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王兴科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工程管理与物流学院, 陕西, 渭南 714099)
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经过20余年的发展,不论是研究者、教学实践者,还是政府和教育机构,对其已基本达成了共识,混合式教学将成为未来教育的新常态[1]。2019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指出要深入落实《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实施好教育信息化“奋进之笔”,加快推动教育信息化转型升级,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坚持高质量发展,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2]。在信息化大环境的不断变革下,课堂教学也在不断探索自身的发展,通过借助先进网络教育平台和互联网中的微信、App作为载体,架构出教师与学生之间、课堂与课外、学习与考试之间的桥梁[3]。
高职工程预算类课程的特点是实践多于理论,动手计算重于理论讲解,而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以致于要么讲的多造成计算讨论不够,要么计算时间过长无法完成讨论评价等环节。实践项目不够丰富,建筑构造和施工工艺等仅凭课堂讲解学生难以领会。以上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4]。混合教学模式可以利用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同时突破时间、空间和环境的局限性,教与学随时随地进行,实现教学的开放性和便捷性,能够有效解决高职预算类课程存在的时间、资源等突出问题。本文以工程造价专业“建筑构造与算量”课程为例,对混合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实践。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遵循的是课前预习、课中听讲、课后练习的基本流程,而混合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遵循的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基本原则。首先是学生线上自主学习阶段,教师课前发布学习指导,提供学习资源,监控学生学习进度;其次是线下反馈调整,教师通过各类学习平台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把握学生存在的疑点难点,调整教学策略,进行集中讨论讲解;最后是总结提升,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讨,引导提升。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式,既可使学生掌握该课程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又可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以“建筑构造与算量”课程中“任务6.1:楼地面装饰工程量计算”为例,其混合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流程如下所示。
第一步:课前发布教学资源,监控学生学习进度,如图1所示。
第二步:课中教师通过设置各类教学活动,分析学生参与活动情况,检测学生学习效果,针对学生存在的疑点和难点进行集中讲解和讨论,如图2所示。
第三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讨,引导提升,并有针对性地布置课后提升任务,图3所示。
混合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主要是借助先进的网络教育平台和互联网中的微信、教学App等作为载体,架构出教师与学生之间、课堂与课外、学习与考试之间的桥梁,学生通过智能终端(智能手机、电脑等)利用课下闲暇时间自主学习,同时任课教师利用网络课程平台进行学生学习进度、学习效果监控,及时督促进展较慢、交流少、作业完成不及时的学生按要求完成在线学习;对于学生线上学习遇到的问题,要求老师通过网络平台及时为学生进行答疑解惑[5]。而线下任课教师则进行课堂讲授、专题讨论、重要知识总结、学生集中反应问题答疑,等等。
混合教学模式下的课程评价要将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的考核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加大过程评价力度,合理确定线上线下考核占比,设计多样化的线上、线下考核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注重学习过程,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使教学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持续动力。以期考核学生全过程、全方位学习情况,做到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全面提升。具体设计如表1所示。
表1 多元化课程评价方案设计
要利用好先进的网络教育平台以及各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实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就必须依靠强大的教学资源作为支撑。本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从课程、项目、任务到知识点,按照四级目录进行建设,包括课程标准、教学设计、项目引导文、教学课件、教学视频、教学图片、习题库等课程相关资源作为教学资源的支撑库,具体如图4所示。
图4 课程资源建设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使得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活跃度明显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显著提高,如图5是同学们参加活动的部分场景。通过分析工程造价专业19级(实施混合教学)和18级(未实施混合教学)的线下考试成绩,明显可以看出19级的优秀率提高4个百分点、平均成绩高出4分、及格率提高19个百分点,如图6所示[6]。
图6 成绩分析
从教学效果来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建筑构造与算量”课程中的改革是成功的。该理念成功地将在线课平台的应用和“互联网+”无缝链接到教学过程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总揽全局。教学方法上也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多样,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是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随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展开,线上教学弥补了课堂教学时间的短暂性和学习环境的固定性,最大程度地利用了信息化手段扩充学生的知识面,而线下教学师生就拥有更多的知识储备和时间开展重点、难点的探讨了。最后教学评价体系还在摸索和诊断阶段,不够完善,针对本课程体系还是有很大的改革空间的。作者相信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本课程的成功应用为其他课程教学改革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