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煜
摘 要: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类新型课程,它通过为学生创设实践情境,引导学生面对各种现实问题,主动去探索、發现、体验,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在学会学习、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的特征入手,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体构建与实施策略案例,从几个方面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体构建与实施策略要点进行探究。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体建构;实施;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2)07-0096-03
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因此,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建构与实施时,教师必须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整体规划,构建出完善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以此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在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塑造创新精神与探索精神,实现全面发展。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的特征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连续性特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显著的连续性特征,覆盖了整个教育阶段,能够为学生提供广泛的课程学习空间,促使学生在实践探索中吸收和内化相关知识,掌握相关技能,积累生活经验,从而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和学习能力。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综合性特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有别于学科课程的新型课程,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呈现出跨学科的特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打破了单一学科的界限,将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实践活动的形式统整起来,延伸到多学科的教学中去,这有助于提升学生对学科间的相关联价值的认识,从而有效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阶段性特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特征,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不同,其对课程的学习需求也不同。因此,教师在为学生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和成长需求出发,分阶段进行设计,以此促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相匹配,从而可以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有效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探究性特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呈现出的探究性学习特征比较突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学习,以此帮助学生明确探究任务,促使学生在课程探究和实践参与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体构建与实施策略案例
1.基础性实践活动
基础性实践活动是一种常规的活动类型,主要适用于低年级学生群体,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启迪学生的智慧,发散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体会到劳动的乐趣,并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劳动体验活动,并促使学生在活动参与过程中,提升综合素养,提高生活能力。例如,在进行主题为“学做家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时,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将生活中常见的家务劳动的操作要点进行直观展示,如擦地的步骤和技巧等,以此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根据自身所了解的家务劳动的操作要点进行实践劳动体验,以此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观念。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就劳动体验畅谈自己的感悟,以此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使学生感受到劳动的喜悦和辛苦,并充分理解父母的不容易,从而有效落实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达成综合实践活动的育人目标。
2.自主性实践活动
自主性实践活动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构建中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意识。在实际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深入挖掘实践活动的文化内涵,增加实践活动的知识内容,提升实践活动的趣味性,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的方式参与到实践探索活动中,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既相对独立又具备一定关联性的文化主题活动,以此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文化探究学习,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例如,在进行主题为“中华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时,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搜集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关的资料,设计相关主题学习内容,如“传统文化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姓氏的起源”“寻找民间艺术”“走进中华传统文化”等。然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以资料搜集、实践探究等方式将主题活动串联起来,并以看一看、学一学、做一做等方式进行实践性体验,以此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最后,在活动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就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交流和讨论,并鼓励学生积极分享自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以此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开放性实践活动
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首先,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为他们设定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主题,并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实践探索中积累生活经验,提升综合素养。其次,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设定学习主题和学习目标,并在此过程中充分采纳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此促使学生在教师提供的开放性实践活动学习氛围中实现个性化发展。最后,教师应从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上的自由,使学生可以灵活地掌握活动进度,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进行主题为“我们学种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时,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自主确定想要种植的植物类型,如有的学生想要种花,有的学生想要种草,而有的学生想要栽一些果树。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投票的形式来确定实践活动的主题,并按学生实际需求对学生进行分组,以此尽可能地确保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都能得到满足,从而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再次,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田间地头观察瓜果蔬菜的生长,并为学生聘请专业的种植员,让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种植问题向种植员请教,以此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有效掌握科学的种植方法和技巧。最后,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所学到的种植知识,种植自己喜欢的植物,从而促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和实践活动有效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三、綜合实践活动课程整体构建与实施策略要点
1.践行生本理念,提高重视程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尤其是在学会学习、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一方面,教师必须积极更新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并在此基础上顺应新课改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生本教育理念,明确课程构建的目标和方向,进行课程的合理规划。另一方面,小学阶段学生的思想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干扰,其对于外界事物的关注开始逐渐由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变,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中,教师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向,促使学生通过实践学习,逐步理解自身的责任和义务,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主动关心关爱他人,以此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开发多种渠道,整合课程资源
教师在进行课程构建时,要充分认识到课程资源整合的必要性和价值,并从多种渠道出发进行相关课程资源的搜集,以此保证所构建的课程更全面和具体。首先,教师要从网络平台中广泛搜集文化资源,并使之与综合实践活动有关的技术方法和典型案例进行整合,从而让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其次,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及文化内涵,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和常识进行有效融合,并在此基础上创设直观的生活情境,以此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深入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提升情感体验。最后,教师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广泛搜集具有本地区特色的民族资源和民间资源,并以此为支撑设计相关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而有效提高实践活动课程的趣味性,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提升学习效果。
3.明确教育目标,构建基本模型
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体构建时,教师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具体育人目标的指引下进行合理规划,以此保证所构建的课程体系既符合学生的素质培养需求,又能切实有序开展。一方面,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教育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实践活动,以此让学生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深入了解常识,掌握技能,提升综合素养,实现自我成长,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另一方面,教师要从理论渗透、校内活动、实践拓展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以此让学生在多元化的课程学习和体验中,掌握更加丰富的生活常识,有效提高自身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4.践行家校合作思想,拓展实践空间
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构建时,教师要充分贯彻落实家校合作理念,积极开展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实践活动课程中来,以此为学生创设亲子互动学习环境,使学生拥有更丰富、广泛的实践空间,实现全面发展。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家长带领学生参与到主题为“维护社区环境”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让家长和学生一起戴上红袖章维护社区环境,以此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环卫工人的辛苦,促使学生真正理解保持环境卫生的重要性,从而在今后的生活中自觉保护环境。
四、结语
综上所述,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集综合性、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于一体的课程,在落实五育并举的教育目标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构与实施时,教师必须明确该课程所具有的育人价值,确保该课程规范开展和深度落实,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和认知情况更新自身的授课思想,积极贯彻和落实生本教育理念,创新和优化教学模式,以此让学生在课程学习和探索中逐渐掌握课程内容,提高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运用能力,提升综合素养,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吴文杰.“二次分组”:提升小组活动的有效性——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探微[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12).
[2]蒋萍.综合实践活动课在中小学的实施[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2(06).
[3]朱乌英嘎.蒙古族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所面临的相关问题[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2(06).
[4]王红玉.感受乡土的气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有感[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06).
[5]吴化龙.开发乡土资源 构建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课堂教学模式[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01).
[6]何岩.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06).
[7]陈秀珍,张英杰.综合实践活动课师资职前培养的研究[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03).
[8]潘诗求.如何组织高效的研究性学习主题实践活动——厦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研究之一[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5(04).
[9]刘春梅.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研究性学习[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3(01).
[10]钱贵晴,王莉娟.综合实践活动课师资队伍的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J].贵阳金筑大学学报,2003(01).
Study on the Overall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ctivity Curriculum
Luo Yu
(Paitou Town Central Primary School, Zhuji City, Zhejiang Province, Zhuji 311825, China)
Abstract: Compared with subject curriculum,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ctivity is a new type of curriculum. It creates practical situations for students, guides students to face various practical problems, actively explore, discover and experience, and obtains real experience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ctivity course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especially in learning, responsibility, practical innova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students' development of core competence. Start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ctivity curriculum system, combined with the case of the overall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of the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ctivity curriculum,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key points of the overall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of the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ctivity curriculum from several aspects.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ctivity curriculum; overall construction; implementation; core compet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