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文化课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

2022-02-25 08:47:02陈雅雯
职业 2022年3期
关键词:中职语文工匠精神培育

陈雅雯

摘 要:中职学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探索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和方法一直是各学校最关注的事。工匠精神是一种品质、一种修养,非一时训练而成,并且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不仅仅是专业实践教师、工厂师傅的责任,而且需要多主体、多层次、全方位协同培育,本文以中职语文教学为例,阐述在文化课教学中如何渗透工匠精神,以期提升学生整体素质和水平。

关键词: 工匠精神 中职语文 培育

一、在教学设计中融入工匠精神因素

在文化课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考虑到工匠精神因素,把工匠精神培育的要素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工匠精神的培育。

(一)文化课教师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与认识

文化课教师首先要对工匠精神有较深的理解才能认识到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意义和重要性,继而在主观上考虑到在课堂中需要渗透工匠精神。教师对工匠精神的理解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工匠精神的内化程度,换句话说,文化课教师只有本身具备工匠精神素质,才能有意识、自觉地在教学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

(二)设定渗透工匠精神的情感目标

情感能够决定并且形成态度,积极的态度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价值观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深刻理解人生的意义,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若能够在情感目标的设定方面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融入其中,有利于帮助学生探索出好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养成专注的品质。

(三)在教学环节设计中融入工匠精神

陶行知先生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我们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工匠精神,依据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设计中融入敬业、专注、细致、精益和创新的工匠精神。比如在课前导学案关于作者的介绍里,可结合作者生平事迹对学生进行敬业精神、专注精神的培养;在课堂训练环节中,融入对学生专注、細致、精益等精神培养;在课堂拓展环节中,融入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等。

二、教学实施中加强工匠精神的培育

在文化课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的做法与专业实践课的做法有很大区别,专业实践课中工匠精神的培育是靠操作规范、文明生产要求、5S管理的实施等途径实现;在文化课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更多是靠教师润物细无声式的熏陶,靠教师的行为感染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方式;在文化课教学中若采用说教式、命令式开展工匠精神的培育,只会适得其反。笔者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常采用以下方式渗透工匠精神。

(一)挖掘工匠精神素材

语文课程承担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传统文化精神里有不少富含“工匠精神”的内容,如语文教材中的《景泰蓝的制作》(叶圣陶)《庖丁解牛》(《庄子·养生主》)等。在教学中挖掘课程内涵,拓宽工匠精神素材,将工匠精神和课程内容融为一体进行知识学习和工匠精神的渗透,在完成传统文化知识传授的同时,又在不知不觉中加强了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

(二)营造工匠精神氛围

教师在教学中通过现代化信息手段和网络教学方式,呈现工匠们的精神面貌,如播放匠人制作工艺品、厨师熟练解剖牛的视频,给予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营造工匠精神的氛围,使得课堂有浓郁的“工匠精神”的气息。通过“阅读、阅读、再阅读”的方式,让学生在大声地朗读的过程中加深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课文内容转变为自己的精神力量,营造工匠精神氛围。通过多读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主阅读能力。

(三)渗透工匠精神内涵

在教学中结合课程内容,深入解析爱岗敬业、专心致志、精益求精、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等工匠精神的内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工匠精神实质和含义。

比如,职业教育第三册教材第五单元的《劝学》这篇课文,荀子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勉励人们“学不可以已”,只有坚持不懈地学习,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这对于正在学习的学生来说是“及时雨”,学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理解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知道坚持会带来收获,不断地完善自己,塑造自己的工匠精神和高尚的人格。

再比如,职业教育第五册教材第五单元的《庖丁解牛》,塑造了“庖丁”这一艺术形象,“庖丁”能够深入细致地认识牛的身体结构的客观规律,通过反复的实践,认真积累解剖牛的经验,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最终做到解剖牛时,能够游刃有余。学生通过分析“庖丁”的人物形象,了解到这位技艺高超、工作谨慎、善于思考的“工匠”。在课堂上细心思考,耐心品读,学习“庖丁”身上所展现出来的“工匠精神”,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再找一找自己身边像“庖丁”这样的拥有高技术水平的高技能人才,采访他们是怎样达到现在的水平的;或者通过网络搜一搜“大国工匠”,了解“大国工匠”的成长事例。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交流访谈能力,也帮助学生增强了成为“工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而向着成为“工匠”而努力。

(四)开展工匠精神培育

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设计和开展一系列教学实践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培育。

1.设置情境,体验工匠精神

中职学校的语文课堂,以强化学生的联想本领及创新意识为主。让学生走出课堂,在生活中寻找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有效地进行较为深刻的思考,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近距离接触“匠人”;让学生模仿课程中具有工匠精神的人物,体验“匠人”们的心态和精神面貌,感悟工匠的境界;通过观看“大国工匠”系列纪录片,提升对工匠精神的认识和对大国工匠们价值观的认同与自豪感。

2.分享故事,感悟精神

在每天正常教学之前,留出五分钟的时间请学生讲述“一件(正能量的)小事”。让学生留心生活,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或者亲身经历的事情记录下来,再带到课堂上与大家进行分享。通过这个项目的实施,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对于生活也有了自己的感悟,提高了思维能力。还可以根据单元课文的题材,设定一定的主题,比如我身边的“大国工匠”,帮助学生与文章的作者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共鸣,也使得工匠精神在学生的心中萌芽。

3.即时训练,培育品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经常设置、实施即时训练活动培育学生认真、专注、严谨、细致等工匠精神品质。即时训练以课程知识内容为主,在巩固课堂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专心致志的品质和严谨的作风。

4.拓展项目,践行工匠精神

通过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践行工匠精神,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依托朗诵、写作、演讲、表演、互动等一系列活动,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使学生一点一滴地践行工匠精神,培养学生成为具备创新意识、团队合作意识等工匠精神品质的人。

三、工匠精神渗透效果的检测与评价

在文化课教学中,工匠精神渗透效果如何是培育学生工匠精神成败的关建,不进行相应的检测与评价,会使文化课教学中工匠精神的渗透流于形式,甚至会起到负面作用。而工匠精神属于一种人内在的品质、修养,不能单纯用会不会做题、考试成绩好不好来衡量,只能通过一个人外在表现、态度和行动来证明。语文课教学中一般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对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效果进行评价,以帮助学生养成工匠精神品质。

(一)对课文中具有工匠精神的人物是否有认同感

通过检测学生是否对课文中具有工匠精神的人物有认同感来判断学生思想上是否具有工匠精神意识,是否崇尚工匠精神。如学习《庖丁解牛》一文后,教师通过询问、小组讨论等形式了解学生对“庖丁”这个人物的看法、评价等,进而从侧面了解学生对工匠精神的态度和渗透式培育的效果。

(二)学习兴趣与学习态度是否有变化

学习兴趣与学习态度也是衡量学生工匠精神品质的一个方面,学生在校期间能勤奋好学、态度认真,工作后也会爱岗敬业、努力工作。故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对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的观察、比较,了解工匠精神渗透的效果。

(三)学生课堂训练是否认真、专注、严谨、细致

进行课堂训练时,学生是否认真、专注、严谨、细致是评价学生工匠精神渗透效果既简单又实用的方法。当然认真、专注、严谨、细致必须是一种长期的行为习惯,而不是偶尔一次兴致所为。教师要通过多次观察才能进行评价,通过长期多次评价跟踪也会帮助学生自觉养成这些良好的品質。

(四) 从拓展训练看学生是否具有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也是工匠精神的一个方面,设计与实施拓展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也是评价学生是否具有现代工匠精神的一个重要指标,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过程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更为重要,需要通过设计与实施拓展训练来检测工匠精神培育效果。

四、通过教学反思思考与重构工匠精神培育

工匠精神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持之以恒,每次教学结束后,坚持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进行反思,反思不足之处,总结成功的经验,才能为下次课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提供更合理的方案和措施。久而久之,文化课教师和学生都会浸润在工匠精神培育的氛围之中。

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只有在文化课教学中,深度挖掘教材中体现的“工匠精神”的内容,多多渗透“工匠精神”,将文化课学习与专业课学习、技能训练等工匠精神培育途径紧密融合,才能培育出具备工匠精神的学生,提升学生整体核心素质,使其成为可以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匠人。

参考文献:

[1]严华银.“工匠精神”也是语文教育精神[J].中学语文教学,2017(1).

[2]王勇权.职业精神渗透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策略问题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31).

(作者单位:南京六合中等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中职语文工匠精神培育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中职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1:51:19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环球时报(2016-03-10)2016-03-10 09:02:48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环球时报(2016-03-10)2016-03-10 09:00:10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中国火炬(2014年3期)2014-07-24 14:44:39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
中国火炬(2011年3期)2011-08-15 06:5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