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研究的几个问题

2022-02-26 04:59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理论政治思想

冯 刚

(北京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5)

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创新研究,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针原则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党的建设和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牢牢掌握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1]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贯穿国家治理的各个领域,同时其自身的创新发展离不开治理的支撑。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视域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作为学科研究的一个新视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研究,需要在交叉学科理论研究的滋养下,坚持问题意识和实践导向,立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特点,着力把握其中的规律性认识,以此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研究不断创新发展。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是学科研究的一个新视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研究成为学科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领域的一个新视域,不仅是党和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理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需要把它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去理解,需要从理论深化和实践创新两个维度去理解,这样才能更加深刻地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新视域的客观性,才能了解相关研究的必要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论题的缘起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改革创新中,治理论题逐渐走进多领域多学科视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512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治理论题不断成为理论与实践领域关注的一个重要论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3]为了进一步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发展,思想文化领域不断深入探讨治理论题。比如,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首都教育必须在构建更加科学高效的教育治理体系方面进行深入探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对塑造首都教育的新生态提出了变革性要求,教育系统要准确把握教育变化趋势规律,加快提升管理的规范性和精细化程度,加快完善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从国家治理到社会治理,从基层治理到教育治理,治理论题在全社会的关注下逐渐成为一个多学科关注的研究热点。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需要对治理论题做出必要的回应。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持续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4]378无论是“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工作要求,还是对规律性认识的重视,都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提出了新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握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注重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普遍要求和分类指导相结合,提高工作科学化精细化水平”。[5]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不断丰富,以及大思政工作格局的构建,都需要进一步关切治理论题。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坚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把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广泛覆盖与分类指导结合起来,因地、因人、因事、因时制宜开展工作。坚持守正创新,推进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使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始终保持生机活力。[1]思想政治工作的守正创新任务,对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论题研究提出新的要求。因此,无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都使得治理论题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视域。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实践创新之需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环境的新特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提出了新需求。“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既面临国内经济形势、社会结构、思想观念等日趋复杂产生的诸多社会问题,也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6]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环境不是狭小、封闭、局限的,而是世界发展大变局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大环境。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社会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如何让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为国立心、为民族立魂,如何在多元当中把握主导、在多样当中把握方向,如何适应不断开放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带来的挑战,如何协同和共享校内与校外环境和资源,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解决,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实践创新的现实需求。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主客体的新特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提出了新需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重要的教育主体,但教育主体不仅限于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要健全地方党委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坚持和完善党委定期研究、领导干部联系高校等制度,建立部门协作常态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组织协调、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1]高校内部协同、社会各方参与,不仅有利于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格局,同时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实践提出了新需求。同时,新时代背景下,青年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提升,社会参与度也不断深化。《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中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以更加自信的态度、更加主动的精神,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参与社会发展进程,展现出积极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能力,成为正能量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在依法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开展行业自律、满足社会公众多样化服务需求、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促进政府与社会沟通等方面发挥建设性作用,展现了强烈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7]青年学生的时代特征以及发展需求,也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实践创新的新需求。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体系的新特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提出了新需求。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不断完善,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表现。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下发《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要求健全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加快构建目标明确、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结构丰富的科学体系,从宏观角度讲,各个育人体系需要协同联动、协同创新;从微观角度讲,各个育人体系内部同样具有众多要素,各个要素同样需要协同用力。无论是外部各体系之间的协同,还是内部各要素的协同,都需要共享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提升不同育人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动力,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能够在横向和纵向工作中顺畅传递。这些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提出了客观需求,有效治理是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持续创新的重要因素。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学理创新追问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凝练规律、升华理论提供了丰厚滋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作为学科研究新视域,同样需要在实践创新、总结经验、凝练规律、深化理论的逻辑中持续发展。对此,需要着重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学理构建。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作为一个学科研究新论域,它的研究对象应该如何界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研究有着明确的研究对象,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活动,但是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活动本身而言,它的理论内涵和实践特征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研究方法如何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具有突出的实践导向和交叉学科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研究需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论指导,综合借鉴管理学、政治学等相关学科的方法论,逐渐探索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研究方法。最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基础理论体系如何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不仅是一个实践命题,更是一个理论命题。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实践也需要有科学理论作指导。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基础理论体系如何确定?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理论深化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聚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实践导向,融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和治理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原则、主体、方式、体系、动力等方面重点着力。

厘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关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主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到教育目的和完成教育任务的过程。管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系统性和有序性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社会组织有效运行的重要机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论从学科建立起就开始长期探讨,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理念和高等教育管理理论的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论不断完善并创新发展。在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与管理是两个不同的论域,在理论支撑、实践理念和工作内容等方面都有所差异。那么,就必须要从学理上讲清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什么除了管理还要探讨治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和治理有哪些区别和联系。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和治理有着不同的实践导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聚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各要素的有效整合,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序开展;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更加聚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活动本身,增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动力,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享,增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和治理需要协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式发展,离不开管理和治理的协同联动,如何在治理实践中提升管理效能,如何在管理创新中增进治理活力,需要在学理深化和实践创新中进一步深化研究。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突出特点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研究,需要以系统哲学的思维方法看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优势和系统性特征,着眼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中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的内在要求,进一步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守正创新。为此,从学理研究的角度而言,需要进一步把握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特点。理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突出特点,有助于充分坚定党对高等教育的领导,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制度优势,应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挑战,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研究的科学化和精细化。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建设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研究的范畴在时代发展进程中不断清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理研究的发展历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研究曾经更多地聚焦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更多地强调治理中的“治”,通过“治”来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存在的不足。早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研究的范畴更多地聚焦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政策规划和政策引导,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治”的过程中实现创新发展。这些理论研究对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具有一定意义,但是没有把“治理”作为一个综合性整体概念,从管理学和政治学的角度加以深化分析。随着党和国家对于治理的重视和推进,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不断深入的进程中,学界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整体把握越来越清晰,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论域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更加突出的特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不再仅局限于对问题的解决和批判,更聚焦于借鉴治理理论,从治理的整体性上寻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的发展之路。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更加凸显建设性。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研究,不是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的批判和整改,而是借鉴现代治理理论进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强调多样主体参与、权责明确、上下协同联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更好地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首先,社会主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的底色与特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3]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治党治国的重要方式,其治理同样需要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4]377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扎根中国大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建设中,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注重整体效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和现代化不断发展,在中国改革发展大势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有效应对多样文化交流、交融和交锋的挑战,客观上要求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集中领导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在不同时期,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出发,关切青年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党和国家从整体上制定系统目标,并协调资源、政策来为总体目标服务,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整体性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最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注重协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从目标到过程都有众多系统要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强调从系统视角出发,加强各要素间的协同,建设一个协同创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动态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动态性首先表现在国家发展战略的开放视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我们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积极主动的开放政策,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为我国创造了良好国际环境、开拓了广阔发展空间”。[8]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各项事业中,开放性得到了充分的彰显。开放的视野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回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历程,开放的视野是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发展的内在追求。从理论上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融合政治学、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传播学等相关学科理论,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更加开放的理论视野;从实践上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聚焦中国改革发展的最新前沿,积极寻求同社会实践的协同联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各项事业中获得滋养和支持,积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各项改革事业中的价值;从环境上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不再是相对有限的校内环境,更加注重不断开放的社会大环境,追求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正是基于开放的视野,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不是简单地总结相关管理经验,而是结合治理理论和治理视域,结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阐述在实践发展进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实践探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动态性还表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开放视野。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决策在有序开放。高校党委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决策的中枢,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来保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同时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贯彻群众路线,来实现协商民主、师生监督和意见吸纳。中国共产党领导具有强大的政治权威和组织动员能力,高校党委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高等教育中,都能有效运用统一战线和群众路线法宝,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过程也在有序开放,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活动实现动态决策。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信息共享要求越发凸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对开放的社会环境,多样化的信息,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中的信息共享需求,都会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定的风险。风险和不确定性是系统自我更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外部压力,也是自身治理的内在动力。在多元信息中把握主导,在信息流动中把握方向,推进信息的有序流动,加强信息风向控制,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应有之义。也正是如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表现出与信息有序流动相关的动态性。最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守正创新不断推进。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发展,建立社会思想动态调查与分析研判机制。[1]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中国改革发展实际以及青年学生的思想文化特征,不断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守正创新。在这一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是进行时,在动态过程中不断积累规律性认识,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理论。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延续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延展。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治党治国的重要方式,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9]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其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要求其实践场域和理论探索要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4]376为了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也自然而然地延展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新的延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是在继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基础上的实践创新,其中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并不是与之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实践相割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持续创新的延续。从总体上而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是思想政治教育适应现代社会治理的发展趋势,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效能,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制度、体系、方式等要素更加有效,实现可持续内涵式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强调多样主体参与,而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部门单一的(或者单向度)的主体,强调多样主体间的协作。从方式上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注重自下而上的信息传递和改革措施,突出对大学生思想与行为的引导、规范、训练,做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疏通与引导相结合,最大程度地关切青年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尊重青年学生的合理利益需求,不断激发青年学生知行合一的内在动力。从结果上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激发教育实践创新创造的活力,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政策、决定、活动、教育结果,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由此可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不是脱离管理实践,而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新的延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研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的延伸。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理研究而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研究不是简单地“照着说”,也不是另起炉灶“重新说”,而是坚持实践导向,注重规律性认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积淀的基础上“接着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成立30余年来,在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经验总结、规律凝练和学理提升的进程中,积累了丰厚的学科理论。无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理论遵循,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丰富发展的基础理论,均体现着科学化的发展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作为理论研究的一个新论域,是结合中国改革发展实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需求,借鉴现代管理学、政治学等学科中的治理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遵循的基础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进一步认识,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体系的积极延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理论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诸多要素协同创新出发,从总体上深化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它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的补充、丰富和发展,而不是脱离已有经验和理论积淀的新天地。

三、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研究的内在规律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提出体现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现代化规律的认识进入一个新境界,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进入一个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作为党治国理政中一项重要工作,必然伴随党的自身建设,突出服务型特点,这就要求教育方式、工作方式、管理方式、活动方式等更加符合服务人的需要的规律,更加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规律。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研究,离不开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把握,同时更离不开在此基础上生成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规律的把握。

(一)在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中把握规律性认识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不仅是一个理论命题,更是一个实践命题。增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性认识,需要在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中实现。首先,在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中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的运行规律。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强调从理论武装体系、学科教学体系、日常教育体系、管理服务体系、安全稳定体系、队伍建设体系、评估督导体系等方面,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每一个工作体系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的子系统,在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中,推进各子系统的协同与衔接机制,创新系统的信息反馈与调平纠偏机制,激发各子系统的能动性和发展动力,将各项制度优势转换为治理效能,是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运行规律的重要表现。其次,在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中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的发展规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中,人和制度是关乎治理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也就必然要求提升人的现代化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和制度的现代化是诸多学科关注的理论命题,同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进程中,人和制度的发展又呈现出诸多时代特征。因此,在理论与实践的深入融合中,一方面要聚焦理论研究的热点前沿,关注人和制度的现代化发展理论;另一方面聚焦实践导向,关切人的成长发展需求和制度创新需求,尊重人成长发展规律和制度创新规律。在此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增进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提升的规律性认识。最后,在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中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规律性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都面对着客观矛盾,而且同样也需要解决矛盾。这就需要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矛盾,并在此基础上将矛盾转化为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认识矛盾、增进动力,是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创新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二)在交叉学科视域深化中把握规律性认识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研究具有突出的交叉学科研究特点。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规律性认识,离不开交叉学科的理论滋养和交叉学科的开阔视域。一方面,在交叉学科的理论滋养中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规律性认识。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不仅仅是人类主观意愿上的努力,更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客观必然。面对治理现代化这个历史必然,就需要找到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和驱动力,这是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着力点。在近代管理学、政治学等学科研究中,治理理论有了长足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治理、善治和全球治理不仅引起了学者的关注,也为政治家和政治组织所关注。以克林顿、布莱尔、施罗德等人为代表的“第三条道路”或“新中派”明确把“少一些统治,多一些治理”当成其新的政治目标。与此同时,在西方学术界,特别是经济学、政治学和管理学领域,“治理”一词十分流行。包括詹姆斯·罗西瑙、罗茨、格里·斯托克等学者对治理的概念、特点和机理等问题都进行了深入探索,形成了对治理与统治、权利运行的向度、权威的基础和性质等不同的理论学说,形成了诸多治理理论基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也形成了诸多治理经验和治理理论。这些理论为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规律性认识提供了丰厚的理论滋养。另一方面,在交叉学科视域中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规律的研究对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实践中,涉及众多分支视域,比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治理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据治理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问题等诸多研究对象。这些研究对象的深刻把握,需要借鉴交叉学科的科学理论和研究方法,不断深化对相关研究对象的规律性认识。从这一角度而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认识是一个系统,既有总体规律性把握,同时也有相关环节、相关研究对象的规律性把握。交叉学科研究的视域、理论和方法,对于系统地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性认识具有积极意义。

(三)在科学评价方式中把握规律性认识

质量评价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增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规律性认识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增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质量评价的规律性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质量评价,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过程中的重要内容、环节和机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质量评价以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相关工作的开展为前提,如果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而言是一个新的知识领域,呈现新的工作内涵,那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质量评价就是这个新知识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工作内涵的要素构成。要充分认识、深刻把握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质量评价,必须准确诠释它的内在意蕴,探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质量评价的路径,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方法,努力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质量评价的有效开展创造理论条件。另一方面,在科学评价中进一步深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规律性认识。质量评价的目的是在评价的过程中发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实践的不足、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在反馈与纠偏中推进实践持续创新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质量评价也是一样,它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质量评价中,不仅要客观地分析治理实践的正反经验,同时也要积极地反思正反经验背后的原因和机理,进一步深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实践的认识。坚持实践导向,结合学理分析,在科学评价中找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过程中诸多要素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正是探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规律性认识的可为之路。

猜你喜欢
理论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思想与“剑”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