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欣,梁俊凤
(西安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百年征程,塑造了共青团坚守理想信念的政治之魂”。[1]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兴党之基,是共青团最根本、最持久的凝聚力。“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2]105尤其是坚持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党的忠实助手和可靠后备军”的团员青年,增强党对青年的凝聚力和青年对党的向心力,为新时代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明确了重要的实践路径。
当代团员青年的成长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进程高度契合。坚持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青年,增进团员青年对党的信赖、信念、信心,使其真正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丰富的价值内涵和深刻的时代意蕴。
“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3]教育的使命需要在历史方位中审视,党的育人目标反映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培养什么人是中国教育的必答题。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的时代空间,“时代新人”是我国发展新历史阶段的新主体、新力量。“育新人”是党领导下的高等教育在新时代的重要使命,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团员青年,体现了党的育人目标的与时俱进。“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一代,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希望。理想信念是人生的定向机制,“有理想”是“有本领”和“有担当”的决定要素,揭示了“时代新人”的政治内涵和政治要求。团员青年只有心存坚定理想信念,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才能在坚强动力驱使下锤炼本领才干,担当起时代赋予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团员青年,是保持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的战略需要,是党培育时代新人政治方向正确、精神之基牢固的根本保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永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马克思主义将青年视为社会发展和接续事业的中坚力量,“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同青年学生、知识分子结合在一起的”。[4]256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教育青年树立共产主义理想,激发革命斗争精神,培养了一批坚持真理、救国图存的真正共产主义者。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对青年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的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和“以建设国家为人生追求”的革命人生观教育,强化青年的社会主义信念和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对青年提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要求,主张旗帜鲜明且立场坚定地武装教育青年,增强青年的政治定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激励青年树立与时代主题同心同向、与历史使命同生共进的理想信念,坚定跟党走、奋进新时代。“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青年、关怀青年、信任青年”。[5]青年工作是全党的共同政治责任,做好青年工作必须站在理想信念这个制高点上。在不同历史阶段,党注重用理想信念感召、集聚中国青年力量,擦亮青春底色、激发青春动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
理想信念教育居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中枢,是立德树人的中心内容和重要抓手,是对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丰富和发展。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深入高校调研考察,发表重要主题讲话,给青年或青年群体回信,就新时代党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强调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指向明确、内涵丰富。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强化价值引领,将理想信念教育置于首位,推动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复杂交织、多元思想文化激荡起伏、意识形态领域暗战汹涌,冲击和影响着团员青年的思想、态度和行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挑战和新问题。理想信念直接影响和制约着青年的价值取向和道路选择,作为百年大党的精神标识和力量源泉,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团员青年,是在扎根中国大地、回应人才培养需求、回答思想政治教育时代课题中逐步实现的,是党掌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话语权和管理权的根本需要,是中国高等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职责所在。
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青年是党的事业发展对青年成长提出的目标、方向和标准。党的理想信念意指最高层次的社会理想信念,蕴藉着“小我”与“大我”、个人与集体、自我与社会相统一的价值取向,是人生各种具体志向的底盘,赋予人生以意义感。“拔节孕穗”的青年时期是理想信念形塑的关键人生阶段,团员青年只有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才能够将个人成长成才的发展路径融入中国梦的进程中,掌握真才实学,增益其所不能,紧密团聚在党的理想信念旗帜下,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反之,在理想信念上模糊、淡漠甚或反复,精神上“缺钙”,就会漂泊如无舵之舟,认识模糊、行动乏力,丧失精神支柱而自我瓦解。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只有有利于满足人的学习、成人、谋生、发展等需求,才是成学、成人、成业、成己之教,才是人民满意的教育。大学是广大团员青年放飞梦想的地方,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团员青年应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攻方向和关键着力点。
知、情、意、行是理想信念的四重维度,知是基础、情是动力、意是保障、行是关键。理想信念的生成是一种社会的精神活动过程,个体渐次历经理性认知、情感融入、意志固化等心理步骤,最终由“行”对“知、情、意”进行实施。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青年,核心是团员青年在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维度上与党的理想信念,建立起以“信”为核心的一体化联结的过程,表现为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绝对信奉和坚定追求。致知(认知确证)、激情(情感体验)、诚意(意志保持)、至行(行为实践),使党的理想信念立于心、感于情、强于意、显于行。
理想信念在认知维度上表现为个体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包括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等内容的积极认知。认知维度是理想信念的知识系统,只有在对理论充分认知、完善理解的基础上,个体才可构建起深层次的理性认同,才能正确选择信仰。理想信念是以一定知识、经验、逻辑为基础的认知形式。在本质与现象交织而成的社会现实中,从认知到理想信念,要经过认识论的实现:在感性认识阶段,对事物产生直观感受,通过具体形象直接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在理性认识阶段,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形成抽象思维,反映事物本质,从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达到价值上的理性认同。理想信念实际上是一种价值认同和价值追求,本身包含着认识的、逻辑的、理性的成分,需要经过自觉的探索、总结和反省,慎思明辨后形成自我的思想结构。马克思主义是党的灵魂和旗帜,团员青年首先在比较选择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予以接受,在对理论体系真理性的理解和把握基础上,进而发展为对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核心价值体系广泛认可,从而转化为对道路的认同和对党的先进性的认同,形成价值选择的自觉,为理想信念生成建立认知前提。
理想信念本身包含着情感的、生命的、非理性的成分。静止的信念“是由一个观念或意象加上一种感到对的情感所构成的”。[6]189党的理想信念的情感因素具体表现为对马克思主义的崇拜感、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感、对社会主义发展的满足感和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等。情感具有个人自主性与社会受动性,情感联系是影响社会分类的重要因素,情感共鸣是群体联结的重要纽带,感染效应的发挥能够凝聚人心,具有整合社会的功能,能在精神层面上凝聚价值认同。价值评价的属人性使得主体的情感态度对价值评价影响甚深。没有情感认同,价值认同难以持久,价值行为的坚定意志就难以形成,就会进一步导致理想信念的知行分离。情感为理想信念生成提供精神激发动力。
理想信念在意志维度上表现为对信念和理想的发自内心的、不可动摇的坚定性,是一种精神定力和动力。理想信念本身就是一种精诚的意志,体现在为实现奋斗目标而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倾向。作为精神力量的意志是理想信念由理论认知到确认接受、由内化向外化的保证,其能动作用具体表现为意志对于主体的行为有驱动作用,只有具有意志的动机,个体才能实现从意识到行为的转化;意志和情感共同参与主体精神,二者交互作用,意志通过调节情感而对行为产生能动作用,最终实现内化与外化的统一。理想信念的意志是其内涵的一种特质,是不畏、敢为、耐久,具有明确远大的目标,具体为团员青年以马克思主义统摄精神生活,怀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面对现实中存在的困难阻力表现出克服之、超越之的精神力量,愿意为了实现目标而付出自觉行为。同时,坚决反对与党的理论和实践相悖离的立场、观点、看法、行为,守护自己信念的唯一性和执着性。精诚意志的支配和调节,使理想信念真正实现内化和固化。
理想信念作为一种精神状态所具有的内在性,使得它只有运用于实践,才能得到完整呈现。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理想信念的生成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行为实践是理想信念确立的认知起点,也是目标归宿。一方面,理想信念的科学性、价值性、现实性和超越性通过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实践活动予以检验;另一方面,实践促进信念的动态生成,强化科学理想信念的精神追求和价值魅力。行是理想信念生成机制的助推器,是信念形成与发展的载体。团员青年理想信念的行为具体表现为在实践中认识到科学理论所展示的美好社会理想实现的现实性和可能性,在实践中选择党的理想信念,将其作为笃行不怠的人生追求,调动人的精神潜力和物质能量,将理想的意图转化为理想的力量,将确实履行党的理想信念逐步积累、强化,使其逐渐成为一种自动化的习惯表达。
唯有精神上的凝聚力,才是内在、强大、持久的。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青年,有力地回答了新时代团员青年应当“坚定什么理想信念”的问题。当前团员青年的理想信念主流是向上向好的,但在知识、情感、意志、行为维度仍面临一些矛盾,呈现出明显的多变性、差异化。
学校是宣传党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的前沿阵地,团员青年群体长期接受学校教育,知识层次具有较高一致性。但在认知维度上,个体在系统性方面存在较大差别。在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学习掌握上,部分团员能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题团课等渠道,有意识地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能够自觉运用辩证唯物论、历史唯物论等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事物、解决问题、认识规律,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认知比较全面,能够做到真学、真信、真用。
情感是内在的精神需要和趋向,情感的自主性体现在人们对情感的投入情况。“深”主要就情感强度而言,意指感情的深厚、深沉程度。绝大多数团员青年对国家、民族怀有较深的热爱、较强的依赖感,认为个人与国家之间存在休戚与共的依存关系。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团员青年普遍认可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尤其是团员青年追求政治进步,积极入党,认定只有跟党走、投入党的事业和国家的发展,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让爱党成为自己理所应当的情感诉求。但不容忽视的是,当代团员青年群体受历史记忆的代际自然递减、网络时代碎片化等因素影响较深,部分人对政治关注度不高,认为距离自己较遥远。功利主义对青年理想信念构成了巨大解构力和吞噬力,部分人产生精神异化,以自我为中心,将理想信念物欲化,追求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物质利益,对自身思想建设等内容表现淡漠,不谈主义、只务实际,远离信仰、拒绝崇高,呈现出“精致的利己主义”态度,背离了党和国家赋予青年的精神期待。
“坚定不移”与“摇摆不定”是进行判断时的两种不同选择,选择相信就是选择了信任与坚持、选择怀疑就是选择了困惑与犹疑。大多数团员青年能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感受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的坚守,能在中国社会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沧桑巨变中,汲取磅礴思想伟力。能将青年的时代责任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品格,对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旗帜鲜明地予以抵制,表现出对理想信念的坚定态度,保持良好的一致性和一贯性。与此同时,当代纷繁社会思潮冲击着团员青年的理想信念,如历史虚无主义怀揣“怀疑”,剪裁历史、以偏概全、无中生有,推翻既有历史结论,隐藏着篡改中华民族集体潜意识的目的,否定了中华民族理想信念的文化之根,有学生被裹挟其中,对党的历史事实和历史人物进行歪曲理解。普世价值混淆价值共识,大力宣扬“自由”“利己”等个人主义价值观,对个人价值体系塑造造成消极影响。还有部分团员青年在“佛系文化”“丧文化”“985废物”等亚文化浸染下消解了奋斗精神。信仰迷茫、信心不足、信念摇摆等都是意志薄弱的表现。
理想信念的生成具有情境性和体验性,关键在于团员青年自育自建理想信念的主体自觉。许多团员青年能在观念上明确自己是理想信念生成的内在主体,自觉担负自育自建的主体责任。这种主体自觉体现在行为维度上,是团员青年能主动运用实践去检验党的理想信念的理论正确性、价值科学性及现实合理性,信之而后行之,将个人成长成才方向与党和国家的发展方向保持同步,在行动中进一步升华理想信念。与主动自觉意义上的实践活动相对应的是被动意义上的实践活动。依从、同化、内化是态度改变、实现内化的三个阶段。团员青年在个体化社会中的特点是既坚持自我不愿被群体同化,又不愿孤独封闭被群体所孤立。在这种矛盾中,部分团员青年因为从众心理影响,屈服于外界压力而表示顺从,仅停留在依从阶段,不得不从事被动意义上的实践活动,这说明团员青年对党的理想信念的践行在“自觉”程度上有待加强。
“坚定理想信念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的事”。[7]理想信念的心理机制是知、情、意、行紧密关联互动、协调变化的动态生成系统,过程性体现出其可变性和可塑性,理想信念可能得到巩固加强,亦有可能动摇乃至瓦解。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青年关键在教育,这启示理想信念教育绝非一时之功,应坚持以知服人、以情感人、以意砺人、以行塑人,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知识教育是青年理想信念的认知基础。坚定理想信念,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彻底性是党的理想信念发生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8]9科学理论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在于自身的彻底性和与时俱进的品质,具有激发个体历史主动性的信仰力量。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青年,要强化团员青年的理论学习,将承载着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的外在符号意义转化为内在心理内容,真正学而信,“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不可撼动的理想信念”。[9]
增强党的理想信念对青年的理论凝聚力,就是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青年头脑。理论创新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一是在开展系统化、常态化理论学习上加大力度,做好党的创新理论“三进”工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创新办好“青年大学习”等主题团课,将理论学习融入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立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避免“零敲碎打、突击作战”,让团员青年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理解理论之问、实践之问、历史之问,建构起科学认识、理性认可、内隐认同;二是在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上加大力度,经典文本集中体现着具有深刻说服力的真理性思想。从源头上完整准确地理解理论的先导就是阅读经典原著,团员青年要“突出重点、精选精学”,下一番真功夫,理解蕴含其中的原理,精准把握思想精华,明晰非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局限,对社会发展历史规律性认识愈理性,理想信念愈坚定。
情感的承担形式是个人性的,其实质则是社会性的,是“社会之镜”。要加强对青年团员世情国情党情教育,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和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启示青年深刻领悟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必然性,增强对党的理想信念的情感关切和历史自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真正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10]117
增强党的理想信念对青年的情感凝聚力,一是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中华民族时代传承,爱国是自发而生的感情,被整个民族社会心理所认同,巩固而成为对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爱国主义是自然情感、社会情感和政治情感的融合,成为影响国家命运的重要因素。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历史的。厚植情怀应注重涵养,需保持长期性和渐进性,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以滋养爱国主义的土壤,为理想信念教育注入内生动力和文化力量。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一根主线贯穿于理想信念教育中。彰显个人与国家之间的情感维系与力量张力,“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11]二是深化党史学习教育。中国共产党深刻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青年群体要始终不忘初心跟党走。百年党史提供了难得的教育素材,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生动实例。高校要高度重视中共党史的资政育人作用,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以历史经验和成就,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启示团员青年从党的百年非凡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汲取营养、强筋健骨、筑牢定力,树立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激励团员青年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认同和历史自信。
“理想”是以一定信念为基础的价值目标体系。党的理想信念是政治信仰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是党的政治意志的高度集中。伟大目标召唤伟大精神,“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的意志是人能够不怕困难、追求目标的坚守力量,体现在强大自信心上,是一种对国家存在发展的信任感,相信依靠党团结人民的力量能够共克时艰、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团员青年只有具备精诚的意志,才能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和曲折性,保持坚韧定力,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才能在泥沙俱下的社会思潮中,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如果丢失了目标,就会迷失方向,变成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体现了党的奋斗纲领、初心使命和政治意志”,[12]之于社会发展具有指引方向、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重要作用。
增强党的理想信念对青年的意志凝聚力,一是在加强团员青年品德修养上下功夫。精诚的意志是磨砺出来的,注重以人格养成提升理想信念的价值自尊感。中华传统文化历来强调人要有远大志向,为家国天下贡献力量,理想信念教育只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更加坚定。要帮助团员青年走出“小我”局限,建立宏大的人生格局,培育崇高的报国使命感和神圣感,养成慎始、慎独、慎微意识,走好人生每一步;二是要强化底线约束,以思想规范提升对理想信念的心理敬畏感。立志不定,终不济事。立场的动摇、人心的涣散往往都是从理想信念的动摇开始的。高校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加强意识形态教育,破除“邪路”“老路”干扰,做好团员青年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澄清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地正本清源。欲人勿疑,必先自信。要帮助团员青年理性看待发展现实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增强“四个自信”,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迎难而上,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
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相互印证是巩固和坚定党的理想信念的根本保障。只有以实践得到有目的的对象性活动方式才能真正展现出理想信念的精神追求和价值魅力,才能使团员青年深刻感知、强化认识和认同价值,并转化为行为自觉。当代青年建功立业的舞台空前广阔、梦想成真的前景空前光明,团员青年要在新时代的历史机遇中谋划人生、创造历史,在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和个人理想。
增强党的理想信念对团员青年的行动凝聚力,要始终坚持以青年为中心的原则,尊重青年的主体地位,以行动塑造青年。一是激励团员青年将理想信念融入新时代建功立业的奋斗实践。不能空喊理想信念口号,一定要同实际相结合,激活蕴藏在团员青年身上的创造能量,教育他们既要有干事创业的激情,更要有脚踏实地的作为,做到“顶天立地”:“顶天”即着眼党和国家的发展大局,将个人发展融入大局中思考与行动。“立地”即立足实际和本职,锚定着力点,为党和国家发展大局提供人力保障和智力支持,“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13]二是鼓励高校在实践育人上加大力度。理想信念的实践内涵决定了实践教育的必要性,需要针对团员青年理想信念生成的规律特点及其在社会中担当的角色地位进行具体实践育人路径的微观思考。高校要善用“大思政课”,强化学思践悟,将课堂教学与实践育人紧密结合起来。彰显实践育人特色,推进“浸入式”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团员青年求真力行,以青春之力助推伟大梦想。贯通高校内外、汇聚教育合力,推动构建政府、社会、学校协同联动的“实践育人共同体”。
时代总是把历史责任赋予青年。新时代要把握好党的理想信念、凝聚百年团员青年的四重维度,增强对团员青年的理论凝聚力、情感凝聚力、意志凝聚力、行动凝聚力,更好地团结、组织、动员青年,始终把青年凝聚在党的理想信念旗帜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