺活动,此类活动一般由艺术教研组负责策划,并结合学校的各项文艺活动及赛事活动组织开展。如课本剧《新编“樵夫,别砍那棵树”》、生态歌曲演唱《绿色的梦》、兴趣活动“自制环保打击乐器”等都起到了良好的教育作用。

3.环保摄影书画活动

聚焦环境的摄影、书画活动便捷易实施,学生可从中感受、发现自然生态之美。通过摄影、书法、绘画作品表达自己对环境的感悟,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绿色生活的畅想;通过作品的展示彰显生态文明的价值,让绿色文化浸润学生的心灵。如举办环保摄影大赛或引导学生创作环保摄影、书画作品,参加科幻画竞赛、平面广告设计大赛、书画大赛等活动,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环保认知水平。

4.其他环境教育活动

环境的影响波及生活的方方面面,环境教育的实施也可以扩展到生活和学习中。根据地域特色资源、人文资源、学校的环境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开展诸多环境教育活动,如以环保为主题的中文、英文习作活动与以自然为主题的文学朗诵活动。此类活动可充分利用体现人与自然和谐之美的人文教育资源,引导学生感悟自然之美,产生对自然的热爱及敬畏之情。让深厚的人文情怀化为一种稳定的崇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品格和修养。教师应该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多渠道创设生态文明的价值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灵。

(三)学科教学中规范渗透和实施环境教育

目前,初中环境教育相关学科都在课程标准中提出明确的环境教育内容及目标,这是初中学校的生态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为提高实效,形成常态机制,需要规范各学科中环境教育内容的实施方案,确定各科环境教育的知识点、生态价值观培育的渗透点和联系生活实际指导环保行为的结合点。桂林市第××中学安排各教研组负责学科教学中环境教育的实施,由教务处以课堂抽查及检查教案的方式落实。为进一步确保教学效果,更好地达成课标要求,该校专门组织撰写各学科教学渗透环境教育的典型课例并进行示范,通过建立各学科环境教育的资源包去辅助教学,以更好地达成生态价值观教育目标。

猜你喜欢
保护环境价值观环境
保护环境
品牌研究(2022年23期)2022-08-24 03:39:26
我的价值观
保护环境
品牌研究(2021年35期)2022-01-18 08:44:14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保护环境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