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文化”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2022-02-26 04:59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躺平佛系群体

赵 奇

(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 智能制造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4)

“躺平”一词在当前中国网络上已蔚为风潮,“这种低欲望生存”的理念引起很多年轻人的共鸣,虽然被主流媒体批评是毒鸡汤,却在社会各个群体中迅速传播,尤其受到青年学生群体的追捧。这一网络亚文化的“病毒式传播”让不少青年学生对当下的生活状态感到惶恐不安、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到焦虑迷惘,并使得人生目标缺失和理想信念丧失,以致于在最宝贵的年华里荒废青春。青年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如果青年学生选择躺平,整个民族的潜力将会直接跌停,因此“躺平文化”在青年学生群体中的蔓延值得我们引起警醒。

一、“躺平文化”是一种新兴青年亚文化

(一)网络“躺平文化”的缘起

“躺平”这个词本身是一个动词,在汉语中并无其他引申含义。随着百度贴吧的一篇《躺平即是正义》的文章,赋予了“躺平”一词新的含义。该文章中,作者自述如何在没有稳定工作的情况下通过偶尔打零工和低消费来过生活。作者写道:“每月花销控制在200块以内。日常就是家里躺,外面躺,像闲散的猫猫狗狗一样躺……躺平才是宇宙间客观的唯一真理。我选择躺平,我不再恐惧”。作者“三和大神”式的生活方式和朴实生动的表述,瞬间打动了在学习、工作、生活等各种压力之下不堪重负的年轻人的心,得以在互联网上迅速传播。

网络语境中的“躺平”,是指无论对方做出什么反应,内心都毫无波澜,对此不会有任何反应或者反抗,表示顺从心理。另外,在部分语境中“躺平”还表示为:躺下来休息,不再努力奋斗,不再渴望成功和进步。随着网络的进一步传播,“躺平”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认可,该文章作者被奉为“躺平学大师”,自媒体甚至创造出“躺平主义”“躺平族”“躺平学”等网络新词,“我躺故我在”“社会险恶,先躺为敬”的网络流行语也颇受网友欢迎,一种经过网络亚文化场发酵传播的“次生文化现象”已经形成。

(二)“躺平文化”和其他网络亚文化的联系与区别

从概念层面来看,“躺平文化”“佛系文化”“丧文化”本质上虽然都属于网络亚文化,但是三者依然有区别。“佛系文化”强调关注自我需求,将个人兴趣而非家庭、社会责任放在首位,主张一切顺其自然。在工作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在学习上,推崇“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在生活上,秉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极力避免社交的状态。[1]“丧文化”主要通过自我调侃的方式来表露“颓废”“忧伤”等情感,通过“丧”式表情包、“丧文化”语录等方式呈现,具有抵抗性、消解性、年轻化等特征。[2]“躺平文化”则代表着一种随遇而安、无欲无求、空无一物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是“丧文化”“佛系文化”的一种延伸,既承传了“佛系文化”的精神基因,又重构了“丧文化”的衰态氛围。

从文化衍生的时间线来看,“丧文化”“佛系文化”“躺平文化”依次出现,其发展有脉络可循。有学者认为,2014年,陌陌发布一则广告文案,文案说“别和陌生人说话,别做新鲜事,继续过平常的生活,胆小一点,别好奇,就玩你会的,离冒险远远的……”这是“丧文化”的起源。[3]“佛系”是在2017年11月,由网络脱口秀节目“暴走大事件”提出“佛系追星”的说法,“佛系追星”的灵魂内核在于“不撕不吵,淡定自若,冷淡处之”。2017年11月21日,微信公众号“留通社”发布文章《胃垮了,头秃了,离婚了,90后又开始追求佛系生活了?》,“佛系”一词进入大众视野。同日,微信公众号“新世相”发文《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了》,将“佛系”文化推向高潮。“躺平”则是2021年上半年出现的网络现象。三者均是从自媒体的个体表达,然后通过群体认同,经过网络媒介传播放大,最终成为群体的情绪宣泄和网络媒体的狂欢。

从参与群体和传播轨迹来看。通过利用百度指数(Baidu Index)为基础的数据分析平台发现,“丧文化”因为出现早,搜索量偏小,因此未被百度指数收录。从单日搜索情况来看,“佛系”这一词语在2017年12月18日单日搜索达到32912次,“躺平”这一词语2021年5月31日单日搜索达到69162次,可见“躺平”比“佛系”展现出更为强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从参与群体画像来,“躺平”和“佛系”搜索占比展现出惊人的一致性,分别为小于19岁区间的参与群体,搜索占比分别为16.97%和15.93%,20-29岁区间的参与群体搜索占比分别为32.85%和33.34%;30-39岁区间的参与群体搜索占比分别为32.61%和34.11%,小于19岁和20-29岁的群体基本上是中学生群体、大学生群体和进入社会的青年群体,参与比例接近50%,“躺平文化”这一网络亚文化对青年学生群体的覆盖率值得关注。

二、“躺平文化”对青年学生的影响

(一)“躺平文化”助长消极思想

“躺平”本身是一种非理性的选择,“躺平文化”是一种非理性文化,包含着“消极”的思想。诸如“躺平文化”“丧文化”“佛系文化”这一类“流行话语”等非主流的文化样态,都是消极文化产品。它们随着网络的传播,通过各类媒体平台渗透到青年学生群体的生活。一方面,在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青年学生群体尤其习惯在网络上表达自我,部分青年学生受“躺平文化”的影响,在网络上肆意使用包含“躺平文化”的文字、图片、表情包等宣泄来自学习、生活或者工作等压力带来的负面情绪,而青年学生群体彼此间的交流互动又使得负面情绪如滚雪球般地壮大。另一方面,青年学生群体的网络空间和现实生活密切相连,情绪的传导作用也是相互的,网络负面消极的思想必然导致青年学生的现实生活受到影响,少数青年学生甚至因此变得消极沉沦。

(二)“躺平文化”传播焦虑情绪

与“躺平”密切相关的一个词就是“内卷”,“内卷”意指外部条件约束下的内部精细化、过密化发展及其内部懈怠与消耗。伴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社会分工不断细化,人们获取生活所需物资的社会劳动也逐渐呈现出“内卷化”竞争的特征。[4]随之而来的就是“读书无用论”“阶级固化”等口号被广泛讨论,焦虑成为网络上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心理,也引发大量个体的认同危机。因为“内卷”所以“躺平”,好像实现了“逻辑自洽”,他们的语境里充满着“奋斗无用论”的焦虑感,“躺平”则“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少数青年学生群体逃避“内卷”的最佳选择。

(三)“躺平文化”混淆价值观念

网络主流文化是在网络环境中营造文明理性的氛围,提供积极正面能量,强化价值引领的一种社会文化形式。“躺平文化”虽然是小众文化,但是容易吸引青年学生群体效仿参与,并对他们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等产生负面作用。短期来看,“躺平文化”对人的内生动力、内在价值驱动的消解力极强,对青年主流文化的奋斗精神造成直接冲击。长期来看,在媒介传播学的文化样态和商业模式的结合下,“躺平文化”的文化构境将放大青年群体消极处世的社会情绪,造成不婚主义盛行、出生人口下降、老龄化加剧、社会整体活力缺失,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三、“躺平文化”在青年学生群体中流行的成因分析

(一)“躺平”一词是具备传播优势的新型话语

1.“躺平”是生动的符号。网络流行语的传播离不开符号,符号可以帮助受众更快地达到产生和理解语言的目的。“躺平”一词从其本身含义来说是表达“停下来,好好休息”这样的一个状态,网友则利用“躺平”这一词语把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现实压力太大,还是不要奋斗了),保真地传达给其他受众,同时,在传播的过程中,“躺平”这一语言符号,又发生了“再生”和“衍生”的含义,形成了“躺平主义”“躺平族”“躺平学”等一类具备“学术化和理论化的韵味”的调侃性词语,这样的变化和创新适应了各种新型的传播渠道和日益多元化的受众体系,在青年学生群体中迅速传播。

2.“躺平”是强势的模因。学者道金斯的模因学理论认为,模因是一种文化传播的单位,其表现的形式多样,包括音乐、语言、习俗、思想、信念等等。模因的最大作用就是复制语言,从而扩大其传播范围、提升其影响力,强势模因是一种具有复制和传播力的单位。目前的网络热词普遍都是强势模因,以“点赞”为例,这是一种强势的符号模因。点赞的图片是一张竖起大拇指的手,“点”表示在操作屏幕的动作,“赞”则生动形象的表达肯定的意思,迎合了人们表达情感的愿望。“躺平”则是一种强势的语境模因,完美契合了“不想奋斗,只要休息”的语境,动作形象,画面感强,促进了“躺平”一词在网络中传播。

3.“躺平”是群体的情绪。网络媒体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便捷且快速,自媒体时代,每个人既是内容的生产者,也是内容的消费者。在相对自由的话语环境中,大众拥有了更为广阔的表达空间和更为强烈的表达意愿,虽然存在表达内容的不真实性、交流的信任度下降等问题。但是,“躺平”一词的横空出世,符合“内卷时代”部分青年学生群体在生存困境下的心境,迎合了他们“吐槽”的愿望,于是一场群体的情绪宣泄找到了突破口,每个人仿佛都能在“躺平”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青年学生群体亦不例外。

(二)“躺平文化”满足青年学生的个性诉求

1.“躺平文化”是反心灵鸡汤式的表达,契合青年学生群体的猎奇追求。当代青年学生受到学校及家庭的双重管束,长期以来接受主流、积极、正面文化的引导和教育。但是,随着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以及自媒体的普及,青年学生群体表达的多样性需求日益突出,他们对正能量话语产生了一定的抵触和怀疑情绪。当“躺平文化”引发群体共鸣时,一些“成功人士”“意见领袖”的批评直接激发青年学生群体的逆反心理,主流权威媒体的声音被削弱,舆论界的两种常见的规训——家国担当和功成名就,暂时对他们失去了效用。

2.“躺平文化”是源自于社会的现实问题,契合青年学生群体的主体参与性。“躺平文化”最开始的情感共鸣群体并不是青年学生群体,而主要是已经参加工作的青年人,当前的社会竞争空前激烈,青年人被迫进行“996”“007”,事业发展进步空间窄化,阶层的社会跃迁难度增加,“被剥夺感”强烈、“幸福感”降低。青年学生群体虽然生活在象牙塔里,却通过网络与外界紧密联系,他们虽然未尝过“工作和生活的苦”,但是同样面临诸如升学压力、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他们的积极参与到网络上关于“躺平”的讨论既是自身的情绪宣泄,同时也是对自身未来处境的“感同身受”。

3.“躺平文化”是新潮文化和同辈文化,契合青年学生的群体归属感。青年学生作为网络原住民,总是紧跟网络文化的流行趋势并走在“时尚”前列,“躺平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自然被青年学生视为流行时尚文化而受到追捧,部分青年学生怕被“时髦的表达方式”淘汰也纷纷采用“躺平风格”、消费“躺平文化”来表明自己是时尚群体的一员,从而在“新潮”的交流狂欢中获得其他同伴的认可和尊重。在青年学生群体中的日常交流中,只要有人提到“躺平”的字眼,通常会引发其他人的跟风反馈。可见,消费“躺平文化”正是青年学生希望获得群体认可,害怕被群体“话语孤立”的强烈诉求表达,在这个过程中青年学生通过追求“网络时尚”,在同辈的“认可”中不断确证着自己的身份并获得群体归属感。

(三)“躺平文化”的传播源于多种力量的推动

1.流量与资本的化学反应助推“躺平文化”传播。“躺平”因众人追捧成为网络热词,自带话题和流量,吸引资本参与。从以往的案例来看,当“丧文化”爆红的时候,市面上出现一款名为“丧茶”的奶茶品牌,以“治愈你的小确丧”为主题打造产品,以“每天一杯负能量”标语进行营销,在当时深受青年群体追捧,成为一款“网红奶茶”。随后,汽车行业也出现了以“丧文化”为噱头进行营销的广告,蹭“丧文化”的热度,吸引公众的眼球。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2021年5月,“躺平”一词开始流行后,主流媒体先后发文呼吁“年轻人不要躺平”的时候,已经有企业开始注册“躺平”的相关商标,对“躺平文化”进行商业布局。

2.自媒体营销与受众互动助推“躺平文化”传播。有学者经过分析认为,当年“佛系”文化的传播是一场有组织、有策划的“文化”营销,而“文化”营销的主要目的是吸引受众,博取眼球,获取广告收入。[5]《躺平即是正义》这篇文章已经删除,但是热议并未停止,“躺平吧”虽被封禁,但是讨论并未停歇,因为“躺平”已不仅仅是个网络热词,它更是起到了博取众人关注的叙事效果,并获得社会上部分群体的强烈共鸣,流量优势显现、商业价值凸显。自媒体随即运用“讨好”青年群体的营销话术,围绕“躺平文化”发布大量营销文章,青年群体在其中找到精神家园,获取情感共鸣,自媒体则瓜分流量,获取利益。

3.国内外亚文化的交融助推“躺平文化”的传播。“躺平文化”不仅在国内传播,同时也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国内外都有“躺平族”,如英国的“尼特族”、[6]日本的“低欲望青年”,[7]虽然群体表述的名称不一样,“躺平”姿态各不相同,但其本质都呈现消极颓废的一面,精神内核基本一致。其实,“佛系”一词最早源自日本的《non-no》杂志创造的“佛系男子”,[8]通过国内自媒体的营销而刷爆朋友圈,走红网络。国内的“躺平文化”也随着网络传播到国外,部分网友发现,2021年由于疫情影响,1500万美国人领取失业补贴选择“躺平”,外国青年“躺平”也是大有人在,国内外的“躺平现象”仿佛证实了“躺平是全球层面的流行现象”,“大家都一样”,“躺平”有理有据。

四、“躺平文化”对青年学生群体影响的应对

(一)增强人文关怀,消解“躺平文化”的影响力

宏观叙事层面,青年学生应该展现积极向上的姿态,勇于拼搏、努力奋斗,这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要条件;微观个体层面,青年学生个体都面临升学、择业、就业等现实压力,内心容易积压负面情绪。要化解“躺平文化”的负面影响,需要增强人文关怀,缓解青年学生的心理压力,着力解决青年学生群体的现实诉求,激发青年学生群体的主动性。

1.疏解青年学生负面的“躺平情绪”。青年学生的“躺平情绪”是生理、心理、社会诸因素矛盾冲突的结果。不论是谁,都会面临各自角色下的压力而产生负面情绪,应该理解他们偶尔“躺平”一下子,但是不能允许“躺平”一辈子,面对激烈的竞争,可以“躺起来”,更要能“站起来”。[9]因此,要加强对青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育人的效果,[10]消除“躺平情绪”。一方面是引导青年学生合理宣泄情绪。情绪宣泄是矫治“躺平情绪”的有效方法,应该鼓励青年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主动和老师、同学、朋友倾诉,通过交流思想、沟通感情,合理地宣泄负面情绪。另一方面是引导青年学生适当转移情绪。通过有意识地将“躺平情绪”转移到其他的人或物上,建立新的兴奋点。比如建议青年学生可以听一听欢快的音乐或者进行体育运动,将“躺平情绪”进行转移,以此提高心理调节能力。

2.消除青年学生“躺平”的压力源头。“躺平”源于对现实压力的逃避,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群体也面临不同的问题。中学阶段的学生主要面临升学考试的压力,少数学生选择“躺平”,大部分学生在升学压力下“负重前行”,身心健康受到影响,幸福体验普遍不高,学校在管理层面应注重将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和学习压力控制在一定的阈值之上,才能提升学生的获得感和幸福感。[11]大学阶段的学生主要面临深造、择业的压力。学校应针对不同阶段的大学生开展分类指导,帮助大一阶段的学生制定大学生涯规划,确定大学目标,帮助大二、大三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强化专业能力,帮助大四学生制订职业规划,缓解就业焦虑。同时,做好大学生日常管理,对于大学生在学习、生活、情感等方面遇到的挫折与困难及时介入处理,解读社会热点事件,帮助大学生理性看待社会变革中产生的矛盾和问题并形成正确的认识。

3.激发青年学生主观意识拒绝“躺平”。“躺平”源于个人自身的问题,要根治“躺平”,需要激发青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倡导青年学生面对“躺平”时进行自我教育,在客观准确地把握青年群体特征和个体情况的基础上,唤醒其个性发展的自我意识,促进其自我认识和社会认识的不断深化,激发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潜能,帮助他们摆脱“躺平”、悦纳自我、勇于奋斗,努力实现自身的更大发展。

(二)提升话语张力,弱化“躺平文化”的传播力

青年学生是“离不开网络的一代”,他们作为“用户”,在表面上享受着各大平台带来的“娱乐自由”“娱乐狂欢”,实际上也在不自知的状态接受着平台资本力量的持续规训和隐蔽诱导。[12]文化传播力的大小,取决于话语的说服力、感召力、战斗力,明晰网络时代青年学生的“泛娱乐化”表征,剖析并弱化诸如“躺平文化”这样的网络亚文化对青年学生的负面影响,弘扬时代旋律、发挥朋辈效应、创新话语表达方式、提升话语张力,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和必由之路。

1.弘扬时代旋律,增强话语说服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1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奋斗历程就是最生动的教科书和最鲜活的教育素材。这样的奇迹和成绩,不是我们党和人民依靠“躺起来”取得的,而是通过艰苦奋斗得来的,因此任何人都不可能通过“躺平”获得“躺赢”,青年学生正值青春年少,没有资本和理由“躺平”,现实告诉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才是社会的主旋律、“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才是时代最强音。

2.发挥朋辈效应,增强话语感召力。“躺平文化”是网络亚文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扭转“躺平文化”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前提是在青年学生群体中赢得广泛感染力和号召力。这就要立足新时代青年学生的思想特点、利益诉求和精神追求,找准青年学生的兴奋点和关注点,用好贴近他们生活的具体事例、用好他们身边人的故事来论证。引导他们把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起来,把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命运发展联系在一起,帮助他们树立“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的价值追求与人生目标。

3.创新表意形式,增强话语战斗力。“躺平文化”缘起于网络,传播于媒体,生发、繁衍于青年学生的日常生活。训练、培养和教育要是只限于学校以内,而与沸腾的实际生活脱离,那我们是不会信赖的。[14]抽象的理论话语和生硬的说教话语,现在已经难以得到青年学生的认同,与青年学生的沟通必须注重话语转向,实现思政教育表意方式的创新。要从青年学生“网言网语”“生活话语”提炼“话语素材”,增添教育的鲜活性和生动性;要以现实问题为导向,关注“热点”和“焦点”问题,有力回击错误的社会思潮和价值取向,拓展意识形态的版图,扩大正面舆论的影响力;按照“平等对话”“双向沟通”的原则,引发学生共鸣,获取学生认同,真正增强教育的吸引力与感染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三)汲取党史力量,削减“躺平文化”的引导力

2021年12月6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躺平”一词不出意外地位列其中,但是“觉醒年代”“强国有我”也榜上有名。“觉醒年代”来源于《觉醒年代》这部描述中国共产党的孕育和创立过程的热播电视剧,“强国有我”来自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青年学生代表集体致献词中的“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由此可见,不管是《觉醒年代》热播、还是周年庆典献词,都彰显出百年党史在青年学生群体中的巨大引导力,百年党史的正向牵引力将引导“躺平青年”成为有思想、有信仰、有行动的“觉醒青年”。

1.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思想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思想指引”。[15]11青年学生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时期,必须打牢思想基础,掌握正确的方法论。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思想力量,将有助于引导“躺平青年”树牢唯物史观,正确认识我国现在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增强明辨是非的洞察力,增强学习和工作的主观能动性,面对挫折和困难的时候,把稳思想之舵,拒绝“躺平”,选择迎难而上,在今后的人生远航中不断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2.从百年党史中汲取信仰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16]3一部百年党史,是一部民族复兴史,更是一部共产党人的信仰建立史。一位位仁人志士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付出鲜血乃至生命、一代代马克思主义者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不懈努力,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向当代青年学生展示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青年学生在面对竞争和压力的时候,始终坚守精神家园,用信仰之力攻坚克难、开创美好的未来,争做有信仰的青年学生。

3.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的力量。一部百年党史,是一部社会发展史,更是一部不懈奋斗史。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懈奋斗,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才有了我们现在繁荣昌盛的伟大时代,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的力量,有助于引导“躺平青年”深刻认识自身的历史使命,不坐享其成、不自得其乐,积极行动起来,勇于走出自己的“小圈子”、勇敢走向世界的“大舞台”,用一往无前、奋勇争先的精神状态,把“小我”融入国家建设的“大我”里,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猜你喜欢
躺平佛系群体
安全100分也不能躺平
让“躺平式”干部站起来
躺平 花香自来
Z世代:拒绝内卷,不再佛系
那些躺平的人,究竟经历了什么
法系妈&佛系爸
别让“佛系”成为你不努力的借口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佛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