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资源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融合策略研究

2022-02-24 09:56马进成
教育界·A 2022年36期
关键词:融合策略网络资源初中历史

【摘要】网络资源的广泛运用为教育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从当前教学情况来看,网络资源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越来越频繁,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仍存在各种问题,限制了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文章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为背景,对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融入网络资源展开探究并提出策略。

【关键词】网络资源;初中历史;融合策略

作者简介:马进成(1977—),男,甘肃省临夏市第二中学。

教学改革之后,新时代教育理念更为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个性化发展。在这种教育观念下,初中历史教师要重视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发挥网络资源内容丰富、获取便捷、更新速度快等优势,将其与初中历史教学相融合,达到显著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网络资源与初中历史课堂深度融合的必要性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融入网络资源是极为必要的。一方面,网络资源的运用能够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唯物史观的形成和完善。

仔细观察教材内容可以发现,教材的历史资料有限,且多以片段的形式呈现,缺乏完整性和连贯性。而在历史课堂中引入网络资源,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丰富的影视资料、书籍记载、历史图片等,多维度展示历史事件,弥补教材资源有限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对历史事件有更深刻的了解。

另一方面,借助网络资源展开教学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网络资源具有开放性、丰富性、多元性等特点,学生可以通过在网络上搜索关键词来获取历史资源,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提升获取知识、自主学习的能力。

此外,从教师的角度来讲,网络资源的运用有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构建高效历史课堂提供资源支持。

二、网络资源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融合策略

(一)整合网络资源,创设历史情境

传统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多是借助历史事件来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这种教学形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教师按照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地教学,也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新课标的改革,教师也应顺应时代发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引入网络资源,以创设情境的形式,引导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历史,深入了解历史事件,从而感受到历史的魅力,真正爱上历史。

比如,在教学“青铜器与甲骨文”一课时,为培养学生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文化保护意识,教師利用网络资源创设了相应的历史情境。

首先,教师利用神话来引入本课主题:“同学们,传说夏朝建立后,部落联盟变成了王朝统治,大禹将整个国家划分为九州,并下令铸造九鼎,作为九州和王权的象征。大家知道‘鼎’是什么吗?”学生结合课前自主学习,认识到鼎是青铜器的一种,在夏、商、西周时期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接着,教师以问题引导学生利用教材知识点解决问题。“预习时,大家都阅读了教材内容,其中提及青铜的铸造技术‘泥范铸造法’,这种方法是怎样铸造青铜的呢?”教师再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图片、视频等,介绍司母戊鼎的相关资料,使学生加深对青铜器的认识,掌握其锻造工艺、分类情况等。

学生掌握了有关于青铜器的知识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文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了解甲骨文是文字的起源,有着悠久的历史。此时教师则要引导学生思考:“文字出现后,发挥了什么作用?人们的生活出现了什么变化?”

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展开讨论,表示:“有了文字之后,人们开始利用文字来记载当时所发生的大事”“文字是历史的载体,有着丰富的内涵”“如果没有文字,很多事件都无法被记录,容易被后世遗忘……”

最后,教师要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升华本堂课的教学内容。

(二)巧用线上数据,掌握学生学情

教师可以借助统计功能,利用大数据搜集和整理学生的学习情况,再通过对大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尽快掌握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以改善教学活动中的不足之处,使教学更具针对性,能够贴合不同个体的发展需求。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统计功能及时收集学生的建议并加以采纳,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比如,在学习“原始农耕生活”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原始农耕的经济情况和河姆渡、半坡、大汶口等不同时期的农耕生活,教师在教学中应侧重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首先,教师为学生布置预习作业,提前向其分享与教材中历史文物和遗迹相关的图片和资料,如半坡居民居住的房屋、壕沟及精美的陶盆,让学生通过线上阅读和分析,联系已学过的知识,大胆猜测文物的功能和用途,了解原始人的生产和生活。

同时,教师基于教材中原始农耕时代的主要遗址图,设计制作了微课视频,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视频内容,初步认识原始农耕文化重要遗址的地理分布情况。

教师在微课视频结尾布置了适量的习题,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再运用大数据展开分析,找出学生自主学习中的薄弱点,并有针对性地调整课堂教学模式,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最后,教师根据优化后的教学方案授课,将课堂教学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半坡居民的生活、河姆渡人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发展。前两个部分是并列关系,教师应指导学生从时间、生活位置、生产状况、生活状况等多方面展开对比,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结束后,教师通过线上渠道开展“匿名反馈”活动,鼓励学生主动提出学习中的疑惑或是对教学的建议,以便教师从中筛选中肯建议,进一步对教学活动加以优化。

(三)搜集多家观点,活跃历史思维

部分学生缺乏对历史事件的全面认识,更多是从教材的视角看待历史事件,而教材因版面有限,承载知识的容量受到了限制,这一局限性会导致学生认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时不够全面和客观。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围绕某一历史事件,通过网络搜集各家历史观点,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看待历史事件,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同时树立学生的唯物史观。

比如,在教学“金与南宋的对峙”一课时,教学目标为了解女真族的崛起之路,金灭辽及北宋的过程,岳飞抗金的事迹和南宋偏安的态度,学会正确评价岳飞抗金的行为。

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互联网搜集关于“岳飞抗金”事件的各家历史观点,指导学生正确评价岳飞抗金的行为。首先,教师要向学生介绍岳飞的生平事迹及“岳飞抗金”这一历史事件的影响,再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专业学者及部分学生对“岳飞抗金”这一事件的评价。

(1)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来分析,女真部落被视为异族,在与南宋的战争中抢掠截杀,对地方经济及人们生活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而岳飞抗金维护了封建统治,也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为国家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其所作所为是正义的。

(2)岳飞抗金在民族交往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不仅向外族展示了宋朝子民的勇气,也让外族人看到了南宋子民保卫国家的决心和恒心。

(3)岳飞抗金的过程中,在大大小小的战役中所运用的战术和策略及其个人魅力和气度让外族人拜服,是留给后人的珍贵资源。

(4)岳飞是个大英雄,很英勇,宋真宗则十分昏庸,听信了奸臣秦桧的谗言,逼死了岳飞。但岳飞“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行为也挑战了宋真宗的权威,即便没有秦桧,他也逃脱不了宋朝时代的悲歌。

基于此,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生了解了“岳飞抗金”这一历史事件,对这一事件有了更加全面、客观的理解。

(四)借助网络手段,实现合作探究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直是教学的重点目标,当学生具备优秀的自学能力时,他们在课堂学习中会变得更加主动,教师的教学活动也会更加轻松。但在传统历史课堂中,教师多是借助课前预习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途径较为单一,效果也难以达到预期目标。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借助网络手段搜集、学习相关的历史知识,从而达到高效自主学习的目的。

比如,在教学“秦末农民大起义”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陈胜、吴广起义及秦朝灭亡的知识点,教师借助网络手段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采取合作探究的形式降低学习难度。

首先,教师向学生展示秦朝在文化、军事上采取的举措,如修建阿房宫、造骊山陵墓、兵马俑、修筑长城等,并提问:“曾经如此强大的秦朝,为何会二世而亡呢?”

接着,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楚汉之争”等多个主题搜集资料并展开讨论。为保证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教师为学生推荐了一些学习网站或相关书目,鼓励学生明确分工后再进行网络搜索,使学生在查找和筛选资料的过程中更全面地认识秦末的社会发展情况。

随后,教师让小组组长组织组员结合所搜集的资料展开讨论。如某小组针对“秦的暴政”搜集素材,查找到了秦朝的律法,其中有一条为“男子从17岁开始就要到官府登记户籍,并开始服徭役,直到60岁才能免除徭役”。组员们结合搜集到的资料发现,秦朝时,当时国内不仅要修建长城,还要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及驰道等,每年需要征调服役民众不低于三百万人,徭役的繁重充分体现了官府对民众的压迫,进而引申到“秦朝的灭亡”这一主题。

小组讨论完成后,由专人记录合作探究的成果及未能解决的问题,以便在汇报环节提出。教师则要认真倾听各小组的汇报内容,以思维导图的方式整理其探究成果,并将各小组提出的问题记录在册。之后,在此基础上设计“课堂答疑”活动,围绕各小组提出的问题组织班级学生共同讨论学习,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五)拓展教学资源,扩大知识视野

信息量大是网络资源最鲜明的特点,能够更好地满足当代教学的拓展需求。教师可以在备课时结合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拓展和延伸,课堂中就能够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并有效拓展知识面,学生也能对历史事件有更多的认识,这是对历史知识深层次的拓展。

比如,在教学“百家争鸣局面”一课时,首先,教师在课堂中要引导学生探究百家争鸣时代的背景,了解“百家争鸣”的具体内容及所产生的影响。教材以老子、孔子、墨子为切入点,着重总结了道家、儒家、墨家等学派的学说和思想。但受到篇幅的限制,部分内容较为精简,使学生对墨家思想和言论的理解不够深入。

对此,教师借助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利用PPT向学生展示战国时期各家对墨家的评价,如《孟子》中记载:“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庄子》中记载:“墨子泛爱,兼利而非斗。”《荀子》中记载:“上功劳苦,与百姓均事业,齐功劳,若是则不为,不威则罚不行。”

教师指导学生结合丰富的拓展材料对墨子思想展开分析,再让学生对墨子思想做出评价。这一过程中,学生要结合教材与拓展内容综合分析,围绕社会环境、思想主张等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不僅可以深化对墨子思想的理解,还有助于辩证性思维的发展。

最后,教师要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上下几千年历史,为什么独独在春秋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有什么影响?”随后,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段微课视频,要求学生仔细观看,深入探究并总结,了解诸子百家思想对我国经济、政治、律法、哲学等产生的多方面影响。

结语

总的来说,推动网络资源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融合,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均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学会整合网络资源,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以教材为依托,借助网络手段搜集多家史学观点及拓展材料,引导学生建立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婷婷.挖掘网络资源,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成效[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1(08):49-50.

[2]王庆楼.利用网络资源优化初中历史教学[J].中小学电教,2021(04):79-80.

[3]叶继定.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网络资源的开发和运用[J].求学,2021(11):19-20.

[4]常雨晴.浅谈初中历史课程网络资源的运用研究[J].山西青年,2020(18):187-188.

[5]杨红亮.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J].甘肃教育,2020(14):182.

猜你喜欢
融合策略网络资源初中历史
浅谈内蒙古农村信用社在电商大趋势下的融合策略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浅谈数学游戏的指导策略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性学习结合研究
网络资源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谈网络资源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资源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运用
对等网络资源搜索模型研究